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催化劑和在該催化劑存在下制備醛類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的催化劑及在該催化劑存在下通過烯烴化合物與一氧化碳和氫氣反應制備醛類的方法。
由于醛類的化學性質,它們是有機化合物中的重要部分。例如,利用羥醛與其本身或者與另一個C-H-酸化合物(亞甲基成分)反應,可將它們轉化為相應的羥醛類,或者羥醛經脫水后轉化為相應不飽和縮合產物。醛類可以被氧化,得到相應的羧酸類;或者被還原,得到相應的醇類。醛類與氨或者胺類反應,得到亞胺類或希夫堿,其可與氫氣反應形成相應的胺類。
在工業規模上,醛類是通過烯烴化合物的加氫甲酰化作用獲得的。如下列末端烯烴的反應式流程所示,碳-碳雙鍵與一氧化碳和氫氣反應,形成直鏈和支鏈醛類的混合物。
根據反應條件,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組成的混合物。在許多情況下,希望混合物具有盡可能高的直鏈醛類的比例及盡可能低的支鏈醛類比例。除了反應條件如壓力和溫度外,使用的加氫甲酰化催化劑決定性地影響著反應過程和反應混合物的組成。
在烯烴的加氫甲酰化作用中,已經發現,特別有用的加氫甲酰化催化劑是含有含磷配體的銠催化劑。適宜的含磷配體是膦或亞磷酸鹽。DE-PS1793069公開了這種加氫甲酰化方法。
但是,其缺點是,亞磷酸鹽,特別是膦對氧和硫不穩定,甚至通過少量氧和/或硫被氧化得到磷酸鹽,硫代磷酸鹽,氧化膦和/或硫化膦。
氧進入反應主要是通過所使用的起始原料烯烴,而硫被引入反應是以含硫化合物形式,例如經過合成氣體的H2S。
即使少量的氧和/或硫也具有嚴重的影響,因為當加氫甲酰化作用完成后,通常從反應產物中分離催化劑,例如通過蒸餾,并且將其再使用在加氫甲酰化步驟中。這樣使原有來自原料烯烴的氧和硫或者由合成氣體引入的含硫化合物與其再接觸。結果,使另外量的亞磷酸鹽或膦與氧和/或硫反應。所得亞磷酸、硫代磷酸鹽、氧化膦和硫化膦不再具有復合配位性配體功能,因此不再具有催化劑活性。另外,含硫化合物對催化劑經常具有嚴重影響,并且是催化劑的毒物。
在加氫甲酰化中不希望形成磷酸鹽,硫代磷酸鹽,氧化膦和硫化膦,因此必須除去。已經證明,除去催化劑如分離催化劑,特別是分離銠是困難的而且技術上是復雜的。
盡管亞磷酸鹽比膦對氧和/或硫不太敏感,但是,相反,膦對水敏感,甚至在少量濕氣存在下就會水解。少量水經過所用烯烴和合成氣體進入反應。由于含亞磷酸鹽催化劑的再循環,它們與原有來自烯烴和合成氣體的水重復接觸,因而導致水解過程,甚至更多的亞磷酸鹽通過水解而裂解。亞磷酸鹽的水解產物不再是復合配位性的并且也不再具有催化劑活性。
針對使用亞磷酸鹽和膦的缺點,有必要提供一種沒有這些缺點并且因此對氧和/或硫不敏感的催化劑,另外,它不通過水解而降解。
這種催化劑還應該具有足夠的加氫甲酰化活性,另外,使用后能夠在加氫甲酰化階段再使用而不嚴重損失加氫甲酰化的活性。而且,催化劑還應能抵御在加氫甲酰化條件下不發生的熱應力,而催化劑沒有受到損傷。例如,在蒸餾條件下,如果在加氫甲酰化中形成的復合羰基金屬或羰基氫化金屬-其可能是實際的催化劑-不再進行在一氧化碳和氫的存在下的穩定化,這種情況就會發生。
為此,必須注意到這樣的事實首先將獲得的加氫甲酰化混合物降壓,通常用兩步,并且分離過量的合成氣體,如果需要,再壓縮后再回到加氫甲酰化過程中。
然后分離了合成氣體的反應產物進入多步蒸餾,其中所需產物與含有較高沸點物的蒸餾剩余物相分離,然后進行分步分餾。加氫甲酰化催化劑留在蒸餾剩余物中。由于熱應力的結果,可使加氫甲酰化催化劑失活,例如,通過膠狀金屬的分解或沉淀。然而,在該方法中,失活的催化劑不再適合于再使用。
為此,還需要能抵御蒸餾條件的催化劑,而其加氫甲酰化活性以及加氫甲酰化選擇性沒有嚴重損失,并且能成功地在加氫甲酰化步驟中再使用,例如作為含蒸餾剩余物的催化劑。
