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效調漿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適用于細粒物料調漿用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
背景技術:
選礦工業作為典型的過程工業,其過程運行狀態是決定生產效率的關鍵,應從整體上實施強化措施。過程強化的實施原則即是針對每個作業單元的需求及特性,以相應的強化機制與之相耦合。一直以來因調漿機制構建的簡單性,且并非浮選單元的主體設備,因而受關注較少。調漿作業中對應介質為復雜的固-液體系,礦物分選工藝的調漿單元一般以機械攪拌的方式進行物料與藥劑的混合,則相應調衆攪拌槽內的流場分布直接影響著攪拌效果及生產成本。現有的選礦模式下,不論是浮選機、浮選柱對應的分選系統,還是強化細粒礦物分選的發展需求,均要求實現攪拌調漿的高效性,這也是在高效分選裝備深入研究及多元化擴大應用的同時,構建簡潔高效短流程的關鍵技術之一。因此,從設備到工藝,從特性耦合到能量匹配,均要求實現調漿作業的過程強化。實際應用中調漿攪拌槽的主體功能部件葉輪從廣義上可分為兩大類:徑流式葉輪和軸流式葉輪,這兩種葉輪的流型及其相應的作用效果各有側重,決定了對應攪拌調漿機制的作用特性。軸流式葉輪在生產中應用廣泛,以提供軸向循環混合為主要作用機制;徑流式葉輪能產生較強的剪切力場,而循環作用相對較弱。常規的攪拌調漿強調以高效循環作為其基本作用機制,而當今的浮選模式要求調漿作業在實現高效循環的前提下,能充分應對細粒、微細粒物料的調漿需求,提高調漿物料的混合維數,基于此種工藝期望,調漿過程中剪切性能的需求程度日益提高:有效的剪切可以破壞細粒礦物之間的團聚,促進藥劑的細分化,減小分離尺寸,促進藥劑與礦物顆粒的吸附作用。由此,在目前礦漿顆粒尺度細微的特性條件下不僅需要宏觀的循環混合,更需要合理的剪切機制以應對由微細顆粒自身特性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將宏觀循環混合與剪切作用有機結合,研制不同流場特性聯合作用的調漿設備成為選礦工業需求的必然。另外,在實際調漿作業中,依據不同礦物的分選過程,對相應調漿機制中的剪切作用需求程度不一;尤其是微細粒礦物的分選比重日益加大,則相應的調漿機制構建中對湍流擴散(剪切作用)的要求程度不盡相同。由此,在實現調漿機制宏觀混合與剪切作用耦合的同時,也需要進行以進一步提升剪切作用緩存空間為主的優化設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結構簡單合理、設計科學,能有效解決現有調漿設備作用機制單一、低效的問題,通過循環實現礦漿均質化,通過構建強剪切單元強化物料分散、活化,實現細粒、微細粒礦物高效回收,應用領域廣,適于推廣使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筒體以及設置在筒體內部的多級葉輪機構、靜態導葉裝置和引流匯集機構,所述筒體的底部內壁一周通過安裝桿均勻安裝有多個底角剪切擋板,所述筒體的上部設置有出料口,所述多級葉輪機構包括攪拌軸以及由下至上依次安裝在攪拌軸上的一級葉輪、二級葉輪和三級葉輪,所述攪拌軸設置在筒體的中軸線位置處且下端與筒體的底部之間有距離,所述一級葉輪為徑流式葉輪,所述一級葉輪安裝在攪拌軸的下端且靠近筒體底部位置處,所述二級葉輪和三級葉輪均為軸流式葉輪;所述靜態導葉裝置由循環導流筒和靜態導葉組成,所述循環導流筒套在攪拌軸的外部,所述二級葉輪和三級葉輪均位于循環導流筒的內部,所述循環導流筒的上端面與三級葉輪的上端面相平,所述循環導流筒的下端面與二級葉輪的下端面相平,所述靜態導葉的數量為多片,多片所述靜態導葉呈多層布設且均對調漿料進行切割,相鄰兩層所述靜態導葉交錯設置,所述靜態導葉的一端與循環導流筒的外壁固定連接,所述靜態導葉的另一端與筒體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引流匯集機構由匯集筒和引流管組成,所述匯集筒通過支撐架安裝在循環導流筒的上端,所述支撐架位于出料口的下方,所述引流管安裝在匯集筒上且能夠使調漿料切向進入匯集筒的內部,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伸入匯集筒的內部且與匯集筒相通,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位于匯集筒的外部且端口向上傾斜。