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固液混合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包括主料中轉罐、輔料預混中轉罐和氣力混合攪拌機;氣力混合攪拌機包括主料入料口、攪拌罐、輔料入料口、驅動裝置、攪拌槳組件和基液加注口;主料入料口的末端設置有主料霧化噴頭;輔料入料口的末端設置有輔料霧化噴頭。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通過正壓氣體分別將主料中轉罐內的主料粉料和輔料預混中轉罐中的輔料粉料射入氣力混合攪拌機中,驅動裝置驅動攪拌槳組件進行干粉氣力混合及高速離心混合,如此能夠使不同粉料充分預混均勻,待粉料混合均勻后再加入基液進行攪拌,可以提高漿液均勻性和黏度一致性,并大大縮短攪拌時間以及攪拌機的功耗。
【專利說明】一種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固液混合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鋰離子電池具有重量輕、儲能大、功率大、無污染、壽命長、自放電系數小、溫度適應范圍寬泛等許多突出的優點,因此逐漸成為消費電子和高速大續航里程汽車的最佳電源。目前,大部分的生產廠家生產的方形或圓柱形二次鋰離子電池均是采用卷繞工藝制成,即將正極極片、負極極片及隔離在二者之間的隔離膜卷繞之后得到電芯,再將電芯置于包裝殼內,注入電解液,再經過后續的化成、容量等得到電池。其中,正極極片包括一般采用鋁箔制作的正極集流體和附著在正極集流體上、含有正極活性物質的正極膜片;負極極片包括一般采用銅箔制作的負極集流體和附著在負極集流體上、含有負極活性物質的負極膜片;隔離膜則一般為采用塑化、萃取等工藝制成的微孔薄膜,有時為了提高電池的安全性能,還會在隔離膜的表面涂覆陶瓷層等。
[0003]制造正極膜片、負極膜片和陶瓷層等時,根據工藝要求,需要將多種粉料、液體投入到攪拌機中,由攪拌機攪拌后得到膏狀的漿液,再將漿液涂覆到正極集流體、負極集流體或者隔離膜上,烘干即得到正極膜片、負極膜片和陶瓷層。
[0004]目前漿液的混合攪拌方式大多為同時加入粉料和基液進行攪拌,由于加入的基液比較粘稠,粉料中又含有粘結劑,從而導致攪拌時漿液的阻尼系數大、漿液流動性差,進而使得攪拌后粉料和基液混合不均勻。由此可見,現有的漿液的攪拌方式具有耗時長、攪拌機功耗高、漿液均勻性差和黏度不均等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其能夠將粉料加入后以粉末狀態進行分氣力混合和離心混合等;粉料混合均勻后再加入基液進行混合,從而可以降低攪拌機的功耗,縮短攪拌時間,提高漿液均勻性和黏度一致性。
[0006]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種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包括主料中轉罐、輔料預混中轉罐和氣力混合攪拌機;
[0008]所述主料中轉罐包括主料加料口、第一罐體和主料出料口 ;
[0009]所述輔料預混中轉罐包括輔料加料口、第二罐體和輔料出料口 ;
[0010]所述氣力混合攪拌機包括主料入料口、攪拌罐、輔料入料口、驅動裝置、攪拌槳組件和基液加注口 ;
[0011]所述第一罐體連接有充有正壓氣體的第一氣管;
[0012]所述第二罐體連接有充有正壓氣體的第二氣管;
[0013]所述主料出料口分別與所述第一罐體和所述主料入料口連通,并且所述主料入料口的末端設置有主料霧化噴頭;
[0014]所述輔料出料口分別與所述第二罐體和所述輔料入料口連通,并且所述輔料入料口的末端設置有輔料霧化噴頭;
[0015]所述攪拌槳組件置于所述攪拌罐內,并且所述攪拌槳組件與所述驅動裝置的輸出軸連接。
[0016]作為本實用新型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主料中轉罐還包括主料加料倉、第一螺旋喂料器和第一正壓氣體接口 ;
[0017]所述主料加料口設置于所述主料加料倉上,所述主料加料倉的出料口與所述第一罐體的入口連通;
[0018]所述第一螺旋喂料器設置于所述主料加料倉的出料口與所述第一罐體的入口之間;
[0019]所述第一正壓氣體接口設置于所述第一氣管上。
