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雨水回收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路面雨水回收裝置,包括:過濾器,其包括:第一殼體,其頂部設置有雨水入口和絮凝劑入口,以及至少一個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底部設置有沉降液出口和廢渣出口;第一濾網;分液盒;多根連接桿,其沿分液盒的頂部和/或底部的圓周方向間隔設置;隔板,其設置在第一殼體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處與第一濾網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處之間,隔板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圓形的第一濾液出口;至少一根旋轉軸;絮凝池,其包括:第二殼體,其頂部設置有沉降液入口,下部設置有絮凝體出口,底部設置有第二濾液出口;第二濾網;氣缸;推板,其搭設在第二濾網上。本發明能除去路面雨水中的雜質,將雨水進行重復利用,避免了環境污染,也節約了資源。
【專利說明】
路面雨水回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回收裝置。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路面雨水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今社會,淡水資源貧乏,雨水是一種受污染的淡水資源,若能對雨水進行回收和利用,既能緩解人們對淡水的需求,又能改善環境。降雨過程中,雨水受到大氣、建筑物表面、室外道路等因素影響,流入市政管道或屋頂回收裝置的雨水中懸浮物等污染物濃度較高,若要對雨水進行利用,需要對其進行有效地處理。
[0003]現有的雨水回收裝置存在著雜質分離率較低,結構復雜和操作復雜等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路面雨水回收裝置,其能除去路面雨水中的雜質,將雨水進行重復利用,避免了環境污染,也節約了資源。
[0005]為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路面雨水回收裝置,包括:
[0006]過濾器,其包括:
[0007]第一殼體,所述第一殼體的下部呈直徑較小的圓柱體形,所述第一殼體的上部呈直徑逐漸增大的圓臺形,所述第一殼體內部中空,所述第一殼體的頂部設置有雨水入口和絮凝劑入口,以及至少一個第一開口,每個所述第一開口的一側均設置有與其連通的第二開口,所述第一殼體的底部設置有沉降液出口和廢渣出口,所述沉降液出口處設置有電磁閥;
[0008]第一濾網,其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內,所述第一濾網的上部呈直徑較大的圓筒體形,所述第一濾網的下部呈直徑逐漸縮小的圓臺形,所述第一濾網的下部內部中空,且所述第一濾網的下部的頂部和底部均敞開,所述第一濾網的頂部與所述第一殼體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濾網的底部與所述第一殼體的底部固定連接,且連接后所述第一殼體的底部封住所述第一濾網的底部,所述第一濾網的上部間隔設置有多個網孔,所述第一殼體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處的高度低于位于最低處的所述網孔的高度,且高于所述第一濾網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處的高度,所述第一濾網的外壁與所述第一殼體的內側壁不接觸,所述第一濾網的內部與所述雨水入口及所述廢渣出口連通,且不與所述沉降液出口連通,所述絮凝劑入口與所述第一濾網的外壁及所述第一殼體的內側壁圍成的區域連通;
[0009]分液盒,其設置在所述第一濾網的上部中,所述分液盒為圓臺形,所述分液盒的頂部沿水平方向設置,且位于所述雨水入口的下方,所述分液盒的底部的尺寸大于所述雨水入口的尺寸;
[0010]多根連接桿,其沿所述分液盒的頂部和/或底部的圓周方向間隔設置,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與所述分液盒的頂部和/或底部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濾網的內壁固定連接,以固定所述分液盒;
[0011]隔板,其為圓環形,所述隔板的外徑與所述第一殼體的下部的內徑相等,所述隔板的內徑與所述第一濾網的上部的直徑相等,所述隔板沿水平方向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處與所述第一濾網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處之間,且所述隔板的外壁和內壁分別與所述第一殼體的內側壁和所述第一濾網的外壁固定連接,所述隔板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圓形的第一濾液出口,所述第一濾液出口與所述第一開口的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