上述的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靜態導葉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 30° 120。。上述的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靜態導葉沿循環導流筒縱向布設的層數為2 4層,每層有2 6片靜態導葉。上述的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形。上述的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葉輪、二級葉輪和三級葉輪的葉輪直徑依次減小,所述一級葉輪的葉輪直徑為筒體橫截面直徑的1/3 2/3,所述二級葉輪的葉輪直徑為筒體橫截面直徑的2/9 4/9,所述三級葉輪的葉輪直徑為筒體橫截面直徑的2/9 4/9。上述的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葉輪與二級葉輪之間的距離為筒體橫截面直徑的1/9 4/9,所述二級葉輪與三級葉輪之間的距離為筒體橫截面直徑的1/9 4/9,所述匯集筒的下端面與筒體的底部之間的距離不小于筒體的橫截面直徑。上述的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導流筒的形狀為空心圓臺狀,所述循環導流筒的上端口內徑大于三級葉輪的葉輪直徑,所述循環導流筒的下端口內徑大于二級葉輪的葉輪直徑。上述的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匯集筒內部的引流管出口端端部與攪拌軸相偏離,所述引流管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不小于10°。上述的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葉輪、二級葉輪和三級葉輪的葉片數量均不少于兩片。上述的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桿與筒體和底角剪切擋板均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架與匯集筒和循環導流筒均固定連接。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本發明結構設計合理,功能部件簡單,易于加工生產,且操作方便。2、本發明以軸流式葉輪和徑流式葉輪組成的多級葉輪機構,配合循環導流筒、靜態導葉以及底角剪切擋板構建的高效調漿設備能夠在循環與剪切方面實現耦合,使得物料有效懸浮參與循環均質作用的同時,對其中的細粒、微細粒物料又能有足夠的剪切作用:一方面能使細粒礦物暴露出新鮮的表面;另一方面使礦漿和藥劑充分分散,達到有效接觸。3、本發明依據礦漿復雜固-液兩相體系的懸浮特點,大顆粒/團聚物料集中于筒體底部區域,因此在多級葉輪機構的構建過程中,設計一級葉輪為徑流式葉輪,使得大顆粒/團聚物料能夠直接接受到來自筒體底部一級葉輪的流場作用,礦漿物料具備更強的離底懸浮能力,同時剪切作用的對象也更具有針對性。另外,一級葉輪由于處于筒體底部,與常規徑流式葉輪相比,其下循環流作用大幅減少,因而其徑向排出流的能量集中于剪切作用和上循環流能量,從而更有效的為底角剪切擋板的局部強剪切、靜態導葉的剪切緩存區以及整體的均質循環提供能量。4、本發明在實現循環流量和總剪切強度匹配的同時,還通過靜態導葉實現了剪切強度在空間的有效分布,剪切強度可調、可控,可根據實際礦物調漿需求進行選擇。從相對運動的角度分析,靜態導葉的作用即是對流體進行直接剪切的過程,在流動斷面方向上產生很多激烈的渦流和強剪切力;由于靜態導葉采用錯位疊合的方式進行組合,可以實現對流體的不斷細化分割,利用流體切割、交匯過程中所產生的速度大小、方向上的差異來強化局部速度梯度作用(即剪切作用)的效果,同時,增加流體之間的接觸幾率。