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動力全尾砂濃縮脫水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無動力全尾砂濃縮脫水裝置,屬于充填作業全尾砂制備裝置技術領域,包括圓柱形的鋼結構砂倉倉體,砂倉倉體內自上而下分為沉降區和壓縮區,砂倉倉體頂部設有圓柱形的上倉體,上倉體直徑大于砂倉倉體直徑,上倉體直徑范圍為10m?11m,上倉體和砂倉倉體通過中空的圓臺結構連通;上倉體頂端連通有砂漿輸送管道,上倉體上設有溢流水管。該裝置增加了現有砂倉單位沉降面積,提高尾砂的沉降時間,從而保證了砂倉的沉降效果。
【專利說明】
無動力全尾砂濃縮脫水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無動力全尾砂濃縮脫水裝置,屬于充填作業全尾砂制備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選礦廠的全尾砂,用于礦山填充時,必須首先進行脫水濃縮,提高質量濃度。現有的充填設備為鋼結構的砂倉,其主要結構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圓柱體的砂倉倉體,另一部分是大角度小椎體,工作運行時,全尾砂在砂倉倉體中壓縮、沉降脫水,現有結構的充填設備裝置技術水平低,沉降脫水效果差,無法滿足礦山全尾砂膠結井下充填和采礦需求。
【發明內容】
[0003]根據以上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無動力全尾砂濃縮脫水裝置,增加現有砂倉單位沉降面積,提高尾砂的沉降時間,從而保證了砂倉的沉降效果。
[0004]本發明所述的無動力全尾砂濃縮脫水裝置,包括圓柱形的鋼結構砂倉倉體,砂倉倉體內自上而下分為沉降區和壓縮區,砂倉倉體頂部設有圓柱形的上倉體,上倉體直徑大于砂倉倉體直徑,上倉體直徑范圍為1m-1 lm,上倉體和砂倉倉體通過中空的圓臺結構連通;上倉體頂端連通有砂漿輸送管道,上倉體上設有溢流水管。
[0005]針對傳統砂倉的弊端,采用特定的裝置,在原砂倉倉體的上部增加圓柱體的上倉體,其直徑大于砂倉倉體的直徑,全尾砂均勻的從砂漿輸送管道從上倉體進入,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實現沉降、壓縮脫水全過程,特定的沉降裝置增加物料沉降面積及沉降時間,保證了溢流出清水。
[0006]優選的,砂倉倉體直徑為9m,上倉體直徑為10.6m。
[0007]優選的,上倉體高度為lm。
[0008]優選的,連接上倉體和砂倉倉體之間圓臺結構的高度為0.7m。
[0009]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0]無動力全尾砂濃縮脫水裝置結構簡單,增加了傳統砂倉單位沉降面積,增加了清水區的高度,提高了尾砂的沉降時間,從而保證了砂倉溢流水的澄清和沉降效果。
【附圖說明】
[0011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1、砂倉倉體;2、溢流水管;3、上倉體;4、砂漿輸送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做進一步描述:
[0014]如圖1所示,無動力全尾砂濃縮脫水裝置包括圓柱形的鋼結構砂倉倉體I,砂倉倉體I內自上而下分為沉降區和壓縮區,砂倉倉體I頂部設有圓柱形的上倉體3,上倉體3直徑大于砂倉倉體I直徑,上倉體3直徑范圍為1m-1 Im,上倉體3和砂倉倉體I通過中空的圓臺結構連通;上倉體3頂端連通有砂漿輸送管道4,上倉體3上設有溢流水管2。
[0015]結構參數優選設計為:砂倉倉體I直徑為9m,上倉體3直徑為10.6m,上倉體3高度為Im,連接上倉體3和砂倉倉體I之間圓臺結構的高度為0.7m。
[0016]使用時,全尾砂均勻的從砂漿輸送管道4從上倉體3進入,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實現沉降、壓縮脫水全過程,增加上倉體3結構從而增加物料沉降面積及沉降時間,保證了溢流出清水。
【主權項】
1.一種無動力全尾砂濃縮脫水裝置,包括圓柱形的鋼結構砂倉倉體(I),砂倉倉體(I)內自上而下分為沉降區和壓縮區,其特征在于:砂倉倉體(I)頂部設有圓柱形的上倉體(3),上倉體(3)直徑大于砂倉倉體(I)直徑,上倉體(3)直徑范圍為1m-1 lm,上倉體(3)和砂倉倉體(I)通過中空的圓臺結構連通;上倉體(3)頂端連通有砂漿輸送管道(4),上倉體(3)上設有溢流水管(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動力全尾砂濃縮脫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倉倉體(I)直徑為9m,上倉體(3)直徑為10.6m。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動力全尾砂濃縮脫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倉體(3)高度為l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動力全尾砂濃縮脫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上倉體(3)和砂倉倉體(I)之間圓臺結構的高度為0.7m。
【文檔編號】B01D21/02GK106039783SQ201610628643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8月3日
【發明人】孫彥慶, 沈興玉, 高圣成, 張勇, 葛榮偉
【申請人】山東華聯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