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清污、排污的濾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工業供水系統用濾水設備,特別是一種具有自動清污、排污功能的濾水器。尤其適合電站或電廠供水系統對含有沉積物、懸浮物及漂浮物水質進行分離、過濾處理。
目前,電站或電廠供水系統所用冷卻水或循環水多直接取自于江河,而這些水質中必然含有泥沙、雜草、纖維織物等沉積物和懸浮物,以及木屑、泡沫等漂浮物。要將這些污物從水中分離并清除,一般采用下述三種帶濾網的濾水器進行處理一是采用濾網固定,人工清污,此種方式必須經常檢修濾水器以清除污物雜質,其效率低,往往影響機組正常發電;二是人工轉動濾網,濾網由隔板分成若干個單元,當某個單元與排污口相對時,形成一個獨立的排污系統,污物雜質借助于過濾后的清水反沖將該單元內的污物由排污口經排污管排出。此類濾水器由于水是從濾水器底部進入,大量的堆積物堆積在濾水器底部,而其漂浮物則浮于濾網上部,易將濾網堵塞;因此,也必須經常停機檢修,加之采用人工轉動濾網清污,其效率仍很低、清污工作量大。三是采用減速器帶動排污管轉動,濾網固定不動,但濾網仍然由隔板分成若干個單元,當工作過程中達到設定的工況條件時,減速器自動啟動,排污閥自動開啟,在轉動的排污管與濾網的某個單元相對時,該單元就進行反向沖洗清污。但該濾水器由于仍將進水口設于底部,因此,同樣存在漂浮物及沉積物不易排出的問題,亦必須經常檢修、清洗濾網;而每檢修一次,都必須動用起吊設備將濾水器罐體拆開方能進行,因此,工作量極大且耗時。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可有效進行自動清污、排污的濾水器。以達到提高自動清污、排污的效果,實現濾水器無人值班在線運行,檢修周期長、檢修方便,提高濾水效率等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在濾水器罐體上部增設一帶排污口的進水及排污腔,同時將進水口改設于罐體的上部與該進水及排污腔連通,以避免漂浮物堵塞過濾部件且便于排出;帶過濾部件的過濾腔設于中下部,并與下部的過濾水出水口接通,底部仍設一排污腔,以排出對過濾件清污后的污水。因此,本實用新型包括濾水器罐體,設于罐體上的進、出水口過濾組件、排污系統、動力及控制系統;關鍵在于在罐體內設置三個腔體,其中上部為進水及排污腔,中部為帶上、下轉板的過濾腔,底部為下污水腔;而進、出水口則分設于罐體的下部及上部,分別與進水及排污腔和過濾腔連通;過濾組件則為過濾筒組,過濾筒均設置于過濾腔內,各筒的上口與進水及排污腔連通,下口則通過下轉板上的排污孔間斷地與下污水腔連通,而上、下轉板均與主軸緊和固成一體;排污系統設置有上、下兩套帶電動閥的排污口,上排污口與進水及排污腔接通,下排污口則與下污水腔接通。為了便于檢修,在罐體上部對應于進水及排污腔位置處還設有1~2個檢修孔。而所述上轉板為寬度不小于過濾筒直徑的條形板;而下轉板為僅開設有一個清污孔的圓板,該清污孔的直徑不小于過濾筒在下隔板上的座孔直徑。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部進水,下部出水,并在罐體內的上部增設一進水及排污腔,當漂浮物隨進水進入該腔體內后仍浮于水面上(即腔體上部)不致流入過濾筒,而懸浮物及沉積物則隨水流進入過濾筒并附著于過濾筒內壁或沉積于底部;排污時采用漂浮物及沉積物分流排放的方式,具有清污、排污既徹底,效率又高,過濾部件亦不會因漂浮物進入造成堵塞。檢修孔的設置,又可在需檢修時只要將檢修孔打開,則可將每個過濾筒拆下清洗,而不需動用起吊設備,快捷、方便、可靠,工作量小。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緊湊,自動清污、排污徹底、可靠、效率高,檢修周期長且檢修方便,并可實現無人值班在線運行等特點。
附圖及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罐體,2.進水口,3.過濾腔下隔板,4.下排污口,5.支承腳,6.下轉板,7.過濾筒,8.下污水腔,9.清污孔,10.出水口,11.過濾腔,12.上轉板,13.過濾腔上隔板,14.環狀法蘭,15.主軸,16.上排污口,17.檢修孔,18.檢修孔法蘭,19.進水及排污腔,20.離合器。