[0020]作為本實用新型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主料中轉罐還包括第一稱重顯示控制器和第一稱重傳感器,所述第一稱重傳感器分別與所述第一罐體和所述第一稱重顯示控制器連接;所述第一螺旋喂料器與所述第一稱重顯示控制器電連接。
[0021]作為本實用新型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輔料預混中轉罐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二罐體內的預混槳、與所述預混槳連接的預混電機、第二正壓氣體接口和至少一個輔料加料倉;
[0022]所述輔料加料口設置于所述輔料加料倉上;
[0023]所述輔料加料倉通過粉料輸送管與所述第二罐體連通;
[0024]所述第二正壓氣體接口設置于所述第二氣管上。
[0025]作為本實用新型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輔料預混中轉罐還包括計重加料系統,所述計重加料系統包括第二稱重顯示控制器、第二稱重傳感器和第二螺旋喂料器;
[0026]所述第二稱重傳感器分別與所述第二稱重顯示控制器和所述輔料加料倉連接;
[0027]所述第二螺旋喂料器設置于所述輔料加料倉的出口與所述粉料輸送管之間;并且所述第二螺旋喂料器與所述第二稱重顯示控制器電連接。
[0028]作為本實用新型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氣力混合攪拌機還包括電控系統、設置于所述攪拌罐的底部的漿液出口和氣體過濾器,所述氣體過濾器與所述攪拌罐連通。
[0029]作為本實用新型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主料出料口和所述主料入料口通過第一管道連通,所述輔料出料口和所述輔料入料口通過第二管道連通。
[0030]作為本實用新型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電控系統包括主料控制電磁閥、離心預混電機、輔料控制電磁閥、氣體過濾器控制電磁閥和電控柜;
[0031]所述主料控制電磁閥設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
[0032]所述離心預混電機與所述攪拌槳組件連接;
[0033]所述輔料控制電磁閥設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
[0034]所述氣體過濾器控制電磁閥設置于所述氣體過濾器與所述攪拌罐的連通通道上;
[0035]所述主料控制電磁閥、所述驅動裝置、所述離心預混電機、所述輔料控制電磁閥和所述氣體過濾器控制電磁閥均與所述電控柜電連接。
[0036]作為本實用新型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攪拌槳組件包括預混離心槳輪、粉料攪拌槳和粉液混合攪拌槳,所述預混離心槳輪設置于所述粉料攪拌槳和所述粉液混合攪拌槳的上方。
[0037]作為本實用新型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粉料攪拌槳包括攪拌軸和交錯地設置于所述攪拌軸上的攪拌桿,所述粉液混合攪拌槳設置為螺旋形攪拌槳。
[0038]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連有正壓氣體的主料中轉罐、連有正壓氣體的輔料預混中轉罐和氣力混合攪拌機,并在主料入料口的末端設置主料霧化噴頭,在輔料入料口的末端設置輔料霧化噴頭,使得可以通過正壓氣體分別將主料中轉罐內的主料粉料和輔料預混中轉罐中的輔料粉料通過流化噴射的方式射入氣力混合攪拌機中,驅動裝置驅動攪拌槳組件進行干粉氣力混合及高速離心混合,如此能夠使不同粉料充分預混均勻,待粉料混合均勻后再加入基液進行攪拌,可以降低攪拌時衆液的阻尼系數,提聞衆液流動性,進而可以提聞粉料和基液的混合均勻性,提聞衆液均勻性和黏度一致性,并大大縮短攪拌時間以及攪拌機的功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40]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主料中轉罐的結構示意圖。
