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漆包線工業有毒尾氣的精細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漆包線工業有毒尾氣的精細處理方法,特別是針對漆包機尾氣中 微量臭味有機污染物進行精細凈化處理的方法。
背景技術:
漆包機是用于生產漆包線的工業設備,漆包機一詞的技術含義在漆包線生產工業 領域是公知的。關于漆包機的結構,可以從現有的大量的該領域相關專著、論文以及專利文 獻中得到充分的了解,本案不就此公知的部分展開贅述。與本案相關的重點是,所有的漆包 機其結構都包括尾氣排放管道。本案發明人在參觀、考察一間大型、先進的漆包線生產企業的過程中,注意到,廠 區空氣中彌漫著雖不算濃烈,但還是有些刺鼻的氣味,據該廠相關工程技術人員介紹稱,現 有的漆包機已經是最先進的漆包機,現有的漆包機已經包含了對涂漆過程中產生的來自漆 料的有機溶劑蒸發氣體進行循環回收、催化燃燒處理的機構,漆包機設備的尾氣排放已經 達標,符合國家標準,雖然如此,那個已經達到國家標準的尾氣,還是含有微量的有毒有機 污染物,該有機污染物主要是苯、二甲苯以及酚類化學物質,特別是其中的酚類物質,氣味 比較重,導致廠區車間周圍的所述刺鼻氣味的長期存在,相關生產人員長期處于這樣的環 境中進行生產、工作,都頗為盼望盡早解決這一微量卻難聞的漆包機尾氣污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漆包機尾氣排放中存在的微量臭味有 機污染物的問題,研發一種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的漆包機尾氣精細凈化處理方法。本發明通過如下方案解決所述技術問題,該方案提供一種漆包線工業有毒尾氣的 精細處理方法,本案要點在于,將臭氧持續地注入到漆包機的尾氣排放管道內。本案利用對有機物具有很強氧化消解作用的臭氧,使其注入漆包機的尾氣排放管 道,氧化、消解所述的微量、臭味的有機污染物,從而實現精細的尾氣凈化。本案方案不會產生二次污染,解釋如下空氣中臭氧的熱分解在30°C開始,在 40-50°C時顯著,在200°C下一分鐘內臭氧分解大約是70%,在300°C及以上溫度時,1至2s 反應時間內即達到100%分解。而所有的漆包機、漆包線生產行業的技術人員都知道,在漆 包機尾氣排放管道內的尾氣溫度是在400°C -300°C之間。在本案的技術方案中,利用臭氧 機向所述漆包機尾氣排放管道內注入的臭氧,其有效的用于消解微量有機污染物的工作時 間只有1-2秒,臭氧與所述尾氣排放管道內的含污染物的尾氣混合、作用,在消解有毒有機 污染物的同時,那些未能及時參與反應的多余的部分臭氧,也在這一時間段內被高溫100% 地分解了,由于漆包機尾氣在所述漆包機尾氣排放管道內的流動運行的時間,也是數秒這 樣一個時間尺度,因此,本案中向所述尾氣排放管道注入的臭氧,能夠同時實現氧化、消解 微量有機污染物以及剩余臭氧自身高溫徹底熱分解這兩個進程。進而,沒有殘余的臭氧從 所述漆包機尾氣排放管道的終端排出。
臭氧的來源,可以選擇使用氧氣源臭氧發生器;但是,也可以選擇使用空氣源臭氧 發生器;氧氣源臭氧發生器以及空氣源臭氧發生器市場均有售。氧氣源臭氧發生器的技術 含義是公知的。空氣源臭氧發生器的技術含義是公知的。本發明的優點是,通過向所述漆包機尾氣排放管道內注入臭氧的方法,以臭氧的 強的氧化作用能力,來對所述微量的臭味有機污染物進行氧化反應,達到徹底消解微量臭 味有機污染物的目的,而與此同時,利用臭氧在高溫區段能夠快速分解的化學特性,實現多 余臭氧的快速分解,避免了可能的二次污染,本案方法有助于良好地解決漆包機尾氣精細 凈化技術問題。
具體實施例方式將臭氧持續地注入地漆包機的尾氣排放管道內。臭氧的來源,可以選擇使用氧氣 源臭氧發生器;但是,也可以選擇使用空氣源臭氧發生器;氧氣源臭氧發生器以及空氣源 臭氧發生器市場均有售。
權利要求
1.漆包線工業有毒尾氣的精細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將臭氧持續地注入到漆包機的 尾氣排放管道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漆包線工業有毒尾氣的精細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臭 氧的來源是氧氣源臭氧發生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漆包線工業有毒尾氣的精細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臭 氧的來源是空氣源臭氧發生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漆包線工業有毒尾氣的精細處理方法。漆包線生產中的尾氣排放雖然已經普遍達標,但其中的微量臭味有機物并未完全除盡,進而使得相關廠區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氣味,此狀況亟待解決。本案旨在解決該問題。本案提供一種有益的漆包機尾氣精細凈化處理方法,本案方法的重點是,將臭氧持續地注入到漆包機的尾氣排放管道內。本案利用具有極強氧化反應能力的臭氧,來對漆包機尾氣中存在的微量臭味有機污染物進行氧化消解,同時,在漆包機尾氣排放管道的固有的高溫條件下,多余的臭氧因高溫而快速自行分解,避免了可能的二次污染。本案有助于解決漆包機尾氣的精細凈化問題。
文檔編號B01D53/76GK102145250SQ20111010434
公開日2011年8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4日
發明者姜晶晶, 孔祖萍, 孫杰, 干寧, 張君, 李月嬌, 李榕生, 葛從幸 申請人:寧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