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水質凈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質凈化器。
一般關于水質凈化的處理設備種類十分眾多,其中較常于居家、辦公室內等小型環境空間場所中見到的水質凈化設備不外是逆滲透處理機,然而,由于目前此類設備皆以固定位置方式安置。一旦到其它環境空間時,如出外投宿旅館或是野營時便無法使用。當該環境的水質無法確定是否純凈可飲用時,如清澈溪水并非表示可飲用,造成不知如何是好。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方便攜帶的水質凈化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水質凈化器,包括至少一個凈化桶,所述凈化桶內由下而上順序裝置有網片、磚層、粗細不等的石層及砂層、碳材、水泥層、數砂層、及網片過濾層;所述凈化桶的下部及上部分別投有一進水口及一出水口,水流向是所述數個凈化桶均為下進、上出串聯。
本實用新型由數個凈化桶內由下而上順序裝置有網片、磚層、粗細不等的石層及砂層、碳材、水泥層、數砂層、及網片等多數過濾層,且水量流向系數凈化桶為“下進、上出”接串,各凈化桶分別設有一進水口及一出水口,在居家或在外使用當地水源時,將水源經由進水口以逆向方式逐序通過每一個凈化桶中的網片、磚層、粗細不等的石層及砂層、碳材、水泥層、數砂層、及網片等層過濾,尤其是在通過磚層或水泥層時,呈滲透貫穿的擁擠方式,以致水源獲得凈化,達到制造純凈水質的功效,并方便攜帶。
本實用新型可依當地的水質狀況而予增減凈化桶數量,以達到有效濾凈作用。
下面結構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組裝及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圖。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數個凈化桶1,凈化桶的上、下位置各挖設有一出水口11及一進水口12,使其每一個凈化桶1以上方出水口11接設至另一凈化桶1的下方進水口12形成串接,且在最底部設有一排水口13,主要在于便利沖洗雜污及除水目的;每個凈化桶1內部由下而上順序裝置有大小不等材質的網片21、磚層22、粗細不等的各類數石層23及砂層24、碳材25(如活性炭、木炭等)、數粗細不等的各類砂層24、水泥層26及大小不等材質的網片21等多種過濾材層所搭配組成,其中,磚層22可制成大、小不同尺寸規格品,并以平整的排列方式粘結,且具十分良好的滲透特性,若使用一般塊亦可、但滲透性稍差些;水泥層26是以石材、過濾砂、水泥等其它建材予以混合制成(該三者比例以1∶6∶1為適佳,其中水泥盡量少些、以免阻礙滲透效果,同時過濾砂亦可使用各種顆粒度不同的砂材,如粗、中、細砂材,使其適合于所施用場所然后再進行調配);在居家或是在外使用當地水源W時,將水源W經由進水口12以逆向方式逐序通過每一個凈化桶1中的網片21、磚層22、粗細不等的石層23及砂層24、碳材25、水泥層26、數砂層24、及網片21等層過濾,使其達到除臭、去味作用,特別是該水源W在通過磚層22或是水泥層26時。是以滲透貫穿方式產生如地下涌泉般噴冒的擁擠,使水源W因而降低其濁度、轉而呈相當清澈透明狀的純凈水W;如此再反覆經過數個凈化桶1的加強過濾(其每一個凈化桶1體積、重量并不大,故過濾可以實施),如此達到方便攜帶且可有效地過濾為純凈水質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可視使用的環境水質情形而以選擇式的搭配其中兩個中小型規格的凈化桶1、如圖2所示,同樣具有方便攜帶作用;甚至也可選用較大容量的單一凈化桶1,來做一次水質凈化處理,供應當時使用人數較多、用量較大的環境,如圖3所示。
由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凈化桶1是以由下而上的逆向滲涌方式,因此最底下的水源W空間處一旦若要清洗時,則僅要將最底下的排水口13打開并配合水源W的沖洗、即可完全清除掉,方便清洗,并最有效率的簡便連成。
權利要求1.一種水質凈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凈化桶,所述凈化桶內由下而上順序裝置有網片、磚層、粗細不等的石層及砂層、碳材、水泥層、數砂層、及網片過濾層;所述凈化桶的下部及上部分別投有一進水口及一出水口,水流向是所述數個凈化桶均為下進、上出串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質凈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凈化桶為兩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質凈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凈化桶為一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質凈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磚層是以大、小各適當尺寸規格制成,直接排列鋪設。
專利摘要一種水質凈化器,由數個凈化桶由下而上順序裝置有網片、磚層、粗細不等的石層及砂層、碳材、水泥層、數砂層、及網片等多數過濾層,水量流向為數凈化桶分別設有一進水口及一出水口,凈化桶之間呈下進、上出接聯,在居家或在外時將水源經由進水口以逆向方式逐序通過每一個凈化桶中的各過濾層,尤其是在通過磚層或水泥層時呈滲透貫穿的涌擠方式,以使水源獲得純凈水質。本實用新型方便攜帶,適于在無固定過濾器的地方使用。
文檔編號B01D36/02GK2402379SQ9925573
公開日2000年10月25日 申請日期1999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1999年12月6日
發明者張漢棕, 張峻銘, 張櫂烜 申請人:張漢棕, 張峻銘, 張櫂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