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吸塵器用集塵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收集被吸進來的空氣中所含的灰塵的吸塵器用集塵裝置。
背景技術:
已知一種立式(縱型)的吸塵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其包括帶在地板面上滾動的車輪的吸入部、一端部相對于該吸入部可以轉動地安裝的長條形狀的本體,能夠把持形成在本體的另一端部的把手以使本體相對于豎直方向向后稍微傾斜的姿勢使用。立式的吸塵器,在不使用時,能夠以使本體相對于吸入部立起成豎直方向的姿勢進行保持。
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集塵裝置具有大致圓筒形的集塵箱,該集塵箱用于收集從吸入部吸引進來的空氣中所含的灰塵。在集塵箱上形成有用于沿切線方向向集塵箱內吸入空氣的導入口,從導入口導入集塵箱內的空氣在集塵箱內高速回旋。而且,由過濾器從在集塵箱內高速回旋的空氣中分離出灰塵。
在所述的吸塵器中,由于在積存灰塵時不使用紙包裝,所以具有經濟的優點。
專利文獻1特開2000-342492號公報但是,在上述現有技術中,由于使從導入口導入的空氣在集塵箱內回旋,所以集塵箱內的空氣的流向復雜,具有吸引效率差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基于當前的現狀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容易維護保養的吸塵器用集塵裝置。
第1項發明是一種收集與空氣一起從導入口512吸入的灰塵、并使空氣從排氣口514通過的吸塵器用集塵裝置51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收集室520B,其相對于上述吸塵器用集塵裝置能夠進行拆裝,使從上述導入口吸入的空氣回旋而收集比較大的灰塵;第2收集室520A,其通過將上述第1收集室安裝在上述吸塵器集塵裝置中而區劃形成,通過使從上述第1收集室排出的空氣通過在該第2收集室內部所具備的細塵用過濾器531、532收集比較小的灰塵。
根據該構成,由于從導入口取入的空氣中所含的粗塵能夠被粗塵用過濾器所收集而積存在第1收集室內,所以能夠防止粗塵流入第2收集室內的情況。從而,在配置于第2收集室內細塵用過濾器上所附著的灰塵的量少,無需頻繁地除去附著在細塵用過濾器上的灰塵(細塵),因此,容易維護保養。
如第2項發明那樣,也可以在上述第1收集室520B內形成引導流路528,該引導流路528用于將在上述第2收集室520A內通過上述細塵用過濾器531、532后的空氣導向上述排氣口514側。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如第3項發明的吸塵器用集塵裝置那樣,上述引導流路由管狀部件528形成,該管狀部件的外周面突出形成有突肋528B,還包括用于使上述管狀部件旋轉的操作部543,則通過形成在旋轉的管狀部件的外周面上的突肋,能夠使灰塵從管狀部件的外周面分離。從而,然后,容易取出第1收集室內的灰塵。
第4項發明的吸塵器用集塵裝置510,在第1~3中任意一項發明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收集室520B由大致圓筒狀部件形成,從上述導入口512吸入的空氣沿上述第1收集室的切線方向流入上述第1收集室。
根據該構成,從導入口吸入的空氣沿第1收集室的外周面的切線方向流入,在第1收集室內高速回旋。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吸塵器的構成外觀的左側視圖。
圖2是吸塵器的后視圖。
圖3是從左側觀察以沿前后方向的豎直面剖開的集塵裝置的剖視圖。
圖4是集塵裝置的后視圖。
圖5是沿圖3所示的箭頭A-A方向觀察的集塵裝置的剖視圖。
圖6是分支路的仰視圖。
圖7是從左側觀察以沿前后方向的豎直面剖開的第1變形例的集塵裝置的剖視圖。
圖8是集塵裝置的后視圖。
圖9是沿圖7所示的箭頭B-B方向觀察的集塵裝置的剖視圖。
圖10是沿圖7所示的箭頭C-C方向觀察的集塵裝置的剖視圖。
圖11是從左側觀察以沿前后方向的豎直面剖開的第2變形例的集塵裝置的剖視圖。
圖12是集塵裝置的后視圖。
圖13是沿圖11所示的箭頭D-D方向觀察的集塵裝置的剖視圖。
圖14是從左側觀察以沿前后方向的豎直面剖開的第3變形例的集塵裝置的剖視圖。
圖15是集塵裝置的后視圖。
圖16是沿圖14所示的箭頭E-E方向觀察的集塵裝置的剖視圖。
圖17是沿圖14所示的箭頭F-F方向觀察的集塵裝置的剖視圖。
圖18是從左側觀察以沿前后方向的豎直面剖開的第4變形例的集塵裝置的剖視圖。
圖19是集塵裝置的后視圖。
圖20是沿圖18所示的箭頭G-G方向觀察的集塵裝置的剖視圖。
圖21是過濾部件的俯視圖。
圖22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吸塵器的構成外觀的左側視圖。
圖23是吸塵器的后視圖。
圖24是從后側觀察以沿左右方向的豎直面剖開的集塵裝置的剖視圖。
圖25是從左側觀察以沿前后方向的豎直面剖開的集塵裝置的剖視圖。
圖26是集塵裝置的分解剖視圖。
圖中1-吸塵器,3-吸入部,4-本體,5-把手,10-集塵裝置,12-導入口,14-排氣口,24-引導部件,25-圓筒過濾器,27-篩網過濾器,28-分支路,29-收集室,30-過濾部件,31-篩網過濾器,32-濾紙過濾器,35-凸緣部,39-刷子部件,43-刻度盤(dial),110-集塵裝置,112-導入口,114-排氣口,124-引導部件,125-圓筒過濾器,127-篩網過濾器,128-分支路,129-收集室,130-過濾部件,131-篩網過濾器,132-濾紙過濾器,210-集塵裝置,212-導入口,214-排氣口,224-引導部件,225-圓筒過濾器,227-篩網過濾器,228-分支路,229-收集室,230-過濾部件,231-篩網過濾器,232-濾紙過濾器,235-凸緣部,239-刷子部件,243-刻度盤,249-引導管,310-集塵裝置,312-導入口,314-排氣口,324-引導部件,325-圓筒過濾器,327-篩網過濾器,328-分支路,329-收集室,330-過濾部件,331-篩網過濾器,332-濾紙過濾器,410-集塵裝置,412-導入口,414-排氣口,423-下部空間,424-引導部件,425-圓筒過濾器,427-篩網過濾器,428-分支路,429-收集室,430-過濾部件,431-篩網過濾器,432-濾紙過濾器,449-隔壁,501-吸塵器,503-吸入部,504-本體,505-把手,510-集塵裝置,512-導入口,514-排氣口,520A-上箱,520B-下箱,525-圓筒過濾器,528-管狀部件,531-圓筒過濾器,532-濾紙過濾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具體說明。
圖1及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吸塵器1的構成的外觀圖。圖1表示左側視圖,圖2表示后視圖,為了清楚了解吸塵器1的內部構成,而分別以將吸塵器1局部剖開的剖面圖進行表示。
參照圖1及圖2,該吸塵器1是所謂的立式(縱型)吸塵器,即,具有帶可沿地板面滾動的多個車輪2的吸入部3、相對于該吸入部3可以轉動地安裝一端部的長條形狀的本體4,通過把持形成在本體4的另一端部(上端部)的把手5,能夠以將本體4相對于豎直方向向后傾斜一些的姿勢進行使用。該立式的吸塵器1,在不使用時,能夠以使本體4相對于吸入部3立起成豎直方向的姿勢(圖1及圖2所示的姿勢)進行保持。
