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控溫加熱模式反應釜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控溫加熱模式反應釜,包括釜體(1)和支撐架(17);所述釜體(1)側壁上開有第一出水口(2)和第二出水口(3),釜體(1)連接有電機(4),電機(4)連接有攪拌軸(5),攪拌軸(5)通入釜體(1)內連接有攪拌槳(6);所述釜體(1)的內壁上設有內盤管(7);釜體(1)側壁上分別安裝有第一進液管(8)、第二進液管(9)和第三進液管(10);所述第一進液管(8)、第二進液管(9)和第三進液管(10)一端位于釜體(1)內,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電磁閥(11)、第二電磁閥(12)和第三電磁閥(13);反應釜外盤管分為三段式控溫模式,可根據容量的逐步變多,有效的控制,降低能耗,縮短生產時間。
【專利說明】一種控溫加熱模式反應釜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反應釜,尤其是涉及一種控溫加熱模式反應釜。
【背景技術】
[0002]反應釜是化工企業所必須使用的反應裝置,其內部設置攪拌裝置來實現個反應物的充分混合,在現有的反應釜中,有時候需要高溫反應或者是低溫反應,但是在現有的反應釜中,通常都是通過一段式控溫及加熱模式,能耗大,加溫或者降溫的速度慢,效果不是很理想,影響生產效率,不利于生產。
[0003]因此,急需一種改進的技術來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這一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控溫加熱模式反應釜,其主要是為了解決傳統反應釜控溫及加熱模式功能單一,需要單獨對其加熱或者制冷,溫度不易控制的技術問題。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0006]一種控溫加熱模式反應釜,包括釜體和支撐架;所述釜體側壁上開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釜體連接有電機,電機連接有攪拌軸,攪拌軸通入釜體內連接有攪拌槳;所述釜體的內壁上設有內盤管;釜體側壁上分別安裝有第一進液管、第二進液管和第三進液管;所述第一進液管、第二進液管和第三進液管一端位于釜體內,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和第三電磁閥;所述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和第三電磁閥還與第一進液管道、第二進液管道和第三進液管道連接。
[0007]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進液管道為加熱模式;所述第二進液管道和第三進液管道為制冷模式。
[0008]作為優選,所述攪拌槳為螺旋狀或葉片狀;攪拌槳與內盤管保持一定的間距。
[0009]作為優選,所述釜體的外壁上還設置有溫度感應器。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反應釜外盤管分為三段式控溫及加熱模式,可根據容量的逐步變多,進行有效的控制,大大降低能耗,縮短生產時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0014]實施例:本例的一種控溫加熱模式反應爸,如圖1所不,一種控溫加熱模式反應釜,包括釜體I和支撐架17 ;所述釜體I側壁上開有第一出水口 2和第二出水口 3,釜體連接有電機4,電機4連接有攪拌軸5,攪拌軸5通入釜體I內連接有攪拌槳6 ;所述釜體I的內壁上設有內盤管7 ;釜體I側壁上分別安裝有第一進液管8、第二進液管9和第三進液管10;所述第一進液管8、第二進液管9和第三進液管10 —端位于釜體I內,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電磁閥11、第二電磁閥12和第三電磁閥13;所述第一電磁閥11、第二電磁閥12和第三電磁閥13還與第一進液管道14、第二進液管道15和第三進液管道16連接。所述第一進液管道14為加熱管道;所述第二進液管道15和第三進液管道16為制冷管道。
[0015]由于反應釜中溶液的最佳溫度是82°,我們在加熱過程中,由于反應釜中液體會隨著我們加入的液體慢慢增多,由于釜體I側壁上有內盤管7,采用攪拌槳6攪拌,釜體I中液體溫度會慢慢升高,由于第二進液管道15和第三進液管道16為制冷模式管道,我們可以根據液體高度的實際位置進行制冷降溫,我們也可以在釜體I的外壁上設置溫度感應器18,這樣我們就能實時監控,非常實用方便。
[0016]作為對攪拌槳6的進一步改進,我們可以將攪拌槳6的形狀設計為螺旋狀;這樣在攪拌加熱過程中受熱比較均勻,當然,攪拌槳6與內盤管7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間距。
[0017]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總而言之,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控溫加熱模式反應釜,包括釜體(I)和支撐架(17);其特征在于:所述釜體(I)側壁上開有第一出水口(2)和第二出水口(3),釜體(I)連接有電機(4),電機(4)連接有攪拌軸(5 ),攪拌軸(5 )通入釜體(I)內連接有攪拌槳(6 );所述釜體(I)的內壁上設有內盤管(7);釜體(I)側壁上分別安裝有第一進液管(8)、第二進液管(9)和第三進液管(10);所述第一進液管(8)、第二進液管(9)和第三進液管(10)—端位于爸體(I)內,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電磁閥(11)、第二電磁閥(12)和第三電磁閥(13);所述第一電磁閥(11)、第二電磁閥(12)和第三電磁閥(13)還與第一進液管道(14)、第二進液管道(15)和第三進液管道(16)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控溫加熱模式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進液管道(14)為加熱管道;所述第二進液管道(15)和第三進液管道(16)為制冷管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控溫加熱模式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槳(5)為螺旋狀或葉片狀;攪拌槳(5)與內盤管(6)保持一定的間距。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控溫加熱模式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體(I)的外壁上還設置有溫度感應器(18)。
【文檔編號】B01J19/20GK204261676SQ201420784171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11日
【發明者】周江鵬, 唐明銘 申請人:天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