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電基質固相萃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帶電基質固相萃取裝置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化學實驗裝置,是對通用的固相萃取柱的改進,使其與電場組合后對帶電基質進行萃取的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對帶電荷的物質還是利用通用的基質固相萃取柱和常規方法進行分離,這是一種只在重力作用下的分離,分離時間長,速度慢。通用的基質固相萃取裝置由上方的洗脫劑容器和中間的萃取柱以及下方的接液器組成。萃取柱使用時先將待測物質與固相物質混合后研磨至糊狀作為基質,加入到萃取柱中,再滴加作為洗脫液的溶劑即可。基質及溶劑在自重、吸附、分配、交換等共同作用下逐漸下移進行著基質固相萃取,萃取液由萃取柱下口 流出至接液器中,完成了萃取分離工序。可見,至今帶電荷的基質固相萃取只是在重力作用下的一種分離,速度緩慢,分離時間較長。沒有結合基質帶電荷的特性,設計出一種配套的新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加快萃取分離速度的對帶電基質進行固相萃取的裝置。解決這一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帶電基質固相萃取裝置,包括洗脫劑容器、萃取柱和接液瓶,萃取柱的柱體內有砂芯和/或篩板,還有帶電基質,柱體下口與接液瓶上口之間連接有活塞和插孔的轉換接頭,柱體內和轉換接頭的插孔內分別插有正或負電極,兩電極與一對并聯且正極與負極一正一反相接的直流電源和雙擲開關相連,柱體的上口有帶三個孔的塞蓋,分別為氣孔、洗脫劑容器的下口插入孔和一條電極的插入孔,正對氣孔下方的液面上有氣壓自動調節浮子。所說的直流電源的工作電壓各為10-15V。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裝置對帶電物質進行萃取,兼顧重力和電場力的雙重作用力,有利于縮短檢測時間、加快分離速度,而且使分離更徹底。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實施例并參照附圖予以詳述參見附圖,本帶電基質固相萃取裝置,包括洗脫劑容器I、萃取柱和接液瓶10,萃取柱的柱體5內有砂芯7和/或篩板4,還有帶電基質6,柱體5下口與接液瓶10上口之間連接有活塞9和插孔11的轉換接頭8,柱體5內和轉換接頭的插孔11內分別插有正或負電極12,兩電極12與一對并聯且正極與負極一正一反相接的直流電源Cp C2和雙擲開關K相連,柱體5的上口有帶三個孔的塞蓋3,分別為氣孔、洗脫劑容器I的下口插入孔和一條電極12的插入孔,正對氣孔下方的液面上有氣壓自動調節浮子13。所說的直流電源CpC2的工作電壓各為10-15V。使用時,先關閉洗脫劑容器I下端的閥門2,向柱體底部放上一片砂芯,再將待測樣品與氧化鋁或硅膠混合研磨后直接裝入萃取柱內作基質,必須裝填均勻,嚴格排除空氣,基質裝填時不能有裂縫,在基質上方先鋪上一層石砂,再蓋上一塊篩板4。打開閥門2的同時關閉轉換接頭8下端的閥門9,洗脫劑滴入萃取柱內,直至塞蓋3的近底面,液面將浮子13抬升直至堵塞住氣孔,打開閥門9、接通一側的直流電源C1,此時兩塊電極間形成電場,進 行基質固相萃取。如果待測物質帶正電荷,則吸引至下部插負電極的下端而出,萃取到一定時間,再將雙擲開關K移向另一接點,接通另側正負極與C1相反的另一直流電源C2,將待測物質中帶負電荷的,吸引至下部已換成正電極的下端而出,滴至另一接液瓶10內,通過雙擲開關K和一對正負極電源一正一反匹配并聯雙電路結構,無論基質中帶何種電荷,均能向下分離而出,溶液在電場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快速分離。
權利要求1.一種帶電基質固相萃取裝置,包括洗脫劑容器(I)、萃取柱和接液瓶(10),萃取柱的柱體(5)內有砂芯(7)和/或篩板(4),還有帶電基質(6),其特征是柱體(5)下ロ與接液瓶(10)上ロ之間連接有活塞(9)和插孔(11)的轉換接頭(8),柱體(5)內和轉換接頭的插孔(11)內分別插有正或負電極(12),兩電極(12)與一對并聯且正極與負極一正一反相接的直流電源(Cp C2)和雙擲開關⑷相連,柱體(5)的上ロ有帶三個孔的塞蓋(3),分別為氣孔、洗脫劑容器(I)的下ロ插入孔和一條電極(12)的插入孔,正對氣孔下方的液面上有氣壓自動調節浮子(13)。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電基質固相萃取裝置,其特征是所說的直流電源(CpC2)的工作電壓各為10-15V。
專利摘要一種帶電基質固相萃取裝置,包括洗脫劑容器(1)、萃取柱和接液瓶(10),萃取柱的柱體(5)內有砂芯(7)和/或篩板(4),還有帶電基質(6),柱體下口與接液瓶上口之間連接有活塞(9)和插孔(11)的轉換接頭(8),柱體內和轉換接頭的插孔內分別插有正或負電極(12),兩電極與一對并聯且正極與負極一正一反相接的直流電源(C1、C2)和雙擲開關(K)相連,柱體的上口有帶氣孔等三個孔的塞蓋(3),正對氣孔下方的液面上有氣壓自動調節浮子(13)。本裝置對帶電物質的分離引入電場的正負定向的吸引力,使分離在重力和電場力的雙重作用下,加快了分離速度,節省了分離時間。
文檔編號B01D15/22GK202751839SQ201220378520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1日
發明者郭明, 劉敏 申請人:浙江農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