在吸入部3的底面前側形成有吸入口6。在吸入部3的內部后側配置有電動送風機7,該電動送風機7包括電機、和被該電機所驅動旋轉的風扇。在使用該吸塵器1進行清掃時,通過操作本體4(例如,后述的下側部件4A的上端部)上所設的電源開關8來開始電動送風機7的驅動,而從吸入口6將面對吸入口6的地板面上的灰塵與吸入口6的外側的空氣一起吸引到吸入部3內。在吸入部3的內部前側配置有可以以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轉軸9A為中心旋轉的旋轉刷子9,該旋轉刷子9的外周面面向吸入口6。在驅動電動送風機7時,利用從吸入口6吸入到吸入部3內的空氣的風壓來使旋轉刷子9旋轉,而能夠輔助灰塵從吸入口6向吸入部3內流入,同時利用旋轉刷子9還能夠防止異物從吸入口6流入。不過,旋轉刷子9也可以由電機來驅動旋轉。
在本體4安裝有可以拆裝的集塵裝置10,該集塵裝置10用于收集從吸入部3吸引進的空氣中所含的灰塵。在本體4具有位于吸入部3的上方的用來保持集塵裝置10的下側部件4A、和以越向上方越向后方側傾斜的方式彎曲的上側部件4B,該上側部件4B的一端部(下端部)插入該下側部件4A的上端部中,本體4整體形成為上下長條形狀。在上側部件4B的前面上部連結著拱狀的把手5的兩端部,把持該把手5,通過沿本體4延伸的方向加力,而對本體4及與本體4連結的吸入部3給予推進力,能夠隨著車輪的旋轉使吸塵器1移動。在上側部件4B的后面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突出形成有軟線纏繞部11,在不使用吸塵器1時、或使用吸塵器1時電源軟線過長的等情況下,可將電源軟線纏掛在這2個軟線纏繞部11上而纏繞起來。
在集塵裝置10形成有導入口12,軟管13的一端部連結在吸入部3上,而軟管13的另一端部與集塵裝置10的導入口12相連接。據此,從吸入口6吸引到吸入部3內的空氣及灰塵通過軟管13送向集塵裝置10一側,從導入口12導入到集塵裝置10內。被吸入到集塵裝置10內的含有灰塵的空氣,在通過集塵裝置10的過程中所含的灰塵被收集后,從形成在集塵裝置10的底面的排氣口14向下方排出。在本體4的下側部件4A內形成有將從集塵裝置10的排氣口14排出的空氣向前方側導出的引導路15,通過該引導路15向前方側導出的空氣經由排氣過濾器16排出到機體外。
圖3是從左側觀察以沿前后方向的豎直面剖開的集塵裝置10的剖視圖。圖4是集塵裝置10的后視圖,為了容易了解其內部構成,而以將集塵裝置10局部剖開的剖面圖表示。圖5是沿圖3所示的箭頭A-A方向觀察的集塵裝置10的剖視圖。
參照圖3~圖5,集塵裝置10具備用于區劃其外形的大致圓筒狀的集塵箱20。在集塵箱20的上端部形成把持部21,該把持部21是在將集塵裝置10相對于吸塵器1進行拆裝時把持用的。集塵箱20內被區劃為形成在其上端部的上部空間22、和從中央部到下端部形成的下部空間23。導入口12被形成在下部空間23的上端部,從導入口12導入的空氣會沿著集塵箱20的外周面的切線方向被導至下部空間23內。
在下部空間23的上端部配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管狀的引導部件24,該引導部件24的一端與導入口12相連接。更具體地說,引導部件24被形成為具有一端與導入口12相連接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上游側部分24A和從該上游側部分24A的另一端向后方延伸的下游側部分24B、的大致L字形狀。上游側部分24A與下游側部分24B的結合部附近的內側(內角側)位于集塵箱20的中心軸線上,在引導部件24內配置有沿集塵箱20的中心軸線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圓筒狀的圓筒過濾器25。即,引導部件24沿圓筒過濾器25的外周延伸設置,從導入口12導入的空氣沿圓筒過濾器25的外周流過,并被導至引導部件24的頂端。圓筒過濾器25的外周面形成有多個通氣口26,各通氣口26被篩網過濾器27所覆蓋。通氣口26向相對于引導部件24內的空氣的流動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開口。
從導入口12導入的空氣,如圖3及圖5中的空心箭頭所示的那樣,會通過引導部件24內被引導向下游側部分24B的頂端,但其一部分也會如圖3及圖5中的黑心箭頭所示的那樣,從通氣口26通過篩網過濾器27流入圓筒過濾器25內。另一方面,從導入口12導入的空氣中所含的灰塵,由于比空氣重,所以因慣性力而通過引導部件24內的外部(外角側)被導向下游側部分24B的頂端。圓筒過濾器25被配置在相對于引導部件24內的灰塵的流過路徑錯開的位置,從導入口12導入的空氣中所含的灰塵,避開圓筒過濾器25從引導部件24的頂端放出到下部空間23內。據此,能夠防止圓筒過濾器25妨礙引導部件24內的灰塵的流過的情況。
在集塵箱20內配置有沿集塵箱20的中心軸線向下方延伸的分支路28,該分支路28的一端部(上端部)與圓筒過濾器25相連接。從通氣口26經由篩網過濾器27流入圓筒過濾器25的空氣通過分支路28被導向下方。下部空間23的分支路28的外側的空間構成收集室29,該收集室29用于收集并積存從引導部件24的頂端放出的灰塵。即,在集塵箱20(下部空間23)的底部配置過濾部件30,在從引導部件24放出并向下方的空氣通過過濾部件30時,利用過濾部件30來收集其空氣中所含的灰塵,而積存在收集室29內。
集塵箱20的底面被開口,其開口構成用于排出被收集了灰塵后的空氣的排氣口14。在集塵箱20的下端部以覆蓋排氣口14的方式安裝可以拆裝的過濾部件30。過濾部件30包括面向收集室29的俯視大致呈圓形的篩網過濾器31、和隔開一定間隔配置在該篩網過濾器31的下方的俯視大致呈圓形的濾紙過濾器32。濾紙過濾器32被與排氣口14對應形狀的下保持部件30A所保持,篩網過濾器31被上保持部件30B所保持,該上保持部件30B介由合頁可以轉動地安裝在下保持部件30A的上面后端部。在上保持部件30B的中央部形成有以包圍被下保持部件30A所保持的濾紙過濾器32的外周的方式向上方突出的圓筒部34,并以覆蓋該圓筒部34的上端開口的方式安裝篩網過濾器31。
分支路28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徑向伸出的大致圓形的凸緣部35,該凸緣部35與形成在過濾部件30的上保持部件30B上的圓筒部34的上端開口相對向。圖6是分支路28的仰視圖,如該圖6所示,從分支路28的下端部向徑向伸出的凸緣部35,包括與過濾部件30的圓筒部34的上端面對應的形狀的圓環部36、和用于連結該圓環部36的內周面及分支路28的外周面的多個(例如為4個)的連結部37。各連結部37從分支路28的下端部按照在圓周方向上相互每隔規定角度(例如90°)空出間隔的方式向徑向延伸。由圓環部36的內周面與連結部37區劃的多個(例如4個)開口構成用于將流入收集室29內的空氣導向過濾部件30的通氣口38。即,從引導部件24流入收集室29的空氣,如圖3中的空心箭頭所示的那樣,經由通氣口38導至過濾部件30,再通過篩網過濾器31及濾紙過濾器32從排氣口14排出。從收集室29向排氣口14的空氣中所含的灰塵中的、比較大灰塵(粗塵)被篩網過濾器31所收集積存在收集室29內,而通過了篩網過濾器31的比較小的灰塵(細塵)會被濾紙過濾器32的收集。另一方面,經由分支路28導向下方的空氣從其下端向過濾部件30的中央部放出,再通過篩網過濾器31及濾紙過濾器32從排氣口14排出。