另外,這種催化劑能夠制備而沒有大的技術困難,并且在該制備中應當使用比較容易獲得的起始原料。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一種含有銠和式(Ⅰ)化合物的催化劑實現
其中R1,R2和R3相同或者不同,并且各自為氫,含1-4個碳原子的烷基或烷氧基,含2-4個碳原子的烯基,或R1和R2與連接它們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含6個碳原子的環,m和n各自為0或1及(m+n)是1或2,R是未取代的或者是被含1-4個碳原子的烷基或氨基或總數含2-8個碳原子的二烷基氨基取代的苯基或萘基。
式(Ⅰ)化合物是含有2,’2’-雙芳基的雙醚類。這些化合物及其制備是與本專利申請同一天遞交的德國專利申請(申請號19625167.2)的主題。
含有2,’2’-雙芳基的雙醚類對氧和硫都穩定。而且,它們甚至在加氫甲酰化的條件下也不水解。它們還將這些優越的性質傳給含有銠和式(Ⅰ)化合物的本發明催化劑。
令人驚奇地,與純銠比較,本發明催化劑具有可比的加氫甲酰化活性和加氫甲酰化選擇性,因為含配體的銠催化劑與純銠比較,通常其加氫甲酰化活性顯著降低,并且改變了加氫甲酰化選擇性。
加氫甲酰化選擇性具體由形成正-醛類和異-醛類的比例和烯烴化合物發生異構化的程度,例如,碳-碳雙鍵的移動來表達。
銠配合物催化劑的比較高的承受熱應力的能力,例如在DE-PS1793063中所述的那樣,來自所用亞磷酸鹽和膦與銠形成穩定配合物的顯著能力。在此,三價磷起銠的配合體的作用。
對此更令人驚奇的是,本發明催化劑同樣具有高的耐熱應力的能力,盡管式(Ⅰ)化合物不含有三價磷。特別高的耐熱應力的能力由以下事實證明,即在加氫甲酰化中形成的反應混合物可以被蒸餾掉,并且在蒸餾剩余物中剩余的催化劑沒有被該過程分解或失活,而且可以在加氫甲酰化反應中再使用。
與僅含有銠、但沒有配體的未配合的催化劑比較,本發明催化劑具有顯著增加的穩定性,這已經通過用未改性的銠(沒有配體的銠)作為加氫甲酰化催化劑進行比較實驗證明。
該催化劑包括銠及特別是式(Ⅰ)化合物,其中R1,R2和R3相同或者不同,并且各自為氫,含1-2個碳原子的烷基或烷氧基,含2-4個碳原子的烯基,或R1和R2與連接它們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含6個碳原子的環。
特別是,m=1和n=0、或m=1和n=1的式(Ⅰ)化合物。
在式(Ⅰ)化合物中,R通常是未取代的苯基或萘基,或被含1-4個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苯基或萘基,特別是未取代的苯基或被含1-4個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苯基,優選苯基。
特別感興趣的是其中式(Ⅰ)化合物為相應的式(Ⅱ)或(Ⅲ)的催化劑
在式(Ⅱ)化合物中,R1和R2與連接它們的苯環碳原子形成一個環,這樣形成在2和2’位取代的1,1-雙萘基,而在式(Ⅲ)中,R1和R2是氫。R3在式(Ⅱ)和式(Ⅲ)中均為氫。
該催化劑可以簡單的方法,通過將銠、例如以鹽的形式與式(Ⅰ)化合物結合來制備。使用溶解在有機溶劑中銠的鹽形式,例如含2-10個碳原子的脂肪羧酸的銠鹽,如乙酸銠,丁酸銠,2-乙基己酸銠或乙酰基丙酮酸銠是特別有用的,以便與式(Ⅰ)化合物一起溶解在有機溶劑中。還可以首先溶解銠鹽,然后加入式(Ⅰ)化合物,或以另一種方式,首先溶解式(Ⅰ)化合物然后加入銠鹽。
這里使用的溶劑在加氫甲酰化條件下應當是惰性的。這種溶劑的實例是甲苯,鄰-二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異構化的二甲苯,乙基苯,1,3,5-三甲苯或與催化劑再循環的內部反應產物的混合物。