[0041]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輔料預混中轉罐的結構示意圖。
[0042]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氣力混合攪拌機的結構示意圖。
[0043]其中:
[0044]1-主料中轉罐;
[0045]11-主料加料倉;12-主料加料口 ;13-第一螺旋喂料器;14-第一罐體;15-第一氣管;16-第一正壓氣體接口 ;17-第一稱重顯不控制器;18-第一稱重傳感器19-主料出料0。
[0046]2-輔料預混中轉罐;
[0047]21-輔料加料倉:22-計重加料系統:221-第二稱重顯示控制器:222-第二稱重傳感器;223-第二螺旋喂料器;23-粉料輸送管;24-預混電機;25-第二罐體;26-預混槳;27-第二正壓氣體接口 ;28-第二氣管;29-輔料出料口。
[0048]3-氣力混合攪拌機;
[0049]31-輔料入料口 ;32-電控系統;321-主料控制電磁閥;322-驅動裝置;323離心預混電機;324輔料控制電磁閥;325-氣體過濾器控制電磁閥;326-電控柜;33-主料入料口:34-氣體過濾器;35-輔料霧化噴頭;36主料霧化噴頭;37-基液加注口 ;38-攪拌槳組件;381-預混離心槳輪;382-粉料攪拌槳;3821-攪拌軸;3822-攪拌桿;383-粉液混合攪拌槳;39-攪拌罐;391-攪拌罐;392-漿液出口,310-第一管道,311-第二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5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進行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005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包括主料中轉罐1、輔料預混中轉罐2和氣力混合攪拌機3 ;
[0052]如圖2所示,主料中轉罐1包括主料加料口 12、第一罐體14和主料出料口 19,本實施例中,主料出料口 19位于第一罐體14的底部。
[0053]如圖3所示,輔料預混中轉罐2包括輔料加料口 210、第二罐體25和輔料出料口29,本實施例中,輔料出料口 29位于第二罐體25的底部。
[0054]如圖4所示,氣力混合攪拌機3包括主料入料口 33、攪拌罐39、輔料入料口 31、驅動裝置322、攪拌槳組件38和基液加注口 37,基液加注口 37位于攪拌罐39的側壁上。
[0055]第一罐體14連接有充有正壓氣體的第一氣管15,第一氣管15的一端與第一罐體14的頂部連接,第一氣管15的另一端與第一罐體14的底部連接,用于平衡氣壓或輸入氣體。
[0056]第二罐體25連接有充有正壓氣體的第二氣管28,第二氣管28的一端與第二罐體25的頂部連接,第二氣管28的另一端與第二罐體25的底部連接,用于平衡氣壓或輸入氣體。
[0057]主料出料口 19分別與第一罐體14和主料入料口 33連通,用于輸送主料至氣力混合攪拌機3 ;并且主料入料口 33的末端設置有主料霧化噴頭36,用于將主料以霧化的方式均勻地灑落到攪拌罐39內。
[0058]輔料出料口 29分別與第二罐體25和輔料入料口 31連通,用于輸送輔料至氣力混合攪拌機3 ;并且輔料入料口 31的末端設置有輔料霧化噴頭35,用于將輔料以霧化的方式均勻地灑落到攪拌罐39內。
[0059]攪拌槳組件38置于攪拌罐39內,并且攪拌槳組件38與驅動裝置322的輸出軸連接。本實施例中,驅動裝置322設置為電機。攪拌槳組件38用于未加入基液時對主料和輔料的混合粉料進行固固混合,加入基液后則對粉料和基液進行固液混合。
[0060]主料中轉罐1還包括主料加料倉11、第一螺旋喂料器13和第一正壓氣體接口 16 ;主料從主料加料倉11加入,經過第一螺旋喂料器13的喂料,進入主料入料口 33。
[0061]主料入料口 12設置于主料加料倉11上,主料加料倉11的出料口與第一罐體14的入口連通;第一螺旋喂料器13設置于主料加料倉11的出料口與第一罐體14的入口之間;第一正壓氣體接口 16設置于第一氣管15上,根據需要從第一正壓氣體接口 16向第一罐體14內輸入高壓干燥空氣或者氮氣。
