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及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包括筒體,所述筒體的上、下兩端分別設置有進氣口和排氣口;其結構由對濕法脫硫后的煙氣進行脫硝作用的脫硝部分和對濕法脫硫后的煙氣進行除霧作用的除霧部分組成;其所述對濕法脫硫后的煙氣進行脫硝作用的脫硝部分包括噴射氧化劑的噴嘴和靜電通道;所述對濕法脫硫后的煙氣進行除霧作用的除霧部分包括供濕煙氣自上向下進行螺旋線運動的靜電通道;所述筒體內設置靜電通道;所述進氣口內設置噴嘴,所述進氣口與筒體之間通過蝸殼式進氣管相互連接,所述蝸殼式進氣管貫穿筒體的側壁后與靜電通道相連通;所述排氣口貫穿筒體下端面后與靜電通道相連通。
【專利說明】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及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燃煤鍋爐煙氣治理的反應器,具體地說是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我國是煤炭使用大國,但煤炭燃燒排放的S02、NOx等氣態污染物既危害環境,又制約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旨在解決有關燃煤大氣污染物控制的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一直以來備受關注。
[0003]煙氣脫硫技術主要包括濕法、干法和半干法三種,干法和半干法由于脫硫效率低,應用范圍十分有限,相比之下,濕法煙氣脫硫技術自2000年在國內發展以來,表現出工藝成熟、運行穩定、脫硫效率高、負荷適應性強等優勢,目前我國超過90%的大型火電機組均米用石灰石_石骨濕法脫硫技術。
[0004]然而,濕法脫硫技術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隨著濕法脫硫項目中GGH煙氣換熱設備的取消,煙囪排煙溫度降低,石膏雨、白煙現象變得普遍,嚴重影響了居民生活、電廠生產及周圍環境。此外,石膏雨、氣溶膠進入到大氣中,有可能通過化學反應形成細小顆粒物,影響環境中PM2.5濃度,成為導致灰霾產生的因素之一。為了避免石膏雨、氣溶膠被夾帶至環境中,有必要設置除霧器,對濕法脫硫后煙氣進行進一步脫除。
[0005]煙氣脫硝則主要有還原法和吸收法兩種,其中還原法包括選擇性催化還原(SCR)技術和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技術。SCR法脫硝效率高,但是前期投入及運行成本高,工藝流程較復雜,反應溫度控制要求高,催化劑價格昂貴且易由于燒結、中毒、堵塞、磨損等問題失效,氨逃逸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二次污染。SNCR法脫硝效率僅35?45%,脫硝效率不高,且反應溫度高,能耗相對較高。吸收法主要針對煙氣中Ν02/Ν0摩爾比>1的情況。由于NO不溶于水,濕法脫硫對NO沒有脫除效果,但如果將NO經化學氧化或者催化氧化為NO2后再吸收處理,就能達到良好的脫硝效果。
[0006]燃煤煙氣治理之初,S02、N0x的控制一般采用通過建立不同設備的方法分別加以脫除,但是這樣難免導致反應體系復雜,設備占地面積大,投資運行成本高,因此近年來,國內外對同時脫硫脫硝的研究開發工作十分活躍。如果能夠實現濕法脫硫后煙氣的脫硝除霧一體化,也必將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效低阻的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及方法,可同時實現濕法脫硫后煙氣的脫硝和除霧,以解決中小型鍋爐濕法脫硫后污染物的進一步脫除難題。
