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沉淀池,包括第一反應室、位于第一反應室上方的第二反應室,第一反應室內的頂壁設置有傘形安裝板,第一反應室的底部設置進水口;在第一反應室和第二反應室外部形成分離室,該分離室的底部與第一反應室的側壁連接封閉,分離室的上部具有開口,在第二反應室兩側的分離室內設置有導流板,導流板與第二反應室的外壁之間形成導流室,在導流板的外壁與分離室內壁之間設置有若干斜管,各斜管斜向沉淀池中央安裝。完全取消了機械攪拌裝置,沉淀池沒有動力消耗,水處理成本下降了0.02元/m3通過加裝斜管后,水質濁度由原來的小于10NTU下降到小于5NTU;處理流量增加了30%。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沉淀池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沉淀池。
【背景技術】
[0002]水處理沉淀池分為平流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水力攪拌沉淀池和機械攪拌沉淀池,其中以機械攪拌沉淀池效率高、占地面積小等優點,但是,動力消耗大、運行費用高,同時因為安裝有機械攪拌裝置,維修費用高,因機械漏油會污染水質。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新型沉淀池。
[0004]為解決此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一種新型沉淀池,包括第一反應室、位于第一反應室上方的第二反應室,所述第一反應室內的頂壁設置有傘形安裝板,第一反應室的底部設置進水口;
[0005]在第一反應室和第二反應室外部形成分離室,該分離室的底部與第一反應室的側壁連接封閉,分離室的上部具有開口,在第二反應室兩側的分離室內設置有導流板,導流板與第二反應室的外壁之間形成導流室,水流經第一反應室、第二反應室、導流室以及分離室形成通路,在導流板的外壁與分離室內壁之間設置有若干斜管,各斜管斜向沉淀池中央安裝。
[0006]進一步的,在分離室的底部設置排泥管,排泥管的出口端伸入第一反應室內并形成折彎結構,其彎轉方向朝向水流旋轉方向。
[0007]進一步的,在所述分離室的上端形成集水槽。
[0008]進一步的,所述各斜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別連接支承網,各斜管經支承網安裝在分離室內。
[0009]進一步的,所述分離室的底部呈錐形結構,在錐形底面上設置有集泥斗。
[0010]通過采用前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完全取消了機械攪拌裝置,沉淀池沒有動力消耗,水處理成本下降了 0.02元/m3通過加裝斜管后,水質濁度由原來的小于10NTU下降到小于5NTU ;處理流量增加了 30%。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其中,1、第一反應室,2、第二反應室,3、導流室,4、分離室,5、斜管,6、集水槽,7、支承網,8、集泥斗,9、排泥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4]參考圖1本實施例公開一種新型沉淀池,包括第一反應室1、位于第一反應室I上方的第二反應室2,第一反應室I內的頂壁設置有傘形安裝板;第一反應室I的底部設置進水口 ;
[0015]在第一反應室I和第二反應室2外部形成分離室4,該分離室4的底部與第一反應室I的側壁連接封閉,分離室4的上部具有開口,在第二反應室2兩側的分離室4內設置有導流板,導流板與第二反應室2的外壁之間形成導流室3,水流經第一反應室1、第二反應室2、導流室3以及分離室4形成通路,在導流板的外壁與分離室4內壁之間設置有若干斜管5,各斜管5斜向沉淀池中央安裝。分離室4的底部呈錐形結構,在錐形底面上設置有集泥斗8。
[0016]在分離室4的底部設置排泥管9,排泥管9的出口端伸入第一反應室I內并形成折彎結構,其彎轉方向朝向水流旋轉方向。排泥管9直徑為150mm,呈90度折彎,這樣一方面是以便形成微小負壓,防止在正常工作的情況下水從排泥管9管口直接進入分離室4,另一方面減少進水時反應室與分離室4之間的壓差,保護傘形安裝板。同時,便于分離室4的污泥從此排泥管9進入第一反應室I
[0017]在分離室4的上端形成集水槽6。集水槽6的設置主要是方便將沉淀池內清水排出。
[0018]各斜管5的上端和下端分別連接支承網7,各斜管5經支承網7安裝在分離室4內。網眼規格為500X400mm,網面距離導流板下沿100mm,以利于水流分布,網面水平保證清水區深度不小于500mm,以利于水流穩定。
[0019]進水口位于第一反應室I的底部,進水管的水此處進入第一反應室I,進水管的水沿傘形安裝板切線方向安裝,這樣,進水在管口流速作用下沿傘形安裝板內壁進行旋轉,第一反應室I就形成為一個倒置的渦流旋轉反應池,通過水力旋流反應技術,取消機械攪拌器,以減少動力消耗,減少機械維修費用,消除機械漏油對水質的影響;然后水流經第二反應室2和導流室3進入分離室4內,該分離室4內設置斜管5 (即為傳統的斜管5沉淀池),利用斜管5沉淀技術提高分離室4的沉淀效果和增加產能,以降低運行費用,提高水質。
[0020]以上所記載,僅為利用本創作技術內容的實施例,任何熟悉本項技藝者運用本創作所做的修飾、變化,皆屬本創作主張的專利范圍,而不限于實施例所揭示者。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沉淀池,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反應室(I)、位于第一反應室(I)上方的第二反應室(2),所述第一反應室(I)內的頂壁設置有傘形安裝板,第一反應室(I)的底部設置進水口 ; 在第一反應室(I)和第二反應室(2)外部形成分離室(4),該分離室(4)的底部與第一反應室(I)的側壁連接封閉,分離室(4)的上部具有開口,在第二反應室(2)兩側的分離室(4)內設置有導流板,導流板與第二反應室(2)的外壁之間形成導流室(3),水流經第一反應室(I)、第二反應室(2)、導流室(3)以及分離室(4)形成通路,在導流板的外壁與分離室(4 )內壁之間設置有若干斜管(5 ),各斜管(5 )斜向沉淀池中央安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沉淀池,其特征是:在分離室(4)的底部設置排泥管(9),排泥管(9)的出口端伸入第一反應室(I)內并形成折彎結構,其彎轉方向朝向水流旋轉方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沉淀池,其特征是:在所述分離室(4)的上端形成集水槽(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沉淀池,其特征是:所述各斜管(5)的上端和下端分別連接支承網(7),各斜管(5)經支承網(7)安裝在分離室(4)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沉淀池,其特征是:所述分離室(4)的底部呈錐形結構,在錐形底面上設置有集泥斗(8 )。
【文檔編號】B01D21/26GK203935651SQ201420392516
【公開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6日
【發明者】陳超超 申請人:陳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