實施例本實施例以流量為2120M3/h,工作壓力1.6MPa,過濾精度5mm的自動清污、排污濾水器為例整個罐體、主軸、隔板、轉板、過濾筒法蘭及其緊固件等均采用耐酸不銹鋼制作。其中罐體1壁厚14mm,公稱內徑Φ1200mm,高1960mm;進水口2及出水口10直徑均為Φ500mm;上排污口16及下排污口4的直徑均為Φ200mm;檢修孔17本實施例前后對稱各設一個,孔徑均為Φ500mm;主軸15直徑Φ85mm、長1300mm;與上、下排污口16、4配套的電動閥本實施例采用電動球閥,型號均為Q941F-16C。上轉板12、下轉板6均緊固于主軸15上,本實施例上轉板12為條形轉板,板體長380mm,寬260mm,厚20mm,通過套盤與主軸15固定,板體端頭距主軸中心線490mm,下轉盤6為圓盤形,直徑Φ940mm,厚亦為20mm,通過螺栓與主軸15的下端部緊固聯接,在板體上開一清污孔9,直徑為Φ210mm,孔中心距主軸中心360mm,安裝時上轉板12與下轉板6上的清污孔9對齊,其投影應將清污孔9覆蓋,工作時隨主軸1同步轉動。過濾筒7本實施例設8個,環形設置于過濾腔11內,下端座于下隔板3的座孔上,座孔出口直徑為Φ200mm;上端卡于上隔板13的孔內,筒體外徑Φ273mm,內徑Φ250mm,高65mm,其上遍設過濾孔,孔徑均為Φ5mm,濾孔總面積為400cm2.離合器20直接與動力系統的減速器聯接以控制主軸15的轉、停,減速器輸出功率1.5KW,主軸15的轉速本實施例為1.0rpm/min。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待過濾的)江、河水由進水口2流入進水及排污腔19,漂浮物浮于腔體上部,帶懸浮物及沉積物的水流入過濾筒7并經過濾后經過濾腔11及出水口10輸往供水系統,而漂浮物及沉積物則附著于過濾筒7的內壁或沉積于底部,當達到工況條件時,即達到通過電器控制件設定的清、排污時間或壓力損失達到差壓控制器的范圍時,亦或當手啟動電器控制柜上清、排污按鈕時,上、下排污閥分別開啟、離合器20嚙合帶動主軸1及上、下轉板12、6轉動。當上轉板12轉至某一過濾筒7并將筒口蓋住時,下轉板6上的清污孔9也同時轉至過濾筒7的下筒口將下筒口敝開并與下污水腔8接通,此時進水及排污腔19內的水由于不能進入過濾筒7內,因而過濾腔11內經過濾后的水在壓力作用下由過濾孔反沖入過濾筒7內,將附著于筒壁上的污物沖入下污水腔8并經下排污口4排除,達到循環清除各個過濾筒內的懸浮及沉積物的目的;而處于進水及排污腔19內的漂浮物則在進水壓力的作用下直接由上排污口16排出。清污、排污完畢,關閉各電動閥,離合器20脫離主軸15即恢復正常工作狀態。檢修時只需打開兩檢修孔法蘭18即可對過濾器進行檢修。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清污、排污的濾水器,包括濾水器罐體,設于罐體上的進、出水口,過濾組件、排污系統、動力及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在罐體內設有三個腔體,其中上部為進水及排污腔,中部為帶上、下轉板的過濾腔,底部為下污水腔;而進、出水口則分設于罐體的下部及上部,分別與進水及排污腔連通;過濾組件則為過濾筒組,過濾筒均設置于過濾腔內,各筒的上口與進水及排污腔和過濾腔連通,下口則通過下轉板上的排污孔間斷地與下污水腔連通,而上、下轉板均與主軸緊固成一體;排污系統設置有上、下兩套帶電動閥的排污口,上排污口與進水及排污腔接通,下排污口則與下污水腔接通。
2.按權利要求1所述自動清污、排污的濾水器;其特征在于在罐體上部對應于進水及排污腔位置處還設有1~2個檢修孔。
3.按權利要求1所述自動清污、排污的濾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轉板為寬度不小于過濾筒直徑的條形板;而下轉板為僅開設有一個清污孔的圓板,該清孔的直徑不小于過濾筒在下隔板上的座孔直徑。
專利摘要該實用新型屬于一種電站(廠)冷卻供水系統用自動濾水器。包括罐體,進水及排污腔,過濾腔及上、下排污轉板,下污水腔,進、出水口,帶電動閥的上、下排污口及檢修孔。該濾水器采用上部進水、下部出水,漂浮物及懸浮、沉積物分流排放的方式而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緊湊,自動清污、排污徹底、可靠,檢修方便并可實現無人值班在線運行等特點。克服了背景技術采用下部進水、上部出水及濾網過濾存在的濾網易堵塞、檢修困難等弊病。
文檔編號B01D29/33GK2391663SQ9924127
公開日2000年8月16日 申請日期1999年10月1日 優先權日1999年10月1日
發明者劉貞貴 申請人:自貢市濾油機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