一方面,流體剪切力可以加大藥劑與礦物顆粒速度差幅度,從而為藥劑與顆粒發生碰撞提供條件;另一方面,流體剪切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給藥劑與礦物顆粒提供一定的能量,從而有可能克服能壘阻力或加快吸附的進程,改善調漿效果。5、本發明通過引流匯集機構和循環導流筒強制引入礦漿,消除礦漿短路問題,強化混合機制的構建,保證高強調漿環境下的調漿效率。6、本發明通過合理的流場優化設計控制合理的能量消耗,在增大能量輸入的基礎上,有效實現剪切能場的分布,配合循環流場實現高效率的表面物理化學效應。7、本發明可充分應對細粒、微細粒物料的調漿需求,提高調漿物料的混合維數,在適合于“貧、細、雜”礦物浮選前調漿的同時,也適用于選煤行業細粒煤泥的調漿過程,還可適用于礦物加工的高效調漿過程,以及化工、造紙、環境、醫藥等工科行業的混合或調漿過程。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立體圖。圖3為圖2去除筒體后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多級葉輪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采用本發明和普通調漿設備對應浮選精礦的P2O5粒級回收率對比圖。圖6為采用本發明和普通調漿設備對應浮選精礦的MgO粒級回收率對比圖。附圖標記說明:
I—引流管;2—筒體;3—匯集筒;3-1一支撐架;4一攪拌軸;5—循環導流筒;
6一靜態導葉;7—底角到切擋板; 7_1—安裝桿;8—一級葉輪;9一二級葉輪;10—三級葉輪;11一出料口。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至圖4所示,本發明包括筒體2以及設置在筒體2內部的多級葉輪機構、靜態導葉裝置和引流匯集機構,所述筒體2的底部內壁一周通過安裝桿7-1均勻安裝有多個底角剪切擋板7,所述筒體2的上部設置有出料口 11,所述多級葉輪機構包括攪拌軸4以及由下至上依次安裝在攪拌軸4上的一級葉輪8、二級葉輪9和三級葉輪10,所述攪拌軸4設置在筒體2的中軸線位置處且下端與筒體2的底部之間有距離,所述一級葉輪8為徑流式葉輪,所述一級葉輪8安裝在攪拌軸4的下端且靠近筒體2底部位置處,所述二級葉輪9和三級葉輪10均為軸流式葉輪;所述靜態導葉裝置由循環導流筒5和靜態導葉6組成,所述循環導流筒5套在攪拌軸4的外部,所述二級葉輪9和三級葉輪10均位于循環導流筒5的內部,所述循環導流筒5的上端面與三級葉輪10的上端面相平,所述循環導流筒5的下端面與二級葉輪9的下端面相平,所述靜態導葉6的數量為多片,多片所述靜態導葉6呈多層布設且均對調漿料進行切割,相鄰兩層所述靜態導葉6交錯設置,所述靜態導葉6的一端與循環導流筒5的外壁固定連接,所述靜態導葉6的另一端與筒體2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引流匯集機構由匯集筒3和引流管I組成,所述匯集筒3通過支撐架3-1安裝在循環導流筒5的上端,所述支撐架3-1位于出料口 11的下方,所述引流管I安裝在匯集筒3上且能夠使調漿料切向進入匯集筒3的內部,所述引流管I的一端伸入匯集筒3的內部且與匯集筒3相通,所述引流管I的另一端位于匯集筒3的外部且端口向上傾斜。本實施例中,所述靜態導葉6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30° 120°,可依據不同調漿料所需剪切強度的不同進行調整,其中當靜態導葉6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30° 90°時為低剪切狀態,靜態導葉6能夠順應流場實現對調漿料流體的“切割-位移-混合”作用,剪切強度增幅相對較小;當靜 態導葉6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90° 120°時為高剪切狀態,靜態導葉6能夠在較大的速度梯度下實現對調漿料流體的“切割-位移-混合”作用,剪切強度增幅相對較大;通過調整靜態導葉6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可實現調漿作用機制中剪切作用緩存空間的提升,剪切強度可調、可控。