在凸緣部35的各連結部37的下面安裝有刷子部件39(例如,毛刷等),該刷子部件39的頂端部與篩網過濾器31的上面相抵接。在該實施方式中,能夠使圓筒過濾器25及分支路28一體旋轉,并隨著其旋轉,被安裝在凸緣部35上的刷子部件39的頂端部會與篩網過濾器31滑動接觸。更具體地說,圓筒過濾器25的上端部貫通用于區隔集塵箱20的上部空間22與下部空間23的隔壁40而面向上部空間22,形成在其外周面上的凸緣部41的下面與隔壁40的上面相抵接,從而可以旋轉地保持圓筒過濾器25及與圓筒過濾器25相連結的分支路。
在形成于圓筒過濾器25的上端部的凸緣部41的上面的外周緣形成有多個齒,在集塵箱20的上部空間22內配置可與這些齒相嚙合的齒輪42。齒輪42的軸線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與從集塵箱20的周面的后端部向外伸出的刻度盤43相連結。在使刻度盤43旋轉時,凸緣部41經由齒輪42旋轉,圓筒過濾器25及分支路28旋轉。據此,使形成在分支路28的下端部的凸緣部35旋轉,使安裝在該凸緣部35的刷子部件39的頂端部與篩網過濾器31滑動接觸,除去附著在篩網過濾器31的上面上的灰塵,能夠解決篩網過濾器31的網眼堵塞問題。
在集塵箱20的后端下部形成有用于卡扣過濾部件30(下保持部件30A)的后端部的卡扣部44。另一方面,在集塵箱20的外面下部的前端部安裝用于卡扣過濾部件30(下保持部件30A)的前端部的卡扣爪45。卡扣爪45可以以其上端部為中心向前后方向轉動,在沿集塵箱20的外周面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狀態下,能夠使形成在其下端部的爪部45A與過濾部件30的前端部相卡扣。
在集塵箱20的外面的前端部從上下方向中央部向下端延伸有為了解除卡扣爪45相對于過濾部件30的配合而操作的操作桿46。操作桿46的下端部被插入集塵箱20的外周面與卡扣爪45之間。操作桿46被配置在其上端部的彈簧47向上方推。通過克服彈簧47的推力向下按壓操作桿46,而能夠由形成在操作桿46的下端部的傾斜面46A向前方推出卡扣爪45,解除卡扣爪45相對于過濾部件30的配合。過濾部件30,在解除了卡扣爪45的配合的狀態下,能夠從集塵箱20上拆下。
通過從集塵箱20上拆下過濾部件30,而打開排氣口14,可經由排氣口14簡單地丟棄積在收集室29內的灰塵。另外,也能丟棄積存在分支路28中的微小的灰塵。根據這樣的構成,通過從集塵箱20中取出過濾部件30、除去附著在篩網過濾器31及濾紙過濾器32上的灰塵、再安裝在集塵箱20上,從而能夠反復使用過濾器,因此,與利用一次性的紙包裝收集灰塵那樣的構成相比較很經濟。
在從集塵箱20上拆下過濾部件30的狀態下,能夠相對于下保持部件30A使上保持部件30B以合頁33為中心向上方轉動。在篩網過濾器31與濾紙過濾器32之間通過相互空出一定間隔配置而形成空間48,使上保持部件30B能相對下保持部件30A轉動,從而能夠解放其空間48。若使上保持部件30B相對于下保持部件30A轉動來解放空間48,在濾紙過濾器32的上方配置其它的過濾器封閉上保持部件30B,則能夠在空間48內配置除篩網過濾器31及濾紙過濾器32以外的其它的過濾器。作為上述的其它的過濾器,例如可以使用如聚氨酯制的過濾器那樣的專用過濾器、或也可以將薄紙(tissue paper)用作過濾器。這樣,如果在篩網過濾器31與濾紙過濾器32之間的空間配置其它的過濾器,則灰塵不容易附著在濾紙過濾器32上,因此,只需交換該其它的過濾器就能夠容易地進行維護保養。
在本實施方式中,灰塵大多積存在收集室29內,即使空氣通過收集室29內時的阻力變大,由分支路28也能確保空氣流動。從而,保證通過集塵裝置10的空氣整體的流動,即使灰塵積存也不會降低清掃的效率(功率)。
另外,由于可由配置在引導部件24與圓筒過濾器25的連接部的篩網過濾器27阻止灰塵的流入,所以分支路28內不會積存灰塵,空氣的流動不會降低。
并且,空氣在收集室29內從上方向下方流動,灰塵也隨空氣流一起流動,向收集室29的下方積存。從而,在收集室29內灰塵從上方被空氣壓下,緊縮而不會體積增大。
進而,從導入口12進入的空氣及灰塵主要在引導部件24內流動進入收集室29。分支路28的通氣口26由于與引導部件24內的空氣的流動方向大致平行,所以灰塵不會從通氣口26進入分支路28,而在容易流動的引導部件24內流動。另外,通過具有篩網過濾器27,而能夠更加可靠地防止灰塵流入。而且,只有為確保空氣流動所必需的空氣量從通氣口26流向分支路28。
另外,在收集室29內從上方向下方流動的空氣直接通過下方的過濾部件30從排氣口14向下方排出,因此,收集室29內的空氣流動單純,功率不會降低。
并且,分支路28內的空氣的流動與收集室29內的空氣的流動是相同方向,空氣順暢地流動,功率不會降低。
進而,分支路28的出口,由于相對于過濾部件30面向與通過收集室29的空氣通過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所以即使在過濾部件30的面前積存較多的灰塵,也能夠確保從分支路28通過過濾部件30流向排氣口14的空氣的流動。
圖7從左側觀察以沿前后方向的豎直面剖開的第1變形例的集塵裝置110的剖視圖。圖8是集塵裝置110的后視圖,為了容易了解其內部構成,而以剖視圖表示集塵裝置110的一部分。圖9是沿圖7所示的箭頭B-B方向觀察的集塵裝置110的剖視圖,圖10是沿圖7所示的箭頭C-C方向觀察的集塵裝置110的剖視圖。
參照圖7~圖10,該變形例的集塵裝置110具有用于區劃其外形的俯視大致呈矩形的集塵箱120。在集塵箱120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于在將集塵裝置110相對于吸塵器1拆裝時進行把持的把持部121。集塵箱120內被區劃為形成在其上端部的上部空間122、和從中央部向下端部形成的下部空間123。導入口112被形成在集塵箱120的左面,朝左右方向面向下部空間123的上端部。
在下部空間123的上端部配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管狀的引導部件124,該引導部件124的一端與導入口112相連接。更具體地說,引導部件124被形成為具有一端與導入口112相連接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上游側部分124A和從該上游側部分124A的另一端向后方延伸的下游側部分124B、的大致L字形狀。上游側部分124A與下游側部分124B的結合部附近的內側(內角側)位于集塵箱120的中心軸線上,在引導部件124內配置有沿集塵箱120的中心軸線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圓筒狀的圓筒過濾器125。即,引導部件124沿圓筒過濾器125的外周延伸設置,從導入口112導入的空氣沿圓筒過濾器125的外周流過,并被導至引導部件124的頂端。圓筒過濾器125的外周面形成有多個通氣口126,各通氣口126被篩網過濾器127所覆蓋。通氣口126向相對于引導部件124內的空氣的流動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開口。
從導入口112導入的空氣,如圖7及圖9中的空心箭頭所示的那樣,會通過引導部件124內被引導向下游側部分124B的頂端,但其一部分也會如圖7及圖9中的黑心箭頭所示的那樣,從通氣口126通過篩網過濾器127流入圓筒過濾器125內。另一方面,從導入口112導入的空氣中所含的灰塵,由于比空氣重,所以因慣性力而通過引導部件124內的外部(外角側)被導向下游側部分124B的頂端。圓筒過濾器125被配置在相對于引導部件124內的灰塵的流過路徑錯開的位置,從導入口112導入的空氣中所含的灰塵,避開圓筒過濾器125導至引導部件124的頂部,從形成在引導部件124的頂端部的下面的開口124C放出到下部空間123內。據此,能夠防止圓筒過濾器125妨礙引導部件124內的灰塵的流過的情況。
