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塵器的沉降室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除塵器的沉降室,沉降室的進氣口與外部進氣系統連接,沉降室內設置有引導氣流運動方向的導風板,所述沉降室的出氣口連接后續設備連接。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煙氣的大灰量、高濕度、高溫度、高腐蝕性和高粘度粉塵處理難的問題,并且滿足了環保排放標準。
【專利說明】除塵器的沉降室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環保除塵、煙氣凈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除塵器的沉降室。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空氣污染問題日益加重,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將面臨空氣污染不斷加重的嚴峻局面。隨著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煙氣排放所造成的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大氣環境污染控制問題,不斷引起全世界廣泛高度重視。只有發展高效、節能、高性價比的煙氣凈化設備(除塵設備)及技術才能從根本解決發展與環保,當前與長遠的不同訴求。
[0003]由于行業不同設備所處的工況環境不同,所以對煙氣凈化設備性能的要求也不盡相同,總的來說,各行業最重要的要求是高效、節能、高性價比。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除塵器的沉降室,能夠解決排放煙氣的大灰量、高濕度、高溫度、高腐蝕性和高粘度粉塵,處理困難的問題。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除塵器的沉降室,沉降室的進氣口與外部進氣系統連接,沉降室內設置有引導氣流運動方向的導風板,所述導風板沿氣流運行方向傾斜設置并貫穿整個沉降室,所述沉降室的出氣口連接后續設備連接。
[0006]進一步地,所述沉降室的進氣口為漸擴型進氣口。
[0007]進一步地,所述導風板的一端與進氣口的頂部連接,所述導風板的另一端與沉降室的后壁連接。
[0008]進一步地,所述導風板的下部連接有弧形板。
[0009]進一步地,所述導風板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側板,所述導風板與兩個側板共同形成一 U型的導風槽。
[0010]進一步地,所述導風槽內設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一端與導風板連接,所述弧形板的兩個側邊分別與兩個側板連接。
[0011]進一步地,所述弧形板為多個并均勻間隔設置,并且相鄰弧形板之間的導風板上設置有孔洞。
[0012]進一步地,所述弧形板的長度沿氣流的運行方向依次遞增。
[0013]進一步地,所述沉降室的底部設置有至少一個灰斗,所述灰斗的上口區域覆蓋整個所述沉降室的底面。
[0014]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煙氣的大灰量、高濕度、高溫度、高腐蝕性和高粘度粉塵處理難的問題,并且滿足了環保排放標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除塵器的沉降室結構圖;[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沉降室導風結構的側視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沉降室導風結構的正視圖;
[0018]圖4是本實用新型沉降室的正視圖。
[0019]圖中,1.沉降室,2.導風槽,21.導風板,22.側板,23.弧形板,3.進氣口,4.灰斗。【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21]如圖1至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除塵器的沉降室結構圖,所述沉降室I的進氣口3與外部進氣系統連接,沉降室I內設置有引導氣流運動方向的導風板21,所述沉降室I的出口與后序設備連接。
[0022]沉降室I作為除塵器系統的初級預收塵裝置,含塵煙氣通過進氣口 3進入到沉降室I的內部,沉降室I內的導風板21:具有對含塵煙氣的導向作用,還能夠使得粉塵進行初步沉降,經初步沉降后的含塵煙氣經出氣口排入后序設備中,進行下一步的粉塵沉降。
[0023]所述沉降室的進氣口 3為漸擴型入口,利用漸擴型進氣口的設置,使粉塵氣流進入沉降室I后速度突然降低,會使一些較大顆粒粉塵從氣流中分離出來。
[0024]為了保證對含塵氣流均能夠起到導向、沉降的作用,所述導風板21沿氣流運行方向傾斜設置并貫穿整個沉降室1,本實施例中,導風板21的一端與進氣口 3的頂部連接,所述導風板21的另一端與沉降室I的后壁連接。
[0025]此處導風板21的長度為進氣口 3的頂部與沉降室I的后壁之間的連線長度,具體數值視沉降室I的結構而定,而導風板21的寬度只需要覆蓋進氣口 3的寬度即可,不僅有效地起到導流和沉降的作用,還能夠節約材料,節省成本。
[0026]為了進一步取得更好的效果,所述導風板21的下部設置有弧形板23,為了使導風、沉降效果更佳,所述導風板21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側板22,所述導風板21與兩個側板22共同形成一 U型的導風槽2結構,所述導風槽2內設置有弧形板23,所述弧形板23的一端與導風板21連接,所述弧形板23的兩個側邊分別與兩個側板22連接。
[0027]所述弧形板23為多個并均勻間隔設置,并且相鄰弧形板23之間的導風板21上設置有孔洞,經過碰撞、反射的氣體通過孔洞排到上部空間,所述弧形板23和導風板21共同構成一個類似波浪翅形狀,所述弧形板23的切線與導風板21的夾角為30°到60°,本實施例中,為使得導風效果更佳,所述弧形板的切線與導風板的夾角為40°,所述弧形板與導風槽共同形成波浪翅型的U型導風槽2。