如圖1和圖3所示,所述靜態導葉6沿循環導流筒5縱向布設的層數為2 4層,每層有2 6片靜態導葉6,可根據所需補充的剪切強度合理設置。本實施例中,所述筒體2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形。如圖1和圖4所示,所述一級葉輪8、二級葉輪9和三級葉輪10的葉輪直徑依次減小,所述一級葉輪8的葉輪直徑為筒體2橫截面直徑的1/3 2/3,所述二級葉輪9的葉輪直徑為筒體2橫截面直徑的2/9 4/9,所述三級葉輪10的葉輪直徑為筒體2橫截面直徑的2/9 4/9。三級葉輪10因靠近調漿料來料液面,直徑取值最小,可在驅動調漿料均質化的同時補充均質動力,并減少礦漿液面的湍動;二級葉輪9的葉輪直徑大于三級葉輪10的葉輪直徑,可以在循環導流筒5作用下有效承接三級葉輪10的軸向排出流,并聯合三級葉輪10的軸向排出流形成高效的軸向循環均質動力;一級葉輪8的葉輪直徑取值最大,可以更有效承接由二級葉輪9和三級葉輪10串聯接力所產生的軸向排出流,并與二級葉輪9之間形成強流場,同時還可以產生更大的徑向排出流聯合底角剪切擋板7產生強剪切作用,促進細粒物料團聚的能壘破壞以及物料的分散、活化。本實施例中,所述一級葉輪8與二級葉輪9之間的距離為筒體2橫截面直徑的1/9 4/9,所述二級葉輪9與三級葉輪10之間的距離為筒體2橫截面直徑的1/9 4/9,這樣一方面可以使軸流式葉輪(二級葉輪9和三級葉輪10)的軸向排出流與對應的軸吸作用區域得以伸展,另一方面避免軸流式葉輪軸向排出流與對應的軸吸作用流場強度過度衰減;所述匯集筒3的下端面與筒體2的底部之間的距離不小于筒體2的橫截面直徑,保證循環導流筒5具有充足的循環通量。如圖1和圖3所示,所述循環導流筒5的形狀為空心圓臺狀,所述循環導流筒5的上端口內徑大于三級葉輪10的葉輪直徑,所述循環導流筒5的下端口內徑大于二級葉輪9的葉輪直徑,便于調漿料在三級葉輪10和二級葉輪9的共同作用下循環。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位于所述匯集筒3內部的引流管I出口端端部與攪拌軸4相偏離,所述引流管I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不小于10°,這樣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來料的自流動力進行調漿料給料,另一方面,將來料的線性自流運動轉化為環流運動,配合三級葉輪10旋轉的同時,避免來料的動能損失。本實施例中,所述一級葉輪8、二級葉輪9和三級葉輪10的葉片數量均不少于兩片,底角剪切擋板7的數量可根據剪切作用的需求配合一級葉輪8的徑向排出流強度,調整為兩塊、四塊或六塊。本實施例中,所述安裝桿7-1與筒體2和底角剪切擋板7均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架3-1與匯集筒3和循環導流筒5均固定連接。采用本發明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的調漿方法為:將調漿料(礦漿和藥劑)通過引流管I以一定速度切向進入匯集筒3,經匯集筒3的匯集引流作用進入三級葉輪10的軸吸作用區域,來料即由此進入多級葉輪機構。礦漿在循環均質流場作用下,經由循環導流筒5通過三級葉輪10和二級葉輪9到達一級葉輪8的作用區域,依據礦衆復雜固-液兩相體系的懸浮特點,大顆粒/團聚物料集中于筒體2底部區域,因此在多級葉輪機構的構建過程中,設計一級葉輪8為徑流式葉輪,使得大顆粒/團聚物料能夠直接接受到來自筒體2底部一級葉輪8的流場作用,使礦漿物料具備更強的離底懸浮能力,同時剪切作用的對象也更具有針對性。另外,一級葉輪8由于處于筒體2底部,與常規徑流式葉輪相比,其下循環流作用大幅減少,因而其徑向排出流的能量集中于剪切作用和上循環流能量,從而更有效的為底角剪切擋板7的局部強剪切、靜態導葉6的剪切緩存區以及整體的均質循環提供能量,在一級葉輪8的徑向排出流與底角剪切擋板7的共同作用下,產生強剪切作用區域。礦漿經過該強剪切區域主要經歷兩個過程:一方面,藥劑(例如烴油類浮選藥劑)得以乳化、分散;另一方面,細粒物料團聚顆粒得以破碎、分散,由此強化細粒、微細粒物料的表面清潔及與藥劑的作用,實現改質、活化等過程。