[0062]主料中轉罐1還包括第一稱重顯示控制器17和第一稱重傳感器18,第一稱重傳感器18分別與第一罐體14和第一稱重顯示控制器17連接;第一螺旋喂料器13與第一稱重顯示控制器18電連接。第一稱重傳感器17用于計重,第一稱重傳感器17及第一螺旋喂料器13分別與第一稱重顯示控制器18電連接以實現顯示重量示數及控制加料重量等功能。通過第一稱重顯示控制器18控制第一螺旋喂料器13的喂料,可以提高喂料重量的精度,且提高其自動化程度。
[0063]輔料預混中轉罐2還包括設置于第二罐體25內的預混槳26、與預混槳26連接的預混電機24、第二正壓氣體接口 27和至少一個輔料加料倉21 ;預混電機24可以驅動預混槳26在第二罐體25中旋轉,進行多種輔料的預混,使各種輔料先分散均勻。輔料加料倉21可以根據輔料的多少進行設置,本實施例中設置為兩個輔料加料倉。
[0064]輔料加料口設置于輔料加料倉21上,用于向輔料加料倉21加入輔料。
[0065]輔料加料倉21通過粉料輸送管23與第二罐體25連通,以將輔料加入第二罐體25內。
[0066]第二正壓氣體接口 27設置于第二氣管28上,根據需要從第二正壓氣體接口 27向第二罐體25內輸入高壓干燥空氣或者氮氣。
[0067]輔料預混中轉罐2還包括計重加料系統22,計重加料系統22包括第二稱重顯示控制器221、第二稱重傳感器222和第二螺旋喂料器223 ;
[0068]第二稱重傳感器222分別與第二稱重顯示控制器221和輔料加料倉21連接;
[0069]第二螺旋喂料器223設置于輔料加料倉21的出口與粉料輸送管23之間;并且第二螺旋喂料器223與第二稱重顯示控制器221電連接,第二稱重傳感器222用于計重,第二稱重傳感器222及第二螺旋喂料器223分別與第二稱重顯示控制器221電連接以實現顯示重量示數及控制加料重量等功能。通過第二稱重顯示控制器221控制第二螺旋喂料器223的喂料,可以提高喂料重量的精度,且提高其自動化程度。
[0070]輔料依次通過輔料加料倉21、第二螺旋喂料器223和粉料輸送管23,最后進入第二罐體25 ;
[0071]氣力混合攪拌機3還包括電控系統32、設置于攪拌罐39的底部的漿液出口 392和氣體過濾器34,氣體過濾器34與攪拌罐39連通。本實施例中,攪拌罐39包括攪拌罐體391和漿液出口 392。氣體過濾器34用于過濾空氣中的雜質顆粒等,以防止漿液被污染。漿液制成后,從漿液出口 392倒出即可,而無需從攪拌罐39的頂部倒出。
[0072]主料出料口 19和主料入料口 33通過第一管道310連通,輔料出料口 29和輔料入料口 31通過第二管道311連通。
[0073]電控系統32包括主料控制電磁閥321、離心預混電機323、輔料控制電磁閥324、氣體過濾器控制電磁閥325和電控柜326 ;本實施例中,驅動裝置322也屬于電控系統32的一部分。
[0074]主料控制電磁閥321設置于第一管道310上,用于控制主料從主料出料口 19進入到主料入料口 33,當需要主料從主料出料口 19進入主料入料口 33時,主料控制電磁閥321處于開啟狀態,否則就處于關閉狀態。
[0075]離心預混電機323與攪拌槳組件38連接,離心預混電機323驅動攪拌槳組件38旋轉,以實現主料和輔料的離心預混。
[0076]輔料控制電磁閥324設置于第二管道311上,用于控制輔料從輔料出料口 29進入到輔料入料口 31,當需要主料從輔料出料口 29進入輔料入料口 31時,輔料控制電磁閥324處于開啟狀態,否則就處于關閉狀態。
[0077]氣體過濾器控制電磁閥325設置于氣體過濾器34與攪拌罐39的連通通道上;主料控制電磁閥321、驅動裝置322、離心預混電機323、輔料控制電磁閥324和氣體過濾器控制電磁閥325均與電控柜326連接,電控柜326可以自動控制主料控制電磁閥321、驅動裝置322、離心預混電機323、輔料控制電磁閥324和氣體過濾器控制電磁閥325的開啟或關閉。
[0078]攪拌槳組件38包括預混離心槳輪381、粉料攪拌槳382和粉液混合攪拌槳383,預混離心槳輪381設置于粉料攪拌槳382和粉液混合攪拌槳383的上方。預混離心槳輪381主要用于對主料和粉料的離心預混、粉料攪拌槳382對主料和粉料的預混作用較大,而粉液混合攪拌槳383則對固液混合的作用較大。
[0079]粉料攪拌槳382包括攪拌軸3821和交錯地設置于攪拌軸3821上的攪拌桿3822,粉液混合攪拌槳383包括攪拌軸3821和螺旋形攪拌槳3831,也就是說,粉料攪拌槳382和粉液混合攪拌槳383的攪拌軸3821是同一根軸,這種形狀的粉液混合攪拌槳383具有較大的嚙合力,可以使得固液混合更加完全。