[0008]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包括筒體,所述筒體的上、下兩端分別設置有進氣口和排氣口 ;其結構由對濕法脫硫后的煙氣進行脫硝作用的脫硝部分和對濕法脫硫后的煙氣進行除霧作用的除霧部分組成;其所述對濕法脫硫后的煙氣進行脫硝作用的脫硝部分包括噴射氧化劑的噴嘴和靜電通道;所述對濕法脫硫后的煙氣進行除霧作用的除霧部分包括供濕煙氣自上向下進行螺旋線運動的靜電通道;所述筒體內設置靜電通道;所述進氣口內設置噴嘴,所述進氣口與筒體之間通過蝸殼式進氣管相互連接,所述蝸殼式進氣管貫穿筒體的側壁后與靜電通道相連通;所述排氣口貫穿筒體下端面后與靜電通道相連通。
[0009]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的改進:所述靜電通道由芒刺型的導流電極和筒體的圓筒狀內側壁構成的放電極板組成;所述導流電極設置在筒體內的中間位置,并接負高壓的電極,所述放電極板接地。
[0010]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排氣口通過排氣管與靜電通道相連通,所述排氣管的入口位于導流電極的正下方。
[0011]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筒體下端設置為錐角α為50?60°的倒圓錐形的除霧液斗;所述排氣口通過排氣管貫穿除霧液斗后與靜電場所在的空間相連通;所述進氣口切向貫穿筒體上側的側壁后與靜電場所在的空間相連通。
[0012]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的進一步改進:相對應于濕煙氣的進氣量設置進氣口的截面面積,形成15?20m/s的煙氣定流速通道。
[0013]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流電極與筒體內壁間距d。為400到600mm ;所述導流電極直徑D。為導流電極與筒體內壁間距d。的2?3倍;所述筒體內壁直徑Dtl為導流電極直徑D。的I?2倍;所述進氣口的寬度b與導流電極和筒體內壁的間距d。相同,進氣口的高度a為寬度b的2?3倍;所述排氣管直徑隊為導流電極直徑D。的0.5?I倍;所述導流電極的高度Ii1為高度a的5?10倍,導流電極底部距排氣管入口的距離L為I?2m。
[0014]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方法:將脫硝和除霧相互結合。
[0015]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方法的改進:所述脫硝步驟如下:濕煙氣以15?20m/s的流速通過進氣口,由進氣口的噴嘴噴射O3后,濕煙氣中的NO被O3氧化生成NO2 ;由NO氧化而來的NO2與濕煙氣內的液滴進行傳質吸收反應;同時由于煙氣旋轉帶來NOx與液滴之間的充分混合,以及靜電作用帶來的液滴反應活性的加強,促進了 NOx的充分吸收;濕煙氣通過噴嘴后,經蝸殼式進氣管向靜電通道運動,在靜電通道內形成螺旋線向下的運動,濕煙氣中的液滴在煙氣螺旋線向下的運動過程中因旋轉產生的離心力作用下,實現氣液兩相分離;同時,液滴在靜電場作用下,向筒體的圓筒狀內側運動,并在達到筒體內側壁后,由于重力作用向下流向除霧液斗,完成高效脫除。
[0016]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噴嘴所噴射的O3與濕煙氣中的NOx之間的比值控制在0.5?1.5之間。
