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全水發泡聚氨酯組合料生產建筑保溫材料的反應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一種反應釜,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全水發泡聚氨酯組合料生產建筑保溫材料的反應釜。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精細化工,高分子聚合物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同時也時聚合物的產品質量和生產過程自動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聚合物生產中的聚合反應主要是在反應釜中進行,反應釜是任何化學品生產過程中的關健設備,決定了化工產品的品質、品種和生產能力,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橡膠、農藥、染料、醫藥、食品,用來完成硫化、硝化、氫化、烴化、聚合、縮合等工藝過程中。
[0003]另外為了促進反應釜內的反應速度和效果,現有的反應釜一般在罐體內中軸處設置一個攪拌用轉軸,上端與設置在罐體頂端的電動機組件相連,轉軸下端安裝有攪拌葉,攪拌葉結構大都為槳式、渦輪式或錨式結構,這些結構的攪拌器在攪拌時都會存在粘壁或化合物沉淀在底部等問題,從而導致物料混合不均勻,使物料不能充分進行反應,尤其是底部的物料很難攪拌,容易沉淀導致該區域物料集中,降低整體物料混合均勻。
[0004]由上可知,解決這些問題已是迫在眉睫!
[0005]有鑒于此,本發明人對此做了深入的研宄,設計出一種用于全水發泡聚氨酯組合料生產建筑保溫材料的反應釜,能夠對反應釜內部的物料進行均勻攪拌,提高攪拌效率,降低工作的勞動強度,本案由此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用于全水發泡聚氨酯組合料生產建筑保溫材料的反應釜,能夠對反應釜內部的物料進行均勻攪拌,提高攪拌效率,降低工作的勞動強度。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8]用于全水發泡聚氨酯組合料生產建筑保溫材料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體,在所述釜體的底部形成增流體,所述增流體為圓錐形,所述增流體的外壁為光滑壁,在所述釜體內部設有攪拌清理結構,所述攪拌清理結構包括帶有驅動電機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頂端端部圓盤體,在所述圓盤體的外圓周上設有多個垂直方向設置的毛刷體,所述圓盤體底端面形成與所述增流體相配的錐形槽;在所述圓盤體的上端面設有攪拌葉,所述攪拌葉包括葉片,所述葉片為S型,兩側側邊形成柔性條,兩側側壁形成不規則的外凸條,所述凸條的外凸高度在3-5cm ;所述毛刷體包括固定體,在所述固定體外側側壁上形成毛刷,在所述固定體與毛刷之間設有壓力傳感層,所述壓力傳感層與所述顯示屏連接。
[0009]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優選,在所述錐形槽的四周設有輔助旋轉葉,在所述輔助旋轉葉的外壁上形成2-3層間隔排列的外凸傾斜葉,其傾斜角度在15-75度之間。
[0010]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優選,所述輔助旋轉葉為1-3個。
[0011]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優選,所述輔助旋轉葉的底端面為柔性層。
[0012]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優選,所述外凸傾斜葉外凸為3_5cm。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14]1、本實用新型為了防止反應釜內部物料混合,導致反應生產效率降低,在所述釜體的底部形成增流體,所述增流體為圓錐形,所述增流體的外壁為光滑壁,這樣物料在增流體上除了其轉動可以起到攪拌作用之外,還能利用物料自身的重力,帶動物料,起到增加攪拌效果的作用,使物料混合的更加均勻,在下方攪拌的同時產生小的湍流,增加攪拌效果,有利于縮短反應時間和保證反應順利進行。與現有技術的反應釜相比,本實用新型反應釜采用新的攪拌方式,使用范圍寬,攪拌效果好,能耗較低。
[0015]2同時,本實用新型在所述釜體內部設有攪拌清理結構,所述攪拌清理結構包括帶有驅動電機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頂端端部圓盤體,在所述圓盤體的外圓周上設有多個垂直方向設置的毛刷體,所述圓盤體底端面形成與所述增流體相配的錐形槽;這樣通過圓盤體的轉動實現攪動均勻,在所述圓盤體的上端面設有攪拌葉,所述攪拌葉包括葉片,所述葉片為S型,兩側側邊形成柔性條,兩側側壁形成不規則的外凸條,所述凸條的外凸高度在3-5cm ;通過柔性條能夠與釜體內壁之間很好接觸,起到清理防止壁體粘連,提高物料的攪拌均勻。而兩側側壁設置的外凸條可以很好的起到輔助攪拌作用,打散周圍的物料,均勻分布。
[0016]3、本實用新型所述毛刷體包括固定體,在所述固定體外側側壁上形成毛刷,在所述固定體與毛刷之間設有壓力傳感層,所述壓力傳感層與所述顯示屏連接,通過壓力傳感層的設置,可以清楚知道內壁上物料粘連程度如何,便于及時內部清理,降低長時間使用導致物料攪拌不均勻。
[0017]本實用新型能夠對反應釜內部的物料進行均勻攪拌,提高攪拌效率,降低工作的勞動強度。
