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度可控的反應釜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濕度可控的反應釜,包括反應釜本體,在所述反應釜本體的外部設置加濕器,所述加濕器通過導管與所述反應釜本體連通,所述導管內設置用于控制進入所述反應釜本體內部的水霧顆粒大小的過濾器。對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濕度可控的反應釜具有結構簡單,加濕效果好,安全性能高,且通過在導管內設置過濾器,可對進入反應釜本體內的水霧進行過濾,使進入反應釜本體內的水霧顆粒較小,不容易積聚形成水滴,保證反應釜能正常工作。
【專利說明】濕度可控的反應釜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反應釜,尤其涉及一種濕度可控的反應釜。
【背景技術】
[0002]在化工行業中,通常會存在往反應釜內投入有機粉劑的工藝流程,有機粉劑在投料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靜電,如果在投料前,反應釜的內部本身存在有有機溶劑或者是有機氣體,當靜電產生的能量達到有機溶劑或者有機氣體的著火點所需的能量時,會使得反應釜發生起火或者爆炸。
[0003]目前為了解決反應釜起火或者爆炸的問題,現有的技術人員大多采用增強反應釜的強度或者在投料前對反應釜的內部進行徹底清除,這樣會使得反應釜的制造成本和清理成本增加,并且也不能完全避免起火或者爆炸的情況發生,同樣存在安全隱患。還有采用在反應釜的一側設置加熱箱,利用加熱箱加熱水,使水蒸氣進入到反應釜內,對有機粉劑進行加濕。如圖1所示,一種反應釜的濕度控制箱,它是由反應釜100、加熱箱200、箱蓋500、導管300以及出氣管400組成,所述加熱箱200安裝在所述反應釜100的外面,與反應釜100通過導管300連接,所述導管300穿過反應釜100下方位至內部,導管300 口朝下,所述出氣管400安裝在反應釜100的頂蓋部。此反應釜的濕度控制箱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對反應釜內的物體進行加濕,防止因靜電作用而爆炸的情況產生,但是其具有以下缺陷:
[0004]1、進入反應釜內的蒸汽顆粒大小沒有控制,較大顆粒的水蒸汽會再次凝聚變成水滴,水滴進入反應釜后會影響產品的生產;
[0005]2、導管是直接傾斜向下延伸至反應釜內,這樣水蒸氣在導管內流通時形成的水滴會流入到反應釜內影響產品的生產;
[0006]3、采用加熱器加熱的水蒸氣帶有較高的溫度,進入反應釜內會使反應釜的溫度升聞,影響廣品的生廣。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濕度可控的反應釜,能對反應釜內的產品進行有效的加濕處理,防止靜電的產生,進一步防止反應釜著火或者爆炸。
[0008]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濕度可控的反應釜,能控制進入反應釜內的水霧的顆粒大小,有效的防止水滴的形成。
[0009]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濕度可控的反應釜,進入反應釜內部的水霧不帶有溫度,能保證反應釜正常工作。
[0010]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濕度可控的反應釜,能有效的防止導管內形成的水滴流入到反應釜內,保證反應釜能正常工作。
[0011]為達到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12]一種濕度可控的反應釜,包括反應釜本體,在所述反應釜本體的外部設置加濕器,所述加濕器通過導管與所述反應釜本體連通,所述導管內設置用于控制進入所述反應釜本體內部的水霧顆粒大小的過濾器。
[0013]通過設置過濾器,可以對進入反應釜本體內的水霧的顆粒大小進行控制,進而有效的防止較大顆粒的水霧聚集形成水滴。
[0014]通過設置加濕器對反應釜本體內進行加濕,可以防止進入反應釜本體內的水霧攜帶有溫度,進一步防止反應釜本體被加熱,保證反應釜能正常工作。
[0015]作為濕度可控的反應釜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導管上設置有防止所述導管內形成的水滴流入到所述反應釜本體內的回流段,所述回流段沿水霧的流動方向向上傾斜設置。
[0016]通過設置回流段,可以有效的防止導管內的水霧聚集形成的水滴流入到反應釜本體內。
[0017]作為濕度可控的反應釜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導管內設置用于將所述加濕器內的水霧送入到所述反應釜本體內的吹氣組件。
[0018]作為濕度可控的反應釜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吹氣組件為風扇。
[0019]作為濕度可控的反應釜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過濾器設置在所述回流段靠近所述反應釜本體的一端。
[0020]作為濕度可控的反應釜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回流段的中心線與放置所述反應釜本體的平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0021]進一步的,所述回流段的中心線與放置所述反應釜本體的平面之間的夾角為10。?80°。
[0022]作為濕度可控的反應釜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導管包括垂直設置在所述加濕器頂部的導管第一段、垂直于導管第一段并與其連通的導管第二段、垂直設置在所述反應釜本體頂部的導管第三段,所述回流段的一端與所述導管第二段遠離所述導管第一段的一端連通,所述回流段的另一端與所述導管第三段遠離所述反應釜本體的一端連通。
[0023]作為濕度可控的反應釜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過濾器設置在所述導管第三段內。
[0024]作為濕度可控的反應釜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過濾器包括過濾網,所述過濾網上設置若干過濾洞,所述過濾洞的直徑不大于5微米。
[0025]作為濕度可控的反應釜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加濕器為防爆超聲波工業加濕器。