[0017]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方法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濕煙氣以螺旋線的形式沿著筒體的內側壁向下運動時,通過如下兩個方面進行除霧:一方面:濕煙氣通過螺旋線的形式沿著筒體的內側壁向下運動所產生的離心力,使得濕煙氣內氣、液兩相分離;而所述濕煙氣中氣、液兩相分離后的液滴和氣溶膠通過自身的重力作用進入除霧液斗;另外一方面:通過螺旋線的形式沿著筒體的內側壁向下運動,并進入靜電場時,濕煙氣中的含塵液滴被荷上負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向放電極板運動,被放電極板捕集后便自上而下沿著筒體的內側壁流入除霧液斗;以上步驟中,通過除霧液斗收集的液滴和氣溶膠經排水口排出。
[0018]本發明的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及方法與現有技術比較,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9](I)針對當前中小型鍋爐濕法脫硫后污染物的進一步脫除難題,本發明可以實現濕煙氣脫硝和高效除霧同時進行;
[0020](2)裝置切向進氣(利用蝸殼式進氣管),蝸殼式進氣管切向進氣后產生,氣體產生離心力,再利用該離心作用除霧;同時筒體中間設置芒刺型導流電極,接負高壓,利用濕式靜電除霧;兩者復合,實現氣溶膠和小液滴的高效脫除;
[0021](3)通入臭氧,使煙氣中的NO被氧化為NO2:N0+03 = N02+02,由于NO2可在濕煙氣中被吸收,解決了 NO不溶于水,不易被吸收去除的難題,實現NOx的有效去除;
[0022](4)煙氣出口設置為下排氣口,氣流旋轉向下,直至出口,一方面可以減小氣體擾動,另一方面可增加煙氣在筒體中的停留時間,加強煙氣與臭氧的混合,提高反應效率;
[0023](5)導流電極置于筒體中間,可增加煙氣旋轉,克服內漩渦,提高除霧效果;
[0024](6)荷電后的液滴反應活性增強,提聞對NOx傳質吸收能力,進一步提聞NOx的吸收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6]圖1是本發明裝置的主要結構示意圖;
[0027]圖2是本發明裝置中煙氣入口處噴嘴的分布示意圖
[0028]圖3是圖1中錐角α、導流電極7與筒體I內壁間距d。、導流電極7直徑D。、筒體I內壁直徑Dtl、導流電極7的高度Ii1、導流電極7底部距排氣管8入口的距離L以及進氣與出氣的詳細標注示例;
[0029]圖4是圖2中的進氣口⑵的寬度b、進氣口⑵的高度a、以及O3噴射的詳細標注示例。
【具體實施方式】
[0030]實施例1、圖1給出了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及方法,結合了脫硝和除霧的兩種功能。
[0031]本發明的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及方法包括筒體1,筒體I內為圓筒狀的內腔(通過圓筒狀的內腔,可以使得從側面進入筒體I內的氣流形成螺旋線的運動模式),筒體I的圓筒狀的內腔內設置有靜電場(即靜電通道),該靜電場通過兩部分組成,其中一部分為筒體I的圓筒狀的內腔壁構成的放電極板6,另外一部分為導流電極7,該導流電極7為芒刺型電極,即在圓筒型導流柱上增設多排規則芒刺所構成;導流電極7置于筒體I內圓筒狀內腔的中間位置,接負高壓,而放電極板6(即筒體I內圓筒狀內腔的內側壁)接地;筒體I的外側壁設置有進氣口 2,進氣口 2與筒體I之間通過切向設置的蝸殼式進氣管相互連接(經過進氣口 2的氣體通過蝸殼式進氣管后,可以在筒體I內圓筒狀內腔形成從上至下的螺旋線運動軌跡);在進氣口 2內均勻的分布有噴嘴5 ;該進氣口 2橫截面的面積尺寸設置根據濕煙氣的進氣量設定,由于濕煙氣的進氣量為固定值,通過該固定值,可以計算出設定15?20m/s的煙氣定流速通道所需要的橫截面值,再根據計算后的橫截面值設定進氣口 2,就可以在進氣口 2內形成15?20m/s的煙氣定流速通道(當廢氣的流速達不到15m/s這個臨界值時,則在筒體I內無法形成有效的離心力,會導致除霧效果下降;如果廢氣的流速超過了 20m/s的流速,則在廢氣筒體I內的運動速度過快,而停留時間過少,造成NO和O3之間的反應效率降低,無法達到預定的效果);以上所述的蝸殼式進氣管貫穿筒體I后與筒體I內靜電場所在的空間相連通;由于此處蝸殼式進氣管的水平切向設置,使得進氣口 2與筒體I內腔形成垂直關系,而此時,當氣流以一定的速度通過進氣口 2,該氣流只要再經過蝸殼式進氣管,就可以形成在圓筒狀的內腔側壁上形成螺旋線的運動軌跡;這種螺旋線的運動軌跡在不需要增加筒體I長度的同時,極大的增加了該氣流在筒體I內停留的時間,而且,會產生離心力,實現氣相與液相的分離。
