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提排泥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氣提排泥裝置,包括上下連通的提泥管和用于向提泥管內部提供壓縮空氣的輸氣部件,所述提泥管的下部外圍罩設有一吸泥罩,該吸泥罩下部設有用于噴射氣體并使氣體向上流通的助吸部件。通過設置吸泥罩,將提泥管下端部包覆,給提泥管的提泥提供一個封閉的空間,保證提泥過程中,吸泥罩外圍的污泥不會被大面積吸走,從而保證不會攪渾沉淀池;吸泥罩內設有助吸部件,不僅可以將吸泥罩所罩住部分的污泥進行沖擊攪拌,以使得污泥變得更加柔軟易吸;而且使得吸泥罩內形成一個向上流動的氣流,有助于污泥向上流動,提高了吸泥效率。
【專利說明】氣提排泥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污泥的氣提排泥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中國專利CN202139153公開了一種氣提式排泥裝置,其包括氣提罐體、出泥管、進泥管、排氣管、進氣管、吸泥喇叭口、吸泥喇叭口支架等組成,吸泥喇叭口支架套設在吸泥喇叭口一端并固定在污泥池底,吸泥喇叭口另一端與進泥管連接;工作時,向進氣管內注入壓縮空氣,壓縮空氣帶動進泥管內的空氣流向氣體罐體,污泥被抽提到進泥管后流向氣體罐體。
[0003]該排泥裝置在吸泥過程中,不僅吸走了吸泥喇叭口下方的污泥,而且也對吸泥喇叭口周圍的污泥會進行一定的攪動,導致整個沉淀池上部的清水也被攪渾;再者,裝置開始工作后,由于進氣管距離吸泥喇叭口有一段距離,導致進泥管上出現分層現象,即進泥管內位于進氣管上部的由于具有壓縮空氣的推力作用,其流通速度較快,污泥密度較小;而進泥管底部由于沒有壓縮空氣的推力作用,只有吸力作用,導致污泥密度較大,大部分污泥很難被吸走。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提泥過程不會擾亂周圍環境、工作效率高的氣提排泥裝置。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氣提排泥裝置,包括上下連通的提泥管和用于向提泥管內部提供壓縮空氣的輸氣部件,所述提泥管的下部外圍罩設有一吸泥罩,該吸泥罩下部設有用于噴射氣體并使氣體向上流通的助吸部件。通過設置吸泥罩,將提泥管下端部包覆,給提泥管的提泥提供一個封閉的空間,保證提泥過程中,吸泥罩外圍的污泥不會被大面積吸走,從而保證不會攪渾沉淀池;吸泥罩內設有助吸部件,不僅可以將吸泥罩所罩住部分的污泥進行沖擊攪拌,以使得污泥變得更加柔軟易吸;而且使得吸泥罩內形成一個向上流動的氣流,有助于污泥向上流動,提高了吸泥效率。
[0006]進一步的,所述助吸部件包括圍設于提泥管下邊緣處的環形氣管,該環形氣管上設有用于引導氣體向吸泥罩內側中心處噴射的氣孔。環形氣管圍設吸泥罩下部一周設置,且設置若干斜孔,壓縮空氣從斜孔中噴出,對吸泥罩底部的污泥進行打散和柔化處理,提高了吸泥效率;且氣體從斜孔中噴出并向吸泥罩中心進行噴射,使得吸泥罩內形成一個向上流動的氣流,有助于污泥向上流動。
[0007]作為優選,所述輸氣部件包括包覆于提泥管外壁的外管和為外管提供氣體的輸氣管,提泥管上與該外管對應處分布有進氣孔,該進氣孔具有向上傾斜的內壁。壓縮空氣被送入外管后,通過進氣孔進入提泥管,進氣孔傾斜的內壁使得壓縮空氣進入提泥管后迅速向上運動,并形成一個向上的氣流,污泥沿著提泥管向上吸取,提高了吸泥效率。
[0008]或作為優選,所述吸泥罩的側壁為內部可供氣體流通的空心結構,其上端部與所述外管相連通,吸泥罩內壁的下邊緣處設有噴氣口。該結構的吸泥罩為空心結構,壓縮空氣從外管內送入后,一部分進入提泥管內;另一部分向吸泥罩內流通,通過噴氣口噴出,對吸泥罩底部的污泥進行打散和柔化處理,提高了吸泥效率;且氣體從噴氣口中噴出并向吸泥罩中心進行噴射,使得吸泥罩內形成一個向上流動的氣流,有助于污泥向上流動。
[0009]進一步的,還包括設于提泥管上用于開啟/斷開提泥管流通的閥門裝置、用于感應污泥積累量的感應器及控制閥門裝置動作的控制裝置。當感應器感應到污泥積累量達到預設值時,將感應信號傳遞給控制裝置,控制裝置控制閥門裝置開啟,壓縮空氣開始被送入提泥管,氣體裝置開始工作;一開始由于蓄泥槽與沉淀池的水位差,污泥在沒有壓縮空氣作用下,自動經過提泥管流至污泥槽中;等到壓縮空氣被送入后,提泥管內形成連貫的送泥動作。
[0010]進一步的,所述輸氣部件包括設于提泥管外壁的通氣管,該通氣管的出口端與提泥管相連通。
[0011]所述提泥管上端部的罩設有一擋泥罩,該擋泥罩內壁與提泥管上端部間設有供污泥流通的間隙。
[0012]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1.通過設置吸泥罩,形成一個封閉的吸泥空間,吸泥過程中不會影響吸泥罩外圍的污泥流通,保證了整個吸泥過程不會攪渾沉淀池;
2.助吸部件的設置,對吸泥罩內的污泥進行打散和柔化處理,有助于污泥被吸走;3.助吸部件使得氣體向上流動,給污泥提供一個向上推動助力,進一步提高了吸泥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圖2的局部剖面視圖。
