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加料機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加料機的混合裝置。
背景技術:
加料機是一種提供原料加料的設備,通過加料機來實現定時定量加料,以滿足現代社會生產過程中的需求。
傳統的加料機,結構簡單,單純的將原料通過螺桿來傳輸給生產設備,這種加料機在進行復合材料加料過程中,存在明顯缺陷,無法將復合材料充分粉碎和混合,導致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不穩定,同時由于復合材料沒有充分混合,容易卡在送料機及生產設備內部,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加料機的混合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加料機的混合裝置,包括粉碎倉,所述粉碎倉的一側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粉碎電機,所述粉碎電機的一側轉動連接有粉碎軸,所述粉碎軸的表面固定連接有粉碎刀頭,所述粉碎倉的頂端焊接有分料器,所述分料器的內部轉動連接有分料盤,所述分料盤的表面開有下料口,所述分料盤的中部卡接有固定軸承,所述固定軸承的內部固定連接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固定塊,所述分料器的頂端焊接有料倉,所述料倉的頂端開有進料口,所述粉碎倉的底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傳輸器,所述傳輸器的一側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傳輸電機,所述傳輸電機的一側轉動連接有傳輸軸。
優選的,所述料倉為上寬下窄錐形結構,所述料倉的材質為不銹鋼。
優選的,所述固定塊等間距分布有五組,所述固定塊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混合攪拌撥片。
優選的,所述混合攪拌撥片間隔鏡像分布,所述混合攪拌撥片為柔性鈦合金材質,所述混合攪拌撥片的一端與料倉的內壁緊貼。
優選的,所述下料口為橢圓形槽,所述下料口共開有六組,所述下料口關于固定軸承環形陣列分布。
優選的,所述粉碎刀頭設置在分料盤的正下方,所述粉碎刀頭的表面鑲嵌有鎢鈷類硬質合金。
優選的,所述粉碎電機的輸出端與傳輸電機的輸入端電性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種發明設計合理,使用方便,通過設置有粉碎刀頭,利用粉碎刀頭將原料進一步粉碎,提高了混合效果,通過設置有混合攪拌撥片,對原料進行攪拌作業,降低了原料的堆積,提高了原料混合效果,通過設置有傳輸軸,在傳輸原料的過程中,進一步將原料進行混合,提高了原料混合效果,該發明結構設計巧妙,操作簡單,使用方便,造價低廉,適合廣泛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進料口;2-攪拌軸;3-固定塊;4-混合攪拌撥片;5-粉碎刀頭;6-粉碎軸;7-傳輸電機;8-傳輸器;9-傳輸軸;10-料倉;11-分料器;12-粉碎倉;13-粉碎電機;14-分料盤;15-下料口;16-固定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加料機的混合裝置,包括粉碎倉12,所述粉碎倉12的一側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粉碎電機13,所述粉碎電機13的一側轉動連接有粉碎軸6,所述粉碎軸6的表面固定連接有粉碎刀頭5,所述粉碎倉12的頂端焊接有分料器11,所述分料器11的內部轉動連接有分料盤14,所述分料盤14的表面開有下料口15,所述分料盤14的中部卡接有固定軸承16,所述固定軸承16的內部固定連接有攪拌軸2,所述攪拌軸2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固定塊3,所述分料器11的頂端焊接有料倉10,所述料倉10的頂端開有進料口1,所述粉碎倉12的底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傳輸器8,所述傳輸器8的一側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傳輸電機7,所述傳輸電機7的一側轉動連接有傳輸軸9。
所述料倉10為上寬下窄錐形結構,所述料倉10的材質為不銹鋼,提高了下料速度,所述固定塊3等間距分布有五組,所述固定塊3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混合攪拌撥片4,所述混合攪拌撥片4間隔鏡像分布,所述混合攪拌撥片4為柔性鈦合金材質,所述混合攪拌撥片4的一端與料倉10的內壁緊貼,提高了攪拌效果,所述下料口15為橢圓形槽,所述下料口15共開有六組,所述下料口15關于固定軸承16環形陣列分布,所述粉碎刀頭5設置在分料盤14的正下方,所述粉碎刀頭5的表面鑲嵌有鎢鈷類硬質合金,提高了粉碎效果,所述粉碎電機13的輸出端與傳輸電機7的輸入端電性連接。
工作原理:本發明為一種加料機的混合裝置,工作時,首先將原料從進料口1投入料倉10內,粉碎刀頭5在粉碎電機13的帶動下高速轉動,產生負壓,將料倉10內的原料從分料盤14的下料口15吸入到粉碎倉12內,同時分料盤14帶動混合攪拌撥片4轉動,對料倉10內的原料進行攪拌,經過粉碎后的原料進入傳輸器8,在傳輸軸9的轉動下,傳輸給加工設備使用,同時在傳輸軸9的傳輸時,進一步的對原料進行攪拌,提高了混合效果。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