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傾斜式同向流沉淀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沉淀器,特別是傾斜式同向流沉淀器。現有沉淀器包括同向流沉淀器和異向流沉淀器,在這種沉淀器中利用傾斜引導部件,即斜管或斜板可以顯著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率。水流方向與泥渣流動方向相同的同向流式斜板沉淀器的沉淀效率顯著高于水流方向與泥渣流動方向相反的異向流式斜板沉淀器。CN86107912公開了一種同向流淺層斜板沉淀器,該沉淀器用管式集水的技術和二次沉泥導流技術,解決澄清水分離時產生紊流和在沉淀裝置中淤積污泥的難題,但該沉淀器用若干細管取出清水,很容易造成堵塞,而且制造困難。由于同向流式斜板沉淀器的清水收集困難,清水及泥渣收集裝置容易堵塞,限制了同向流式斜板沉淀器的推廣應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具有清水及泥渣收集裝置的同向流斜板沉淀器。
用于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一種傾斜式同向流沉淀器,具有一殼體,安裝在殼體上的一進水管、一出水管和一排泥管,以及設置在殼體內的一組傾斜引導部件,每一傾斜引導部件具有一進水端和一排出端,在每一傾斜引導部件的排出端設置一收集裝置,收集裝置包括一置于排出端的分水板和一與分水板連接的回折板,以及在傾斜引導部件兩側邊的側堵板,在分水板和回折板之間形成一收集空間,在分水板和相鄰的另一收集裝置的回折板之間形成一通道,該通道與設置在傾斜引導部件下游的第一收集室連通,在封堵傾斜引導部件兩側邊的側堵板上開有分別與各收集空間連通的開孔,每一開孔與在殼體內設于傾斜引導部件側面的第二收集室連通。
本實用新型沉淀器解決了清水收集裝置的堵塞問題。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具有局部剖視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側視圖。
圖3是圖1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具有局部剖視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具有局部剖視的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具有局部剖視的示意圖。
圖7是圖6的側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的具有局部剖視的示意圖。
圖9是圖8的側視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第六實施例的具有局部剖視的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第七實施例的具有局部剖視的示意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第八實施例的具有局部剖視的示意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第九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
圖14本實用新型的傾斜引導部件的正視圖。
圖15是本實用新型第十實施例的具有局部剖視的示意圖。
圖16是本實用新型第十一實施例的具有局部剖視的示意圖。
圖17是本實用新型第十二實施例的具有局部剖視的示意圖。
圖18是本實用新型第十三實施例的具有局部剖視的示意圖。
圖19是圖18的側視圖。
圖20是本實用新型第十四實施例的具有局部剖視的示意圖。
圖21是本實用新型第十五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
圖22是圖21的俯視圖。
圖23是本實用新型第十六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
圖24是圖23的俯視圖。
圖25是本實用新型第十七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
圖26是本實用新型第十八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
