一種食用菌粉碎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食品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食用菌粉碎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食用菌粉碎設備結構復雜,操作難度大,給工作人員的操作帶來了難度,同時需要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浪費了人力。粉碎設備工作時會產生很大的震動,對設備的使用壽命造成了影響,增加了生產成本。現有的食用菌粉碎設備只能對物料進行一次粉碎,粉碎后經濾網過濾后排出,工作效率較低,粉碎效果不理想。并且粉碎刀片容易出現損壞,增加了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以多次進行粉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食用菌粉碎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食用菌粉碎裝置,其包括收料箱、位于所述收料箱上方的殼體、位于所述殼體上方的蓋體、位于所述蓋體上的進料裝置及位于所述殼體內部的粉碎裝置,所述食用菌粉碎裝置還包括位于所述收料箱上方的支撐框、位于所述粉碎裝置下方的推料裝置及位于所述支撐框右側的卡扣裝置,所述殼體包括外部、位于所述外部內側的加熱棒及位于所述加熱棒內側的內部,所述蓋體包括本體及位于所述本體下方的集料斗,所述推料裝置包括氣缸、位于所述氣缸上方的推料桿、位于所述推料桿上方的推料塊、位于所述推料塊周圍的過濾網、位于所述氣缸周圍的框體及位于所述框體下方的支撐塊,所述推料塊呈圓柱體,所述過濾網呈圓環狀,所述過濾網的內表面與所述推料塊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過濾網的上表面與所述推料塊的上表面處于同一水平面內。
[0006]所述收料箱呈圓柱體,所述收料箱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收料箱的上表面設有一凸環,所述凸環呈圓環狀,所述凸環與所述收料箱一體成型,所述收料箱的右側設有第二凸塊,所述第二凸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二凸塊的左表面與所述收料箱固定連接。
[0007]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上設有第一凸塊,所述第一凸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一凸塊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固定連接。
[0008]所述支撐框呈圓環狀,所述支撐框包括位于上端的頂部及位于下端的底部,所述頂部與所述底部一體成型,所述底部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一環狀凹槽,所述環狀凹槽呈圓環狀,所述凸環收容于所述環狀凹槽中。
[0009]所述外部呈圓環狀,所述外部的下表面與所述支撐框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外部采用隔熱材料制成,所述內部呈圓環狀,所述內部的下表面與所述頂部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內部采用導熱金屬材料制成。
[0010]所述本體呈空心的圓臺狀,所述本體的側面上設有若干個通孔,所述集料斗呈圓環狀,所述集料斗的上表面與所述本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11]所述進料裝置包括進料斗及位于所述進料斗下方的進料管,所述進料斗呈倒置的圓臺狀,所述進料管呈圓環狀。
[0012]所述粉碎裝置包括電機、位于所述電機下方的轉軸及位于所述轉軸周圍的粉碎刀,所述粉碎刀的一端與所述轉軸的外表面固定連接。
[0013]所述框體呈圓柱體,所述框體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收容槽,所述氣缸位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推料塊的側面與所述收容槽的側面滑動連接。所述過濾網的外表面與所述底部的內表面滑動連接。
[0014]所述卡扣裝置包括卡扣桿及位于所述卡扣桿右側的握持部,所述卡扣桿呈側放的凹字型,所述卡扣桿的一端與所述底部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卡扣桿的另一端設有一卡扣槽,所述第二凸塊收容于所述卡扣槽中,所述握持部呈“L”型,所述握持部的一端與所述卡扣桿固定連接。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食用菌粉碎裝置結構簡單,放料方便,能夠將食品原料進行集中,然后進行粉碎,粉碎效率高且均勻,同時粉碎后的食品原料體積仍較大的可以再次進行粉碎,直至其滿足需求進入到收料箱中進行收集,粉碎效果好,能夠滿足需求。并且可以提高殼體內部的溫度,使得食品原料軟化,從而粉碎效果更好,且保護了粉碎刀,可以有效防止其損壞。