而且,還可以使用在加氫甲酰化中形成的反應產物作溶劑。
包括銠和式(Ⅰ)化合物的催化劑可以直接被使用,即在加氫甲酰化中沒有附加處理。
而且,還可以首先將包括銠和式(Ⅰ)化合物的催化劑經過在氫氣和一氧化碳在帶壓和可能升溫下進行預處理,并且利用該預活化制備實際活性的催化劑。預活化條件通常相當于加氫甲酰化的條件。
該催化劑中包括的銠和式(Ⅰ)化合物的摩爾比通常為1∶1至1∶1000,特別是1∶1至1∶50,優選1∶2至1∶20。
如果需要大大過量的式(Ⅰ)化合物,催化劑包括銠和式(Ⅰ)化合物的摩爾比為1∶1000至1∶5000,特別是1∶1000至1∶2000。
本發明進一步涉及制備醛類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在包括銠和式(Ⅰ)化合物的催化劑存在下、在壓力10-500巴和溫度90-150℃下,使含2-20碳原子的烯烴化合物與一氧化碳和氫氣反應
其中R1,R2,R3,m,n和R定義如上。
該反應可以在有或沒有在加氫甲酰化條件下為惰性的溶劑存在下進行。適當的溶劑為,例如,甲苯,鄰-二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異構化的二甲苯,乙基苯,1,3,5-三甲苯或與催化劑再循環的內部反應產物的混合物。還可以使用這些溶劑的混合物。
在加氫甲酰化中形成的反應產物通常也可以作為適宜的溶劑。
烯烴化合物可以含有一個或多個碳-碳雙鍵。碳-碳雙鍵可以是末端的或內部的。優選烯烴化合物具有末端碳-碳雙鍵。
烯烴化合物(具有碳-碳末端雙鍵)的實例是烯類,烯酸烷基酯,烷酸烯基酯,烯基烷基醚和烯醇,特別是具有2-8個碳原子的這些烯類。
對于所有烯烴沒有特別要求,可以提到的α-烯烴化合物是丙烯,1-丁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1-壬烯,2-乙基-1-己烯,苯乙烯,3-苯基-1-丙烯,烯丙基氯,1,4-己二烯,1,7-辛二烯,3-環己基-1-丁烯,烯丙醇,己-1-烯-4-醇,辛-1-烯-4-醇,乙酸乙烯酯,乙酸烯丙基酯,乙酸3-丁烯基酯,丙酸乙烯酯,丙酸烯丙基酯,丁酸烯丙基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基環己烯,乙酸3-丁烯基酯,乙烯基乙基醚,乙烯基甲基醚,烯丙基乙基醚,正-丙基-7-辛烯酸酯,3-丁烯酸酯,7-辛烯酸,3-丁烯腈,5-己烯酰胺。
還可以提到的適宜的烯烴化合物的實例是2-丁烯,二異丁烯,三丙烯,奧克托爾或二聚醇(丁烯的二聚產物),四丙烯,環己烯,環戊烯,二環己二烯,無環的,環式的或雙環的萜烯如月桂烯,檸檬烯和蒎烯。
包括銠和式(Ⅰ)化合物的上述催化劑通常以每摩爾烯烴化合物使用2×10-6-5×10-2摩爾的銠,特別是5×10-6-5×10-3摩爾銠,優選1×10-5-1×10-4摩爾銠。
銠的量還取決于被加氫甲酰化的烯烴化合物的類型。在某些情況下,每摩爾烯烴化合物使用催化劑中銠的量為1×10-6摩爾或者更少就足夠了。盡管這樣低的催化劑濃度是可能的,但是在個別情況下已證明這樣不特別有利,因為反應速率可能太低,因此不夠經濟。催化劑濃度上限可達每摩爾烯烴化合物用1×10-1摩爾。但是,比較而言,高的銠濃度沒有特別有利的優點。因此高限造成銠的高費用。
該反應在氫氣和一氧化碳存在下進行。氫氣和一氧化碳的摩爾比可以在寬的范圍內選擇,并且通常為1∶10至10∶1,特別是5∶1至1∶5,優選2∶1至1∶2。
當使用氫氣和一氧化碳的摩爾比為1∶1或約1∶1時,該方法特別簡單。
已經發現,在許多情況下反應在壓力20-400巴,特別是100-250巴進行時是有用的。
在許多情況下,在溫度100-150℃,特別是110-130℃進行反應就足夠了。