在集塵箱120內配置有朝前方側向斜下方延伸的分支路128,該分支路128的一端部(上端部)與圓筒過濾器125相連接。從通氣口126經由篩網過濾器127流入圓筒過濾器125內的空氣通過分支路128被導向前方。下部空間123的分支路128的外側的空間構成收集室129,該收集室129用于收集并積存從引導部件124的頂端放出的灰塵。即,在集塵箱120(下部空間123)的前面配置過濾部件130,在從引導部件124放出并向前方的空氣通過過濾部件130時,利用過濾部件130來收集其空氣中所含的灰塵,而積存在收集室129內。
集塵箱120的前面形成有大致矩形的開口,其開口構成用于排出被收集了灰塵后的空氣的排氣口114。在集塵箱120的前端部以覆蓋排氣口114的方式安裝可以拆裝的過濾部件130。過濾部件130包括面向收集室129的前面視大致呈矩形的篩網過濾器131、和隔開一定間隔配置在該篩網過濾器131的下方的前面視大致呈矩形的濾紙過濾器132。濾紙過濾器132被與排氣口114對應形狀的前保持部件130A所保持,篩網過濾器131被后保持部件130B所保持,該后保持部件130B介由合頁可以轉動地安裝在前保持部件130A的后面上端部。后保持部件130B,為了保持篩網過濾器131而具有組裝成大致矩形的框狀的框部件130C。在前保持部件130A上具有用于在將該過濾部件130相對于集塵箱120拆裝時進行把持的把持部130D,通過把持該把持部130D向前方拉出過濾部件130,從而能夠從集塵箱120拆下過濾部件130。
據此,可簡單地丟棄積在收集室129內的灰塵。另外,也能丟棄積存在分支路128中的微小的灰塵。根據這樣的構成,通過從集塵箱120中取出過濾部件130、除去附著在篩網過濾器131及濾紙過濾器132上的灰塵、再安裝在集塵箱120上,從而能夠反復使用過濾器,因此,與利用一次性的紙包裝收集灰塵那樣的構成相比較很經濟。
濾紙過濾器132并不僅限于前面視大致呈矩形的,例如,也可以前面視大致呈圓形的。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將把持部130D結合在濾紙過濾器132的中央部,通過使把持部旋轉,而能夠使濾紙過濾器132以軸線為中心旋轉。在這樣構成的情況下,如果設置如向旋轉的濾紙過濾器132的周緣部的軌跡上突出那樣的突起,則通過使把持部130D旋轉,能夠使濾紙過濾器132所具備的多張濾紙的端部與突起沖撞引起濾紙振動,能夠振掉附著在濾紙上的灰塵。據此,能夠解決濾紙過濾器132的網眼堵塞問題。
在從集塵箱120上拆下過濾部件130的狀態下,能夠相對于前保持部件130A使后保持部件130B以合頁133為中心向后方轉動。在篩網過濾器131與濾紙過濾器132之間通過相互空出一定間隔配置而形成空間148,使后保持部件130B能相對前保持部件130A轉動,從而能夠解放其空間148。若使后保持部件130B相對于前保持部件130A轉動來解放空間148,在濾紙過濾器132的后方配置其它的過濾器封閉后保持部件130B,則能夠在空間148內配置除篩網過濾器131及濾紙過濾器132以外的其它的過濾器。作為上述的其它的過濾器,例如可以使用如聚氨酯制的過濾器那樣的專用過濾器、或也可以將薄紙(tissue paper)用作過濾器。這樣,如果在篩網過濾器131與濾紙過濾器132之間的空間配置其它的過濾器,則灰塵不容易附著在濾紙過濾器132上,因此,只需交換該其它的過濾器就能夠容易地進行維護保養。
分支路128的前端部與過濾部件130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上端部相對向。從引導部件124流入收集室的空氣,如圖7中的空心箭頭所示的那樣,通過過濾部件130中的分支路128對向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從排氣口114排出。從收集室129向排氣口114的空氣中所含的灰塵中的、比較大灰塵(粗塵)被篩網過濾器131所收集積存在收集室129內,而通過了篩網過濾器131的比較小的灰塵(細塵)會被濾紙過濾器132的收集。另一方面,經由分支路128導向前方的空氣從其前端向過濾部件130的上端部放出,再通過篩網過濾器131及濾紙過濾器132從排氣口114排出。
集塵箱120的底面被開口,該開口149可由蓋150進行開閉,該蓋150的前端部被合頁133可以轉動地保持。在集塵箱120的后面下部安裝有用于卡扣蓋150的后端部的卡扣爪145。卡扣爪145可以以其中央部為中心向前后方向轉動,在沿集塵箱120的后面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狀態下,能夠使形成在其下端部的爪部145A與蓋150的后端部相卡扣。
在集塵箱120的后面從上下方向中央部向下端延伸有為了解除卡扣爪145相對于蓋150的配合而操作的操作桿146。通過向下方按該操作桿146,而利用操作桿146的下端部使卡扣爪145轉動,能夠解除卡扣爪145相對于蓋150的配合。蓋150,在解除了卡扣爪145的配合的狀態下,可以以合頁133為中心轉動。通過使蓋150轉動來打開開口149,能夠經由開口149取出被積存在收集室129內的灰塵。
在該變形例中,灰塵大多積存在收集室129內,即使空氣通過收集室129內時的阻力變大,由分支路128也能確保空氣流動。從而,保證通過集塵裝置110的空氣整體的流動,即使灰塵積存也不會降低清掃的效率(功率)。
另外,由于可由配置在引導部件124與圓筒過濾器125的連接部的篩網過濾器127阻止灰塵的流入,所以分支路128內不會積存灰塵,空氣的流動不會降低。
并且,空氣在收集室129內從上方向下方流動,灰塵也隨空氣流一起流動,向收集室129的下方積存。從而,在收集室129內灰塵從上方被空氣壓下,緊縮而不會體積增大。
進而,從導入口112進入的空氣及灰塵主要在引導部件124內流動進入收集室129。分支路128的通氣口126由于與引導部件124內的空氣的流動方向大致平行,所以灰塵不會從通氣口126進入分支路128,而在容易流動的引導部件124內流動。另外,通過具有篩網過濾器127,而能夠更加可靠地防止灰塵流入。而且,只有為確保空氣流動所必需的空氣量從通氣口126流向分支路128。
另外,在收集室129內從上方向下方流動的空氣中的灰塵因自重而向收集室129的底部積存。而且,空氣通過側方的過濾部件130從排氣口114排出。因此,在收集室129內,從底部開始積存灰塵的同時也能夠確保空氣流動,集塵能力不容易降低。
并且,側面的過濾部件130的上方位置很難有灰塵到達,能夠確保將從分支路128流出的空氣通過過濾部件130排出的通路。
圖11是從左側觀察以沿前后方向的豎直面剖開的第2變形例的集塵裝置210的剖視圖。圖12是集塵裝置210的后視圖,為了容易了解其內部構成,而以剖視圖表示集塵裝置210的一部分。圖13是沿圖11所示的箭頭D-D方向觀察的集塵裝置210的剖視圖。
參照圖11~圖13,集塵裝置210具有用于區劃其外形的大致圓筒狀的集塵箱220。在集塵箱220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于在將集塵裝置210相對于吸塵器1拆裝時進行把持的把持部221。集塵箱220內被區劃為形成在其上端部的上部空間222、和從中央部向下端形成的下部空間223。導入口212被形成在上部空間222中,從導入口212導入的空氣沿集塵箱220的外周面的切線方向被導到上部空間222內。