[0032]導流電極7的直徑D。為導流電極7與筒體I內壁間距d。的2?3倍(由于需要形成靜電場,所以此處導流電極7與筒體I內壁間距d。的取值為400?600mm ;由于放電間隙大小直接決定放電電壓的大小,而目前的高壓供電電源只能達到10kV左右的電壓,所以放電間隙取400?600_);筒體I直徑Dtl為導流電極7直徑D。的I?2倍;進氣口 2的煙氣入口寬度b與導流電極7與筒體I內壁間距d。相同,進氣口 2的煙氣入口高度a為寬度b的2?3倍;在進氣口 2內,噴嘴5在進氣口 2的橫截面內均勻的分布(如圖2所示),確保當有氣體流過進氣口 2的時候,噴嘴5噴出的物質能均勻的融入到該氣體之中;通過在筒體I的下端設置有排氣口 3,形成下排氣形式(下排氣能夠解決上排氣產生內漩渦,從而使煙氣短路,降解脫硝和除霧效果),排氣口 3通過排氣管8貫穿筒體I的側壁后與筒體I的內腔相連通;排氣管直徑隊為導流電極7直徑D。的0.5?I倍,導流電極7高度Ii1為煙氣入口高度a的5?10倍,導流電極7底部距排氣管8頂部距離L為I?2m ;排水口 4設置成除霧液斗形式,液斗錐角α為50?60° (液滴中含有石膏等小顆粒,為了避免顆粒的在液斗中的凝結,同時考慮到液體的流動較緩慢,將液斗錐角α為50?60° )。
[0033]實際使用的步驟如下:
[0034]1、將脫硫后的濕煙氣接入進氣口 2,根據濕煙氣的流速,通過限制進氣口 2的截面積,繼而將濕煙氣進入進氣口 2的流速控制在15?20m/s ;
[0035]2、脫硝:
[0036]濕煙氣以15?20m/s的流速通過進氣口 2,進氣口 2內的噴嘴5噴射臭氧(O3),根據濕煙氣中的NOx含量,將03/N0x比控制為0.5?1.5 ;
[0037]此時,濕煙氣中的部分NO被O3氧化生成NO2:N0+03 = N02+02 ;此時產生的NO2溶于濕煙氣的液滴中;
[0038]通過以上步驟的濕煙氣繼續以15?20m/s的流速通過蝸殼式進氣管后,進入到靜電通道,并使得濕煙氣沿著圓筒狀內腔側壁形成螺旋線的運動軌跡;
[0039]在靜電場內,由于氣流旋轉向下,不僅能夠增加濕煙氣的停留時間,同時還能加強混合,有助于O3與濕煙氣中的NO繼續發生氧化反應,由NO氧化而來的NO2也可繼續與濕煙氣中的液滴進行傳質吸收反應,從而實現NOx的高效脫除。
[0040]3、除霧:此步驟分為如下的兩個方面:
[0041]一方面,濕煙氣切向進入本發明的裝置,由于蝸殼式進氣管,在圓筒狀內腔側壁形成螺旋線的運動軌跡,繼而運用該濕煙氣沿著螺旋線高速旋轉運動時產生的離心力,使得濕煙氣內的氣液兩相得到有效分離,濕煙氣中的液滴和氣溶膠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進入除霧液斗;
[0042]另一方面,濕煙氣進入筒體1,當濕煙氣中的含塵液滴通過靜電場(即靜電通道)時,便被荷上負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向放電極板6 (即筒體I的內側壁)運動,被放電極板6捕集后便自上而下沿著筒體I的內側壁流入除霧液斗;
[0043]除霧液斗中的液滴和氣溶膠匯集后經排水口 4排出。
[0044]通過以上兩個步驟的復合,有利于實現氣溶膠和小液滴的高效脫除。此外,導流電極7置于筒體I中間,可增加氣流旋轉,克服內漩渦,提高除霧效果。
[0045]4、經過脫硝除霧后的濕煙氣經排氣管8從排氣口 3排出。
[0046]排氣口 3設置成下排氣形式,氣流旋轉向下,直至出口,有利于減少內外漩渦之間的串流,流動阻力降低。