[0012]至少一根旋轉軸,其與所述第一開口的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旋轉軸沿豎直方向設置,所述旋轉軸包括一體成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所述上部分為直徑較大的圓柱體形,所述下部分為直徑較小的圓柱體形,所述上部分與所述下部分的軸線重合,所述下部分的底部設置有攪拌葉,所述攪拌葉到所述隔板的距離大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所述上部分的外徑與所述第一濾液出口的直徑相等,所述上部分的底部插入所述第一濾液出口中,且所述上部分的底部與所述隔板的底部齊平,所述上部分的外壁上設置有一圓環形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內徑與所述上部分的外徑相等,所述凸起的內壁與所述上部分的外壁固定連接,所述凸起的底部與所述隔板的頂部接觸,所述上部分的頂部穿過所述第一開口并與一電機連接,所述上部分的外壁上設置有一限位塊,所述限位塊位于所述凸起和所述第一殼體的頂部之間,所述限位塊的底部到所述第一殼體的頂部間的距離小于所述攪拌葉到所述隔板的距離,且大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所述限位塊設置為當所述上部分穿過所述第一開口時,所述限位塊能穿過所述第二開口 ;
[0013]絮凝池,其包括:
[0014]第二殼體,其為內部中空的長方體形,所述第二殼體的頂部設置有沉降液入口,所述沉降液入口與所述沉降液出口連通,所述第二殼體的下部設置有絮凝體出口,所述第二殼體的底部設置有第二濾液出口 ;
[0015]第二濾網,其為方形,且尺寸與所述第二殼體的內壁的橫截面的尺寸一致,所述第二濾網沿水平方向設置在所述第二殼體內,且與所述第二殼體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濾網的高度低于所述絮凝體出口的最高處的高度,且高于或等于所述絮凝體出口的最低處的高度;
[0016]氣缸;
[0017]推板,其為方形,所述推板沿豎直方向設置,所述推板搭設在所述第二濾網上,所述推板與所述氣缸連接,且在所述氣缸的驅動下帶動所述推板在所述第二濾網上從靠近所述絮凝體出口的一端向與所述絮凝體出口相對的一端往復運動。
[0018]優選的是,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裝置中,所述推板上沿所述推板的長度方向的兩端接觸所述第二殼體的內壁。
[0019]優選的是,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裝置中,所述雨水入口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的頂部中央,所述第一殼體的軸線與所述第一濾網及所述分液盒的軸線重合。
[0020]優選的是,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裝置中,所述沉降液入口設置在所述第二殼體的中部,所述第二殼體的頂部與所述第二濾網之間設置有一分液裝置,所述分液裝置包括:[0021 ]分液盤,其為圓形,所述分液盤與所述沉降液入口相對;
[0022]多根分液桿,多根所述分液桿中包括至少兩種不同長度的所述分液桿,多根所述分液桿沿所述分液盤的圓周方向間隔設置,且相鄰的兩根所述分液桿的長度不同,所述分液桿的一端與所述分液盤固定連接,所述分液桿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殼體的內壁延伸,且向下傾斜,多根所述分液桿中長度最長的所述分液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殼體的內壁固定連接。
[0023]優選的是,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裝置中,多根所述分液桿中包括四種不同長度的分液桿,多根所述分液桿沿所述分液盤的圓周方向從長到短,再從長到短地循環設置。
[0024]優選的是,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裝置中,所述電機、所述氣缸、所述電磁閥均與PLC控制器連接。
[0025]優選的是,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裝置中,所述至少一根旋轉軸為四根旋轉軸,所述四根旋轉軸構成一個長方體的四條邊。
[0026]本發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7]本發明能除去雨水中的雜質,將雨水進行重復利用,避免了環境污染,也節約了資源。
[0028]本發明結構簡單,分離效率高,且采用自動化控制,提高了勞動效率。
[0029]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0030]圖1為本發明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1 ]圖2為本發明所述的分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3為本發明所述的第一殼體的頂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0034]需要說明的是,下述實施方案中所述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所述試劑和材料,如無特殊說明,均可從商業途徑獲得;在本發明的描述中,術語“橫向”、“縱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0035]如圖1至3所示,本發明提供路面雨水回收裝置,包括:
[0036]過濾器100,其包括:
[0037]第一殼體110,所述第一殼體110的下部呈直徑較小的圓柱體形,所述第一殼體110的上部呈直徑逐漸增大的圓臺形,所述第一殼體110內部中空,所述第一殼體110的頂部設置有雨水入口 111和絮凝劑入口 112,以及至少一個第一開口 113,每個所述第一開口 113的一側均設置有與其連通的第二開口 114,所述第一殼體110的底部設置有沉降液出口 115和廢渣出口 116,所述沉降液出口 115處設置有電磁閥;
