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油水分離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分離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油水分離器。
背景技術:
PVC成型機在工作時會漏油,漏出的油直接滴到地面,污染環境,而且造成了浪費。 現有的一些排污口或小型設備,會時常排出一些油水混合物,對該混合物進行油水分離可以減少浪費,改善環境。中國專利201020153910. 0公開了一種油水分離器,它包括油水分離池,油水分離池的左端上方設有污水管口,污水管口的下面設有雜物濾網,油水分離池內由左至右設有四道隔板,第四道隔板的右側是儲水區;第一道隔板上下兩端分別設有通道;第二道隔板下端設有通道,上端設有油槽,油槽上設有出油口 ;第三道隔板下端與池底密封連接,上端設有濾油器,濾油器的下面設有濾網,濾網的中部與第三道隔板的上端連接,濾油器的左側設有擋板,濾油器的右側與第四道隔板連接,第四道隔板下端設有通道;油水分離池的右側設有出水管口。但該油水分離器結構較為復雜,處理效率較低。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油水分離器,解決了現有油水分離器結構復雜,分離效率低的問題。一種油水分離器,包括分離池,所述的分離池內設有相互平行的油水位擋板和若干隔板,油水位擋板將分離池隔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為排水槽,底部安裝有排水管,另一部分被隔板分隔成若干底部連通的分離槽;所有分離槽的位于分離池同一側的槽口邊沿設有溢油口,所有分離槽設置溢油口的一側側壁固定有位于溢流口下方的用于收集從溢油口流出的流體的收集槽。所述的分離槽設置溢油口的一側側壁頂部為斜面,可以讓油順利流入收集槽內。所述的油水位擋板頂沿比溢油口底部高1 5mm。所述的隔板與排水槽底面留有10 30mm的間隙。所述的溢油口深度為25 30謹。所述的分離槽內壁的溢油口處設有濾網。本實用新型裝置設置了多個連通的分離槽,分離速率大大提高,而且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油水分離器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油水分離器的A-A剖面圖;圖3為圖1所示油水分離器的B-B剖面圖;圖4為圖2中C處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油水分離器,包括分離池1、分離池1內設有相互平行的一塊水油位擋板101和四塊隔板102,水油位擋板101將分離池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為排水槽103, 底部安裝有排水管104。隔板102將剩余部分分隔成四個分離槽105,隔板與分離池1底面有10 30mm的間隙,使得四個分離槽底部連通,當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連通形式。所有分離槽位于分離池同一側的口部邊沿設有溢油口 106,溢流口深度在25 30mm之間,水油位擋板101比溢流口底部高1 5mm。為了阻止雜物進入,在分離槽內壁的溢油口處設置了濾網110,濾網為板式結構,便于拆卸和安裝。在溢油口下方的分離槽外壁上通過掛鉤109懸掛有收集槽107,收集槽用于收集從溢油口 106流出的流體,為了讓流體更好地流入收集槽,分離槽口部設置溢油口的局部為斜面108。上述裝置工作時,首先進料管2將油水混合物輸送到左邊第一個分離槽內,接著依次通入其它的分離槽,到達水油擋板處,由于水油位擋板101比溢流口底部高,而且油的密度比水小,則油先從溢油口溢出,水和部分油越過水油位擋板101進入排水槽103,從排水管104排出。
權利要求1.一種油水分離器,包括分離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離池內設有相互平行的油水位擋板和若干隔板,油水位擋板將分離池隔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為排水槽,底部安裝有排水管,另一部分被隔板分隔成若干底部連通的分離槽;所有分離槽的位于分離池同一側的槽口邊沿設有溢油口,所有分離槽設置溢油口的一側側壁固定有位于溢流口下方的用于收集從溢油口流出的流體的收集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離槽設置溢油口的一側側壁頂部為斜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水位擋板頂沿比溢油口底部高1 5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與排水槽底面留有 10 30mm的間隙。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油口深度為25 3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離槽內壁的溢油口處設有濾網。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油水分離器,包括分離池,所述的分離池內設有相互平行的油水位擋板和若干隔板,油水位擋板將分離池隔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為排水槽,底部安裝有排水管,另一部分被隔板分隔成若干底部連通的分離槽;所有分離槽的位于分離池同一側的槽口邊沿設有溢油口,所有分離槽設置溢油口的一側側壁固定有位于溢流口下方的用于收集從溢油口流出的流體的收集槽。本實用新型裝置設置了多個連通的分離槽,分離速率大大提高,而且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
文檔編號B01D17/028GK202006041SQ20112011241
公開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8日
發明者任丙華, 聶春林, 范仁意 申請人:浙江阮氏塑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