參見圖1-3所表示的第一實施例,該實施例為分水板與水平面垂直且泥渣直排(清水側排)的情形。
在該實施例中,沉淀器主要包括殼體4、在殼體4上的進水管1、清水出水管16、排泥管19、排氣管20,與進水管1連接的絮凝反應室11的出口連通配水裝置2,絮凝反應室11和配水裝置2處于上隔板3上。在殼體4內的上隔板3和下隔板17之間設置一組由傾斜引導部件5構成的斜板沉淀裝置22,傾斜引導部件5可以是斜板或斜管,以下統稱斜板。每一斜板5具有一進水端和一排出端,在每一斜板的排出端設置一收集裝置23,收集裝置23包括一置于排出端的分水板7和一與分水板連接的逆時針方向往回折轉的回折板6,以及在斜板兩側邊的側堵板30。分水板7和回折板6平行,在分水板7和回折板6之間形成一收集空間或稱收集腔8,在分水板7和相鄰的另一收集裝置的回折板6之間形成一通道或稱泥渣收集腔9,該通道9與設置在殼體4下部的第一收集室24連通,在封堵斜板5兩側邊的側堵板30上開有分別與各收集空間8連通的開孔38,封堵通道9的是標號為31的側堵板,每一開孔38與在殼體4內設于斜板30側面的第二收集室21連通。第一收集室用于收集泥渣的泥渣室24,第二收集室用于收集清水清水室21。在泥渣室24的底部設置排泥裝置18,在殼體4的外部還設有回流系統,該系統包括回流管12、流量計13、泵14、閥15。
本發明提供的同向流斜板沉淀器的工作原理待處理的原水由進水管1進入沉淀器的絮凝反應室11(絮凝反應室也可以在沉淀器外單設),再由配水裝置2進入斜板沉淀裝置22,水沿斜板5平穩流動,泥渣沉淀在斜板5底部并在重力及水流推力作用下向下滑動,清水在斜板5上部向下流動,到清水和泥渣收集裝置23,從斜板5上層滑離的組分為清水,清水流入清水收集腔8,再由清水收集腔8兩側匯集到清水室21,最后由清水出水管16流出;從斜板5下層滑離的組分為泥渣10,泥渣10滑入泥渣收集腔9,再由泥渣收集腔9匯集到泥渣室24,再通過排泥裝置18由排泥管19排出。為使泥渣在清水(泥渣)收集裝置23內得到順利、徹底收集并順利排出而不被清水帶走,可使一部分水從泥渣收集腔9隨泥渣流入泥渣室24,沉淀后清水經回流管12、閥15、泵14、流量計13流回進水管1。
在本發明中,作用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標號表示。圖4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表示分水板與水平面垂直且清水直排(泥渣側排)的情形。該實施例與圖1-3所示實施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該實施例中去掉了回流系統,最主要的是收集裝置,以及清水和泥渣的回收方式不同。在該實施例中,回折板6順時針方向往回折轉,在分水板7和回折板6之間形成的收集空間是泥渣收集腔9,在分水板7和相鄰的另一收集裝置的回折板6之間形成的通道為清水收集腔8,泥渣收集腔9與泥渣室24連通,泥渣室24與排泥管19連接,清水收集腔8與清水室21連通,清水室21與清水出水管16連接。
該實施例的工作原理與圖1-3所示實施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從斜板5上層滑離的清水流入清水收集腔8,再由清水收集腔8匯集到在其下面的清水室21,最后由清水出水管16流出;從斜板5下層滑離的泥渣滑入泥渣收集腔9,再由泥渣收集腔9兩側匯集到泥渣室24,再由排泥管19排出。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該實施例的工作原理與圖4所示實施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泥渣自泥渣收腔9通過在排泥管19上開設的排泥孔25直接排入排泥管19。
圖6和7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例,表示分水板與水平面垂直且泥渣側排(清水直排)入泥渣室,再通過排泥裝置排出的情形。該實施例的工作原理與圖4和5所示實施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泥渣室24的下部設置V形槽,帶排泥孔25的排泥管19設置在V形槽的底部,泥渣10經排泥孔25排入排泥管19。
圖8和9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實施例,表示分水板與水平面垂直且泥渣腔內設置排泥裝置(清水直排)的情形。該實施例與第二至四實施例大體相同,不同的是,泥渣不從斜板5的兩側排出,而是在泥渣收集腔9的下面設置V形槽,帶排泥孔25的排泥管19設置在V形槽的底部,泥渣10經排泥孔25排入排泥管19。
