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機織過濾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過濾布,具體為一種機織過濾布。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過濾布的經線與瑋線的交織點間距較短,且交織點較多,導致過濾布在過濾后,濾餅容易粘附過濾布中的瑋線與經線的交織點處,導致過濾布與濾餅的剝離效果差,進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剝離效果好,提高工作效率的機織過濾布。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機織過濾布,包括多組經線和多組瑋線,所述多組經線中的任意一組經線包括第一經線、第二經線、第三經線和第四經線,所述多組瑋線中的任意一組瑋線包括第一瑋線、第二瑋線、第三瑋線和第四瑋線,第一經線和第一瑋線為聚己二酸己二胺線,第二經線、第三經線、第四經線、第二瑋線、第三瑋線和第四瑋線為聚己內酰胺線,所述任意一組經線與任意一組瑋線垂直相互交織,經線與瑋線的交叉處接觸連接,所述任意一組經線中第一經線分別置于任意一組瑋線中第一瑋線的底面、第二瑋線的頂面、第三瑋線的頂面和第四瑋線的頂面,所述任意一組經線中的第二經線分別置于任意一組瑋線中第二瑋線的底面、第一瑋線的頂面、第三瑋線的頂面和第四瑋線的頂面,所述任意一組經線中的第三經線分別置于任意一組瑋線中第三瑋線的底面、第一瑋線的頂面、第二瑋線的頂面和第四瑋線的頂面,所述任意一組經線中的第四經線分別置于任意一組瑋線中第四瑋線的底面、第一瑋線的頂面、第二瑋線的頂面和第三瑋線的頂面。
[0005]進一步,所述第一經線、第二經線、第三經線和第四經線的細度為0.3mm-0.35mm。
[0006]進一步,所述第一瑋線、第二瑋線、第三瑋線和第四瑋線的細度為0.lmm-0.15mm。
[0007]進一步,所述任意相鄰的第一經線與第二經線的間距、任意相鄰的第二經線與第三經線的間距、任意相鄰的第三經線與第四經線的間距、任意相鄰的第四經線與第一經線的間距均為0.1-0.2mm。
[0008]進一步,所述任意相鄰的第一瑋線與第二瑋線的間距、任意相鄰的第二瑋線與第三瑋線的間距、任意相鄰的第三瑋線與第四瑋線的間距、任意相鄰的第一瑋線與第四瑋線的間距均為0.lmm-0.2mm。
[0009]進一步,所述任意相間6條第一經線的兩條第一經線的間距為10mm。
[0010]進一步,所述任意相間12條第一瑋線的兩條第一瑋線的間距為10mm。
[0011]對比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中任意一組經線中的任意一條經線置于任意一組瑋線中的其中一條瑋線的底部、其他三條瑋線的頂部,以此方式交替設計,增加了交織點的間距,間接的降低了交織點的數量,有效的減少了單位面積內過濾布交織點處對濾餅的粘附力,進而使濾餅容易從過濾布中剝離。2.將第一組的第一經線和第八組的第一經線設計成黑色,以此類推,將相隔六組經線的第一經線設計成黑色,其他經線設計成白色,同時,將第一組瑋線中的第一瑋線和第十四組瑋線設計成黑色,以此類推,將相隔十二組瑋線的第一經線設計黑色,其他的瑋線設計成白色,根據橫豎的黑色線構成了小方格,每一格的過濾布的面積為一平方厘米,可以簡便的計算出過濾布的面積。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參照圖1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14]一種機織過濾布,包括多組經線和多組瑋線,所述多組經線中的任意一組經線包括第一經線11、第二經線12、第三經線13和第四經線14,所述多組瑋線中的任意一組瑋線包括第一瑋線21、第二瑋線22、第三瑋線23和第四瑋線24,第一經線11和第一瑋線21為聚己二酸己二胺線,第二經線12、第三經線13、第四經線14、第二瑋線22、第三瑋線23和第四瑋線24為聚己內酰胺線,所述任意一組經線與任意一組瑋線垂直相互交織,經線與瑋線的交叉處接觸連接,所述任意一組經線中第一經線11分別置于任意一組瑋線中第一瑋線21的底面、第二瑋線22的頂面、第三瑋線23的頂面和第四瑋線24的頂面,所述任意一組經線中的第二經線12分別置于任意一組瑋線中第二瑋線22的底面、第一瑋線21的頂面、第三瑋線23的頂面和第四瑋線24的頂面,所述任意一組經線中的第三經線13分別置于任意一組瑋線中第三瑋線23的底面、第一瑋線21的頂面、第二瑋線22的頂面和第四瑋線24的頂面,所述任意一組經線中的第四經線14分別置于任意一組瑋線中第四瑋線24的底面、第一瑋線21的頂面、第二瑋線22的頂面和第三瑋線23的頂面。
[0015]第一經線11置于任意相鄰的兩組瑋線中第一瑋線21的底面,這兩組瑋線中的兩條第一瑋線21之間有第二瑋線22、第三瑋線23和第四瑋線24,而第二瑋線22、第三瑋線23和第四瑋線24均置于第一經線11的底面,因此,第一經線11與任意相鄰的兩組瑋線中的第一瑋線21的兩個交織點之間有第二瑋線22、第三瑋線23和第四瑋線24存在,使相鄰的兩交織點的間距增加,第二經線12、第三經線13和第四經線14也存在相同的原理。即任意一組經線中的任意一條經線置于任意一組瑋線中的其中一條瑋線的底部、其他三條瑋線的頂部,以此方式交替設計,增加了交織點的間距,間接的降低了交織點的數量,有效的減少了單位面積內過濾布交織點處對濾餅的粘附力,進而使濾餅容易從過濾布中剝離,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6]聚己二酸己二胺線比聚己內酰胺線要硬12%,而第一經線11與第一瑋線21均采用聚己二酸己二胺材料制成,其他經瑋線均采用采用聚己內酰胺材料制成,使過濾布的整體結構較為堅硬,不易變形。
