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單井增壓機組的氣液分離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過濾器,具體是指用于單井增壓機組的氣液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油田的開采過程中,部分油田出現異常低壓,給修井帶來一定困難,部分氣井低壓開采,出砂掩埋地層而無法及時清理,使得氣井的產量降低甚至停產。在沒有外在能量的補充情況下實施井下作業,修井液對地層的污染越來越嚴重,使得作用后排液周期不斷延長。因此,不管是在開采或是排液時均需要向該類氣井進行增壓處理。現有技術中,Gasjack機組可進行氣水混輸,即機組自帶分離裝置,分離后的液體隨同增壓氣進入輸氣管線。但自帶分離裝置處理能力較小,即日處理排液量小于15方,當各種氣井液量較大,或有股裝液體出現時,致使機組內進液造成設備停用,同時對機組可能造成大的損壞,恢復難度增加。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提供用于單井增壓機組的氣液分離裝置,解決開采過程中增壓機組中容易出現進水停用的問題,同時增加增壓機組的氣水分離處理能力。
[0004]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達到:
本發明包括罐體,包括罐體,所述罐體兩側設有進氣口和出氣口,濾芯筒設置在罐體內,所述進氣口正對濾芯筒側壁,所述濾芯筒頂端傾斜且正對所述出氣口,在所述濾芯筒底端設置有沿濾芯筒底端指向其頂端方向上彎曲的分離濾網,所述分離濾網的濾孔孔徑小于所述濾芯筒自帶的濾孔孔徑;還包括固定在濾芯筒上且相互平行的擋流板和吸水板,所述擋流板上開有多個小孔且小孔正對進氣口,且所述擋流板和吸水板之間留有間隙。現有技術中,針對低壓氣井的采氣工序需要用到增壓機組才能順利將天然氣抽出,而抽出的天然氣中會攜帶部分的液體一起被輸送帶管線中,本發明被安裝在氣井與增壓機組之間。工作時,抽出的氣液混合物由進氣口進入到罐體內,通過高速流動的氣液混合物與濾芯筒之間發生碰撞,部分氣體通過濾芯筒上的濾網進入到罐體的另一側,而液體則被濾芯筒外壁阻擋且順沿下滑至罐體的底部;另一部分氣液混合物在沿濾芯筒與罐體內壁之間的環空部分向下移動,直至濾芯筒的底部,由于濾芯筒底端與罐體底部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則向下移動的氣液混合物會在該間隙區域內聚集變向,即通過濾芯筒底部垂直向上移動直至由出氣口排出,氣液混合物中的液體在靠近進氣口一側的罐體內壁下移時,由其自身的初始速度以及自身重力在下降過程中形成的沖量總和,使得大部分的液相均直接下滑至罐體底部,實現大部分的氣液分離,而剩余部分的液體則隨氣體在濾芯筒底端發生變向開始上移,本發明中濾芯筒的底部為向上彎曲的分離濾網,進而使得液體在變向上移后進入到濾芯筒內部的距離增加,即剩余部分的液體的動能在經過變向以及上升時動能轉換為勢能的消耗過后,無法繼續實現上移,則直接下落至罐體底部,最終實現混合物之間的氣液分離,避免殘留的液體由出氣口輸送時進入到增壓機組內后造成停用,同時也增大增壓機組的分離處理能力。
[0005]其中,高速運動的氣流在由進氣口進入后會直接與濾芯筒側壁發生碰撞,以此來實現一部分氣液混合物的分離,但是在碰撞過程中濾芯筒的側壁會逐漸發生形變或是受損,進而導致氣液的分離效率大大降低;而本發明在濾芯筒正對進氣口的部分上安裝有擋流板和吸水板,擋流板上開設有多個小孔,氣流通過擋流板本體的緩沖后,部分氣流通過小孔直接作用到吸水板上,而氣流中的液體在被吸水板吸收后,剩余的氣體則沿吸水板與擋流板之間的間隙向下移動,在避免濾芯筒側壁受到沖擊的同時,還可以對氣流中的液體進行初步的吸收篩選,進而減小濾芯筒的處理負荷。
[0006]所述吸水板為發泡海綿板。作為優選,發泡海綿板成本較低,并且可重復使用,當其吸收達到飽和后,可對罐體進行開蓋后直接更換或是進行脫水處理,以滿足對氣液混合物的持續分離。
[0007]還包括排污閥,所述排污閥設置在罐體底端。作為優選,安裝的排污閥可及時將罐體底部收集的液體排出,避免罐體內部的液體積壓過多而影響濾芯筒的正常工作。
[0008]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以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1、本發明中濾芯筒的底部為向上彎曲的分離濾網,進而使得液體在變向上移后進入到濾芯筒內部的距離增加,即剩余部分的液體的動能在經過變向以及上升時動能轉換為勢能的消耗過后,無法繼續實現上移,則直接下落至罐體底部,最終實現混合物之間的氣液分離,避免殘留的液體由出氣口輸送時進入到增壓機組內后造成停用,同時也增大增壓機組的分離處理能力;
2、本發明在濾芯筒正對進氣口的部分上安裝有擋流板和吸水板,擋流板上開設有多個小孔,氣流通過擋流板本體的緩沖后,部分氣流通過小孔直接作用到吸水板上,而氣流中的液體在被吸水板吸收后,剩余的氣體則沿吸水板與擋流板之間的間隙向下移動,在避免濾芯筒側壁受到沖擊的同時,還可以對氣流中的液體進行初步的吸收篩選,進而減小濾芯筒的處理負荷。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對應的零部件名稱如下:
1-進氣口、2_觸體、3_擋流板、4_吸水板、5_出氣口、6_濾芯筒、7_分尚濾網、8_排污閥。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包括罐體2,所述罐體2兩側設有進氣口 I和出氣口 5,濾芯筒6設置在罐體2內,所述進氣口 I正對濾芯筒6側壁,所述濾芯筒6頂端傾斜且正對所述出氣口 5,在所述濾芯筒6底端設置有沿濾芯筒6底端指向其頂端方向上彎曲的分離濾網7,所述分離濾網7的濾孔孔徑小于所述濾芯筒6自帶的濾孔孔徑;還包括固定在濾芯筒6上且相互平行的擋流板3和吸水板4,所述擋流板3上開有多個小孔且小孔正對進氣口 1,且所述擋流板3和吸水板4之間留有間隙。
[0011]工作時,抽出的氣液混合物由進氣口 I進入到罐體2內,通過高速流動的氣液混合物與濾芯筒6之間發生碰撞,部分氣體通過濾芯筒6上的濾網進入到罐體2的另一側,而液體則被濾芯筒6外壁阻擋且順沿下滑至罐體2的底部;另一部分氣液混合物在沿濾芯筒6與罐體2內壁之間的環空部分向下移動,直至濾芯筒6的底部,由于濾芯筒6底端與罐體2底部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則向下移動的氣液混合物會在該間隙區域內聚集變向,即通過濾芯筒6底部垂直向上移動直至由出氣口 5排出,氣液混合物中的液體在靠近進氣口 I一側的罐體2內壁下移時,由其自身的初始速度以及自身重力在下降過程中形成的沖量總和,使得大部分的液相均直接下滑至罐體2底部,實現大部分的氣液分離,而剩余部分的液體則隨氣體在濾芯筒6底端發生變向開始上移,本發明中濾芯筒6的底部為向上彎曲的分離濾網7,進而使得液體在變向上移后進入到濾芯筒6內部的距離增加,即剩余部分的液體的動能在經過變向以及上升時動能轉換為勢能的消耗過后,無法繼續實現上移,則直接下落至罐體2底部,最終實現混合物之間的氣液分離,避免殘留的液體由出氣口 5輸送時進入到增壓機組內后造成停用,同時也增大增壓機組的分離處理能力。
[0012]其中,高速運動的氣流在由進氣口 I進入后會直接與濾芯筒6側壁發生碰撞,以此來實現一部分氣液混合物的分離,但是在碰撞過程中濾芯筒6的側壁會逐漸發生形變或是受損,進而導致氣液的分離效率大大降低;而本實施例在濾芯筒6正對進氣口 I的部分上安裝有擋流板3和吸水板4,擋流板3上開設有多個小孔,氣流通過擋流板3本體的緩沖后,部分氣流通過小孔直接作用到吸水板4上,而氣流中的液體在被吸水板4吸收后,剩余的氣體則沿吸水板4與擋流板3之間的間隙向下移動,在避免濾芯筒6側壁受到沖擊的同時,還可以對氣流中的液體進行初步的吸收篩選,進而減小濾芯筒6的處理負荷。
[0013]作為優選,發泡海綿板成本較低,并且可重復使用,當其吸收達到飽和后,可對罐體2進行開蓋后直接更換或是進行脫水處理,以滿足對氣液混合物的持續分離。
[0014]作為優選,安裝的排污閥8可及時將罐體2底部收集的液體排出,避免罐體2內部的液體積壓過多而影響濾芯筒6的正常工作。
[0015]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用于單井增壓機組的氣液分離裝置,包括罐體(2),所述罐體(2)兩側設有進氣口(I)和出氣口( 5),濾芯筒(6)設置在罐體(2)內,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口( I)正對濾芯筒(6 )側壁,所述濾芯筒(6 )頂端傾斜且正對所述出氣口( 5 ),在所述濾芯筒(6 )底端設置有沿濾芯筒(6)底端指向其頂端方向上彎曲的分離濾網(7),所述分離濾網(7)的濾孔孔徑小于所述濾芯筒(6)自帶的濾孔孔徑;還包括固定在濾芯筒(6)上且相互平行的擋流板(3)和吸水板(4),所述擋流板(3)上開有多個小孔且小孔正對進氣口(1),且所述擋流板(3)和吸水板(4)之間留有間隙。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單井增壓機組的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板(4)為發泡海綿板。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單井增壓機組的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排污閥(8 ),所述排污閥(8 )設置在罐體(2 )底端。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布了用于單井增壓機組的氣液分離裝置,包括罐體,所述罐體兩側設有進氣口和出氣口,濾芯筒設置在罐體內,所述進氣口正對濾芯筒側壁,所述濾芯筒頂端傾斜且正對所述出氣口,在所述濾芯筒底端設置有沿濾芯筒底端指向其頂端方向上彎曲的分離濾網;還包括擋流板和吸水板,擋流板正對進氣口,擋流板和吸水板之間留有間隙。液體在變向上移后進入到濾芯筒內部的距離增加,即剩余部分的液體的動能在經過變向以及上升時動能轉換為勢能的消耗過后,無法繼續實現上移,則直接下落至罐體底部,最終實現混合物之間的氣液分離,避免殘留的液體由出氣口輸送時進入到增壓機組內后造成停用,同時也增大增壓機組的分離處理能力。
【IPC分類】B01D50/00
【公開號】CN105080272
【申請號】CN201510574808
【發明人】黃建軍
【申請人】成都正升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