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旋流沉砂池及其砂水分離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旋流沉砂池及其砂水分離系統,其中旋流沉砂池,包括上端整體呈圓筒形,下端整體呈錐筒形的池體,池體上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和出砂機構,所述進水口沿池體周壁切向設置進水,其特征在于,出水口為溢流出水口且位于進水口上方,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之間的池體內壁上還設置有隔板。所述砂水分離系統中采用了所述結構的旋流沉砂池進行沉砂。本發明能夠提高輕質砂粒去除效果,經試驗驗證,比重和水接近的較輕無機物質去除效率能夠達到85%以上,極大地提高了砂水分離效果;同時還具有結構簡單,裝置壽命較長,排砂順暢,砂水的分離效率較高等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旋流沉砂池及其砂水分離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污水處理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旋流沉砂池及其砂水分離系統。
[0002]
【背景技術】
[0003]旋流沉砂池是污水處理系統中用于砂粒沉降的裝置,一般和砂水分離器配合形成砂水分離系統。現有的旋流沉砂池,其結構一般包括上端整體呈圓筒形,下端整體呈錐筒形的池體,池體上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和出砂機構,所述進水口沿池體周壁切向設置進水以產生旋流,出砂機構一般通過排砂管靠氣提裝置排砂。
[0004]現有結構的旋流沉砂池,能夠使得砂粒靠旋流沉降,池體上部溢流出水,可以去除大部分的砂粒,但對于一部分顆粒度非常小,比重和水比較接近的輕質砂粒去除效果較差。
[0005]
【發明內容】
[0006]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能夠提高輕質砂粒去除效果的旋流沉砂池及其砂水分離系統,提高砂水分離效果。
[0007]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旋流沉砂池,包括上端整體呈圓筒形,下端整體呈錐筒形的池體,池體上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和出砂機構,所述進水口沿池體周壁切向設置進水,其特征在于,出水口為溢流出水口且位于進水口上方,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之間的池體內壁上還設置有隔板,隔板周邊固定在池體內壁上,隔板沿豎直方向上在水平面的投影為圓環形。
[0008]本發明的旋流沉砂池,在進水口和出水口之間設置了一個隔板,能夠使得進水后向上的散流被隔板阻擋,防止輕質砂粒在向上的散流作用下上升至出水口溢出,當輕質砂粒隨水流螺旋盤繞至隔板中間位置時,已經不再具有向上的沖力,進而更好地隨自重沉降,而清水則從隔板中部孔洞進入到隔板上方,然后從出水口溢出。同時,隔板的設置使得隔板上方空間內的水流擾動大為減少,即使有部分砂粒進入到隔板上方,也更容易靠自重再次沉降到隔板上,提高沉降效果。
[0009]作為優化,隔板整體呈小直徑端向下的錐筒形。
[0010]這樣優化后,錐筒形的隔板能夠對到達隔板中間孔洞的砂粒施加一個向下的引導,使其能夠更好地向下沉降,同時使得隔板上方沉降的砂粒能夠隨錐筒形的隔板滑下到隔板下方,進一步提聞沉砂效果。
[0011]作為優化,所述隔板采用不銹鋼材料制得。不銹鋼材料可以確保有足夠的支撐強度和耐腐蝕性,保證裝置使用壽命。
[0012]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砂水分離系統,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如上所述結構的旋流沉砂池。
[0013]砂水分離系統中,進一步還包括砂水分離器,砂水分離器位置高度低于旋流沉砂池,旋流沉砂池的出砂機構包括連接于旋流沉砂池和砂水分離器之間的第一排砂管和第二排砂管,所述第一排砂管和設置在旋流沉砂池上的氣提裝置相連并靠氣提排砂,所述第二排砂管和旋流沉砂池底部相連并靠自重排砂。
[0014]這樣,設置了兩種排砂管道進行排砂,能夠使得旋流沉砂池中多一種排砂選擇,進一步預防因堵塞導致的砂水分離效率低的情況,可提高排砂效果。具體地說,使用時可以優先通過底部第二排砂管排砂,這樣僅靠污水重力即能確保排砂的順暢,節約了能耗的同時,也降低了第二排砂管的堵塞可能性,即能夠提升砂水的分離效率。同時還可首先通過第一排砂管以及沉砂提升機構來排除池體中的沉砂。在第一排砂管被砂堵塞后,再使用池體底部的第二排砂管進行排砂。在利用第二排砂管排砂的過程中,可對第一排砂管進行清堵并恢復其排砂功能,進一步避免因第一或第二排砂管堵塞進而影響砂水分離器正常使用,進一步提升砂水的分離效率。
[0015]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旋流沉砂池及其砂水分離系統,能夠提高輕質砂粒去除效果,經試驗驗證,比重和水接近的較輕無機物質去除效率能夠達到85%以上,極大地提高了砂水分離效果;同時還具有結構簡單,裝置壽命較長,排砂順暢,砂水的分離效率較高等優點。
