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注安全分液漏斗的制作方法
《自注安全分液漏斗》屬于化學實驗室常用的玻璃儀器之一。
《自注安全分液漏斗》與各玻璃儀器廠迄今生產的《分液漏斗》和《滴液漏斗》相比較有兩點不同一、外形上某些部位和結構有較大的改變;二、使用上具有特殊的功能,遠非《分液漏斗》和《滴液漏斗》所能及。
發明《自注安全分液漏斗》的目的是
1.彌補與KD濃縮器配套使用的層析柱上部貯液部分容量太小的缺陷,提高工作效率;
2.保護分析人員的人身安全;
3.作為液面恒定調節裝置;
《自注安全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1.用試劑潤澤開關,使其轉動自如,置關閉狀態;
2.架到適當高度,注入要加的溶液;
3.蓋好塞子;
4.擰開關至開狀態即可。
《自注安全分液漏斗》的工作原理;(參閱附圖2)
完成上述操作步驟后,盛液球(2)中的溶液從導液管(4)中流出,穿過調液管(6)流到層析柱的貯液部分(7);溶液漸漸滲入吸附層內,與此同時空氣不斷地進入調液管(6),經導氣管(5)到盛液球(2)的上部,補充因溶液流出所產生的空間。如層析柱的貯液部分(7)液體有積聚,則液面不斷上升,直到封住調液管(6)管口。此時,
這個調節過程說明,層析柱的貯液部分(7)內的液體不可能高于調液管(6)的管口平面,同時亦體現了該發明的目的。
符號說明
VT調液管(6)內液體體積;
Vs盛液球(2)內液體體積;
hT調液管(6)內液體高度;
hTH調節停止后調液管(6)內液體的高度;
Ss盛液球(2)內液體的平面面積;
ST調液管(6)的橫截面面積;
ρ液體的密度;
P內部氣體壓強;
g重力加速度;
平衡條件Ss×hT=Vs的推導
解根據平衡條件ST×P=-ρgVs……①
ST×P=-ρgVT……②
及 VT=ST×hT
得 P=-ρgHT……③
以③代入①,整理得Ss×hT=Vs
《自注安全分液漏斗》和現有的《分液漏斗》及《滴液漏斗》相比較具有如下的優點
1.作為KD濃縮器配套裝置。在用大號層析柱時,裝液部分容量還不夠大的情況下,可擴大層析柱貯液部分的容量;為了提高層析效果,節省昂貴的弗羅里硅土,而用小號層析柱如配上該儀器后,用于淋洗的試劑僅一次加足即可,于是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如用層析柱除去化學試劑中的雜質,配上該儀器后,不用看管,它能自動加液,特別是處理的量大,就更顯示出了它的優點;
2.作一般的分液漏斗使用時,不會因里面發生反應而增加里面的氣壓。而現在的《分液漏斗》則在開塞子或因內部氣壓增大而把塞子沖開時,有所加的強酸、強堿或其它對人有害的物質,隨氣體的膨脹沖出,飛濺到工作人員的身上;
3.因其具有自動加液的功能,所以用于恒定某液面的高度或流量,可得到滿意的效果。
《自注安全分液漏斗》的圖畫說明
1.塞子非標準件,尺寸如圖;
2.盛液球最小直徑D的選擇公式<math> <mrow> <mi>D</mi> <mo>=</mo> <mn>2</mn> <mroot> <mfrac> <mrow> <mn>3</mn> <mi>V</mi> </mrow> <mrow> <mn>4</mn> <mi>π</mi> </mrow> </mfrac> <mn>3</mn> </mroot> </mrow> </math>V-體積此圖是以500ml而設計的,D=96mm;
3.開關非標準件。穿透孔徑約3mm;
4.導氣管內徑4mm;
5.導液管內徑6mm,長30mm;
6.調液管內徑15mm
發明是這樣實現的在原制作分液漏斗的工藝中增加三個工序,
一、燒接調液管(6)其結構見圖1,
二、燒穿盛液球(2),將導氣管(4)插入,把它燒接在盛液球(2)上,圖2所示。
三、燒接導氣管(4)和調液管(6),其結構見圖2所示
制作要求,
1.塞子(1)不漏氣;
2.開關(3)不漏液,轉動靈活;
3.導氣管(4)與盛液球體(2)聯接處不漏液;
4.導氣管(4)下口應高于導液管(5)口5-10mm,其上口偏離塞子(1)口。
權利要求
1、分液漏斗由塞子、盛液球、開關及導管組成。該設計增加了導氣管(4)、導液管(5)及調液管(6),其特征在于
a、所述的調液管(6)是套住導液管(5)的,并燒接在一起;
b、導氣管(4)穿入盛液球(2)內,在外面的部分和調液管(6)燒接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玻璃儀器,其特征是導氣管(5)在盛液球(2)內,其上口偏離塞子(1),它與開關垂直,和調液管(6)相接的口高于導液管(5)的下口。
專利摘要
自注安全分液漏斗屬于玻璃儀器制造工業。要解決的問題塞子應吻合,開關靈活嚴密;導氣管與調液管聯接處垂直,它們分別與開關垂直;盛液球內的導氣管口應偏離塞子口,調液管上的導氣口應高于導液管口。它和滴液漏斗相比增加了調液管和導氣管,導氣管穿入盛液球里,在外面與調液管相聯。它能與層析柱配套使用,作分液漏斗、滴液漏斗及自注加液器用。
文檔編號B01L3/00GK85104261SQ85104261
公開日1986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1985年7月9日
發明者李東躍 申請人:李東躍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