[0038]第一濾網120,其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110內,所述第一濾網120的上部呈直徑較大的圓筒體形,所述第一濾網120的下部呈直徑逐漸縮小的圓臺形,所述第一濾網120的下部內部中空,且所述第一濾網120的下部的頂部和底部均敞開,所述第一濾網120的頂部與所述第一殼體110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濾網120的底部與所述第一殼體110的底部固定連接,且連接后所述第一殼體110的底部封住所述第一濾網120的底部,所述第一濾網120的上部間隔設置有多個網孔,所述第一殼體110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處的高度低于位于最低處的所述網孔的高度,且高于所述第一濾網120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處的高度,所述第一濾網120的外壁與所述第一殼體110的內側壁不接觸,所述第一濾網120的內部與所述雨水入口 111及所述廢渣出口 116連通,且不與所述沉降液出口 115連通,所述絮凝劑入口 112與所述第一濾網120的外壁及所述第一殼體110的內側壁圍成的區域連通;
[0039]分液盒130,其設置在所述第一濾網120的上部中,所述分液盒130為圓臺形,所述分液盒130的頂部沿水平方向設置,且位于所述雨水入口 111的下方,所述分液盒130的底部的尺寸大于所述雨水入口 111的尺寸;使雨水順著分液盒130的錐面,在慣性作用下流至第一濾網120上。
[0040]多根連接桿131,其沿所述分液盒130的頂部和/或底部的圓周方向間隔設置,所述連接桿131的一端與所述分液盒130的頂部和/或底部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131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濾網120的內壁固定連接,以固定所述分液盒130;
[0041]隔板140,其為圓環形,所述隔板140的外徑與所述第一殼體110的下部的內徑相等,所述隔板140的內徑與所述第一濾網120的上部的直徑相等,所述隔板140沿水平方向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110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處與所述第一濾網120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處之間,且所述隔板140的外壁和內壁分別與所述第一殼體110的內側壁和所述第一濾網120的外壁固定連接,所述隔板140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圓形的第一濾液出口 141,所述第一濾液出口 141與所述第一開口 113的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
[0042]至少一根旋轉軸150,其與所述第一開口113的數量相等且——對應,所述旋轉軸150沿豎直方向設置,所述旋轉軸150包括一體成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所述上部分為直徑較大的圓柱體形,所述下部分為直徑較小的圓柱體形,所述上部分與所述下部分的軸線重合,所述下部分的底部設置有攪拌葉151,所述攪拌葉151到所述隔板140的距離大于所述隔板140的厚度,所述上部分的外徑與所述第一濾液出口 141的直徑相等,所述上部分的底部插入所述第一濾液出口 141中,且所述上部分的底部與所述隔板140的底部齊平,所述上部分的外壁上設置有一圓環形的凸起152,所述凸起152的內徑與所述上部分的外徑相等,所述凸起152的內壁與所述上部分的外壁固定連接,所述凸起152的底部與所述隔板140的頂部接觸,所述上部分的頂部穿過所述第一開口 113并與一電機連接,所述上部分的外壁上設置有一限位塊153,所述限位塊153位于所述凸起152和所述第一殼體110的頂部之間,所述限位塊153的底部到所述第一殼體110的頂部間的距離小于所述攪拌葉151到所述隔板140的距離,且大于所述隔板140的厚度,所述限位塊153設置為當所述上部分穿過所述第一開口 113時,所述限位塊153能穿過所述第二開口 114;通過攪拌葉151攪拌,可使絮凝劑與第一濾液接觸更均勻,需要靜置時使旋轉軸不旋轉即可。可通過電機帶動旋轉軸150旋轉,也可人帶動旋轉軸150旋轉。
[0043]絮凝池160,其包括:
[0044]第二殼體170,其為內部中空的長方體形,所述第二殼體170的頂部設置有沉降液入口 171,所述沉降液入口 171與所述沉降液出口 115連通,所述第二殼體170的下部設置有絮凝體出口 172,所述第二殼體170的底部設置有第二濾液出口 173;
[0045]第二濾網161,其為方形,且尺寸與所述第二殼體170的內壁的橫截面的尺寸一致,所述第二濾網161沿水平方向設置在所述第二殼體170內,且與所述第二殼體170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濾網161的高度低于所述絮凝體出口 172的最高處的高度,且高于或等于所述絮凝體出口 172的最低處的高度;
[0046]氣缸;
[0047]推板162,其為方形,所述推板162沿豎直方向設置,所述推板162搭設在所述第二濾網161上,所述推板162與所述氣缸連接,且在所述氣缸的驅動下帶動所述推板162在所述第二濾網161上從靠近所述絮凝體出口 172的一端向與所述絮凝體出口 172相對的一端往復運動。根據實際需要,也可通過人帶動推板162在第二濾網161上運動。