礦漿經歷強剪切作用區域后,在一級葉輪(徑流式葉輪)8上循環流的作用下上行,進入靜態導葉6,靜態導葉6的作用即是對流體進行直接剪切的過程,由于靜態導葉6呈多層、交錯、緊密布置,配合流場內的環流運動,靜態導葉6對礦漿產生切割作用,在流動斷面方向上產生很多激烈的渦流和強剪切力,同時可以實現對流體的不斷細化分割,通過不同股流的交匯產生物料間的擦洗、碰撞,實現礦漿的“切割-位移-混合”過程,以強化物料的剪切混合作用,并增加流體之間的接觸幾率。由此可以提供實現兩個效果的條件:一方面,流體剪切力可以加大藥劑與礦物顆粒速度差幅度,從而為藥劑與顆粒發生碰撞提供條件;另一方面,流體剪切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給藥劑與礦物顆粒提供一定的能量,從而有可能克服能壘阻力或至少加快吸附的進程,即改善調漿效果。經剪切分散、活化后的細粒、微細粒物料經由出料口 11排出,尚未來得及排出的物料則經由三級葉輪10的軸吸作用再次進入循環均質、剪切機制。綜上所述,本發明一種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綜合三級葉輪10和二級葉輪9的循環均質、一級葉輪8與底角剪切擋板7的局部強剪切、靜態導葉6的剪切緩存區等多種流場作用機制形成“多段”的特征,并配合引流匯集機構、循環導流筒5以及靜態導葉6嚴格限制礦漿循環路徑,形成以“強制”為特征的流場作用環境,使得礦漿物料有效懸浮參與循環均質作用的同時,對其中的細粒、微細粒物料又能有足夠的剪切作用,一方面能使細粒礦物暴露出新鮮的表面;另一方面使礦漿和藥劑充分分散,達到有效接觸,可充分應對細粒、微細粒物料的調漿需求,提高調漿物料的混合維數,在適合于“貧、細、雜”礦物浮選前調漿的同時,也適用于選煤行業細粒煤泥的調漿過程。以下為采用本發明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調漿的應用實例:選取云南某高鎂膠磷礦為研究對象進行礦物分選試驗,如下表所示,在同樣藥劑量和浮選操作條件下,采用本發明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在精礦MgO品位有效降低至
0.80%以下的前提下,P2O5回收率高達91.33%,相對于普通調漿設備P2O5回收率提高了 4.87個百分點。表普通調漿設備與本發明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對應的磷礦浮選指標
權利要求
1.一種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筒體(2)以及設置在筒體(2)內部的多級葉輪機構、靜態導葉裝置和引流匯集機構,所述筒體(2)的底部內壁一周通過安裝桿(7-1)均勻安裝有多個底角剪切擋板(7 ),所述筒體(2 )的上部設置有出料口( 11 ),所述多級葉輪機構包括攪拌軸(4)以及由下至上依次安裝在攪拌軸(4)上的一級葉輪(8 )、二級葉輪(9)和三級葉輪(10),所述攪拌軸(4)設置在筒體(2)的中軸線位置處且下端與筒體(2)的底部之間有距離,所述一級葉輪(8)為徑流式葉輪,所述一級葉輪(8)安裝在攪拌軸(4)的下端且靠近筒體(2)底部位置處,所述二級葉輪(9)和三級葉輪(10)均為軸流式葉輪;所述靜態導葉裝置由循環導流筒(5 )和靜態導葉(6 )組成,所述循環導流筒(5 )套在攪拌軸(4)的外部,所述二級葉輪(9)和三級葉輪(10)均位于循環導流筒(5)的內部,所述循環導流筒(5)的上端面與三級葉輪(10)的上端面相平,所述循環導流筒(5)的下端面與二級葉輪(9)的下端面相平,所述靜態導葉(6)的數量為多片,多片所述靜態導葉(6)呈多層布設且均對調漿料進行切割,相鄰兩層所述靜態導葉(6)交錯設置,所述靜態導葉(6)的一端與循環導流筒(5)的外壁固定連接,所述靜態導葉(6)的另一端與筒體(2)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引流匯集機構由匯集筒(3 )和引流管(I)組成,所述匯集筒(3 )通過支撐架(3-1)安裝在循環導流筒(5)的上端,所述支撐架(3-1)位于出料口(11)的下方,所述引流管(I)安裝在匯集筒(3)上且能夠使調漿料切向進入匯集筒(3)的內部,所述引流管(I)的一端伸入匯集筒(3)的內部且與匯集筒(3)相通,所述引流管(I)的另一端位于匯集筒(3)的外部且端口向上傾斜。