對此,應指出的是,反應條件、特別是銠的濃度壓力和溫度還應取決于被加氫甲酰化的烯烴化合物的類型。比較活性的烯烴化合物需要低的銠濃度,較低壓力和較低溫度。相反,相對不活性的烯烴化合物的反應需要較高的銠濃度,較高壓力和較高溫度。
如果使用α-烯烴化合物,該方法可以特別成功地進行。但是,其它具有中間碳-碳雙鍵的烯烴化合物也可以反應得到好的結果。
反應完成后,通過卸壓可釋放加氫甲酰化混合物中的一氧化碳和氫氣,然后蒸餾,這時含有的醛類所需產物通常經過頂部蒸出。包括銠和式(Ⅰ)化合物的催化劑留在蒸餾剩余物中,并且以這種形式可以在加氫甲酰化中再使用。
如果催化劑在該方法中循環多次,可能造成分別在蒸餾剩余物中積累的高沸點物質的增加,并且與催化劑一起被送回至加氫甲酰化中。
但是,這些高沸點物基本上通過在強化的條件下蒸餾可以除去,例如利用降膜蒸發器中蒸餾,而催化劑沒有受到損害。除去這種高沸點物質有利于使循環的催化劑活性顯著增加。在該方法中,催化劑可以成功地在加氫甲酰化反應中循環使用多次。應強調的是,盡管催化劑的重復回收和多次使用,但是幾乎檢測不出銠的損失或者僅損失很少。
按照一個特定的方法變通方案,可以使用下列方法。當與一氧化碳和氫氣反應后得到反應產物,在第一蒸餾步驟蒸出低沸點組分,在強化的蒸餾條件下,第二蒸餾步驟蒸出高沸點的粘稠油,在第二蒸餾步驟得到的含催化劑的底部產物被送回至烯烴化合物與一氧化碳和氫氣的反應中。
本發明方法可以連續或間歇式進行,特別是連續進行。
下列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但是不限制本發明。
實驗部分催化劑的制備如下列實施例1中所述的用于丙烯加氫甲酰化的方法,由0.073mmol的銠和作為配體的0.73mmol 2,2’-雙(苯氧基甲基)-1,1’-雙萘,相應于Rh∶配體的摩爾比為1∶10,原位制備催化劑。
2,2’-雙(苯氧基甲基)-1,1’-雙萘的制備在上述與本專利申請同一天遞交的德國專利申請(申請號19625167.2)中所述。
在下表表頭中“配體”為結構式2,2’-雙(苯氧基甲基)-1,1’-雙萘。
實施例1a)丙烯的加氫甲酰化向攪拌高壓釜(體積5升)中裝入400g甲苯,0.073mmol銠的1.48ml甲苯溶液(5052.3mg Rh/升),和0.73mmol(0.34g)作為配體的2,2’-雙(苯氧基甲基)-1,1’-雙萘。將高壓釜用氮氣和合成氣體充分沖洗,并且通過加入合成氣體(CO∶H2=1∶1)使壓力為100巴。
在攪拌的同時將溫度設置為130℃,并且通過加入合成氣體(CO∶H2=1∶1),使壓力增加至270巴,在1-2小時內泵入1500g丙烯,并將反應在130℃和270巴進行。反應放熱。利用吹風機冷卻高壓釜和泵入丙烯的速度來控制反應溫度。當所有的丙烯被泵入后,使混合物進一步反應。總反應時間(泵入時間+后反應時間)如下表表頭“時間”欄所示。然后將高壓釜冷卻至室溫,并且經冷卻器卸壓至2-5巴。在冷卻器中收集6g液體產物。
利用剩余的壓力,將高壓釜中的物質經過移液管轉移至6升玻璃燒瓶中并且稱重(2763g)。從合并的液體產物增加的重量,計算丙烯的轉化率為92%。通過氣相色譜測定,正-丁醛∶異丁醛的比例為52∶48。
b)催化劑的回收在氮氣保護下將加氫甲酰化產物轉移至旋轉蒸發器中,并且利用一個水射流真空泵抽空,依次首先在壓力100毫巴、溫度80℃、然后在接近結束時在25毫巴和100℃下蒸出醛類(正-丁醛和異丁醛)。為了完成分離,在100℃和水射流真空泵的全功率真空下繼續蒸餾15分鐘。
總蒸餾時間為2.5小時。
在實施例1中獲得的加氫甲酰化產物為47.9g剩余物,其中含有催化劑(銠+配體)。
實施例2-8
a)丙烯與循環(再使用)的催化劑的加氫甲酰化在每一種情況下,將含有催化劑的剩余物吸收在總量約400g的丁醛蒸餾物中,因此在每一種情況下,在高壓釜中得到相同濃度(體積5升),并且在氮氣壓力下再轉移至高壓釜中。
