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漿機芯軸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混漿機芯軸組件,其具有:經由外部動力機構驅動的轉動軸,其具有輸送螺旋安裝段以及攪拌刀組件安裝段,輸送螺旋安裝段設有輸送螺旋,攪拌刀組件安裝段設有攪拌刀組件,攪拌刀組件包括:多個交錯布置于攪拌刀組件安裝段的重攪拌刀;該重攪拌刀具有:安裝于轉動軸的筒狀套接部,其具有供轉動軸通過的軸孔;徑向設于套接部的第一延伸部件,其具有三個圍護于第一延伸部件的內凹弧形側壁以及位于第一延伸部件自由端的曲面;徑向設于套接部且與第一延伸部件共軸的第二延伸部件,其具有一個柱狀部件以及貫穿柱狀部件的桿狀部分。攪拌刀組件中的各種類型的攪拌刀以模塊化方式安裝于攪拌刀組件安裝段,可根據客戶實際情況自行調節攪拌效果,操作簡單。
【專利說明】混漿機芯軸組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芯軸組件,尤其涉及適用于混漿機的芯軸組件。
【背景技術】
[0002]混漿機芯軸結構參見圖1所示,其轉動軸I交錯設置四把中攪拌刀2(四把中攪拌刀分別為中攪拌刀2a?2d,均由樹脂材質構成)而僅僅具有四點攪拌的效果,加之中攪拌刀為單側攪拌(原因在下文中詳細闡述),整體攪拌效果不甚理想。在轉動軸的左端是輸送螺旋3以及與輸送螺旋相鄰的變徑葉片6,在轉動軸的右端是反向葉片4、輕攪拌刀5。
[0003]為詳細介紹中攪拌刀之結構請參見圖2?圖5,該中攪拌刀具有通過軸孔20安裝于轉動軸的套接部21,該套接部具有一個徑向延伸部分22且該徑向延伸部分具有三個內凹弧形側壁(將兩兩弧形側壁相交的點依次連線大體上構成一個等腰三角形),所述徑向延伸部分朝向遠離套接部反向延伸而最終形成一個大體上呈三角形的內凹工作曲面,該工作曲面至套接部之間為徑向部分的主體部分,該主體部分的截面面積呈逐漸增大設計。所述主體部分具有一個與套接部軸線延伸方向一致的桿狀部分23。單側攪拌是與徑向延伸部分的延伸方向密切相關的,原因主要在于套接部具有單一的徑向延伸部分。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混漿機芯軸組件,以解決上述問題。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混漿機芯軸組件,其具有:經由外部動力機構驅動的轉動軸,其具有輸送螺旋安裝段以及攪拌刀組件安裝段,所述輸送螺旋安裝段設有輸送螺旋,攪拌刀組件安裝段設有攪拌刀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刀組件包括:
[0007]多個交錯布置于攪拌刀組件安裝段的重攪拌刀;
[0008]該重攪拌刀具有:
[0009]安裝于轉動軸的筒狀套接部,其具有供轉動軸通過的軸孔;
[0010]徑向設于套接部的第一延伸部件,其具有三個圍護于第一延伸部件的內凹弧形側壁以及位于第一延伸部件自由端的曲面;
[0011]徑向設于套接部且與第一延伸部件共軸的第二延伸部件,其具有一個柱狀部件以及貫穿柱狀部件的桿狀部分。
[0012]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攪拌刀組件還包括:穿插布置于兩兩重攪拌刀之間的中攪拌刀;安裝于攪拌刀組件安裝段遠離輸送螺旋端的輕攪拌刀;所述輸送螺旋安裝段靠近攪拌刀組件安裝段處設有變徑葉片。
[0013]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中攪拌刀、重攪拌刀、輕攪拌刀的配置數量之比為3:3:1。
[0014]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柱狀部件的截面以及桿狀部分的截面均呈方形。[0015]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桿狀部分的的前側面/后側面與柱狀部分的前側面/后側面之間存在夾角。
[0016]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I)傳統的混漿機芯軸采用四把中攪拌刀而只有四點攪拌,采用重攪拌刀后,攪拌點由四點改為九點至十六點,攪拌效果大大增強。
[0018](2)攪拌刀組件中的各種類型的攪拌刀以模塊化方式安裝于攪拌刀組件安裝段,可根據客戶實際情況自行調節攪拌效果,操作簡單。
[0019](3)整個混漿機芯軸更換為八把重攪拌刀,則常規物料均可攪拌,諸如砂漿、高溫石膏、各種內外圈保溫材料、養殖場大批量的飼料攪拌等等。
[0020](4)引入重攪拌刀則避免了中攪拌刀只能單側攪拌的弊端,從而實現雙側攪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背景技術】中混漿機芯軸組件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背景技術】中中攪拌刀主視圖。
[0023]圖3為【背景技術】中中攪拌刀左視圖。
[0024]圖4為【背景技術】中中攪拌刀俯視圖。
[0025]圖5為【背景技術】中中攪拌刀側視圖。
[0026]圖6為經過改進之后的混漿機芯軸組件結構示意圖。
[0027]圖7為重攪拌刀主視圖。
[0028]圖8為重攪拌刀左視圖。
[0029]圖9為重攪拌刀俯視圖。
[0030]圖10為重攪拌刀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
[0032]需要說明的是,全文“/”的含義是“或”。