[0080]驅動裝置322與粉料攪拌槳382和粉液混合攪拌槳383之間均固定連接,離心預混電機323與預混離心槳輪381固定連接,從而實現攪拌槳組件38在攪拌罐體391內旋轉攪拌。在粉料預混時預混離心槳輪381高速旋轉,粉料攪拌槳382和粉液混合攪拌槳383低速旋轉;在漿液攪拌時預混離心槳輪381停止旋轉,粉料攪拌槳382和粉液混合攪拌槳383中速旋轉。
[0081]使用時,包括以下步驟:
[0082]第一步,主料加料:在第一稱重顯示控制器17上設置主料加料重量,不斷往主料加料倉11中加入主料,第一螺旋喂料器13持續穩定的向第一罐體14喂料,此時第一稱重傳感器18會實時將質量反饋至第一稱重顯示控制器17,當反饋質量等于設置的主料加料重量時,第一螺旋喂料器13停止喂料并報警,主料加料完成。
[0083]第二步,輔料加料:假設有2種輔料需加料,先在第二稱重顯示控制器221設置2種輔料加料重量,分別往輔料加料倉21中加入大于加料重量的輔料,加完后在第二稱重顯示控制器221點擊啟動喂料按鈕,第二螺旋喂料器223持續穩定的向第二罐體25中喂料,與此同時第二稱重顯示控制器221會控制預混槳26勻速旋轉預混料,以實現輔料的預混,第二稱重傳感器222會實時將質量反饋至第二稱重顯示控制器221,當反饋質量等于設置的主料加料重量時,第二螺旋喂料器223停止喂料并報警,輔料加料完成。
[0084]第三步,主料、輔料氣力-離心預混:在主料中轉罐1、輔料預混中轉罐2中分別儲存有符合重量的主料和輔料時,接通高壓氣體至主料中轉罐1和輔料預混中轉罐2,啟動氣力混合攪拌機3,此時首先開啟氣體過濾器控制電磁閥325及離心預混電機323,離心預混電機323帶動預混離心槳輪381高速旋轉;再次開啟主料控制電磁閥321和輔料控制電磁閥324 ;主料中轉罐1和輔料預混中轉罐2的主料和輔料在高壓氣體的吹動下進入輔料入料口 31和主料入料口 33,通過輔料霧化噴頭35、主料霧化噴頭36的霧化作用噴射出霧化狀粉末至高速旋轉的預混離心槳輪381的輪槽中,在預混離心槳輪381帶動下高速旋轉,主料和輔料在離心力作用下甩出并混合,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至攪拌罐體391的底部,此時驅動裝置322會帶動粉料攪拌槳382旋轉,進一步攪拌主料和輔料,待主料、輔料噴射完畢,氣力-離心預混完成,關閉氣體過濾器控制電磁閥325及離心預混電機323。
[0085]第四步,預混粉末、基液濕混及攪拌:在主料、輔料氣力-離心預混完成后,粉料攪拌槳382、粉液混合攪拌槳383繼續旋轉,通過基液加注口 37加入基液至主料、輔料預混粉體中,基液加入完畢后,粉料攪拌槳382、粉液混合攪拌槳383繼續旋轉一定時間,濕混及攪拌完成,制得漿液。
[0086]實際使用時,可以根據配方中主料和輔料的性質選擇第三步(主料、輔料氣力-離心預混)和第四步(預混粉末基液濕混及攪拌)按序執行或者同時進行。
[0087]采用本實用新型制備漿液時,先將主料和多種輔料按照配方比例要求分別自動地加入主料中轉罐1和輔料中轉罐2中,對輔料進行預混,然后通過正壓氣體將主料中轉罐1和輔料中轉罐2的主料和輔料分別流化噴射入氣力混合攪拌機3中進行干粉氣力混合及高速離心混合,從而將主料和輔料充分地分散均勻,然后再加入基液進行濕混攪拌,可以提高漿料的均勻性和一致性,并大大縮短攪拌時間以及攪拌機的功耗。
[0088]本實用新型不僅可以用于鋰離子電池的正極膜片、負極膜片和陶瓷層的漿液的攪拌,而且可以應用于其它固液混合的場合。
[0089]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能夠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凡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做出的任何顯而易見的改進、替換或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料中轉罐、輔料預混中轉罐和氣力混合攪拌機; 所述主料中轉罐包括主料加料口、第一罐體和主料出料口 ; 所述輔料預混中轉罐包括輔料加料口、第二罐體和輔料出料口 ; 所述氣力混合攪拌機包括主料入料口、攪拌罐、輔料入料口、驅動裝置、攪拌槳組件和基液加注口; 