[0016]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發明的旋流沉砂池隔板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圖1的俯視圖。
[0019]圖3為本發明的砂水分離系統的結構示意間圖。
[0020]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2]具體實施時: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旋流沉砂池,包括上端整體呈圓筒形,下端整體呈錐筒形的池體1,池體I上設置有進水口 2和出水口 3和出砂機構,所述進水口 2沿池體周壁切向設置進水,其中,出水口 3為溢流出水口且位于進水口 2上方,所述進水口 2和出水口 3之間的池體內壁上還設置有隔板4,隔板4周邊固定在池體I內壁上,隔板4沿豎直方向上在水平面的投影為圓環形。其中,隔板4整體呈小直徑端向下的錐筒形,如漏斗狀。所述隔板4采用不銹鋼材料制得。
[0023]具體實施時,本旋流沉砂池優選采用池體上端內徑4.9米,隔板設置在距離池面
1.2米處,漏斗內孔直徑0.7米,傾斜坡度11°的結構,試驗證明該數據的結構能夠使得砂水分離效果最優,能夠使得比重接近水的無機物質(比重小于2.65t/m3,粒徑小于0.2mm的無機物質),去除率提高到85% ;輕質砂輪去除效果非常高。
[0024]如圖3所示,一種砂水分離系統,其中,采用了圖1和圖2所述結構的旋流沉砂池。還包括砂水分離器5,砂水分離器5位置高度低于旋流沉砂池,旋流沉砂池的出砂機構包括連接于旋流沉砂池和砂水分離器之間的第一排砂管6和第二排砂管7,所述第一排砂管6和設置在旋流沉砂池上的氣提裝置相連并靠氣提排砂,所述第二排砂管7和旋流沉砂池底部相連并靠自重排砂。[0025]具體實施時,所述砂水分離系統的旋流沉砂池的池體I中,具有位于上部的大直徑圓筒段和位于下部的小直徑圓筒段,小直徑圓筒段下端為錐筒段,氣提裝置的氣提管道8位于池體中軸線上并向下延伸到錐筒段中,氣提裝置還包括氣泵等構件,屬于現有技術,不在此詳述;池體的大直徑圓筒段和小直徑圓筒段之間銜接處還具有漏斗狀銜接段,漏斗狀銜接段上設置有一圈葉片9,葉片9固定在套設在氣提管道8外的空心轉軸10上,空心轉軸10上端和電機11相連并能夠被電機11帶動旋轉,這樣,葉片9能夠更好地產生旋流并帶動泥砂沉降,提高沉降效果。
[0026]具體實施時,所述砂水分離器為現有設備,砂水分離器5自身結構不在此詳述,砂水分離器5進水口上方設置一個集料斗12,所述第一排砂管6和第二排砂管7的出口端均連通到集料斗12上以更好地進砂。具體實施時,所述第二排砂管7通過放空管13和旋流沉砂池底部相連,放空管13進口端豎直連通設置在旋流沉砂池最底處,放空管13上設置有排空閥。這樣,停產檢修時,方便通過放空管13排空進行檢修。具體實施時第二排砂管7上還連接有反沖洗管14,所述反沖洗管14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排砂管7相連,另一端與中水管道相連;所述第二排砂管7上臨近放空管處具有一段水平管段,且所述反沖洗管與所述第二排砂管7的連接處位于所述第二排砂管7的水平管段上以提高反沖洗效果。這樣,池體出口發生堵塞時,可以靠反沖洗管利用中水對容易堵塞處進行反沖洗,確保排砂的順暢,提聞排砂效率。
[0027]本發明的旋流沉砂池及其砂水分離系統,能夠提高輕質砂粒去除效果,經試驗驗證,比重和水接近的較輕無機物質去除效率能夠達到85%以上,極大地提高了砂水分離效果;同時還具有結構簡單,裝置壽命較長,排砂順暢,砂水的分離效率較高等優點。
【權利要求】
1.一種旋流沉砂池,包括上端整體呈圓筒形,下端整體呈錐筒形的池體,池體上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和出砂機構,所述進水口沿池體周壁切向設置進水,其特征在于,出水口為溢流出水口且位于進水口上方,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之間的池體內壁上還設置有隔板,隔板周邊固定在池體內壁上,隔板沿豎直方向上在水平面的投影為圓環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沉砂池,其特征在于,隔板整體呈小直徑端向下的錐筒形。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流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采用不銹鋼材料制得。
4.一種砂水分離系統,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如權利要求3所述結構的旋流沉砂池。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砂水分離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砂水分離器,砂水分離器位置高度低于旋流沉砂池,旋流沉砂池的出砂機構包括連接于旋流沉砂池和砂水分離器之間的第一排砂管和第二排砂管,所述第一排砂管和設置在旋流沉砂池上的氣提裝置相連并靠氣提排砂,所述第二排砂管和旋流沉砂池底部相連并靠自重排砂。
【文檔編號】B01D21/26GK103961913SQ201410212941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0日
【發明者】羅斌, 余波, 屈軍, 郝麗嶺, 陳煜詩, 黃煒 申請人:重慶市合川排水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