圖10為第六實施例,該實施例與圖1類似,不同的是,在該實施例中,進水管1和排泥管19設在殼體4的下部,出水管16設在殼體4的上部,在殼體4上部還設置一上浮物排出管26,收集裝置23設置在斜板5的上端。在分水板7和回折板6之間形成一收集空間或稱上浮物收集腔29,在分水板7和相鄰的另一收集裝置的回折板6之間形成一通道或稱清水收集腔8,該通道8與設置在殼體4側面的清水收集室21連通,清水出水管16與清水收集室21連接,上浮物收集腔29與上浮物排出管26連通。
圖15為第七實施例,該實施例與圖10類似,不同的是,在該實施例中,在分水板7和回折板6之間形成一收集空間或稱清水收集腔8,在分水板7和相鄰的另一收集裝置的回折板6之間形成一通道或稱上浮物收集腔29。
圖10和15所示的實施例提供的同向流沉淀器可用于分離去除水(或其它流體)中比重較大的物質(如懸浮物)。也可以用于分離去除水(或其它流體)中比重較小的物質(如氣體、油類等)。此時需將沉淀器倒置使用,如圖10、圖15所示。這時可同時分離出比重較大的物質(通過斜板沉淀滑向沉淀器底部)和比重較小的物質(通過斜板上浮滑向沉淀器上部)。
在圖10中分水板與水平面垂直且清水直排(上浮物側排入上浮物室)入清水室。在圖15中上浮物收集腔與水平面垂直,同時分離出水(或其它流體)中比重較小的物質和比重較大物質且比重較小的上浮物直排入上浮物室(清水側排)。
圖11為分水板與斜板平行且斜板進水端面與斜板的伸展方向垂直的情形。
圖12分水板與斜板平行且斜板進水端面為水平的情形。
圖13分水板與斜板平行且斜板進水端面與水平面垂直的情形。
圖14為本實用新型的傾斜引導部件的正視圖。在該圖中,斜板5之間由間隔32分開,收集裝置之間由間隔33分開。
圖16表示在分水板7和回折板6之間設置支柱40,以加強清水泥渣收集裝置23的剛度,又不影響流體側排。
圖17表示在側板31上的開孔的長度小于收集空間的長度,以便在斜板5的出口端形成一段導流側板41,側板41可減少流體側排時所造成的斜板內的流體不均勻性。
圖18和19表示在每一收集空間8的底部設置一集泥斗50,在集泥斗50的底部設置一排泥口51。泥渣收集腔9插入第一收集室。第一收集空間8內的少量沉泥可通過集泥斗50的底部排泥口51排入第一收集室。隨泥渣收集腔9內泥渣進入第一收集室的水,經沉淀,上清水自排泥口51流入第二收集室,此時可省去水回流系統。上清水的質量取決于第一收集室的沉淀效果。
圖20表示在每一收集空間8的底部設置一集泥斗50,在集泥斗50的底部設置一排泥口51。泥渣收集腔9不插入第一收集室而在泥渣收集腔9末端設置滑泥板52的情形。泥渣通過泥渣收集腔9、滑泥板52滑入第一收集室,隨泥渣收集腔9內泥渣進入第一收集室的水直接自排泥口51流入第二收集室。此時收集水的質量不取決于第一收集室的沉淀效果。
為了提高從第一收集室取出水的質量,在排泥斗50之間或在排泥斗上部設置取水口53。
圖18、19和20所表示的方案同樣可以倒置使用,用來分離比重較小的組分。
圖21和22為敞開式沉淀器,傾斜部件5在垂直方向上相互疊置,配水裝置2垂直布置,進水端面與水平面垂直。設置斜管組間隔33有利于收集清水,在該實施例中,兩組傾斜部件5對稱布置,兩組傾斜部件5之間為泥渣室24,配水裝置2設置在兩組傾斜部件5的外側。
圖23和圖24表示密閉式周邊進水沉淀器,該沉淀器的傾斜部件5由四組扇形部件組成,在傾斜部件5和殼體4之間形成配水室2,傾斜部件5的中間為泥渣室24。
圖25為密閉式中心進水沉淀器,該實施例與圖23和24所示實施例基本相同,只是進水和泥渣室方向相反。
圖26敞開式輕質物分離器,該實施例與圖10和15所示實施例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前者為傾斜部件5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平行排列,而后者為傾斜部件5在垂直方向上相互疊置,并且進水端面與水平面垂直。
殼體4可以是敞開的即重力式的,也可以是密閉的即壓力式的。
分水板可以與斜板5設置成一定角度若斜板與水平面成α度角(一般40~60度),當分水板與水平面垂直(如圖1所示)時,分水板與斜板成90+α度角;分水板與斜板5也可以設置成180度角,如圖12、圖13所示;分水板與斜板之間所成的角度也可以在90+α度~180度之間,或取其它角度。或者說分水板與傾斜引導部件呈120-180度設置。
斜板進水端面可以水平,如圖1,可以垂直,如圖13,也可以呈一定角度,如圖11。