[0048]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裝置中,所述推板162上沿所述推板162的長度方向的兩端接觸所述第二殼體170的內壁。即推板162的兩頭接觸第二殼體170的內壁,這樣能將第二濾網161上所有的絮凝體推至絮凝體出口 172。
[0049]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裝置中,所述雨水入口111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110的頂部中央,所述第一殼體110的軸線與所述第一濾網120及所述分液盒130的軸線重合。
[0050]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裝置中,所述沉降液入口171設置在所述第二殼體170的中部,所述第二殼體170的頂部與所述第二濾網161之間設置有一分液裝置180,所述分液裝置180包括:
[0051 ] 分液盤181,其為圓形,所述分液盤181與所述沉降液入口 171相對;
[0052]多根分液桿182,多根所述分液桿182中包括至少兩種不同長度的所述分液桿182,多根所述分液桿182沿所述分液盤181的圓周方向間隔設置,且相鄰的兩根所述分液桿182的長度不同,所述分液桿182的一端與所述分液盤181固定連接,所述分液桿182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殼體170的內壁延伸,且向下傾斜,多根所述分液桿182中長度最長的所述分液桿182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殼體170的內壁固定連接。
[0053]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裝置中,多根所述分液桿182中包括四種不同長度的分液桿182,多根所述分液桿182沿所述分液盤181的圓周方向從長到短,再從長到短地循環設置。分液裝置180使沉降液在第二濾網161上分布均勻。
[0054]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裝置中,所述電機、所述氣缸、所述電磁閥均與PLC控制器連接。
[0055]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裝置中,所述至少一根旋轉軸150為四根旋轉軸150,所述四根旋轉軸150構成一個長方體的四條邊。
[0056]本發明在使用時,使限位塊153對著第二開口114,將旋轉軸150向上提,之后使限位塊153穿過第二開口 114,轉動旋轉軸150,使限位塊153不對著第二開口 114后,將限位塊153擱置在第一殼體110的頂部,此時旋轉軸150固定,旋轉軸150的下部分在第一濾液出口141中,通過絮凝劑入口 112向第一殼體110中加入絮凝劑,雨水從雨水入口 111進入第一殼體110中,經分液盒130分散后,沿著第一濾網120向下流,經第一濾網120過濾后,雨水中濾出的廢渣在廢渣出口 116處收集,得到的第一濾液進入第一殼體110和第一濾網120之間的區域,第一濾液帶著絮凝劑流過第一濾液出口 141進入隔板140底部,待隔板140底部的區域裝滿第一濾液后,轉動旋轉軸150,使限位塊153對著第二開口 114,之后旋轉軸150在重力作用下通過凸起152擱置在隔板140上,將第一濾液出口 141堵住,隔板140下的第一濾液進行絮凝,之后得到的第一濾液儲存在隔板140上部的區域,通過合理設計,使第一濾液不會超過第一濾網120上的網孔,避免過濾后的第一濾液又流入第一濾網120內。位于隔板140下的第一濾液絮凝完成后得到沉降液,沉降液通過沉降液入口 171流入絮凝池160中,經分液裝置180進行分散后,落在第二濾網161上,沉降液中較大的雜質,即絮凝體,留在第二濾網161上,通過推板162推出絮凝體出口 172,第二濾液通過第二濾液出口 173進行收集,得到干凈的雨水。
[0057]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
【主權項】
1.一種路面雨水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過濾器,其包括: 第一殼體,所述第一殼體的下部呈直徑較小的圓柱體形,所述第一殼體的上部呈直徑逐漸增大的圓臺形,所述第一殼體內部中空,所述第一殼體的頂部設置有雨水入口和絮凝劑入口,以及至少一個第一開口,每個所述第一開口的一側均設置有與其連通的第二開口,所述第一殼體的底部設置有沉降液出口和廢渣出口,所述沉降液出口處設置有電磁閥; 第一濾網,其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內,所述第一濾網的上部呈直徑較大的圓筒體形,所述第一濾網的下部呈直徑逐漸縮小的圓臺形,所述第一濾網的下部內部中空,且所述第一濾網的下部的頂部和底部均敞開,所述第一濾網的頂部與所述第一殼體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濾網的底部與所述第一殼體的底部固定連接,且連接后所述第一殼體的底部封住所述第一濾網的底部,所述第一濾網的上部間隔設置有多個網孔,所述第一殼體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處的高度低于位于最低處的所述網孔的高度,且高于所述第一濾網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處的高度,所述第一濾網的外壁與所述第一殼體的內側壁不接觸,所述第一濾網的內部與所述雨水入口及所述廢渣出口連通,且不與所述沉降液出口連通,所述絮凝劑入口與所述第一濾網的外壁及所述第一殼體的內側壁圍成的區域連通; 