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混配罐液面氣泡的消泡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油氣田固壓裝備技術領域,能夠消除固井水泥漿或壓裂液等混配時所產生的氣泡,具體涉及一種混配罐液面氣泡的消泡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油、氣田固井和壓裂過程中,經常需要現場配制含有不同物質的混配均勻、性能良好的固井水泥漿或壓裂液,再經柱塞栗加壓后栗送至井口。栗送的液體在混配罐內混配時易產生大量氣泡,影響液位計讀取液面高度的準確性,易于造成溢罐或栗吸空現象,影響作業進度和作業質量,因此消除混配罐內的氣泡以提高液位計的測量精度顯得尤為重要。
[0003]現有的消泡方式是通過向混配罐內添加消泡劑來消除液面氣泡或抑制氣泡的產生,但此種方法需要操作人員在混配罐旁一直觀察,并根據需要不時地向混配罐內添加消泡劑,增加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降低了作業質量和作業效率。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混配罐液面氣泡的消泡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由于受到大量氣泡影響,液位計測量液位準確度不高;操作人員在混配罐旁觀察并手工向混配罐內添加消泡劑,降低了作業質量和作業效率的問題。
[0005]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混配罐液面氣泡的消泡裝置,在混配罐中設置有液位計和攪拌器,混配罐對外連接有吸氣管及二次混漿管匯,吸氣管輸出端口與離心式風機的吸氣口連通,離心式風機的動力輸入端與馬達傳動連接;離心式風機的排氣口與排液管一端口連接,排液管另一端口與二次混漿管匯連通,二次混漿管匯接回混配罐中。
[0006]本發明的混配罐液面氣泡的消泡裝置,其特征還在于:
[0007]離心式風機呈臥式布置。
[0008]吸氣管位于混配罐液面的吸入端口為圓錐形狀,并在該吸入端口設有濾網。
[000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裝置通過馬達驅動離心式風機工作,吸入混配罐內液體混配時產生的氣泡,通過葉輪旋轉的離心力消除氣泡,并轉化為液體排出,有利于提高混配罐液位計的測量精度,解決溢罐或栗吸空問題,同時該裝置不需操作人員時時監測液面,有效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作業質量和作業效率。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發明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圖1中的A向視圖(即吸氣管3的外形示意圖)。
[0012]圖中,1.馬達,2.離心式風機,3.吸氣管,4.排液管,5.濾網,6.混配罐,7.二次混漿管匯,8.液位計,9.攪拌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0014]參照圖1、圖2,本發明裝置的結構是,在混配罐6中設置有液位計8和攪拌器9,混配罐6對外連接有吸氣管3及二次混漿管匯7,吸氣管3位于混配罐6液面的吸入端口為圓錐形狀,并在該吸入端口設有濾網5,吸氣管3輸出端口(通過法蘭)與離心式風機2的吸氣口連通,離心式風機2呈臥式布置,離心式風機2的動力輸入端與馬達1傳動連接(或通過聯軸器聯接);離心式風機2的排氣口(通過法蘭)與排液管4 一端口連接,排液管4另一端口與二次混漿管匯7連通,二次混漿管匯7接回混配罐6中。
[0015]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馬達1 (液壓馬達或電馬達)帶動離心式風機2運轉,使混配罐6液面的氣泡通過吸入管3進入離心式風機2的吸氣口,通過離心式風機2內部葉輪旋轉的離心力消除氣泡,被消除的氣泡變為液體進入到離心式風機2的排氣口,經排液管4及二次混漿管匯7重新回到混配罐6中,實現液面氣泡的消除。
【主權項】
1.一種混配罐液面氣泡的消泡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混配罐¢)中設置有液位計(8)和攪拌器(9),混配罐(6)對外連接有吸氣管(3)及二次混漿管匯(7),吸氣管(3)輸出端口與離心式風機(2)的吸氣口連通,離心式風機(2)的動力輸入端與馬達(1)傳動連接;離心式風機⑵的排氣口與排液管⑷一端口連接,排液管⑷另一端口與二次混漿管匯(7)連通,二次混漿管匯(7)接回混配罐¢)中。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配罐液面氣泡的消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離心式風機(2)呈臥式布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配罐液面氣泡的消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氣管(3)位于混配罐(6)液面的吸入端口為圓錐形狀,并在該吸入端口設有濾網(5)。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混配罐液面氣泡的消泡裝置,在混配罐中設置有液位計和攪拌器,混配罐對外連接有吸氣管及二次混漿管匯,吸氣管輸出端口與離心式風機的吸氣口連通,離心式風機的動力輸入端與馬達傳動連接;離心式風機的排氣口與排液管一端口連接,排液管另一端口與二次混漿管匯連通,二次混漿管匯接回混配罐中。本發明的裝置,通過離心式風機的工作,吸入混配罐內液體混配時產生的氣泡,通過葉輪旋轉的離心力消除氣泡,并轉化為液體排出,有利于提高混配罐液位計的測量精度,有效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作業質量和作業效率。
【IPC分類】B01D19/02
【公開號】CN105268215
【申請號】CN201510783350
【發明人】李秀珍, 王來智, 李小兵, 張正祖
【申請人】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