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發熱反應釜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內發熱反應釜,包括罐體、加熱裝置以及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分流罩、槳葉、軸以及電機;分流罩是設置在罐體中部的圓筒結構;分流罩上設置有均勻分布的通孔;罐體包括內層、外層、保溫層、入料口、出料口、氣壓閥;出料口上設置有用于抽樣檢測的采樣通道;加熱裝置是設置在所述罐體內部下端;加熱裝置包括發熱元件、用于熱傳導的導熱板和熱敏開關;導熱板設置在分流罩下并且與內層連接;熱敏開關是設置在導熱板中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內發熱反應釜,具有使用方便、不易損壞、能量利用率高、安全可靠的優點,有效解決加熱設備占用場地和加熱不均勻的問題。
【專利說明】一種內發熱反應爸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反應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內發熱反應釜。
【背景技術】
[0002]反應釜是常用的反應裝置,通常情況下,反應釜利用高壓水蒸氣進行加熱,其加熱鍋爐內的水形成具有一定壓力和一定溫度的水蒸氣,再將這些水蒸氣通過管道輸送到反應釜中加熱反應物,加熱設備占用場地面積大,蒸汽通過管道時會損失一部分熱量,能量利用率不高,同時容易產生安全隱患,蒸汽流動難以控制,加熱不均勻導致反應生成物良品率低;在加熱時由于反應釜的密閉性,內部壓力通常達到8個大氣壓,操作不當容易造成事故。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內發熱反應釜,其結構合理,具有使用方便、不易損壞、能量利用率高、安全可靠的優點,有效解決加熱設備占用場地和加熱不均勻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內發熱反應釜,包括罐體、設置在罐體底部的加熱裝置以及攪拌裝置;所述的攪拌裝置包括分流罩、槳葉、軸以及用于提供動力的電機;所述的分流罩是設置在罐體中部的圓筒結構;所述的分流罩上設置有均勻分布的通孔;所述的槳葉是設置在分流罩的內部;所述的軸兩端分別連接槳葉和電機;
[0005]所述的罐體包括內層、外層、設置在內層與外層之間的保溫層、設置在上部側面的入料口、置在底部側面的出料口、設置在罐底的支撐腳以及設置在頂部的氣壓閥;所述的出料口上設置有用于抽樣檢測的采樣通道;
[0006]所述的加熱裝置是設置在所述罐體內部下端;所述的加熱裝置包括發熱元件、用于熱傳導的導熱板和熱敏開關;所述的導熱板設置在分流罩下并且與內層連接;所述的熱敏開關是設置在導熱板中部。
[0007]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的通孔中軸線與罐體底面所成角度是60°。
[0008]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的保溫層是巖棉材料制成。
[0009]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的發熱元件是硅碳棒。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種內發熱反應釜,罐體采用三層設計,外層保護罐體整體,內層抵御反應物的腐蝕和加熱時產生的壓力,中間的保溫層能提高熱量的利用率;采用溫敏開關和加熱元件的配合使得加熱溫度更加精確,加熱元件設置在底部利用熱量向上傳導的慣性,加上攪拌機構能很好地使反應釜內的液體流動,所以加熱更加均勻,而且不需要額外加熱設備,占用場地小,頂部加裝泄壓閥,更加安全可靠。其結構合理,具有使用方便、不易損壞、能量利用率高、安全可靠的優點,有效解決加熱設備占用場地和加熱不均勻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內發熱反應釜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內發熱反應釜分流罩結構示意圖。
[0014]附圖中標記分述如下:1、罐體,11、內層,12、保溫層,13、外層,14、入料口,15、出料口,151、采樣通道,16、支撐腳,17、氣壓閥,2、加熱裝置,21、發熱元件,22、導熱板,23、熱敏開關,3、攪拌裝置,31、分流罩,311、通孔,32、槳葉,33、軸,34、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15]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0016]如圖1所示的一種內發熱反應釜,包括罐體1、設置在罐體I底部的加熱裝置2以及攪拌裝置3 ;所述的攪拌裝置3包括分流罩31、槳葉32、軸33以及用于提供動力的電機34 ;所述的分流罩31是設置在罐體I中部的圓筒結構;所述的槳葉32是設置在分流罩31的內部;所述的軸33兩端分別連接槳葉32和電機34 ;所述的罐體I包括內層11、外層13、設置在內層11與外層13之間的保溫層12、設置在上部側面的入料口 14、置在底部側面的出料口 15、設置在罐底的支撐腳16以及設置在頂部的氣壓閥17 ;所述的出料口 15上設置有用于抽樣檢測的采樣通道151 ;所述的保溫層13是巖棉材料制成;所述的加熱裝置2是設置在所述罐體I內部下端;所述的加熱裝置包括發熱元件21、用于熱傳導的導熱板22和熱敏開關23 ;所述的導熱板22設置在分流罩31下并且與內層11連接;所述的熱敏開關23是設置在導熱板中部。
[0017]如圖2所示的一種內發熱反應釜,所述的分流罩上設置有均勻分布的通孔311 ;所述的通孔311中軸線與罐體I底面所成角度是60°。所述的發熱元件21是硅碳棒。
[0018]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內發熱反應釜,罐體采用三層設計,外層保護罐體整體,內層抵御反應物的腐蝕和加熱時產生的壓力,中間的保溫層能提高熱量的利用率;采用溫敏開關和加熱元件的配合使得加熱溫度更加精確,加熱元件設置在底部利用熱量向上傳導的慣性,加上攪拌機構能很好地使反應釜內的液體流動,所以加熱更加均勻,而且不需要額外加熱設備,占用場地小,頂部加裝泄壓閥,更加安全可靠。其結構合理,具有使用方便、不易損壞、能量利用率高、安全可靠的優點,有效解決加熱設備占用場地和加熱不均勻的問題。
[0019]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內發熱反應釜,其特征是:包括罐體(I)、設置在罐體(I)底部的加熱裝置(2)以及攪拌裝置(3);所述的攪拌裝置(3)包括分流罩(31)、槳葉(32)、軸(33)以及用于提供動力的電機(34);所述的分流罩(31)是設置在罐體(I)中部的圓筒結構;所述的分流罩上設置有均勻分布的通孔(311);所述的槳葉(32)是設置在分流罩(31)的內部;所述的軸(33)兩端分別連接槳葉(32)和電機(34); 所述的罐體⑴包括內層(11)、外層(13)、設置在內層(11)與外層(13)之間的保溫層(12)、設置在上部側面的入料口(14)、置在底部側面的出料口(15)、設置在罐底的支撐腳(16)以及設置在頂部的氣壓閥(17);所述的出料口(15)上設置有用于抽樣檢測的采樣通道(151); 所述的加熱裝置(2)是設置在所述罐體(I)內部下端;所述的加熱裝置包括發熱元件(21)、用于熱傳導的導熱板(22)和熱敏開關(23);所述的導熱板(22)設置在分流罩(31)下并且與內層(11)連接;所述的熱敏開關(23)是設置在導熱板中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發熱反應釜,其特征是:所述的通孔(311)中軸線與罐體(I)底面所成角度是6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發熱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溫層(12)是巖棉材料制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發熱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熱元件(21)是硅碳棒。
【文檔編號】B01J19/18GK204159338SQ201420655762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3日
【發明者】況成林 申請人:重慶市亞核保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