在上部空間222內配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管狀的引導部件224,該引導部件224的一端與導入口212相連接。更具體地說,引導部件224被形成為具有一端與導入口212連接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上游側部分224A和從該上游側部分224A的另一端向后方延伸的下游側部分224B、的大致L字形狀。下游側部分224B的后端部位于集塵箱220的中心軸線上,在后端部(下端部)朝向下方開放。在引導部件224的下端連結有被配置在下部空間223的上端部并沿集塵箱220的中心軸線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圓筒狀的圓筒過濾器225。圓筒過濾器225的外周面形成有多個通氣口226,各通氣口226被篩網過濾器227所覆蓋。通氣口226向相對于圓筒過濾器225內的空氣的流動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開口。
從導入口212導入的空氣,如圖11及圖12中的空心箭頭所示的那樣,會通過引導部件224內被引導向下方、再通過圓筒過濾器225內進一步引導向下方,但其一部分也會如圖11及圖12中的黑心箭頭所示的那樣,從通氣口226通過篩網過濾器227流出圓筒過濾器225外。另一方面,從導入口212導入的空氣中所含的灰塵,由于比空氣重,所以因慣性力(自重)而通過圓筒過濾器225內被導向下方。在圓筒過濾器225的下端連接著向下方延伸的引導管249的上端。引導管249的下端部(頂端部)在下部空間223的中央部向后方側彎曲,向后方開放。但是,引導管249的下端部可以向水平方向的其它方向(例如前方等)開放、也可以向下方開放。
在下部空間223的上端部區劃形成有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圍繞圓筒過濾器225的外周的分支路228。從通氣口226經由篩網過濾器227向圓筒過濾器225外流出的空氣通過分支路228被導向前方。分支路228從其前端向下方延伸并沿集塵箱220的前面延伸到底部。下部空間223中的分支路228的外側的空間構成收集室229,該收集室229用于收集并積存從引導部件224的頂端放出的灰塵。即,在集塵箱220(下部空間223)的底部配置過濾部件230,在從引導部件224放出并向下方的空氣通過過濾部件230時,利用過濾部件230來收集其空氣中所含的灰塵,而積存在收集室229內。
在該變形例中,分支路228以圍繞圓筒過濾器225的外側的方式形成,被配置在相對于圓筒過濾器225內的灰塵的流過路徑錯開的位置。從而,從導入口212導入的空氣中所含的灰塵會沿圓筒過濾器225內向下方流過,能夠防止分支路228妨礙圓筒過濾器225內的灰塵的流過的情況。
集塵箱220的底面被開口,其開口構成用于排出被收集了灰塵后的空氣的排氣口214。在集塵箱220的下端部以覆蓋排氣口214的方式安裝可以拆裝的過濾部件230。過濾部件230包括面向收集室229的俯視大致呈圓形的篩網過濾器231、和隔開一定間隔配置在該篩網過濾器231的下方的俯視大致呈圓形的濾紙過濾器232。濾紙過濾器232被與排氣口214對應形狀的下保持部件230A所保持,篩網過濾器231被上保持部件230B所保持,該上保持部件230B介由合頁233可以轉動地安裝在下保持部件230A的上面后端部。在上保持部件230B的中央部,形成有以包圍被下保持部件230A所保持的濾紙過濾器232的外周的方式向上方突出的圓筒部234,并以覆蓋該圓筒部234的上端開口的方式安裝篩網過濾器231。
在引導管249的下部形成有管狀的延長部250,該延長部250是相對于向后方彎曲的部分而區劃的,其從該彎曲部沿集塵箱230的中心軸線進一步向下方延伸。在延長部250的下端部沿徑向伸出形成有與圓筒部234的上端開口相對向的大致圓形的凸緣部235,該圓筒部234被形成在過濾部件230的上保持部件230B上。從延長部250的下端部徑向伸出的凸緣部235是與圖6中說明的構成相同的構成,包括與過濾部件230的圓筒部234的上端面相對應的形狀的圓環部36、和連結該圓環部36的內周面及延長部250的外周面的多個(例如,4個)連結部37。各連結部37從延長部250的下端部的外周面、相互在周方向上每隔規定角度(例如,90°)、向徑向延伸。由圓環部36的內周面與連結部37區劃的多個(例如,4個)開口構成通氣口38,流入收集室229的空氣從通氣口38流向過濾部件230。即,從引導管249流入收集室229的空氣,如圖11中的空心箭頭所示的那樣,通過通氣口38導至過濾部件230,再通過篩網過濾器231及濾紙過濾器232從排氣口214排出。從收集室229向排氣口214的空氣中所含的灰塵中的比較大的灰塵(粗塵)被篩網過濾器231所收集積存在收集室229內,而通過了篩網過濾器231的比較小的灰塵(細塵)會被濾紙過濾器232的收集。
在形成在過濾部件230的上保持部件230B的圓筒部234的前端上部形成有通氣口251,分支路228的頂端部(下端部)介由該通氣口與形成在篩網過濾器231與濾紙過濾器232之間的空間248相連通。通過分支路228導向下方的空氣從其下端經由通氣口251流入上述空間248內,通過濾紙過濾器232從排氣口214排出。
在凸緣部235的各連結部37的下面例如安裝刷子部件239(例如,毛刷等),該刷子部件239的頂端部與篩網過濾器231的上面相抵接。在該變形例中,能夠使過濾部件230及引導管249一體旋轉,并隨著其旋轉,被安裝在凸緣部235上的刷子部件239的頂端部會與篩網過濾器231滑動接觸。更具體地說,圓筒過濾器225的上端部貫通用于區隔集塵箱220的上部空間222與下部空間223的隔壁40而面向上部空間222,形成在其外周面上的凸緣部241的下面與隔壁240的上面相抵接,從而可以旋轉地保持圓筒過濾器225及與圓筒過濾器225相連結的引導管249。
在形成于圓筒過濾器225的上端部的凸緣部235的上面的外周緣形成有多個齒,在集塵箱220的上部空間222內配置可與這些齒相嚙合的齒輪242。齒輪242的軸線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與從集塵箱220的周面的后端部向外伸出的刻度盤243相連結。在使刻度盤243旋轉時,凸緣部235經由齒輪242旋轉,圓筒過濾器225及引導管249旋轉。據此,使形成在引導管249的下端部的凸緣部235旋轉,使安裝在該凸緣部235的刷子部件39的頂端部與篩網過濾器231滑動接觸,除去附著在篩網過濾器231的上面上的灰塵,能夠解決篩網過濾器231的網眼堵塞問題。
在集塵箱220的后端下部形成有用于卡扣過濾部件230(下保持部件230A)的后端部的卡扣部244。另一方面,在集塵箱220的外面下部的前端部安裝用于卡扣過濾部件230(下保持部件230A)的前端部的卡扣爪245。卡扣爪245可以以其上端部為中心向前后方向轉動,在沿集塵箱220的外周面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狀態下,能夠使形成在其下端部的爪部245A與過濾部件230的前端部相卡扣。
在集塵箱220的外面的前端部從上下方向中央部向下端延伸有為了解除卡扣爪245相對于過濾部件230的配合而操作的操作桿246。操作桿246的下端部被插入集塵箱220的外周面與卡扣爪245之間。操作桿246被配置在其上端部的彈簧247向上方推。通過克服彈簧247的推力向下按壓操作桿246,而能夠由形成在操作桿246的下端部的傾斜面246A向前方推出卡扣爪245,解除卡扣爪245相對于過濾部件230的配合。過濾部件230,在解除了卡扣爪245的配合的狀態下,能夠從集塵箱220上拆下。
