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超大氣量的高速立體傳質塔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超大氣量的高速立體傳質塔板,屬于化工機械領域。
二背景技術:
在石油化工,石油煉制、化工、輕工、環保、醫藥及原子能等工業部門,塔板和填料廣泛應用于蒸餾、吸收、萃取、吸收、洗滌、冷卻等化工單元過程。填料具有分離效率高,壓降小,處理能力大等優點,但成本較大,操作彈性小,對配套塔內件要求高;塔板操作彈性大,抗堵塞,成本低,分離效率相對較大,但壓降將較大,處理能力較低。在常規的氣液比下,塔板和填料均能滿足工業應用的需要,但對于一些特殊的工況,需要一些特殊結構的塔內件來滿足生產的需要,如高液氣比(提餾段)、超低液氣比(如吸收塔、洗滌除霧塔)、高液體停留時間(如反應精餾塔、生化反應塔)。對于煙氣脫硫、乙烯急冷塔、焦化分餾塔、合成氣液體脫硫脫碳塔等超大氣量的工況, 一方面塔徑過大造成設備投資急劇加大,另一方面在合理的液氣比下液流強度過低,塔板板面布置困難,迫于無奈加大液流強度,造成分離能耗增加。另外現有塔內件,空塔操作氣速僅在lm/s左右,塔內空間利用不足,成倍提高處理能力的擴量改造困難。
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超大氣量的高速立體傳質塔板,它主要由塔板、帽罩、分離罩、降液管、溢流堰、帽罩孔、中心筒、升氣孔等組成。塔板開有多個升氣孔,孔上部安裝有帽罩,帽罩外面設置分離罩,入口端有降液管,出口端設置溢流堰。升氣孔形式為平孔或八字形,開孔率占塔板截面的6%~50%。帽罩(2)與塔板(1)夾縫間距為3 10mm或帽罩底部開有相同面積的液體流入孔;帽罩與分離罩夾縫間距為10~50mm;帽罩上頂部開有帽罩孔,開孔形式為旋流百葉窗,開孔率大于塔板的開孔率。分離罩為單層或雙層旋筒。
溢流堰高度高50 500mm,降液管高度比溢流堰高200-600 mm。
四
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的塔板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升氣管入口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帽罩孔結構示意圖,附圖4為分離罩結構示意圖。附圖的圖面設明如下
1、塔板2、帽罩3、分離罩4、溢流堰5、降液管6、中心筒7、升氣孔8、帽罩孔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來詳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
五具體實施方式
在實際設計和制造中,本實用新型是塔板(1)開有多個升氣孔(7),孔上部安裝有帽罩(2),帽罩(2)外面設置分離罩(3),入口端有降液管(5),出口端設置溢流堰(4)。升氣孔(7)形式為平孔或八字形,開孔率占塔板(1)截面的6%~50%。帽罩(2)與塔板(1)夾縫間距為3-10mm或帽罩底部開有相同面積的液體流入孔;帽罩(2)與分離罩(3)夾縫間距為10 50mm;帽罩(2)上頂部開有帽罩孔(8),開孔形式為旋流百葉窗,開孔率大于或等于塔板(1)的開孔率,通常為塔板開孔率的2~3倍。
分離罩(3)為單層或雙層旋筒,頂部設有中心筒(6)。溢流堰(4)高度高50~500mm,降液管(5)高度比溢流堰(4)高200-600 mm。附圖2中(A)為平孔,(B)為八字形孔。附圖4中(A)為單筒結構,(B)為雙筒結構。
在實際操作時,液體錯流流過塔板(1),液體從帽罩(2)底部縫隙或流入孔進入通過帽罩(2)被升氣孔(7)進入的2~20m/s氣體提升、拉膜、破碎、攪拌混合,然后從帽罩孔(4)旋流噴出,在分離罩(3)中離心分離,氣體從分離罩(3)的中心筒(6)流出,液體順分離罩(3)的內壁向下流回液層,實現高氣速下的氣液立體傳質。
權利要求1.一種超大氣量的高速立體傳質塔板,主要由塔板、帽罩、分離罩、降液管、溢流堰、帽罩孔、中心筒、升氣孔等組成,技術特征是塔板開有多個升氣孔,孔上部安裝有帽罩,帽罩外面設置分離罩,入口端有降液管,出口端設置溢流堰。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提供的一種超大氣量的高速立體傳質塔板,其特征在于升氣孔形式為平孔或八字 形,開孔率占塔板截面的6%~50%。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提供的一種超大氣量的高速立體傳質塔板,其特征在于帽罩(2)與塔板(1)夾 縫間距為3~10mm或帽罩底部開有相同面積的液體流入孔。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提供的一種超大氣量的高速立體傳質塔板,其特征在于帽罩與分離罩夾縫間距為 10~50mm。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提供的一種超大氣量的高速立體傳質塔板,其特征在于帽罩上頂部開有帽罩孔, 開孔形式為旋流百葉窗,開孔率大于或等于塔板的開孔率。
6. 根據權利耍求1所提供的一種超大氣量的高速立體傳質塔板,其特征在于分離罩為單層或雙層旋 筒。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提供的一種超火氣量的高速立體傳質塔板,其特征在于溢流堰高度高50~500mm, 降液管高度比溢流堰高200-600 mm。
專利摘要一種超大氣量的高速立體傳質塔板,塔板上部安裝有多個帽罩,帽罩外面設置分離罩,入口端有降液管,出口端設置溢流堰;帽罩上頂部開孔,開孔形式為旋流百葉窗,開孔率大于塔板的開孔率。
文檔編號B01D3/18GK201299984SQ20082017700
公開日2009年9月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3日
發明者喬英云, 田原宇 申請人:山東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