[0017]進一步,所述任意相間6條第一經線11的兩條第一經線11的間距為10mm。
[0018]進一步,所述任意相間12條第一瑋線21的兩條第一瑋線21的間距為10mm。
[0019]將第一組的第一經線11和第八組的第一經線11設計成黑色,以此類推,將每相隔六組經線的第一經線11設計成黑色,其他經線設計成白色,同時,將第一組瑋線中的第一瑋線21和第十四組瑋線設計成黑色,以此類推,將每相隔十二組瑋線的第一經線11設計黑色,其他的瑋線設計成白色,根據橫豎的黑色線構成了小方格,每一格的過濾布的面積為一平方厘米,可以簡便的計算出過濾布的面積。
[002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通常的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機織過濾布,包括多組經線和多組瑋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組經線中的任意一組經線包括第一經線、第二經線、第三經線和第四經線,所述多組瑋線中的任意一組瑋線包括第一瑋線、第二瑋線、第三瑋線和第四瑋線,第一經線和第一瑋線為聚己二酸己二胺線,第二經線、第三經線、第四經線、第二瑋線、第三瑋線和第四瑋線為聚己內酰胺線,所述任意一組經線與任意一組瑋線垂直相互交織,經線與瑋線的交叉處接觸連接,所述任意一組經線中第一經線分別置于任意一組瑋線中第一瑋線的底面、第二瑋線的頂面、第三瑋線的頂面和第四瑋線的頂面,所述任意一組經線中的第二經線分別置于任意一組瑋線中第二瑋線的底面、第一瑋線的頂面、第三瑋線的頂面和第四瑋線的頂面,所述任意一組經線中的第三經線分別置于任意一組瑋線中第三瑋線的底面、第一瑋線的頂面、第二瑋線的頂面和第四瑋線的頂面,所述任意一組經線中的第四經線分別置于任意一組瑋線中第四瑋線的底面、第一瑋線的頂面、第二瑋線的頂面和第三瑋線的頂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織過濾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經線、第二經線、第三經線和第四經線的細度為0.3mm-0.35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織過濾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瑋線、第二瑋線、第三瑋線和第四瑋線的細度為0.lmm-0.15mm。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機織過濾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任意相鄰的第一經線與第二經線的間距、任意相鄰的第二經線與第三經線的間距、任意相鄰的第三經線與第四經線的間距、任意相鄰的第四經線與第一經線的間距均為0.1-0.2mm。
5.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機織過濾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任意相鄰的第一瑋線與第二瑋線的間距、任意相鄰的第二瑋線與第三瑋線的間距、任意相鄰的第三瑋線與第四瑋線的間距、任意相鄰的第一瑋線與第四瑋線的間距為0.lmm-0.2mm。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機織過濾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任意相間6條第一經線的兩條第一經線的間距為10mm。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機織過濾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任意相間12條第一瑋線的兩條第一瑋線的間距為10mm。
【專利摘要】一種機織過濾布,包括多組經線和多組緯線,所述多組經線中的任意一組經線包括第一經線、第二經線、第三經線和第四經線,所述多組緯線中的任意一組緯線包括第一緯線、第二緯線、第三緯線和第四緯線,第一經線和第一緯線為聚己二酸己二胺線,第二經線、第三經線、第四經線、第二緯線、第三緯線和第四緯線為聚己內酰胺線,所述任意一組經線與任意一組緯線垂直相互交織,經線與緯線的交叉處接觸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實用性強。
【IPC分類】B01D39-08
【公開號】CN204582751
【申請號】CN201520072995
【發明人】龐邦通
【申請人】浙江天臺華宇工業用布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26日
【申請日】2015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