通過從集塵箱220上拆下過濾部件230,而打開排氣口214,可經由排氣口214簡單地丟棄積在收集室229內的灰塵。另外,也能丟棄積存在分支路228中的微小的灰塵。根據這樣的構成,通過從集塵箱220中取出過濾部件230、除去附著在篩網過濾器231及濾紙過濾器232上的灰塵、再安裝在集塵箱220上,從而能夠反復使用過濾器,因此,與利用一次性的紙包裝收集灰塵那樣的構成相比較很經濟。
在從集塵箱220上拆下過濾部件230的狀態下,能夠相對于下保持部件230A使上保持部件230B以合頁233為中心向上方轉動。在篩網過濾器231與濾紙過濾器232之間通過相互空出一定間隔配置而形成空間248,使上保持部件230B能相對下保持部件230A轉動,從而能夠解放其空間248。若使上保持部件230B相對于下保持部件230A轉動來解放空間248,在濾紙過濾器232的上方配置其它的過濾器封閉上保持部件230B,則能夠在空間248內配置除篩網過濾器231及濾紙過濾器232以外的其它的過濾器。作為上述的其它的過濾器,例如可以使用如聚氨酯制的過濾器那樣的專用過濾器、或也可以將薄紙(tissue paper)用作過濾器。這樣,如果在篩網過濾器231與濾紙過濾器232之間的空間248配置其它的過濾器,則灰塵不容易附著在濾紙過濾器232上,因此,只需交換該其它的過濾器就能夠容易地進行維護保養。
在該變形例中,灰塵大多積存在收集室229內,即使空氣通過收集室229內時的阻力變大,由分支路228也能確保空氣流動。從而,保證通過集塵裝置210的空氣整體的流動,即使灰塵積存也不會降低清掃的效率(功率)。
另外,由于可由配置在分支路228與圓筒過濾器225的連接部的篩網過濾器227阻止灰塵的流入,所以分支路228內不會積存灰塵,空氣的流動不會降低。
并且,空氣在收集室229內從上方向下方流動,灰塵也隨空氣流一起流動,向收集室229的下方積存。從而,在收集室229內灰塵從上方被空氣壓下,緊縮而不會體積增大。
進而,從導入口212進入的空氣及灰塵主要在引導部件224內流動進入收集室229。分支路228的通氣口226由于與圓筒過濾器225內的空氣的流動方向大致平行,所以灰塵不會從通氣口226進入分支路228,而在容易流動的圓筒過濾器225內流動。另外,通過具有篩網過濾器227,而能夠更加可靠地防止灰塵流入。而且,只有為確保空氣流動所必需的空氣量從通氣口226流向分支路228。
另外,在收集室229內從上方向下方流動的空氣直接通過下方的過濾部件230從排氣口214向下方排出,因此,收集室229內的空氣流動單純,功率不會降低。
并且,分支路228內的空氣的流動與收集室229內的空氣的流動是相同方向,空氣順暢地流動,功率不會降低。
進而,分支路228的出口,由于相對于過濾部件30面向與通過收集室229的空氣通過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所以即使在過濾部件230的面前積存較多的灰塵,也能夠確保從分支路228通過過濾部件230流向排氣口214的空氣的流動。
圖14是從左側觀察以沿前后方向的豎直面剖開的第3變形例的集塵裝置310的剖視圖。圖15是集塵裝置310的后視圖,為了容易了解其內部構成,而以將集塵裝置310局部剖開的剖面圖表示。圖16是沿圖14所示的箭頭E-E方向觀察的集塵裝置310的剖視圖,圖17是沿圖14所示的箭頭F-F方向觀察的集塵裝置310的剖視圖。
參照圖14~圖17,該變形例的集塵裝置310具有用于區劃其外形的俯視呈大致矩形的集塵箱320。在集塵箱320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于在將集塵裝置310相對于吸塵器1拆裝時進行把持的把持部321。集塵箱320內被區劃為形成在其上端部的上部空間322、和從中央部向下端形成的下部空間323。導入口312被形成在集塵箱320的左面,朝向左右方向面向下部空間323的上端部。
在下部空間323的上端部配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管狀的引導部件324,該引導部件324的一端與導入口312相連接。更具體地說,引導部件324被形成為具有一端與導入口312連接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上游側部分324A和從該上游側部分324A的另一端向后方延伸的下游側部分324B、的大致L字形狀。下游側部分324B的后端部位于集塵箱320的后端部,在該后端部(下端部)朝向下方開放。在引導部件324的上游側部分324A的中途裝設有大致圓筒狀的圓筒過濾器325。圓筒過濾器325的外周面形成有多個通氣口326,各通氣口326被篩網過濾器327所覆蓋。通氣口326向相對于圓筒過濾器325內的空氣的流動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開口。
從導入口312導入的空氣,如圖14~圖16中的空心箭頭所示的那樣,會通過引導部件324內被引導向下游側部分324B的頂端,但其一部分也會如圖14~圖16中的黑心箭頭所示的那樣,從通氣口326通過篩網過濾器327流出圓筒過濾器325外。另一方面,從導入口312導入的空氣中所含的灰塵,由于比空氣重,所以因慣性力而通過圓筒過濾器325內被引導向下游側部分324B的頂端。
在下部空間323的上端部區劃形成有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圍繞引導部件324的外側的分支路328。從通氣口326經由篩網過濾器327向圓筒過濾器325外流出的空氣通過分支路328從前端部導向下方。下部空間323的分支路328的外側的空間構成收集室329,該收集室329用于收集并積存從引導部件324的頂端放出的灰塵。即,在集塵箱320(下部空間323)的前面配置過濾部件330,在從引導部件324放出并向前方的空氣通過過濾部件330時,利用過濾部件330來收集其空氣中所含的灰塵,而積存在收集室329內。
在該變形例中,分支路328以圍繞引導部件324及圓筒過濾器325的外側的方式形成,被配置在相對于圓筒過濾器325內的灰塵的流過路徑錯開的位置。從而,從導入口312導入的空氣中所含的灰塵會沿圓筒過濾器325內向后方流過,能夠防止分支路328妨礙圓筒過濾器325內的灰塵的流過的情況。
集塵箱320的前面形成有大致矩形的開口,其開口構成用于排出被收集了灰塵后的空氣的排氣口314。在集塵箱320的前端部以覆蓋排氣口314的方式安裝可以拆裝的過濾部件330。過濾部件330包括面向收集室329的前面視大致呈矩形的篩網過濾器331、和隔開一定間隔配置在該篩網過濾器331的前方的前面視大致呈矩形的濾紙過濾器332。濾紙過濾器332被與排氣口314對應形狀的前保持部件330A所保持,篩網過濾器331被后保持部件330B所保持,該后保持部件230B介由合頁333可以轉動地安裝在前保持部件330A的后面上端部。在前保持部件330A上形成有用于在將該過濾部件330相對于集塵箱320拆裝時進行把持的把持部330D,通過把持該把持部330D向前方拉出過濾部件330,從而能夠從集塵箱320拆下過濾部件330。
據此,可簡單地丟棄積在收集室329內的灰塵。另外,也能丟棄積存在分支路328中的微小的灰塵。根據這樣的構成,通過從集塵箱320中取出過濾部件330、除去附著在篩網過濾器331及濾紙過濾器332上的灰塵、再安裝在集塵箱320上,從而能夠反復使用過濾器,因此,與利用一次性的紙包裝收集灰塵那樣的構成相比較很經濟。
濾紙過濾器332并不僅限于前面視大致呈矩形的,例如,也可以前面視大致呈圓形的。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把持部330D結合在濾紙過濾器332的中央部,通過使把持部330D旋轉,而能夠使濾紙過濾器332以軸線為中心旋轉。在這樣構成的情況下,如果設置如向旋轉的濾紙過濾器332的周緣部的軌跡上突出那樣的突起,則通過使把持部330D旋轉,能夠使濾紙過濾器332所具備的多張濾紙的端部與突起沖撞引起濾紙振動,能夠振掉附著在濾紙上的灰塵。據此,能夠解決濾紙過濾器332的網眼堵塞問題。