在實施例1中使用的攪拌高壓釜中裝入約400g產物(含催化劑剩余物+丁醛蒸餾物)。將高壓釜充分用氮氣和合成氣體沖洗,并且通過加入合成氣體(CO∶H2=1∶1)使壓力為100巴。
然后,在攪拌的同時將溫度設置為130℃并且通過加入合成氣體(CO∶H2=1∶1)使壓力增加至270巴,在1-2小時內泵入1500g丙烯并將反應在130℃和270巴下進行。反應放熱。
利用吹風機冷卻高壓釜和泵入丙烯的速度來控制反應溫度。當所有的丙烯被泵入后,使混合物進一步反應。總反應時間(泵入時間+后反應時間)如下表表頭“時間”欄所示。
然后將高壓釜冷卻至室溫并且經冷卻器卸壓至2-5巴。在冷卻器中總是獲得少量產物。利用剩余的壓力,將高壓釜中的物質經過移液管轉移至6升玻璃燒瓶中并且稱重。
從合并的液體產物增加的重量,計算在下表中所示的丙烯的轉化率(見表頭“轉化率”)。通過氣相色譜測定,在每一種情況中正-丁醛∶異丁醛的比例為52∶48。
b)催化劑的回收將實施例2-7中獲得的加氫甲酰化產物轉移至旋轉蒸發器中,并且用水射流真空泵抽真空,首先在壓力100毫巴、溫度80℃、而在接近結束時壓力為25毫巴和100℃下蒸出醛類(正-丁醛和異丁醛)。
為了完成分離,在100℃和水射流真空泵的全真空中繼續蒸餾15分鐘。將每一種情況中獲得的剩余物用作下一實施例中的催化劑。在實施例2中獲得的加氫甲酰化產物為151g剩余物,并作為催化劑用于實施例3中(第二次再使用),在實施例3中獲得的加氫甲酰化產物為253g剩余物,并作為催化劑用于實施例4中(第三次再使用),在實施例4中獲得的加氫甲酰化產物為351g剩余物,并作為催化劑用于實施例5中(第四次再使用)。
在351g剩余物的第四次再使用中,反應的轉化率顯著降低至45%。為了除去高沸點物質,在實施例5中獲得的加氫甲酰化產物(第四次再使用)經過在100毫巴和壁溫160℃下進行膜蒸發。這使得含催化劑的剩余物的量減少至187g。然后,用于實施例6中(第五次再使用),獲得轉化率94%。粘稠的油具有明顯的使催化劑失活作用。實施例7后(第六次再使用),必須經過在100毫巴和壁溫160℃下進行膜蒸發,除去相對高沸點的粘稠油。
然后,已經減少至137g的含催化劑的剩余物(銠和配體)在實施例8中再獲得94%的轉化率(第七次再使用)。
這些結果證明,催化劑具有非常高的穩定性,同時具有非常高的活性。
比較實施例1a)用沒有銠的配體進行丙烯的加氫甲酰化如實施例1所示,向帶攪拌的高壓釜(體積5升)中裝入400g甲苯,0.073mmol銠的1.48ml甲苯溶液(含5052.3mg Rh/升),但是沒有配體。如實施例1所述,然后在130℃和270巴進行丙烯的反應。從合并的液體產物(冷卻器中的產物+高壓釜中的產物)所增加的重量,計算丙烯的轉化率為93%(也參見下表)。
b)銠的回收將加氫甲酰化混合物用如實施例11b)所述方法處理,得到87.1g含銠剩余物,將其用于比較實施例2中(第一次再使用)。
比較實施例2-4a)在循環(再使用)銠的情況下丙烯的加氫甲酰化在每一種情況下,將含有銠的剩余物吸收在總量約400g的丁醛蒸餾物中,因此在每一種情況下、在高壓釜中,得到相同濃度(體積5升),并且在氮氣壓力下再轉移至高壓釜中。下面的方法如實施例2-8所述總反應時間(泵入時間+后反應時間)如下表表頭“時間”欄所示。
比較實施例2得到轉化率88%,相反,比較實施例3(第二次再使用)顯示,轉化率明顯降低至39%,并且比較實施例4(第三次再使用)說明根本沒有丙烯再反應。
因為90%的銠被回收,失活是由于沒有配體存在。
b)銠的回收將比較實施例2和3中獲得的加氫甲酰化產物轉移至旋轉蒸發器中,并且如實施例2-8的b)項下所述催化劑的回收中所述方法蒸出醛類(正-丁醛和異丁醛)。在比較實施例2中得到的加氫甲酰化產物得到293g含銠剩余物,將其用于比較實施例3中(第二次再使用),在比較實施例3中獲得的甲酰化產物為273g含銠剩余物,將其用于比較實施例4中(第三次再使用)。