[0033]參見圖6,混漿機芯軸組件,其具有:經由外部動力機構驅動的轉動軸1,其具有位于左側的輸送螺旋安裝段以及位于右側的攪拌刀組件安裝段(文中的上、下、左、右等方位名詞是以相應圖幅的上、下、左、右方位作為參照的),所述輸送螺旋安裝段設有輸送螺旋3,攪拌刀組件安裝段設有攪拌刀組件。
[0034]對于攪拌刀組件,搭配安裝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種:
[0035]組裝方式一:將所有中攪拌刀更換為重攪拌刀,其中,重攪拌刀K是以交錯布置方式設置于攪拌刀組件安裝段的(取消輕攪拌刀和反向葉片,以保障出料順暢,根據不同的物理比重調節設備驅動功率,進而保障設備正常運轉,一般采用5.5Kw可以滿足要求);
[0036]組裝方式二:將部分中攪拌刀更換為重攪拌刀,諸如三把中攪拌刀、三把重攪拌刀、I把輕攪拌刀(參照圖6所示)。
[0037]下面詳細闡述重攪拌刀的結構,參見圖7?10 ;該重攪拌刀K具有:安裝于轉動軸的筒狀套接部K0,其具有供轉動軸通過的軸孔K1,該重攪拌刀通過套接部可拆卸地安裝于轉動軸之上;徑向設于套接部的第一延伸部件K2,其具有三個圍護于第一延伸部件的內凹弧形側壁以及位于第一延伸部件自由端的曲面K3 ;徑向設于套接部且與第一延伸部件共軸的第二延伸部件,其具有一個柱狀部件Κ5以及貫穿柱狀部件的桿狀部分Κ6。
[0038]參見圖6,上述的攪拌刀組件包括:穿插布置于兩兩重攪拌刀之間的中攪拌刀2,攪拌刀安裝段自左向右依次布置的兩把重攪拌刀(將其界定為第一重攪拌刀、第二重攪拌刀)之間設置有一把中攪拌刀(將其界定為第一中攪拌刀),自左向右的第三把重攪拌刀的布置方式與前兩把重攪拌刀(第一、第二重攪拌刀)相反,前兩把重攪拌刀的第一延伸部件的朝向大體上一致,而第三把重攪拌刀的第一延伸部件的朝向與之前的兩把重攪拌刀相反,在第二重攪拌刀和第三重攪拌刀之間布置有一把中攪拌刀,而第三重攪拌刀的右側設置有一把中攪拌刀;安裝于攪拌刀組件安裝段遠離輸送螺旋端的輕攪拌刀5,其大體上布置于最右側中攪拌刀的邊緣處且靠近尾部安裝套,所述輸送螺旋安裝段靠近攪拌刀組件安裝段處設有變徑葉片6。
[0039]攪拌刀組件安裝段受限于長度的限制,其安裝的攪拌刀的類型和數量根據前述的攪拌刀組件安裝段的長度進行布置,上述的中攪拌刀、重攪拌刀、輕攪拌刀的配置數量之比為 3:3:1。
[0040]參見圖7-10,上述的柱狀部件的截面以及桿狀部分的截面均呈方形,柱狀部件的截面面積要大于桿狀部分的截面面積,在攪拌過程中,兩者受力是不相同的,作為桿狀部分的承載部件-柱狀部件,其具有足夠的截面方足以承受外部受力。
[0041]為達到理想的攪拌效果,參見圖8,上述的桿狀部分的的前側面/后側面與柱狀部分的前側面/后側面之間存在夾角,桿狀部分的前側面大體上是在整個桿狀部分的右上方,同理,桿狀部分的后側面大體上是在整個桿狀部分的右下方,而柱狀部分的前側面則是整個柱狀部分朝向右邊的一側,桿狀部分在柱狀部分兩側呈對稱方式布置。
[0042]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的是,可依賴于設計需求和其它因素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修改、組合、部分組合和替換,只要它們在所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價物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混漿機芯軸組件,其具有:經由外部動力機構驅動的轉動軸,其具有輸送螺旋安裝段以及攪拌刀組件安裝段,所述輸送螺旋安裝段設有輸送螺旋,攪拌刀組件安裝段設有攪拌刀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刀組件包括:多個交錯布置于攪拌刀組件安裝段的重攪拌刀;該重攪拌刀具有:安裝于轉動軸的筒狀套接部,其具有供轉動軸通過的軸孔;徑向設于套接部的第一延伸部件,其具有三個圍護于第一延伸部件的內凹弧形側壁以及位于第一延伸部件自由端的曲面;徑向設于套接部且與第一延伸部件共軸的第二延伸部件,其具有一個柱狀部件以及貫穿柱狀部件的桿狀部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漿機芯軸組件,其特征在于,攪拌刀組件還包括:穿插布置于兩兩重攪拌刀之間的中攪拌刀;安裝于攪拌刀組件安裝段遠離輸送螺旋端的輕攪拌刀;所述輸送螺旋安裝段靠近攪拌刀組件安裝段處設有變徑葉片。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混漿機芯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攪拌刀、重攪拌刀、輕攪拌刀的配置數量之比為3:3: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漿機芯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狀部件的截面以及桿狀部分的截面均呈方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混漿機芯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桿狀部分的前側面或后側面與柱狀部分的前側面或后側面之間存在夾角。
【文檔編號】B01F15/00GK203577721SQ201320598007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6日
【發明者】石燕雄 申請人:石燕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