[0047]由于NO本身不溶于水,所以傳統的濕法脫硫裝置基本上不具備脫硝效果,要想采用吸收法高效脫除N0X,必須將NO氧化成NO2等高價態氮氧化物,所以本發明采用O3作為氧化性添加劑。另外,在液相NO氧化過程中,為了提高氧化吸收效果,必須提高反應的停留時間和接觸面積,所以在本發明中,采用多點噴射法,保證O3與煙氣的充分混合,而且將排氣口 3設置為下排氣方式,使氣流旋轉向下,不僅能克服上排氣口設置導致的氣體直接進入內漩渦,從而影響脫硝除霧效果,而且能夠增加煙氣停留時間,加強混合,提高脫硝效率。
[0048]對比例1:在專利201320124471.4《一種用于脫硫塔的煙氣除霧裝置》中,提出了一種煙氣除霧裝置,但是跟本發明的裝置相比,該專利的結構明顯復雜,其除霧裝置需要由復數組固定支片、擋片及可沿塔體活動的活動支架組成,而且該裝置僅僅起到除霧作用,不能在除霧的同時實現脫硝。相對應的,在本發明中,一方面采用離心力及重力除霧,另一方面采用濕式靜電除霧,兩者不僅結構簡單,而且經復合,有利于實現氣溶膠和小液滴的高效脫除。此外,本發明在除霧的同時,在裝置中噴射O3用以氧化濕煙氣中的NO,生成的NO2易溶于水,可與液滴進行傳質吸收反應,在濕煙氣中被吸收脫除,真正實現了濕煙氣脫硝和高效除霧同時進行,解決了當前中小型鍋爐濕法脫硫后污染物的進一步脫除難題。
[0049]對比例2:在專利201210313549.7《磁聲場協同氧化-吸收法煙氣脫硝裝置》中,提出了一種磁聲場協同氧化-吸收法煙氣脫硝裝置,但是跟本發明的裝置相比,明顯結構復雜,且其采用的是上排氣口,整體阻力較大,此外,該裝置僅僅起到脫硝作用,不能在脫硝的同時實現除霧。而相對應的,在本發明中,設置下排氣口,使氣流旋轉向下,有利于減少內外漩渦之間的串流,降低流動阻力,且有利于增加煙氣停留時間,加強混合,提高脫硝效率;同時,本發明可在脫硝的同時對煙氣進行除霧,實現脫硝和高效除霧一體化。
[0050]采用此發明裝置和方法對石灰石石膏法脫硫后的部分煙氣進行脫硝除霧處理:煙氣流量1000m3/h,處理前粉塵濃度35mg/m3,NOx濃度223mg/m3 ;
[0051]處理過程中,控制03/N0xS 1,控制煙氣流速為18m/s,處理后粉塵排放濃度為3.5mg/m3, NOx排放濃度78mg/m3,很好的解決了石灰石石膏法煙氣脫硫后的石膏雨問題,同時脫硝效率達到65%。
[0052]最后,還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舉的僅是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以上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從本發明公開的內容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所有變形,均應認為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包括筒體(I),所述筒體⑴的上、下兩端分別設置有進氣口(2)和排氣口(3);其特征在于:其結構由對濕法脫硫后的煙氣進行脫硝作用的脫硝部分和對濕法脫硫后的煙氣進行除霧作用的除霧部分組成; 其所述對濕法脫硫后的煙氣進行脫硝作用的脫硝部分包括噴射氧化劑的噴嘴(5)和靜電通道; 所述對濕法脫硫后的煙氣進行除霧作用的除霧部分包括供濕煙氣自上向下進行螺旋線運動的靜電通道; 所述筒體(I)內設置靜電通道; 所述進氣口(2)內設置噴嘴(5),所述進氣口(2)與筒體(I)之間通過蝸殼式進氣管相互連接,所述蝸殼式進氣管貫穿筒體(I)的側壁后與靜電通道相連通; 所述排氣口(3)貫穿筒體(I)下端面后與靜電通道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靜電通道由芒刺型的導流電極⑵和筒體⑴的圓筒狀內側壁構成的放電極板(6)組成; 所述導流電極(7)設置在筒體(I)內的中間位置,并接負高壓的電極,所述放電極板(6)接地。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口(3)通過排氣管(8)與靜電通道相連通,所述排氣管(8)的入口位于導流電極(7)的正下方。