實施例1-8和比較實施例1-4的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用銠/2,2’-雙(苯氧基甲基)-1,1’-雙萘和銠(沒有配體)在270巴H2/CO、130℃、基于丙烯計為5ppm銠(≌2.045×10-6mol Rh/mol丙烯)的條件下進行丙烯加氫甲酰化
*用膜蒸發(100毫巴和壁溫160℃)除去高沸點物質(羥醛,羧酸)**用氣相色譜分析測定正-丁醛∶異丁醛的比例
權利要求
1.一種含有銠和式(Ⅰ)化合物的催化劑
其中R1,R2和R3相同或者不同,并且各自為氫,含1-4個碳原子的烷基或烷氧基,含2-4個碳原子的烯基,或R1和R2與連接它們的碳原子一起形成一個含6個碳原子的環,m和n各自為0或1及(m+n)是1或2,R是未取代的或者是被含1-4個碳原子的烷基或氨基或總數含2-8個碳原子的二烷基氨基取代的苯基或萘基。
2.如權利要求1的催化劑,其中R1,R2和R3相同或者不同,并且各自為氫,含1-2個碳原子的烷基或烷氧基,或R1和R2與連接它們的碳原子一起形成一個含6個碳原子的環。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的催化劑,其中m=1及n=0,或m=1及n=1。
4.按照權利要求1-3中一個或多個的催化劑,其中R未取代的苯基或萘基或被含1-4個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苯基或萘基。
5.按照權利要求1-4中一個或多個的催化劑,其中R是未取代的苯基或被含1-4個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苯基。
6.按照權利要求1-5中一個或多個的催化劑,其中R是苯基。
7.按照權利要求1-6中一個或多個的催化劑,其中式(Ⅰ)化合物相應于式(Ⅱ)或(Ⅲ)
其中n和R定義如上。
8.按照權利要求1-7中一個或多個的催化劑,其中銠和式(Ⅰ)化合物的摩爾比為1∶1至1∶1000。
9.按照權利要求1-8中一個或多個的催化劑,其中銠和式(Ⅰ)化合物的摩爾比為1∶2至1∶20。
10.一種制備醛類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在含有銠和式(Ⅰ)化合物的催化劑存在下在壓力10-500巴和溫度90-150巴下,使含2-20個碳原子的烯烴化合物與一氧化碳和氫氣反應
其中R1,R2,R3,m,n和R定義如上。
11.按照權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使用α-烯烴化合物。
12.按照權利要求10或11的方法,其中使用催化劑的量為每摩爾烯烴化合物用2×10-6-5×10-2摩爾銠。
13.按照權利要求10-12中一個或多個的方法,其中與一氧化碳和氫氣反應后獲得的反應產物在第一蒸餾步驟中蒸出低沸點組分,并且在強化的蒸餾條件下的第二蒸餾步驟中蒸出較高沸點的粘稠油,并且將在第二蒸餾步驟獲得的含催化劑的底部產物再送回至烯烴化合物與一氧化碳和氫氣的反應中。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含銠和通式(Ⅰ)化合物的催化劑,其中R
文檔編號B01J31/22GK1222870SQ97195777
公開日1999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1997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1997年6月18日
發明者H·巴爾曼, D·里格納特, P·拉普 申請人:塞拉尼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