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靜態導葉(6)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30° 120°。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靜態導葉(6)沿循環導流筒(5)縱向布設的層數為2 4層,每層有2 6片靜態導葉(6)。
4.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2)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形。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葉輪(8)、二級葉輪(9 )和三級葉輪(10 )的葉輪直徑依次減小,所述一級葉輪(8 )的葉輪直徑為筒體(2 )橫截面直徑的1/3 2/3,所述二級葉輪(9)的葉輪直徑為筒體(2)橫截面直徑的2/9 4/9,所述三級葉輪(10)的葉輪直徑為筒體(2)橫截面直徑的2/9 4/9。
6.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葉輪(8)與二級葉輪(9)之間的距離為筒體(2)橫截面直徑的1/9 4/9,所述二級葉輪(9)與三級葉輪(10)之間的距離為筒體(2)橫截面直徑的1/9 4/9,所述匯集筒(3)的下端面與筒體(2)的底部之間的距離不小于筒體(2)的橫截面直徑。
7.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導流筒(5)的形狀為空心圓臺狀,所述循環導流筒(5)的上端口內徑大于三級葉輪(10)的葉輪直徑,所述循環導流筒(5)的下端口內徑大于二級葉輪(9)的葉輪直徑。
8.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匯集筒(3)內部的引流管(I) 出口端端部與攪拌軸(4)相偏離,所述引流管(I)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不小于10。O
9.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葉輪(8)、二級葉輪(9)和三級葉輪(10)的葉片數量均不少于兩片。
10.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桿(7-1)與筒體(2)和底角剪切擋板(7)均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架(3-1)與匯集筒(3)和循環導流筒(5)均固定連 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段強制混合調漿設備,包括筒體以及設置在筒體內部的多級葉輪機構、靜態導葉裝置和引流匯集機構,筒體底部內壁安裝有底角剪切擋板,筒體上部設有出料口,多級葉輪機構包括攪拌軸以及安裝在攪拌軸上的一級葉輪、二級葉輪和三級葉輪,靜態導葉裝置由循環導流筒和靜態導葉組成,循環導流筒套在攪拌軸外,二級葉輪和三級葉輪均位于循環導流筒內,靜態導葉的數量為多片且呈多層布設,引流匯集機構由匯集筒和引流管組成,匯集筒通過支撐架安裝在循環導流筒上端,引流管安裝在匯集筒上且能夠使調漿料切向進入匯集筒內。本發明通過循環實現礦漿均質化,通過構建強剪切單元強化物料分散、活化,實現細粒、微細粒礦物高效回收。
文檔編號B01F15/00GK103120907SQ20131006482
公開日2013年5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日
發明者李振, 劉炯天, 楊超, 曹亦俊, 周安寧, 于偉 申請人:西安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