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吸式加氫反應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反應釜,尤其涉及一種自吸式加氫反應釜。
背景技術:
目前,加氫反應釜是將氫氣導入管伸入液面以下,當氫氣鼓泡進入液體時靠攪拌軸上的葉輪攪拌分散氫氣,但是由于氫氣在液相中存留時間很短,反應率低,而且不能循環使用氫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循環利用氫氣和提高反應率的自吸式加氫反應釜。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措施實現的自吸式加氫反應釜,包括釜體、設置在所述釜體上方的攪拌電機和設置在所述釜體內的攪拌軸,所述攪拌軸與所述攪拌電機的轉子連接,其中,所述攪拌軸為空心軸,所述攪拌軸的上端設置有吸氣口,所述攪拌軸的下端設置有與所述攪拌軸連通的葉輪。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特點還有,所述葉輪的下端設置有分散板所述葉輪為螺旋離心式葉輪。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可以循環使用氫氣,提高了氫氣的利用率。將反應釜中加好物料后,通入氫氣,并啟動攪拌電機帶動攪拌軸高速旋轉,攪拌軸帶動其下端的葉輪旋轉,葉輪內形成負壓,通過攪拌軸上端的吸入口將液面上方的氫氣吸入攪拌軸空腔內,并進入反應釜下部液體內,再經分散板的高速攪拌,使氫氣形成小氣泡,均勻分散在整個液相中,而反應剩余的氫氣逸出液面后,再一次通過吸氣口被吸入攪拌軸內,從而再次進入反應釜下部的液體內,氫氣可循環使用,提高了氫氣的利用率。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為1、攪拌電機;2、吸氣口 ;3、攪拌軸;4、釜體;5、葉輪;6、分散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方案進行闡述。參見圖I,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自吸式加氫反應釜,包括釜體4、設置在釜體4上方的攪拌電機I、設置在釜體4內的攪拌軸3,攪拌軸3與攪拌電機I的轉子連接,攪拌軸3為空心軸,攪拌軸3的上端設置有吸氣口 2,吸氣口 2位于加氫反應釜工作液面以上,攪拌軸3的下端設置有與攪拌軸3連通的葉輪5 ;葉輪5的下端設置有分散板6 ;葉輪5為螺旋離心式葉輪。[0012]將釜體4中加好物料后,通入氫氣,并啟動攪拌電機I帶動攪拌軸3高速旋轉,攪拌軸3帶動其下端的葉輪5旋轉,葉輪5內形成負壓,通過攪拌軸3上端的吸氣口 2將液面上方的氫氣吸入攪拌軸3空腔內,并進入釜體4下部液體內,再經分散板6的高速攪拌,使氫氣形成小氣泡,均勻分散在整個液相中,而反應剩余的氫氣逸出液面后,再一次通過吸氣口 2被吸入攪拌軸3內,從而再次進入反應釜下部的液體內,氫氣可循環使用,提高了氫氣的利用率。本實用新型未經描述的技術特征可以通過或采用現有技術實現,在此不再贅述,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自吸式加氫反應釜,包括釜體、設置在所述釜體上方的攪拌電機和設置在所述釜體內的攪拌軸,所述攪拌軸與所述攪拌電機的轉子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軸為空心軸,所述攪拌軸的上端設置有吸氣口,所述攪拌軸的下端設置有與所述攪拌軸連通的葉輪。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吸式加氫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的下端設置有分散板。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吸式加氫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為螺旋離心式葉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吸式加氫反應釜,包括釜體、設置在釜體上方的攪拌電機和設置在釜體內的攪拌軸,攪拌軸與攪拌電機的轉子連接,其中,攪拌軸為空心軸,攪拌軸的上端設置有吸氣口,攪拌軸的下端設置有與攪拌軸連通的葉輪。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可以循環使用氫氣,提高了氫氣的利用率。
文檔編號B01J19/18GK202376988SQ20112055004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6日
發明者吳華強, 李蘭花, 沈林華, 王建榮, 藺珍, 裘月南 申請人:濱州泓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