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I)下端設置為錐角α為50?60°的倒圓錐形的除霧液斗; 所述排氣口(3)通過排氣管(8)貫穿除霧液斗后與靜電場所在的空間相連通; 所述蝸殼式進氣管的氣口切向貫穿筒體(I)上側的側壁后與靜電通道相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其特征在于:相對應于濕煙氣的進氣量設置進氣口(2)的截面面積,形成15?20m/s的煙氣定流速通道。
6.根據權利要求4、5所述的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電極(7)與筒體(I)內壁間距dc為400到600mm ; 所述導流電極⑵直徑D。為導流電極(7)與筒體⑴內壁間距d。的2?3倍; 所述筒體(I)內壁直徑Dtl為導流電極直徑D。的I?2倍; 所述進氣口(2)的寬度b與導流電極(7)和筒體(I)內壁的間距d。相同,進氣口(2)的高度a為寬度b的2?3倍; 所述排氣管⑶直徑隊為導流電極(7)直徑D。的0.5?I倍; 所述導流電極(7)的高度Ii1為高度a的5?10倍,導流電極(7)底部距排氣管⑶入口的距離L為I?2m。
7.—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方法,其特征在于:將脫硝和除霧相互結合。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脫硝步驟如下: 濕煙氣以15?20m/s的流速通過進氣口(2),由進氣口⑵的噴嘴(5)噴射O3后,濕煙氣中的NO被O3氧化生成NO2 ;由NO氧化而來的NO2與濕煙氣內的液滴進行傳質吸收反應;同時由于煙氣旋轉帶來NOx與液滴之間的充分混合,以及靜電作用帶來的液滴反應活性的加強,促進了 NOx的充分吸收; 濕煙氣通過噴嘴(5)后,經蝸殼式進氣管向靜電通道運動,在靜電通道內形成螺旋線向下的運動,濕煙氣中的液滴在煙氣螺旋線向下的運動過程中因旋轉產生的離心力作用下,實現氣液兩相分離; 同時,液滴在靜電場作用下,向筒體(I)的圓筒狀內側運動,并在達到筒體(I)內側壁后,由于重力作用向下流向除霧液斗,完成高效脫除。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方法,其特征在于:噴嘴(5)所噴射的O3與濕煙氣中的NOx之間的比值控制在0.5?1.5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濕法脫硫后的脫硝除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濕煙氣以螺旋線的形式沿著筒體(I)的內側壁向下運動時,通過如下兩個方面進行除霧: 一方面:濕煙氣通過螺旋線的形式沿著筒體(I)的內側壁向下運動所產生的離心力,使得濕煙氣內氣、液兩相分離;而所述濕煙氣中氣、液兩相分離后的液滴和氣溶膠通過自身的重力作用進入除霧液斗; 另外一方面:通過螺旋線的形式沿著筒體(I)的內側壁向下運動,并進入靜電場時,濕煙氣中的含塵液滴被荷上負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向放電極板(6)運動,被放電極板(6)捕集后便自上而下沿著筒體(I)的內側壁流入除霧液斗; 以上步驟中,通過除霧液斗收集的液滴和氣溶膠經排水口(4)排出。
【文檔編號】B01D50/00GK104437039SQ201410245381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5日
【發明者】吳祖良, 張忠梅, 孫春華, 孫培德, 蔣峰, 章李豐, 凌立軍, 徐少娟 申請人:浙江富春江環保熱電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