[002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27]對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濕度可控的反應釜具有結構簡單,加濕效果好,安全性能高,且進入反應釜本體內的水霧不容易積聚形成水滴,可保證反應釜的正常工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9]圖1為現有的反應釜的濕度控制箱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2為實施例所述的濕度可控的反應釜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1 中:
[0032]100、反應釜;200、加熱箱;300、導管;400、氣管;500、箱蓋。
[0033]圖2 中:
[0034]1、反應釜本體;2、加濕器;3、導管;31、回流段;32、導管第一段;33、導管第二段;34、導管第三段;4、過濾器。【具體實施方式】
[0035]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36]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濕度可控的反應爸,包括反應爸本體I,在反應爸本體I的外部設置加濕器2,加濕器2通過導管3與反應釜本體I連通,導管3內設置用于控制進入反應釜本體I內部的水霧顆粒大小的過濾器4。
[0037]在本實施例中,加濕器2選用防爆超聲波工業加濕器,采用電子超頻震蕩,通過霧化片的高頻諧振(不需要加熱或化學劑),將水拋離水面產生水霧,產生1-5微米的水顆粒漂浮于空氣中,從而達到提高空氣相對濕度的作用。
[0038]過濾器4包括過濾網,過濾網上設置若干過濾洞,過濾洞的直徑不大于5微米。
[0039]導管3上設置有防止導管3內形成的水滴流入到反應釜本體I內的回流段31,回流段31沿水霧的流動方向向上傾斜設置,導管3還包括垂直設置在加濕器2頂部的導管第一段32、垂直于導管第一段32并與其連通的導管第二段33、垂直設置在反應釜本體I頂部的導管第三段34,回流段31的一端與導管第二段33遠離導管第一段32的一端連通,回流段31的另一端與導管第三段34遠離反應釜本體I的一端連通。
[0040]導管3內設置用于將加濕器2內的水霧送入到反應釜本體I內的吹氣組件,在本實施例中,吹氣組件為風扇。
[0041]過濾器4設置在回流段31靠近反應釜本體的一端,并位于導管第三段內34。
[0042]回流段31的中心線與放置反應釜本體I的平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回流段31的中心線與放置反應釜本體I的平面之間的夾角可選用10°?80°。
[0043]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第三”僅僅是為了在描述上加以區分,并沒有特殊的含義。
[0044]需要聲明的是,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及所運用技術原理,在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技術范圍內,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所容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濕度可控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應釜本體,在所述反應釜本體的外部設置加濕器,所述加濕器通過導管與所述反應釜本體連通,所述導管內設置用于控制進入所述反應釜本體內部的水霧顆粒大小的過濾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度可控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上設置有防止所述導管內形成的水滴流入到所述反應釜本體內的回流段,所述回流段沿水霧的流動方向向上傾斜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濕度可控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內設置用于將所述加濕器內的水霧送入到所述反應釜本體內的吹氣組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濕度可控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氣組件為風扇。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濕度可控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器設置在所述回流段靠近所述反應釜本體的一端。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濕度可控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段的中心線與放置所述反應釜本體的平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7.根據權利要求2至6任一項所述的濕度可控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包括垂直設置在所述加濕器頂部的導管第一段、垂直于導管第一段并與其連通的導管第二段、垂直設置在所述反應釜本體頂部的導管第三段,所述回流段的一端與所述導管第二段遠離所述導管第一段的一端連通,所述回流段的另一端與所述導管第三段遠離所述反應釜本體的一端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濕度可控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器設置在所述導管第二段內。
9.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濕度可控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器包括過濾網,所述過濾網上設置若干過濾洞,所述過濾洞的直徑不大于5微米。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濕度可控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器為防爆超聲波工業加濕器。
【文檔編號】B01J19/00GK203816609SQ201420185404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6日
【發明者】王勤, 羅桂華 申請人:廣東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