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肽三烷基醇胺酯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精細化工產品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多肽三烷基醇胺酯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術:
多肽是α-氨基酸以肽鏈連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合物,也是蛋白質水解的中間產物。由兩個氨基酸分子脫水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同理類推還有三肽、四肽、五肽等。 通常由10-100氨基酸分子脫水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多肽。它們的分子量低于10000 Dalton (道爾頓),能透過半透膜,不被三氯乙酸及硫酸銨所沉淀。多肽因子相較于膠原蛋白,多肽的分子量更小,更能深入肌膚發揮作用,而且多肽是構成蛋白質的片段鍵解,分子雖然比單一個氨基酸大,但穩定性也相對比較高,也不易流失變質,因此化妝品研發人員也不斷將各種多肽組合成不同的鏈結方式,并測試其可發揮的作用及對肌膚幫助之處。目前所知多肽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傳遞訊息予與細胞,讓細胞接受到正確的指令,并透過不同的方式傳遞,達到不同效果,以達到加速或刺激某些細胞的自然功能或是抑制、減緩細胞的某些作用。多肽的作用是通過協調機體的綜合機能來作用的,所以要比一般的化學保養來的慢,一般的皮膚代謝的周期也要有一個月的時間,所以,利用多肽來改善皮膚的護膚品有一個比較長的周期,是屬于保養型的產品,不是功效型的馬上見效的化學類產品。第三代保養品添加了多肽,是大豆植物中找尋到的氨基酸片段,沒有動物類疾病風險,而且因為是皮膚細胞荷爾蒙最小成分,不僅是擦保養品進皮膚而已,而是讓皮膚的修護功能自動恢復,可以說是劃時代的新科技!
多肽因組成結構的不同而對人體具有不同的功能,概括起來為抑制、激活、修復和促進。抑制細胞病變,增強人體免疫力;激活細胞活性,清除對人體有害的自由基;修復人體已經病變的細胞,改善新陳代謝;促進人體蛋白質、酶和酵素的合成與調控。多肽分子量不大(通常小于1萬道耳頓),這些小分子在細胞培養的層級或許都有其特殊效果,但如果要當做一般化妝品使用,其安全性遠比效果性更需要重視。跟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的道理一樣,廠商目前都很想把有效成分藉由不同方式導入真皮發揮抗老除皺作用。活性肽主要控制人體的生長、發育、免疫調節和新陳代謝,它在人體處于一種平衡狀態,若活性肽減少后,人體的機能發生重要變化。對于兒童來說,他的生長、發育變得緩慢,甚至停止,長久下去就形成了侏儒。對成年人或老年人,缺少活性肽后,自身的免疫力就會下降,新陳代謝紊亂,內分泌失調,引起各種疾病的產生,如失眠、身體消瘦或浮腫。由于活性肽還作用于神經系統,因此人體就會變得動作遲緩,頭腦不再聰慧,更主要的是活性肽減少,直接引起人身體各部位逐漸出現全面衰老,引發各種疾病。多肽合成是一個重復添加氨基酸的過程,多肽合成分成兩種固相合成和液相多肽合成。固相合成順序一般從C端(羧基端)向N端(氨基端)合成。
3