在從集塵箱320上拆下過濾部件330的狀態下,能夠相對于前保持部件330A使后保持部件330B以合頁333為中心向后方轉動。在篩網過濾器331與濾紙過濾器332之間通過相互空出一定間隔配置而形成空間348,使后保持部件330B能相對前保持部件330A轉動,從而能夠解放其空間348。若使后保持部件330B相對于前保持部件330A轉動來解放空間348,在濾紙過濾器332的后方配置其它的過濾器封閉后保持部件330B,則能夠在空間348內配置除篩網過濾器331及濾紙過濾器332以外的其它的過濾器。作為上述的其它的過濾器,例如可以使用如聚氨酯制的過濾器那樣的專用過濾器、或也可以將薄紙(tissue paper)用作過濾器。這樣,如果在篩網過濾器331與濾紙過濾器332之間的空間配置其它的過濾器,則灰塵不容易附著在濾紙過濾器332上,因此,只需交換該其它的過濾器就能夠容易地進行維護保養。
從引導部件324流入收集室329的空氣,如圖14中的空心箭頭所示的那樣,通過篩網過濾器330從排氣口314排出。從收集室329向排氣口314的空氣中所含的灰塵中的比較大的灰塵(粗塵)被篩網過濾器331所收集積存在收集室329內,而通過了篩網過濾器331的比較小的灰塵(細塵)會被濾紙過濾器332的收集。
在過濾部件330的前保持部件330A的上部形成有通氣口351,分支路328的前端下部介由該通氣口351與形成在篩網過濾器331與濾紙過濾器332之間的空間348相連通。通過分支路328導引的空氣從其前端下部經由通氣口351流入上述空間348內,通過濾紙過濾器332從排氣口314排出。
集塵箱320的底面被開口,該開口可由蓋350進行開閉,該蓋350的前端部被合頁333可以轉動地保持。在集塵箱320的后面下部安裝有用于卡扣蓋350的后端部的卡扣爪345。卡扣爪345可以以其中央部為中心向前后方向轉動,在沿集塵箱320的后面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狀態下,能夠使形成在其下端部的爪部345A與蓋350的后端部相卡扣。
在集塵箱320的后面從上下方向中央部向下端延伸有為了解除卡扣爪345相對于蓋350的配合而操作的操作桿346。通過向下方按該操作桿346,而利用操作桿346的下端部使卡扣爪345轉動,能夠解除卡扣爪345相對于蓋350的配合。蓋350,在解除了卡扣爪345的配合的狀態下,可以以合頁333為中心轉動。通過使蓋350轉動來打開開口349,能夠經由開口349取出被積存在收集室329內的灰塵。
在該變形例中,灰塵大多積存在收集室329內,即使空氣通過收集室329內時的阻力變大,由分支路328也能確保空氣流動。從而,保證通過集塵裝置310的空氣整體的流動,即使灰塵積存也不會降低清掃的效率(功率)。
另外,由于可由配置在分支路328與圓筒過濾器325的連接部的篩網過濾器327阻止灰塵的流入,所以分支路328內不會積存灰塵,空氣的流動不會降低。
并且,空氣在收集室329內從上方向下方流動,灰塵也隨空氣流一起流動,向收集室329的下方積存。從而,在收集室329內灰塵從上方被空氣壓下,緊縮而不會體積增大。
進而,從導入口312進入的空氣及灰塵主要在圓筒過濾器325內流動進入收集室329。分支路328的通氣口326由于與圓筒過濾器325內的空氣的流動方向大致平行,所以灰塵不會從通氣口326進入分支路328,而在容易流動的圓筒過濾器325內流動。另外,通過具有篩網過濾器327,而能夠更加可靠地防止灰塵流入。而且,只有為確保空氣流動所必需的空氣量從通氣口326流向分支路328。
另外,在收集室329內從上方向下方流動的空氣中的灰塵因自重而向收集室329的底部積存。而且,空氣通過側方的過濾部件330從排氣口314排出。因此,在收集室329內,從底部開始積存灰塵的同時也能夠確保空氣流動,集塵能力不容易降低。
并且,側面的過濾部件330的上方位置很難有灰塵到達,能夠確保將從分支路328流出的空氣通過過濾部件330排出的通路。
圖18是從左側觀察以沿前后方向的豎直面剖開的第4變形例的集塵裝置410的剖視圖。圖19是集塵裝置410的后視圖,為了容易了解其內部構成,而以剖視圖表示集塵裝置410的一部分。圖20是沿圖18所示的箭頭G-G方向觀察的集塵裝置410的剖視圖。
參照圖18~圖20,集塵裝置410具有用于區劃其外形的大致圓筒狀的集塵箱420。在集塵箱420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于在將集塵裝置410相對于吸塵器1拆裝時進行把持的把持部421。集塵箱420內被區劃為形成在其上端部的上部空間422、和從中央部向下端形成的下部空間423。導入口412被形成在下部空間423的上端部,從導入口412導入的空氣沿集塵箱420的外周面的切線方向被導到下部空間423內。
在下部空間423的上端部配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管狀的引導部件424,該引導部件424的一端與導入口412相連接。更具體地說,引導部件424被形成為具有一端與導入口412相連接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上游側部分424A和從該上游側部分424A的另一端向后方延伸的下游側部分424B、的大致L字形狀。下游側部分424B的后端部位于集塵箱420的中心軸線上,在后端部朝向后方開放。在引導部件424的下游側部分424B的中途裝設有大致圓筒狀的圓筒過濾器425。圓筒過濾器425的外周面形成有多個通氣口426,各通氣口426被篩網過濾器427所覆蓋。通氣口426向相對于圓筒過濾器425內的空氣的流動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開口。
從導入口412導入的空氣,如圖18及圖20中的空心箭頭所示的那樣,會通過引導部件424內被引導向下游側部分424B的頂端,但其一部分也會如圖18及圖20中的黑心箭頭所示的那樣,從通氣口426通過篩網過濾器427流出圓筒過濾器425外。另一方面,從導入口412導入的空氣中所含的灰塵,由于比空氣重,所以因慣性力而通過圓筒過濾器425內被引導向下游側部分424B的頂端。
下部空間423被左右方向延伸的隔壁449區隔成前后2個空間。這2個空間中的后側的空間構成收集室429,該收集室429用于收集并積存從引導部件424的頂端放出的灰塵,前側的空間構成圍繞圓筒過濾器425的外側的分支路428。從通氣口426經由篩網過濾器427向圓筒過濾器425外流出的空氣通過分支路428導向下方。在集塵箱420(下部空間423)的底部配置過濾部件430,在從引導部件424放出并向下方的空氣通過過濾部件430時,利用過濾部件430來收集其空氣中所含的灰塵,而積存在收集室429內。
在該變形例中,分支路428以圍繞引導部件424及圓筒過濾器425的外側的方式形成,被配置在相對于圓筒過濾器425內的灰塵的流過路徑錯開的位置。從而,從導入口412導入的空氣中所含的灰塵會沿圓筒過濾器425內向后方流過,能夠防止分支路428妨礙圓筒過濾器425內的灰塵的流過的情況。
