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動曝氣集水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處理領域,特別是適用于含鐵錳地表水處理的一種自動曝氣集水槽。
背景技術:
在以地表水作為生活飲用水水源的給水處理中,常采用絮凝沉淀池或澄清池與濾池串聯工藝。在一些地方經常遇到地表水中鐵錳含量季節性超標,為保證水質達標,在水處理工藝上要么增加曝氣設施,要么增加投氯或高錳酸鉀等藥物對鐵錳進行氧化,達到去除的目的,從而增加了制水成本,影響水質。在污水處理中,通常先預沉或初沉,后進行曝氣的水處理工藝,曝氣是為提高污水中的含氧量。而曝氣主要采用動力機械向曝氣裝置送空氣,是污水處理過程中的主要能耗設施之一。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曝氣集水槽,可以提高集水槽水流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從而達到曝氣的目的。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曝氣集水槽,包括沉淀池,沉淀池內設有至少一個集水槽,沉淀池水位高于集水槽水位,集水槽內壁設有多個與沉淀池連通的跌水孔。所述的集水槽為多個。所述的跌水孔位于集水槽水位和沉淀池水位之間。所述的跌水孔多層交錯布置。所述的跌水孔為扁平狀。所述的跌水孔各層的孔高不同。給水中的絮凝沉淀池或澄清池,或污水處理中預沉池或初沉池的出水通常采用集水槽或者三角堰收集。集水槽一般采用直徑32mm或直徑25mm的淹沒孔口出流;水流從沉淀的清水區,通過孔口后以近似于柱形的水柱流至集水槽內,與空氣接觸面積相對較小,不能提高出水中含氧量。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自動曝氣集水槽,通過在沉淀池內設置多個集水槽,從而增加了跌水孔的數量,跌水孔設置為多層交錯的結構,增加了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進一步的優化跌水孔形狀為扁平狀,從而進一步的增加了水流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跌水孔各層的孔高不同,從而確保水流跌至不同的部位,提高曝氣效率。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的結構,通過改變集水槽的進水方式,充分利用集水槽與沉淀池之間的水位差,在確保沉淀池出水均勻的情況下,提高進入集水槽水流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通過水體的流動,將空氣中的氧帶入集水槽及后續處理構筑物的水體中,達到曝氣的目的,由于不需專門的曝氣機械設備,從而了降低能耗。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
圖1的A-A剖視圖。圖3為
圖1的B-B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圖2、圖3中,一種自動曝氣集水槽,包括沉淀池1,沉淀池1內設有至少一個集水槽2,沉淀池水位5高于集水槽水位6,集水槽2內壁設有多個與沉淀池1連通的跌水孔4。如
圖1中,所述的集水槽2為多個,多個集水槽2與總集水渠3連通。如圖3中,所述的跌水孔4位于集水槽水位6和沉淀池水位5之間。如圖2中,所述的跌水孔4多層交錯布置,所述的跌水孔4為扁平狀。如圖2中,所述的跌水孔4各層的孔高不同,即扁平狀的孔高度不同,從而確保水流跌至不同的部位。經過沉淀池1沉淀或澄清后的水通過集水槽2側壁上的多層跌水孔4,以不同的高度,向集水槽2內跌水。水膜增大了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跌水過程夾帶空氣,使空氣溶入集水槽2內的水中,大大提高了集水槽2內水中氧的含量,使水中的鐵、錳或有機物的氧化創造了條件,取得良好的曝氣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曝氣集水槽,包括沉淀池(1),其特征在于沉淀池(1)內設有至少一個集水槽(2 ),沉淀池水位(5 )高于集水槽水位(6 ),集水槽(2 )內壁設有多個與沉淀池(1)連通的跌水孔(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曝氣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槽(2)為多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曝氣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跌水孔(4)位于集水槽水位(6 )和沉淀池水位(5 )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自動曝氣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跌水孔(4)多層交錯布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自動曝氣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跌水孔(4)為扁平狀。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自動曝氣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跌水孔(4)各層的孔高不同。
專利摘要一種自動曝氣集水槽,包括沉淀池,沉淀池內設有至少一個集水槽,沉淀池水位高于集水槽水位,集水槽水位內壁設有多個與沉淀池連通的跌水孔。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沉淀池內設置多個集水槽,從而增加了跌水孔的數量,跌水孔設置為多層交錯的結構,增加了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進一步的跌水孔形狀采用扁平狀,進一步的增加了水流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跌水孔各層的孔高不同,從而確保水流跌至不同的部位,提高曝氣效率。
文檔編號B01D9/04GK202052348SQ20112012688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7日
發明者曾紅革, 肖卓文, 高忠武 申請人: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葛洲壩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