過去,多肽合成是在溶液中進行稱為液相合成法。從1963年Merrifield發展成功了固相多肽合成方法以來,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到今天固相法已成為多肽和蛋白質合成中的一個常用技術,表現出了經典液相合成法無法比擬的優點,從而大大的減輕了每步產品提純的難度。多肽合成儀是用來合成多肽的儀器,因為多肽合成的步驟很繁瑣,又很耗時,多家公司開發了自動多肽合成儀。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針對數量少但合成量大的生產型應用, 典型代表是美國ABI公司的ABI336型多肽合成儀,其反應器轉動方式有別于前兩代的多肽合成儀,即反應器上方相對固定,而下方作圓周360度快速旋轉,帶動反應器里的固液兩相從底部向上作螺旋運動,一直達到反應器的最上方;另外一類多肽合成儀針對于藥物研發、 基因研究等科研性應用,典型代表是德國htavis AG公司的ResP印SL和MultiP印RS系列,可以同時提供固相合成和膜合成的應用,并能自動幫助客戶進行圖譜篩選同時完成高通量的多肽合成工作。多肽合成儀以固相合成為反應原理,在密閉的防爆玻璃反應器中使氨基酸按照已知順序(序列,一般從C端-羧基端向N端-氨基端)不斷添加、反應、合成,操作最終得到多肽載體。固相合成法,大大減輕了每步產品提純的難度。為了防止副反應的發生,參加反應的氨基酸的側鏈都是保護的。羧基端是游離的,并且在反應之前必須活化。但是,上述方法合成的多肽產品主要作為高端的藥物和人體功能性物質,成本高工藝復雜,很少應用于日用化學品中。三乙醇胺、三異丙醇胺用作日化用品濕潤劑;洗滌劑原料;美容品原料;護膚品、 化妝品原料。三乙醇胺在化妝品中還具有中和劑的作用,具有增稠和保濕的作用。幾乎無毒,大鼠經口急性中毒數據LD50=8g/kg。因此,將聚琥珀酰亞胺、或谷氨酸共聚琥珀酰亞胺、或二者混合物與三烷基醇胺反應合成多肽三烷基醇胺酯化合物,在制藥、日用化學品行業具有美好的應用前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多肽三烷基醇胺酯化合物產品是聚L-天門冬氨酸三乙醇胺酯化合物、 聚L-天門冬氨酸三異丙醇胺酯化合物、L-天門冬氨酸L-谷氨酸共聚三乙醇胺酯化合物、 L-天門冬氨酸L-谷氨酸共聚三異丙醇胺酯化合物的一種、二種或多種化合物的混合物。本發明另一個目的是提供多肽三烷基醇胺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本發明的多肽三烷基醇胺酯化合物合成方法是以L-天門冬氨酸、L-谷氨酸或二者混合物為原料,采用專利CN101280059B方法合成的聚琥珀酰亞胺或L-谷氨酸共聚琥珀酰亞胺,將聚琥珀酰亞胺,或L-谷氨酸共聚琥珀酰亞胺,或二者混合物用去離子水或純水洗滌精制,去除雜質和未反應的單體,然后將聚琥珀酰亞胺、或L-谷氨酸共聚琥珀酰亞胺、 或二者混合物與三乙醇胺、三異丙醇胺的一種或二種的混合物在水溶液中在一定溫度下按照一定質量比在攪拌反應器中反應合成。水與精制的聚琥珀酰亞胺、或L-谷氨酸共聚琥珀酰亞胺、或二者混合物、與三乙醇胺、三異丙醇胺的一種或二種化合物的混合物的質量比為(1- :1:(0. 3-3. 0)。水與精制的聚琥珀酰亞胺、或L-谷氨酸共聚琥珀酰亞胺、或二者混合物、與三乙醇胺、三異丙醇胺的一種或二種的混合物在攪拌反應器中的合成反應溫度為30-120°C。
反應終點控制合成反應的PH=6. 5-7. 5,最好為7. 0-7. 2。合成產品為透明的淡棕黃色粘稠液體。本發明的多肽三烷基醇胺酯化合物可作為醫藥助劑,用作藥品的緩、控釋制劑,控制藥物的釋放速度,也是具有特殊用途、高附加值的新型改性高分子材料和發展生態和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同時也是新型表面活性劑。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并不因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權項。實施例1
將500毫升三口燒瓶置于相應電熱套中,安裝好電動攪拌和溫度計。取L-天門冬氨酸合成的聚琥珀酰亞胺100克,在250mL錐形瓶在中用去離子水攪拌洗滌,然后用布氏漏斗抽濾,去除雜質和未反應的單體。將精制的聚琥珀酰亞胺加入500毫升三口燒瓶,再加入200克去離子水和99%三乙醇胺120克,啟動電動攪拌和電熱套。控制溫度為90 士 5 °C。當燒瓶中反應物變成透明溶液時,關閉電動攪拌和電熱套。將反應物冷卻,用布氏漏斗抽濾,得到透明的淡棕黃色粘稠的聚L-天門冬氨酸三乙醇胺酯化合物。實施例2