[0016]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18]如圖1所示,一種氣提排泥裝置,包括蓄泥槽9、上下連通的提泥管I和用于向提泥管I內部提供壓縮空氣的輸氣部件,提泥管I的上端伸入蓄泥槽內部,與蓄泥槽相連通;提泥管的上端部罩設有一擋泥罩2,該擋泥罩2內壁與提泥管上端部間設有供污泥流通的間隙,污泥從擋泥罩的內壁向下流入蓄泥槽內,避免了污泥從提泥管端部向上噴濺;蓄泥槽的底部設有用于排出污泥的排泥管8 ;提泥管的下端部外圍罩設有一吸泥罩2,提泥管的下端部與吸泥罩的上端部齊平,該吸泥罩下部設有用于噴射氣體并使氣體向上流通的助吸部件;本氣提排泥裝置結構簡單、新穎,工作效率高;裝置剛開始工作時,輸氣部件向提泥管內持續輸送壓縮空氣,提泥管內位于輸氣部件上部的污泥被快速向上帶走,而提泥管的下部,雖然沒有壓縮空氣進行推動,卻因為有助吸部件,給提泥管下端部提供一個向上推送的助力,使得底部的污泥不論大小均可以被源源不斷地向上輸送;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提泥管內出現上下分層現象。
[0019]所述輸氣部件包括包覆于提泥管外壁的外管41和為外管提供氣體的輸氣管42,外管設于提泥管上靠近下端部處,提泥管I上與該外管對應處分布有多個進氣孔11,這些進氣孔11均具有向上傾斜的內壁,增加了氣體的噴射力,提高氣體流通力道,以更好的對污泥進行輸送。輸氣部件也可以是設于提泥管外壁的通氣管5,該通氣管的出口端與提泥管相連通,該通氣管的進口端與氣源連接,如圖4所示。
[0020]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助吸部件包括圍設于提泥管下邊緣處的環形氣管3,該環形氣管上設有用于引導氣體向吸泥罩內側中心處噴射的氣孔31,為了提高噴射力,可以將氣孔31的內壁設置成向上傾斜;壓縮空氣通過另外一根輸氣管39輸送至環形氣管3內,也可以通過輸氣管42—起輸送。氣孔31均勻分布在環形氣管上,且均朝向吸泥罩下端面的中心設置,有助于氣體噴出后形成向上的推動力。
[0021]顯然,于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將所述吸泥罩2設置成空心結構,如圖2、3所示,且吸泥罩上端部與所述外管41相連通,吸泥罩內壁的下邊緣處設有噴氣口 33,氣源通過輸氣管42將壓縮空氣送入外管后,一部分通過進氣孔11進入提泥管內,另一部分穿過吸泥罩內部后通過噴氣口 33噴向吸泥罩內部,該噴氣口均朝向吸泥罩下端面的中心設置,同樣使得氣體沖擊完污泥后形成一個向上的沖擊力,對污泥向上運動提供一個推動力。
[0022]為了實現自動化控制,可以在提泥管上安裝一個用于關斷或開啟提泥管的閥門裝置18,該閥門可以是電磁閥,未工作時,閥門裝置處于關閉狀態;且在池底安裝一個用于感應污泥積累量的感應器,當感應器感應到污泥量達到預設的某個值時,將信號傳輸給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控制閥門裝置18開啟,并控制氣源對提泥管和吸泥罩內輸送壓縮空氣,設備自動開始運行。
[0023]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氣提排泥裝置,包括上下連通的提泥管(I)和用于向提泥管(I)內部提供壓縮空氣的輸氣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泥管的下部外圍罩設有一吸泥罩(2),該吸泥罩下部設有用于噴射氣體并使氣體向上流通的助吸部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提排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吸部件包括圍設于提泥管下邊緣處的環形氣管(3),該環形氣管上設有用于引導氣體向吸泥罩內側中心處噴射的氣孔(3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提排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氣部件包括包覆于提泥管外壁的外管(41)和為外管提供氣體的輸氣管(42),提泥管(I)上與該外管對應處分布有進氣孔(11),該進氣孔(11)具有向上傾斜的內壁。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氣提排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罩(2)的側壁為內部可供氣體流通的空心結構,其上端部與所述外管相連通,吸泥罩內壁的下邊緣處設有噴氣口(3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提排泥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于提泥管(I)上用于開啟/斷開提泥管流通的閥門裝置、用于感應污泥積累量的感應器及控制閥門裝置動作的控制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提排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氣部件包括設于提泥管外壁的通氣管(5),該通氣管的出口端與提泥管相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提排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泥管上端部的罩設有一擋泥罩(2),該擋泥罩內壁與提泥管上端部間設有供污泥流通的間隙。
【文檔編號】B01D21/24GK203852876SQ201420238433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2日
【發明者】池萬青 申請人:池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