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以粉末為濾芯的凈水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凈水裝置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以粉末為濾芯的凈水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的凈水器大都以固體塊狀耗材為濾芯,且僅僅實現過濾的效果不能執行自動清洗,需要頻繁更換濾芯以保證過濾質量;現有的研究證明粉末狀的耗材,如牡蠣殼粉,也能夠高效率地去除水中的小顆粒、磷和氮等元素以達到凈化水源的作用,但是以塊狀固體為濾芯的凈水器的結構并不適用于以粉末為濾芯的凈水器,粉末容易被水流帶動堵塞濾網,且難以排出,不方便更換。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以粉末為濾芯的凈水裝置;該裝置能夠解決粉末濾芯帶來的不便,而且能夠自動清除濾網上的粉末使其不至于堵塞而影響過濾速度和效果。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種以粉末為濾芯的凈水裝置,包括依次相通的過濾缸、渦流缸和凈水缸;其中,渦流缸位于過濾缸的上方,過濾缸的底部設有進水口,渦流缸的側壁上裝有過濾網,內部設有分流加壓裝置,所述分流加壓裝置呈渦輪狀,包括液體入口,導流管、位于導流管末端的高壓噴頭;所述過濾缸與渦流缸的液體入口相通,所述渦流缸上還設有與凈水缸相通的出水口。
[0005]本發明所述裝置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水栗將水栗入過濾缸,由于壓力,且進水口位于底部,粉末濾芯可與水充分混合,當水達到頂部時,通過液體入口栗入分流加壓裝置,將水流集中于中心向四周流動形成渦流,經高壓噴頭噴出,以較高的水壓切向噴射到過濾網上,通過高壓沖刷帶走濾網上的粉末,并通過禍流帶動其向禍流缸中間沉淀,達到自動清洗的效果。
[0006]另外,本裝置中,過濾網都位于水壓較低的位置,在此處打開結構安全可靠,方便更換濾芯和過濾網。
[0007]為了防止通過進水口的水倒流,進一步地,所述進水口上設有單向閥。
[0008]為了方便排出水中雜質,進一步地,所述過濾缸底部設有下排污口,渦流缸上設有上排污口。
[0009]具體地,所述上排污口位于渦流缸底部,且與上排污管相連。
[0010]為了防止粉末濾芯固體結塊,優選地,所述進水口的管道伸入過濾缸中向下垂直彎曲,位于下排污口上方。
[0011]優選地,所述渦流缸與凈水缸由濾網支撐架隔開,所述濾網支撐架上設有若干個孔,所述孔與出水口相連。
[0012]為了進一步加大水壓,且方便下排污口污物有足夠的水壓完整排出,優選地,所述過濾缸的底部呈圓錐狀。
[0013]為了方便渦流缸中雜質的排出,優選地,所述渦流缸的底部呈圓錐狀。
[0014]為了方便加入粉末濾芯,且防止水體對粉末的過度沖刷,優選地,所述過濾缸上端還設有進料口。
[0015]為了方便更換過濾網,清理分流加壓裝置,優選地,所述渦流缸還設有上蓋。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以粉末為濾芯的凈水裝置,包括依次相通的過濾缸、渦流缸和凈水缸;其中,渦流缸位于過濾缸的上方,過濾缸的底部設有進水口,渦流缸的側壁上裝有過濾網,內部設有分流加壓裝置,所述分流加壓裝置呈渦輪狀,包括液體入口,導流管、位于導流管末端的高壓噴頭;所述過濾缸與渦流缸的液體入口相通,所述渦流缸上還設有與凈水缸相通的出水口 ;該裝置可以在以粉末為濾芯的凈水過程中執行自清洗使其能夠長時間的穩定地工作,不用電機執行清洗,綠色環保,結構簡單。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實施例1所述裝置的右視半剖圖。
[0018]圖2是實施例1所述裝置的的前視半剖圖。
[0019]圖3是實施例1所述分流加壓裝置與上排污口的連接示意圖。
[0020]圖4是實施例1所述分流加壓裝置俯視圖。
[0021]附圖標記說明:1-單向閥;2_進水口 ;3_過濾缸;4_分流加壓裝置;5_導流管;6-高壓噴頭;7_過濾網;8_濾網支撐架;9_凈水缸;10_出水口 ;11_渦流缸;12_上蓋;13-進料口 ;14_上排污口 ;15_下排污口 ;16_液體入口 ;17_上排污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專利作進一步的說明。其中,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表示的僅是示意圖,而非實物圖,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為了更好地說明本發明專利的實施例,附圖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產品的尺寸;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3]實施例1
如圖1?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以粉末為濾芯的凈水裝置,包括依次相通的過濾缸3、渦流缸11和凈水缸9 ;其中,渦流缸11位于過濾缸3的上方,過濾缸3的底部設有進水口 2,渦流缸11的側壁上裝有過濾網7,內部設有分流加壓裝置4,所述分流加壓裝置4呈渦輪狀,包括液體入口 16,導流管5、位于導流管5末端的高壓噴頭6 ;所述過濾缸3與渦流缸11的液體入口 16相通,所述渦流缸11上還設有與凈水缸9相通的出水口 10。
[0024]所述裝置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水栗將水栗入過濾缸3,由于壓力,且進水口 2位于底部,粉末濾芯可與水充分混合,當水達到頂部時,通過液體入口 16栗入分流加壓裝置4,將水流集中于中心向四周流動形成渦流,經高壓噴頭6噴出,以較高的水壓切向噴射到過濾網7上,通過高壓沖刷帶走過濾網7上的粉末,并通過渦流帶動其向渦流缸11中間沉淀,達到自動清洗的效果。