[0028]所述沉降室I的底部設置有灰斗4,灰斗4用于收集沉降的粉塵,并集中排出到除塵器的外部,所述灰斗4的個數可以為一個或者多個,并且所述灰斗4的上口面積之和必須覆蓋整個所述沉降室I底面的面積,才能保證完全收集沉降的粉塵。
[0029]如圖4所示,含塵氣體進入一級沉降室后在U型導風槽2作用下,被迫必須從導風槽2 二側向下后在向上流出,達到氣流速度降低均勻流入沉降室I內的目的。
[0030]本實用新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提供了三次粉塵沉降技術:
[0031]進氣系統如圖所示,含塵煙氣進入沉降室I后,經過三次沉降進入到后序的沉降設備內,含塵氣流進入到沉降室I內速度會降低,大顆粒粉塵在經過三次沉降技術后,會完全落入沉降室I的灰斗4內。
[0032]第一次沉降技術:
[0033]含塵氣體進入沉降室I后,沉降室I的進氣口 3為擴散型,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高速氣流進入擴散型管道后速度降低、壓力加大,高速氣流速度降低后,氣流內粉塵由于氣流速度突然降低,一些較大顆粒粉塵在流速及壓力作用下從氣流中分離出來,自然落入到沉降室I的灰斗內從而達到第一次塵降。
[0034]第二次沉降技術:
[0035]含塵氣體進入沉降室I后,需經過一個40°波浪翅型的U型導風槽2后,才能進入沉降室I的箱體中,進入沉降室I的含塵氣流,由于弧形板23改變了氣流的流動方向,迫使氣流沿弧形板23向下流動,由于氣流流動方向的改變,氣流的流動速度受阻并引發煙氣中灰塵與弧形板23發生碰撞,從而達到第二次降低氣流流速的目的,使氣流中一些較大的粉塵顆粒在流動方向改變和弧形板23的撞擊摩擦下,較大的粉塵顆粒再一次從氣流中分離出來,落入沉降室I灰斗4內,達到第二次沉降。
[0036]第三次沉降技術:
[0037]含塵氣體進入沉降室I后,開口向下的U型導風槽2與灰斗4的平面有一個6-8°夾角,進入U型導風槽2的含塵氣流,在此夾角作用下與沉降室I灰斗4的一側壁板形成撞擊,氣流撞擊灰斗4的一側壁板后,氣流方向完全變化,在撞擊作用下氣流傾斜向上反入U型導風槽2,與后續流入氣流形成撞擊使氣流發生亂流,氣體流速完全降低,含塵氣體中的較大顆粒粉塵,在亂流的作用下被迫向沉降室I灰斗4中沉降進而達到第三次沉降。
[0038]本實用新型的凈化技術不僅在燃煤電廠、鋼鐵產業、石油產業、水泥、各類工業民用鍋爐污染治理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尤其在城市垃圾處理、垃圾發電等方面,更具有其他技術所無法替代的優勢。
[0039]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為充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所舉的較佳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基礎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變換,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除塵器的沉降室,沉降室的進氣口與外部進氣系統連接,其特征在于,沉降室內設置有引導氣流運動方向的導風板,所述導風板沿氣流運行方向傾斜設置并貫穿整個沉降室,所述沉降室的出氣口連接后續設備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塵器的沉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室的進氣口為漸擴型進氣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塵器的沉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板的一端與進氣口的頂部連接,所述導風板的另一端與沉降室的后壁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除塵器的沉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板的下部連接有弧形板。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除塵器的沉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板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側板,所述導風板與兩個側板共同形成一 U型的導風槽。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除塵器的沉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槽內設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一端與導風板連接,所述弧形板的兩個側邊分別與兩個側板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4或6所述的除塵器的沉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為多個并均勻間隔設置,并且相鄰弧形板之間的導風板上設置有孔洞。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除塵器的沉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的長度沿氣流的運行方向依次遞增。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塵器的沉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室的底部設置有至少一個灰斗,所述灰斗的上口區域覆蓋整個所述沉降室的底面。
【文檔編號】B01D45/02GK203577474SQ201320505007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9日
【發明者】冀文平 申請人:冀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