本實用新型食用菌粉碎裝置操作方便,延長了使用壽命,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食用菌粉碎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1、收料箱;11、凸環;12、第一凸塊;13、第二凸塊;2、支撐框;21、頂部;22、底部;23、環狀凹槽;3、殼體;31、外部;32、內部;33、加熱棒;4、蓋體;41、本體;411、通孔;42、集料斗;5、進料裝置;51、進料斗;52、進料管;6、粉碎裝置;61、電機;62、轉軸;63、粉碎刀;7、推料裝置;71、氣缸;72、推料桿;73、推料塊;74、過濾網;75、框體;76、支撐塊;761、矩形槽;8、卡扣裝置;81、卡扣桿;811、卡扣槽;82、握持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食用菌粉碎裝置,其包括收料箱1、位于所述收料箱I上方的支撐框2、位于所述支撐框2上方的殼體3、位于所述殼體3上方的蓋體4、位于所述蓋體4上的進料裝置5、位于所述殼體3內部的粉碎裝置6、位于所述粉碎裝置6下方的推料裝置7及位于所述支撐框2右側的卡扣裝置8。
[0019]如圖1所示,所述收料箱I呈圓柱體,所述收料箱I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呈圓柱體狀,所述收料箱I的上表面設有一凸環11,所述凸環11呈圓環狀,所述凸環11與所述收料箱I 一體成型。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上設有第一凸塊12,所述第一凸塊12呈長方體,所述第一凸塊12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固定連接。所述收料箱I的右側設有第二凸塊13,所述第二凸塊13呈長方體,所述第二凸塊13的左表面與所述收料箱I固定連接。
[0020]如圖1所示,所述支撐框2呈圓環狀,所述支撐框2包括位于上端的頂部21及位于下端的底部22,所述頂部21與所述底部22 —體成型。所述頂部21呈圓環狀,所述頂部21水平放置。所述底部22呈圓環狀,所述底部22的上表面與所述頂部2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底部22外表面與所述頂部21的外表面處于同一曲面內,所述底部22內外表面的距離小于所述頂部21內外表面距離。所述底部22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一環狀凹槽23,所述環狀凹槽23呈圓環狀。所述支撐框2位于所述收料箱I的上方,此時所述凸環11收容于所述環狀凹槽23中以便固定所述支撐框2與所述收料箱I的相對位置。
[0021]如圖1所示,所述殼體3包括位于外側的外部31、位于所述外部31內側的加熱棒33及位于所述加熱棒33內側的內部32。所述外部31呈圓環狀,所述外部31的下表面與所述支撐框2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外部31的外表面與所述頂部21的外表面處于同一曲面內,所述外部31采用隔熱材料制成。所述內部32呈圓環狀,所述內部32的下表面與所述頂部2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內部32的內表面與所述頂部21的內表面處于同一曲面內,所述內部32采用導熱金屬材料制成。所述外部31與所述內部32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隙,所述加熱棒33位于該間隙內,所述加熱棒33設有若干個,且均勻分布在該間隙內。
[0022]如圖1所示,所述蓋體4包括本體41及位于所述本體41下方的集料斗42。所述本體41呈空心的圓臺狀,所述本體41的下表面與所述殼體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本體41的側面上設有若干個通孔411,所述通孔411呈圓柱體狀。所述通孔411使得所述本體41內部的空間與所述本體41外部空間相通。所述集料斗42呈圓環狀,所述集料斗42的上表面與所述本體4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集料斗42的下表面自所述集料斗42的上表面向下且向中間延伸形成。所述通孔411位于所述集料斗42的上方。
[0023]如圖1所示,所述進料裝置5設有若干個,所述進料裝置5包括進料斗51及位于所述進料斗51下方的進料管52。所述進料斗51呈倒置的圓臺狀,所述進料斗5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進料管52呈圓環狀,所述進料管52的上表面與所述進料斗5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進料管52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進料管52的內部與所述進料斗51的內部相通,所述進料管52的下表面與所述本體41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進料管52的下端與所述通孔411相通,從而使得放入到進料斗51中的食品通過進料管52及通孔411進入到殼體3的內部。
[0024]如圖1所示,所述粉碎裝置6包括電機61、位于所述電機61下方的轉軸62及位于所述轉軸62周圍的粉碎刀63。所述電機61位于所述本體41的上方,所述轉軸62呈圓柱體,所述轉軸62的上端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