分液盒,其設置在所述第一濾網的上部中,所述分液盒為圓臺形,所述分液盒的頂部沿水平方向設置,且位于所述雨水入口的下方,所述分液盒的底部的尺寸大于所述雨水入口的尺寸; 多根連接桿,其沿所述分液盒的頂部和/或底部的圓周方向間隔設置,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與所述分液盒的頂部和/或底部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濾網的內壁固定連接,以固定所述分液盒; 隔板,其為圓環形,所述隔板的外徑與所述第一殼體的下部的內徑相等,所述隔板的內徑與所述第一濾網的上部的直徑相等,所述隔板沿水平方向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處與所述第一濾網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處之間,且所述隔板的外壁和內壁分別與所述第一殼體的內側壁和所述第一濾網的外壁固定連接,所述隔板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圓形的第一濾液出口,所述第一濾液出口與所述第一開口的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 至少一根旋轉軸,其與所述第一開口的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旋轉軸沿豎直方向設置,所述旋轉軸包括一體成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所述上部分為直徑較大的圓柱體形,所述下部分為直徑較小的圓柱體形,所述上部分與所述下部分的軸線重合,所述下部分的底部設置有攪拌葉,所述攪拌葉到所述隔板的距離大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所述上部分的外徑與所述第一濾液出口的直徑相等,所述上部分的底部插入所述第一濾液出口中,且所述上部分的底部與所述隔板的底部齊平,所述上部分的外壁上設置有一圓環形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內徑與所述上部分的外徑相等,所述凸起的內壁與所述上部分的外壁固定連接,所述凸起的底部與所述隔板的頂部接觸,所述上部分的頂部穿過所述第一開口并與一電機連接,所述上部分的外壁上設置有一限位塊,所述限位塊位于所述凸起和所述第一殼體的頂部之間,所述限位塊的底部到所述第一殼體的頂部間的距離小于所述攪拌葉到所述隔板的距離,且大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所述限位塊設置為當所述上部分穿過所述第一開口時,所述限位塊能穿過所述第二開口; 絮凝池,其包括: 第二殼體,其為內部中空的長方體形,所述第二殼體的頂部設置有沉降液入口,所述沉降液入口與所述沉降液出口連通,所述第二殼體的下部設置有絮凝體出口,所述第二殼體的底部設置有第二濾液出口 ; 第二濾網,其為方形,且尺寸與所述第二殼體的內壁的橫截面的尺寸一致,所述第二濾網沿水平方向設置在所述第二殼體內,且與所述第二殼體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濾網的高度低于所述絮凝體出口的最高處的高度,且高于或等于所述絮凝體出口的最低處的高度; 氣缸; 推板,其為方形,所述推板沿豎直方向設置,所述推板搭設在所述第二濾網上,所述推板與所述氣缸連接,且在所述氣缸的驅動下帶動所述推板在所述第二濾網上從靠近所述絮凝體出口的一端向與所述絮凝體出口相對的一端往復運動。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上沿所述推板的長度方向的兩端接觸所述第二殼體的內壁。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入口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的頂部中央,所述第一殼體的軸線與所述第一濾網及所述分液盒的軸線重合。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液入口設置在所述第二殼體的中部,所述第二殼體的頂部與所述第二濾網之間設置有一分液裝置,所述分液裝置包括: 分液盤,其為圓形,所述分液盤與所述沉降液入口相對; 多根分液桿,多根所述分液桿中包括至少兩種不同長度的所述分液桿,多根所述分液桿沿所述分液盤的圓周方向間隔設置,且相鄰的兩根所述分液桿的長度不同,所述分液桿的一端與所述分液盤固定連接,所述分液桿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殼體的內壁延伸,且向下傾斜,多根所述分液桿中長度最長的所述分液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殼體的內壁固定連接。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分液桿中包括四種不同長度的分液桿,多根所述分液桿沿所述分液盤的圓周方向從長到短,再從長到短地循環設置。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所述氣缸、所述電磁閥均與PLC控制器連接。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根旋轉軸為四根旋轉軸,所述四根旋轉軸構成一個長方體的四條邊。
【文檔編號】B01D36/04GK105879490SQ201610362739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7日
【發明人】彭展忠
【申請人】彭展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