[0018]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攪拌清理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攪拌葉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輔助旋轉葉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4]參考附圖1、附圖2、附圖3和附圖4,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用于全水發泡聚氨酯組合料生產建筑保溫材料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體1,在所述釜體I的底部形成增流體2,所述增流體2為圓錐形,所述增流體2的外壁為光滑壁,在所述釜體I內部設有攪拌清理結構,所述攪拌清理結構包括帶有驅動電機3的支撐桿4,所述支撐桿4的頂端端部圓盤體5,在所述圓盤體5的外圓周上設有多個垂直方向設置的毛刷體6,所述圓盤體5底端面形成與所述增流體相配的錐形槽7 ;在所述圓盤體5的上端面設有攪拌葉8,所述攪拌葉8包括葉片9,所述葉片9為S型,兩側側邊形成柔性條,兩側側壁形成不規則的外凸條10,所述外凸條10的外凸高度在3-5cm。
[0025]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毛刷體6包括固定體11,在所述固定體11外側側壁上形成毛刷12,在所述固定體11與毛刷12之間設有壓力傳感層13,所述壓力傳感層13與所述顯示屏連接。
[0026]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錐形槽7的四周設有輔助旋轉葉14,在所述輔助旋轉葉14的外壁上形成2-3層間隔排列的外凸傾斜葉15,其傾斜角度在15-75度之間,所述輔助旋轉葉14為1-3個,所述輔助旋轉葉14的底端面為柔性層,所述外凸傾斜葉15外凸為3-5cm。
[002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并非對本案設計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設計關鍵所做的等同變化,均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用于全水發泡聚氨酯組合料生產建筑保溫材料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體,在所述釜體的底部形成增流體,所述增流體為圓錐形,所述增流體的外壁為光滑壁,在所述釜體內部設有攪拌清理結構,所述攪拌清理結構包括帶有驅動電機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頂端端部圓盤體,在所述圓盤體的外圓周上設有多個垂直方向設置的毛刷體,所述圓盤體底端面形成與所述增流體相配的錐形槽;在所述圓盤體的上端面設有攪拌葉,所述攪拌葉包括葉片,所述葉片為S型,兩側側邊形成柔性條,兩側側壁形成不規則的外凸條,所述凸條的外凸高度在3-5cm ;所述毛刷體包括固定體,在所述固定體外側側壁上形成毛刷,在所述固定體與毛刷之間設有壓力傳感層,所述壓力傳感層與顯示屏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全水發泡聚氨酯組合料生產建筑保溫材料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錐形槽的四周設有輔助旋轉葉,在所述輔助旋轉葉的外壁上形成2-3層間隔排列的外凸傾斜葉,其傾斜角度在15-75度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用于全水發泡聚氨酯組合料生產建筑保溫材料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旋轉葉為1-3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用于全水發泡聚氨酯組合料生產建筑保溫材料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旋轉葉的底端面為柔性層。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全水發泡聚氨酯組合料生產建筑保溫材料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傾斜葉外凸為3-5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全水發泡聚氨酯組合料生產建筑保溫材料的反應釜,其包括釜體,在所述釜體的底部形成增流體,在所述釜體內部設有攪拌清理結構,所述攪拌清理結構包括帶有驅動電機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頂端端部圓盤體,在所述圓盤體的外圓周上設有多個垂直方向設置的毛刷體,所述圓盤體底端面形成與所述增流體相配的錐形槽;在所述圓盤體的上端面設有攪拌葉,所述攪拌葉包括葉片,所述葉片為S型,兩側側邊形成柔性條,兩側側壁形成不規則的外凸條,所述凸條的外凸高度在3-5cm;本實用新型能夠對反應釜內部的物料進行均勻攪拌,提高攪拌效率,降低工作的勞動強度。
【IPC分類】B01J19-18
【公開號】CN204583178
【申請號】CN201520111394
【發明人】余仁根
【申請人】紹興市辰星聚氨酯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26日
【申請日】2015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