所述第一罐體連接有充有正壓氣體的第一氣管; 所述第二罐體連接有充有正壓氣體的第二氣管; 所述主料出料口分別與所述第一罐體和所述主料入料口連通,并且所述主料入料口的末端設置有主料霧化噴頭; 所述輔料出料口分別與所述第二罐體和所述輔料入料口連通,并且所述輔料入料口的末端設置有輔料霧化噴頭; 所述攪拌槳組件置于所述攪拌罐內,并且所述攪拌槳組件與所述驅動裝置的輸出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中轉罐還包括主料加料倉、第一螺旋喂料器和第一正壓氣體接口 ; 所述主料加料口設置于所述主料加料倉上,所述主料加料倉的出料口與所述第一罐體的入口連通; 所述第一螺旋喂料器設置于所述主料加料倉的出料口與所述第一罐體的入口之間; 所述第一正壓氣體接口設置于所述第一氣管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中轉罐還包括第一稱重顯示控制器和第一稱重傳感器,所述第一稱重傳感器分別與所述第一罐體和所述第一稱重顯示控制器連接;所述第一螺旋喂料器與所述第一稱重顯示控制器電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輔料預混中轉罐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二罐體內的預混槳、與所述預混槳連接的預混電機、第二正壓氣體接口和至少一個輔料加料倉; 所述輔料加料口設置于所述輔料加料倉上; 所述輔料加料倉通過粉料輸送管與所述第二罐體連通; 所述第二正壓氣體接口設置于所述第二氣管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輔料預混中轉罐還包括計重加料系統,所述計重加料系統包括第二稱重顯示控制器、第二稱重傳感器和第二螺旋喂料器; 所述第二稱重傳感器分別與所述第二稱重顯示控制器和所述輔料加料倉連接; 所述第二螺旋喂料器設置于所述輔料加料倉的出口與所述粉料輸送管之間;并且所述第二螺旋喂料器與所述第二稱重顯示控制器電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力混合攪拌機還包括電控系統、設置于所述攪拌罐的底部的漿液出口和氣體過濾器,所述氣體過濾器與所述攪拌罐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出料口和所述主料入料口通過第一管道連通,所述輔料出料口和所述輔料入料口通過第二管道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控系統包括主料控制電磁閥、離心預混電機、輔料控制電磁閥、氣體過濾器控制電磁閥和電控柜; 所述主料控制電磁閥設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 所述離心預混電機與所述攪拌槳組件連接; 所述輔料控制電磁閥設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 所述氣體過濾器控制電磁閥設置于所述氣體過濾器與所述攪拌罐的連通通道上; 所述主料控制電磁閥、所述驅動裝置、所述離心預混電機、所述輔料控制電磁閥和所述氣體過濾器控制電磁閥均與所述電控柜電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槳組件包括預混離心槳輪、粉料攪拌槳和粉液混合攪拌槳,所述預混離心槳輪設置于所述粉料攪拌槳和所述粉液混合攪拌槳的上方。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粉料氣力混合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攪拌槳包括攪拌軸和交錯地設置于所述攪拌軸上的攪拌桿,所述粉液混合攪拌槳設置為螺旋形攪拌槳。
【文檔編號】B01F13/10GK204208496SQ201420576621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8日
【發明者】周中心, 林志強, 張五堂, 郭超, 羅登紅, 蔡開貴 申請人:東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