取L-天門冬氨酸合成的聚琥珀酰亞胺100克,在250mL錐形瓶在中用去離子水攪拌洗滌,然后用布氏漏斗抽濾,去除雜質和未反應的單體。將精制的聚琥珀酰亞胺加入500毫升三口燒瓶,再加入200克去離子水和85%三異丙醇胺160克,啟動電動攪拌和電熱套。控制溫度為80 士 5 °C。當燒瓶中反應物變成透明溶液時,關閉電動攪拌和電熱套。將反應物冷卻,用布氏漏斗抽濾,得到透明的淡棕黃色粘稠的聚L-天門冬氨酸三異丙醇胺酯化合物。實施例3
取L-谷氨酸共聚琥珀酰亞胺100克,在250mL錐形瓶在中用去離子水攪拌洗滌,然后用布氏漏斗抽濾,去除雜質和未反應的單體。將精制的L-谷氨酸共聚琥珀酰亞胺加入500毫升三口燒瓶,再加入200克去離子水和85%三異丙醇胺170克,啟動電動攪拌和電熱套。控制溫度為80 士 5 °C。當燒瓶中反應物變成透明溶液時,關閉電動攪拌和電熱套。將反應物冷卻,用布氏漏斗抽濾,得到透明的淡棕黃色粘稠的L-天門冬氨酸L-谷氨酸共聚三異丙醇胺酯化合物。實施例4
將實施例2合成的聚L-天門冬氨酸三異丙醇胺酯化合物20克與200克純凈水混合均勻,用作護膚品,皮膚吸收快又光滑潤澤。
權利要求
1.多肽三烷基醇胺酯化合物產品,其特征在于該多肽三烷基醇胺酯化合物是聚L-天門冬氨酸三乙醇胺酯化合物、聚L-天門冬氨酸三異丙醇胺酯化合物、L-天門冬氨酸L-谷氨酸共聚三乙醇胺酯化合物、L-天門冬氨酸L-谷氨酸共聚三異丙醇胺酯化合物的一種、二種或多種化合物的混合物。
2.制備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三烷基醇胺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精制的聚琥珀酰亞胺、或L-谷氨酸共聚琥珀酰亞胺、或二者混合物與三乙醇胺、三異丙醇胺的一種或二種的混合物在水溶液中在一定溫度下按照一定質量比在攪拌反應器中合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肽三烷基醇胺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與精制的聚琥珀酰亞胺、或L-谷氨酸共聚琥珀酰亞胺、或二者混合物、與三乙醇胺、三異丙醇胺的一種或二種化合物的混合物的質量比為(1-5) :1:(0. 3-3. 0)。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肽三烷基醇胺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與精制的聚琥珀酰亞胺、或L-谷氨酸共聚琥珀酰亞胺、或二者混合物、與三乙醇胺、三異丙醇胺的一種或二種的混合物在攪拌反應器中的合成反應溫度為30-120°C。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三烷基醇胺酯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多肽三烷基醇胺酯化合物主要應用于醫藥和日用化學品領域。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多肽三烷基醇胺酯化合物產品及其合成方法,其關鍵工藝步驟是用聚琥珀酰亞胺、或谷氨酸共聚琥珀酰亞胺、或二者混合物與三烷基醇胺反應在水溶液中合成多肽三烷基醇胺酯化合物,同時涉及多肽三烷基醇胺酯化合物在日用化學品領域的應用。
文檔編號B01F17/52GK102206345SQ20111007947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1日
發明者李紹通 申請人:李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