[0025]為了防止通過進水口的水倒流,本實施例中,所述進水口 2上設有單向閥I。
[0026]為了方便排出水中雜質,本實施例中,所述過濾缸3底部設有下排污口 15,渦流缸11上設有上排污口 14 ;具體地,所述上排污口 14位于渦流缸11底部,且與上排污管17相連。
[0027]為了防止粉末濾芯固體結塊,本實施例中,所述進水口 2的管道伸入過濾缸3中向下垂直彎曲,位于下排污口 15上方。
[0028]本實施例中,所述渦流缸11與凈水缸9由濾網支撐架8隔開,所述濾網支撐架8上設有若干個孔,所述孔與出水口 10相連。
[0029]為了進一步加大水壓,且方便下排污口 15污物有足夠的水壓完整排出,本實施例中,所述過濾缸3的底部呈圓錐狀。
[0030]為了方便渦流缸11中雜質的排出,本實施例中,所述渦流缸11的底部呈圓錐狀。
[0031]為了方便加入粉末濾芯,且防止水體對粉末的過度沖刷,本實施例中,所述過濾缸3上端還設有進料口 13。
[0032]為了方便更換過濾網7,清理分流加壓裝置4,本實施例中,所述渦流缸11還設有上蓋12。
[0033]本實施例所述裝置的使用方法如下:往進料口 13傾倒入濾芯后確保封閉進料口13與上蓋12,水由外部水栗帶入單向閥I進入過濾缸3,與缸體中的濾芯充分反應后通過液體入口 16進入分流加壓裝置4,裝置通過導流管5與高壓噴頭6在裝有過濾網7的渦流缸11中形成高速渦流沖刷過濾網7,并帶動含有少量濾芯粉末的濾液往中心沉淀,通過上排污口 14排出,濾液則通過有孔的濾網支撐架8進入凈水缸9由出水口 10排出;濾芯更換時,通過下排污口 15排出。
[0034]顯然,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以粉末為濾芯的凈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通的過濾缸(3)、渦流缸(11)和凈水缸(9);其中,渦流缸(11)位于過濾缸(3)的上方,過濾缸(3)的底部設有進水口(2),渦流缸(11)的側壁上裝有過濾網(7),內部設有分流加壓裝置(4),所述分流加壓裝置(4)呈渦輪狀,包括液體入口(16),導流管(5)、位于導流管(5)末端的高壓噴頭(6);所述過濾缸(3 )與渦流缸(11)的液體入口( 16 )相通,所述渦流缸(11)上還設有與凈水缸(9 )相通的出水口(1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凈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口(2)上設有單向閥(I)。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凈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缸(3)底部設有下排污口(15),渦流缸(11)上設有上排污口( 14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凈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污口(14)位于渦流缸(11)底部,且與上排污管(17)相連。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凈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口(2)的管道伸入過濾缸(3)中向下垂直彎曲,位于下排污口(15)上方。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凈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渦流缸(11)與凈水缸(9)由濾網支撐架(8)隔開,所述濾網支撐架(8)上設有若干個孔,所述孔與出水口(10)相連。7.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凈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渦流缸(11)和過濾缸(3)的底部呈圓錐狀。8.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凈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缸(3)上端還設有進料口(13)。9.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凈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渦流缸(11)還設有上蓋(12)。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凈水裝置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以粉末為濾芯的凈水裝置,包括依次相通的過濾缸、渦流缸和凈水缸;其中,渦流缸位于過濾缸的上方,過濾缸的底部設有進水口,渦流缸的側壁上裝有過濾網,內部設有分流加壓裝置,所述分流加壓裝置呈渦輪狀,包括液體入口,導流管、位于導流管末端的高壓噴頭;所述過濾缸與渦流缸的液體入口相通,所述渦流缸上還設有與凈水缸相通的出水口;該裝置可以在以粉末為濾芯的凈水過程中執行自清洗使其能夠長時間的穩定地工作,不用電機執行清洗,綠色環保,結構簡單。
【IPC分類】B01D24/36, B01D24/16
【公開號】CN105194914
【申請號】CN201510699761
【發明人】龐洪臣, 俞國燕, 江明燈, 王偉民, 陳祥坤, 王世龍, 駱健旺, 賴湖興
【申請人】廣東海洋大學
【公開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