斜板5的橫斷面形狀可以是六角形、矩形或圓形等。斜板和清水(泥渣)收集裝置23可以用塑料、玻璃鋼等非金屬材料制成,也可以用不銹鋼、鋁合金等金屬材料制成,或用非金屬和金屬的復合材料制成。斜板和清水(泥渣)收集裝置可以分別整體成型或一起整體成型,也可以先預制成片狀再用粘接、焊接等辦法整合在一起,如圖14所示。斜板5與斜板側堵板30之間以及清水(泥渣)收集裝置23與清水(泥渣)收集裝置側堵板31之間可以粘接、焊接、燕尾槽等方法固定連接在一起。分水板7和回折板6可以粘接或焊接在起,也可以直接做成一體。
本實用新型也可以采用多級串聯方式使用,既前一級的出水作為后一級的進水,以強化沉淀效果,或前一級的泥渣進入后一級,以強化泥渣濃縮。各級斜板可單獨設置在不同的容器內,也可以集中設置在同一容器內。本實用新型還可以與混凝反應器串聯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傾斜式同向流沉淀器,具有一殼體,安裝在殼體上的一進水管、一出水管和一排泥管,以及設置在殼體內的至少一組傾斜引導部件,每一傾斜引導部件具有一進水端和一排出端,其特征在于,在每一傾斜引導部件的排出端設置一收集裝置,所說收集裝置包括一置于排出端的分水板和一與所說分水板連接的回折板,以及在傾斜引導部件兩側邊的側堵板,在所說分水板和回折板之間形成一收集空間,在分水板和相鄰的另一收集裝置的回折板之間形成一通道,該通道與設置在傾斜引導部件下游的第一收集室連通,在封堵所說傾斜引導部件兩側邊的側堵板上開有分別與所說各自的收集空間連通的開孔,所說每一開孔與在殼體內設于傾斜引導部件側面的第二收集室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說收集空間收集從傾斜引導部件上層滑離的組分,所說通道收集從傾斜引導部件下層滑離的組分。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說收集空間收集從傾斜引導部件下層滑離的組分,所說通道收集從傾斜引導部件上層滑離的組分。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說傾斜部件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平行排列。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說傾斜部件在垂直方向上相互疊置,并且進水端面與水平面垂直。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說分水板垂直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說分水板與所說傾斜引導部件同方向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說分水板與所說傾斜引導部件呈120-180度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器,其特征在于,在分水板和回折板之間設置支柱。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說開孔的長度小于所說收集空間的長度,以便在傾斜引導部件的出口端形成一段導流側板。
11.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沉淀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說每一收集空間的底部設置一集泥斗,在集泥斗的底部設置一排泥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傾斜式同向流沉淀器,具有一殼體,安裝在殼體上的一進水管、一出水管和一排泥管,以及設置在殼體內的一組傾斜引導部件,在每一傾斜引導部件的排出端設置一收集裝置,收集裝置包括一置于排出端的分水板和一與分水板連接的回折板,以及在傾斜引導部件兩側邊的側堵板,在分水板和回折板之間形成一收集空間,在分水板和相鄰的另一收集裝置的回折板之間形成一通道,該通道與設置在殼體下部的第一收集室連通,在封堵傾斜引導部件兩側邊的側堵板上開有分別與各收集空間連通的開孔,每一開孔與在殼體內設于傾斜引導部件側面的第二收集室連通。
文檔編號B01D21/02GK2411050SQ99257579
公開日2000年12月20日 申請日期1999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1999年12月29日
發明者劉澄清 申請人:劉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