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縮合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化工生產領域中的反應容器,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縮合釜。
背景技術:
在化工生產領域中常常會讓兩種化學原料發生縮合反應,縮合反應是兩個或多個有機分子相互作用后以共價鍵結合成一個大分子,同時失去水或其他比較簡單的無機或有機小分子的反應。而通常在化工生產實踐中都采用縮合釜來作為發生縮合反應的反應容器,縮合釜可以使反應容器內的不同化學原料之間發生縮合反應。目前現有技術中的縮合釜通常為不銹鋼縮合釜,內有不銹鋼的水平槳式攪拌器、 進料口和出料口,不同化學原料依次按順序通過進料口進入縮合釜進行縮合反應,反應完畢后由出料口排出。但是現有技術中的這種縮合釜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反應速度慢,不同化學原料之間反應不完全等缺點,工作效率較低,而且會造成原材料的浪費,使用效果不理想。如何能夠提供一種反應速度較快,不同化學原料之間能夠完全反應的縮合釜成為人們迫切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反應速度較快,不同化學原料之間能夠完全反應的縮合釜。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縮合釜,包括釜體、進液管、第一液體分布管、回液管、第二液體分布管、側向攪拌裝置、第一閥門、第二閥門、排液管和第三閥門,釜體設置有進液口、回流口、排液口和攪拌口,進液口、回流口均設置于釜體的上端部, 排液口設置于釜體的下端,攪拌口設置于釜體的下部的側面,進液管從進液口伸入至釜體的下部,第一液體分布管連接于進液管的末端,回液管從回流口伸入釜體內,第二液體分布管連接于回液管的末端,側向攪拌裝置設置于攪拌口處,側向攪拌裝置包括動力機構、與動力機構固定連接的轉軸以及設置于該轉軸的漿式攪拌器,動力機構設置于釜體的外側,轉軸穿過攪拌口伸入至釜體內,排液管設置有水泵、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第一閥門、第二閥門位于水泵與回流口之間,排液管與回液管連接,排液管與回液管的連接處位于第一閥門與第二閥門之間,排液管設置有第三閥門。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縮合釜可以實現釜體內各原料大流量循環,釜體內的原料循環量為800立方米每小時,從而能夠進一步的加快釜體內各原料的反應速度,工作效率較高,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縮合釜反應速度慢的缺陷。由于各原料在釜體內反復循環反應,所以釜體內的各原料能夠充分反應,使不同化學原料之間反應完全,提高了生成物的產品質量,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費,使用效果理想。
圖1是本實用新型縮合釜的結構示意3[0009]圖中1-釜體;2-進液口 ;3-回流口 ;4-排液口 ;5-攪拌口 ;6_進液管;7_回液管;8-第一液體分布管;9-第二液體分布管;10-動力機構;11-轉軸;12-漿式攪拌器; 13-第一閥門;14-第二閥門;15第三閥門;16-排液管;17-水泵。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如圖1所示,一種縮合釜,包括釜體1、進液管6、第一液體分布管8、回液管7、第二液體分布管9、側向攪拌裝置、第一閥門13、第二閥門14、排液管16和第三閥門15,釜體1 設置有進液口 2、回流口 3、排液口 4和攪拌口 5,進液口 2、回流口 3均設置于釜體1的上端部,排液口 4設置于釜體1的下端,攪拌口 5設置于釜體1的下部的側面,進液管6從進液口 2伸入至釜體1的下部,第一液體分布管8連接于進液管6的末端,回液管7從回流口 3伸入釜體1內,第二液體分布管9連接于回液管7的末端,側向攪拌裝置設置于攪拌口 5處, 側向攪拌裝置包括動力機構10、與動力機構10固定連接的轉軸11以及設置于該轉軸11的漿式攪拌器12,動力機構10設置于釜體1的外側,轉軸11穿過攪拌口 5伸入至釜體1內, 排液管16設置有水泵17、第一閥門13和第二閥門14,第一閥門13、第二閥門14位于水泵 17與回流口 3之間,排液管16與回液管7連接,排液管16與回液管7的連接處位于第一閥門13與第二閥門14之間,排液管16設置有第三閥門15。在工作時,以甲醛和乙醛發生縮合反應為例,首先通過縮合釜的進液管6往釜體1 內投入濃度為10% 18%的甲醛,然后在 50°C的條件下通過進液管6往釜體1內投入氫氧化鈣,最后通過進液管6往釜體1內均勻的投入乙醛,在投入各種原料的過程中, 槳式攪拌器12對原料進行均勻攪拌。在釜體1內反應后的原料通過排液口 4進入回液管 7內,此時打開第一閥門13和第二閥門14,關閉第三閥門15,水泵17將回液管7內的各原料再次泵入釜體1內,實現釜體1內原料的循環過程。待釜體1內的各原料全部反應完全, 關閉第一閥門13,打開第三閥門15,反應后的生成物通過排液管16排出,完成整個工作過程。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內容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的簡單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權利要求1. 一種縮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縮合釜包括釜體、進液管、第一液體分布管、回液管、 第二液體分布管、側向攪拌裝置、第一閥門、第二閥門、排液管和第三閥門,所述釜體設置有進液口、回流口、排液口和攪拌口,所述進液口、所述回流口均設置于所述釜體的上端部,所述排液口設置于所述釜體的下端,所述攪拌口設置于所述釜體的下部的側面,所述進液管從所述進液口伸入至所述釜體的下部,所述第一液體分布管連接于所述進液管的末端,所述回液管從所述回流口伸入所述釜體內,所述第二液體分布管連接于所述回液管的末端, 所述側向攪拌裝置設置于所述攪拌口處,所述側向攪拌裝置包括動力機構、與動力機構固定連接的轉軸以及設置于該轉軸的漿式攪拌器,所述動力機構設置于所述釜體的外側,所述轉軸穿過所述攪拌口伸入至釜體內,所述排液管設置有水泵、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所述第一閥門、所述第二閥門位于所述水泵與所述回流口之間,所述排液管與所述回液管連接, 所述排液管與所述回液管的連接處位于所述第一閥門與所述第二閥門之間,所述排液管設置有第三閥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縮合釜,包括釜體、進液管、第一液體分布管、回液管、第二液體分布管、側向攪拌裝置、第一閥門、第二閥門、排液管和第三閥門,釜體設置有進液口、回流口、排液口和攪拌口,進液口、回流口均設置于釜體的上端部,排液口設置于釜體的下端,攪拌口設置于釜體的下部的側面,進液管從進液口伸入至釜體的下部。本實用新型的縮合釜可以實現釜體內各原料大流量循環,釜體內的原料循環量為800立方米每小時,從而能夠進一步的加快釜體內各原料的反應速度,工作效率較高,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縮合釜反應速度慢的缺陷。由于各原料在釜體內反復循環反應,使不同化學原料之間反應完全,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費,使用效果理想。
文檔編號B01J4/00GK202238050SQ20112036584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9日
發明者潘先文, 蔣蒲初 申請人:赤峰瑞陽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