集塵箱420的底面被開口,其開口構成用于排出被收集了灰塵后的空氣的排氣口414。在集塵箱420的下端部以覆蓋排氣口414的方式安裝可以拆裝的過濾部件430。過濾部件430包括面向收集室429及分支路428的俯視大致呈圓形的篩網過濾器431、和隔開一定間隔配置在該篩網過濾器431的下方的俯視大致呈圓形的濾紙過濾器432。圖21是過濾部件430的俯視圖,如該圖21所示,在過濾部件430的上端部形成有圓環部450和呈大致“十”字狀跨越設在該圓環部450的內周面的連結部451。連結部451包括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左右連結部451A、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后連結部451B。由圓環部450的內周面與連結部451區劃的多個(例如4個)開口構成通氣口438。
在將過濾部件430安裝在集塵箱420上的狀態下,隔壁449的下端面與左右連結部451A的上面抵接。據此,流入收集室429的空氣通過4個通氣口438中的后側2個通氣口438流入過濾部件430內,流入分支路428中的空氣通過4個通氣口438中的前側2個通氣口438流入過濾部件430內。從收集室429向排氣口414的空氣中所含的灰塵中的比較大的灰塵(粗塵)被篩網過濾器431所收集積存在收集室429內,而通過了篩網過濾器431的比較小的灰塵(細塵)會被濾紙過濾器432的收集。
在集塵箱420的后端下部形成有用于卡扣過濾部件430的后端部的卡扣部444。另一方面,在集塵箱420的外面下部的前端部安裝用于卡扣過濾部件430的前端部的卡扣爪445。卡扣爪445可以以其上端部為中心向前后方向轉動,在沿集塵箱420的外周面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狀態下,能夠使形成在其下端部的爪部445A與過濾部件430的前端部相卡扣。
在集塵箱420的外面的前端部從上下方向中央部向下端延伸有為了解除卡扣爪445相對于過濾部件430的配合而操作的操作桿446。操作桿446的下端部被插入集塵箱420的外周面與卡扣爪445之間。操作桿446被配置在其上端部的彈簧447向上方推。通過克服彈簧447的推力向下按壓操作桿446,而能夠由形成在操作桿446的下端部的傾斜面446A向前方推出卡扣爪445,解除卡扣爪445相對于過濾部件430的配合。過濾部件430,在解除了卡扣爪445的配合的狀態下,能夠從集塵箱420上拆下。
通過從集塵箱420上拆下過濾部件430,而打開排氣口414,可經由排氣口414簡單地丟棄積在收集室429內的灰塵。另外,也能丟棄積存在分支路428中的微小的灰塵。根據這樣的構成,通過從集塵箱420中取出過濾部件430、除去附著在篩網過濾器431及濾紙過濾器432上的灰塵、再安裝在集塵箱420上,從而能夠反復使用過濾器,因此,與利用一次性的紙包裝收集灰塵那樣的構成相比較很經濟。
在將過濾部件430安裝在集塵箱420上時,如果在過濾部件430(篩網過濾器431)的上方配置其它的過濾器,則能夠在隔壁449的下端面與過濾部件430的上面之間夾持除篩網過濾器431及濾紙過濾器432以外的其它的過濾器。作為上述的其它的過濾器,例如可以使用如聚氨酯制的過濾器那樣的專用過濾器、或也可以將薄紙(tissue paper)用作過濾器。這樣,如果在過濾部件430的上方配置其它的過濾器,則灰塵不容易附著在過濾部件430(篩網過濾器431及濾紙過濾器432)上,因此,只需交換該其它的過濾器就能夠容易地進行維護保養。
在該變形例中,灰塵大多積存在收集室429內,即使空氣通過收集室429內時的阻力變大,由分支路428也能確保空氣流動。從而,保證通過集塵裝置410的空氣整體的流動,即使灰塵積存也不會降低清掃的效率(功率)。
另外,由于可由配置在分支路428與圓筒過濾器425的連接部的篩網過濾器427阻止灰塵的流入,所以分支路428內不會積存灰塵,空氣的流動不會降低。
并且,空氣在收集室429內從上方向下方流動,灰塵也隨空氣流一起流動,向收集室429的下方積存。從而,在收集室429內灰塵從上方被空氣壓下,緊縮而不會體積增大。
進而,從導入口412進入的空氣及灰塵主要在圓筒過濾器425內流動進入收集室429。分支路428的通氣口426由于與圓筒過濾器425內的空氣的流動方向大致平行,所以灰塵不會從通氣口426進入分支路428,而在容易流動的圓筒過濾器425內流動。另外,通過具有篩網過濾器427,而能夠更加可靠地防止灰塵流入。而且,只有為確保空氣流動所必需的空氣量從通氣口426流向分支路428。
另外,在收集室429內從上方向下方流動的空氣直接通過下方的過濾部件430從排氣口414向下方排出,因此,收集室429內的空氣流動單純,功率不會降低。
并且,分支路428內的空氣的流動與收集室429內的空氣的流動是相同方向,空氣順暢地流動,功率不會降低。
進而,分支路428的出口,由于相對于過濾部件430面向與通過收集室429的空氣通過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所以即使在過濾部件430的面前積存較多的灰塵,也能夠確保從分支路428通過過濾部件430流向排氣口414的空氣的流動。
圖22及圖23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吸塵器501的構成外觀圖。其中圖22表示左側視圖,圖23表示后視圖。為了清楚了解吸塵器501的內部構成,而分別以將吸塵器501局部剖開的剖面圖進行表示。
參照圖22及圖23,該吸塵器501是所謂的立式(縱型)吸塵器,即,具有帶可沿地板面滾動的多個車輪502的吸入部503、相對于該吸入部503可以轉動地安裝一端部的長條形狀的本體504,通過把持形成在本體504的另一端部(上端部)的把手505,能夠以將504本體相對于豎直方向向后傾斜一些的姿勢進行使用。該吸塵器501,在不使用時,能夠以使本體504相對于吸入部503立起成豎直方向的姿勢(圖22及圖23所示的姿勢)進行保持。
在吸入部503的底面前側形成有吸入口506。在吸入部503的內部后側配置有電動送風機507,該電動送風機包括電機、和被該電機所驅動旋轉的風扇。在使用該吸塵器501進行清掃時,通過操作本體504(例如,后述的下側部件504A的上端部)上所設的電源開關508來開始電動送風機507的驅動,而從吸入口506將面對吸入口506的地板面上的灰塵與吸入口506的外側的空氣一起吸引到吸入部503內。在吸入部503的內部前側配置有可以以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轉軸509A為中心旋轉的旋轉刷子509,該旋轉刷子509的外周面面向吸入口506。在驅動電動送風機507時,利用從吸入口506吸入到吸入部503內的空氣的風壓來使旋轉刷子509旋轉,而能夠輔助灰塵從吸入口506向吸入部503內流入,同時利用旋轉刷子509還能夠防止異物從吸入口506流入。不過,旋轉刷子509也可以由電機來驅動旋轉。
在本體504安裝有可以拆裝的集塵裝置510,該集塵裝置510用于收集從吸入部503吸引進的空氣中所含的灰塵。在本體504具有位于吸入部503的上方的用來保持集塵裝置510的下側部件504A、和以越向上方越向后方側傾斜的方式彎曲的上側部件504B,該上側部件504B的一端部(下端部)插入該下側部件504A的上端部中,本體504整體形成為上下長條形狀。在上側部件504B的前面上部連結著拱狀的把手505的兩端部,把持該把手505,通過沿本體504延伸的方向加力,而對本體504及與本體504連結的吸入部503給予推進力,能夠隨著車輪502的旋轉使吸塵器501移動。在上側部件504B的后面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突出形成有軟線纏繞部511,在不使用吸塵器501時、或使用吸塵器501時電源軟線過長的等情況下,可將電源軟線纏掛在這2個軟線纏繞部511上而纏繞起來。
在集塵裝置510形成有導入口512,軟管513的一端部連結在吸入部503上,而軟管513的另一端部與集塵裝置510的導入口512相連接。據此,從吸入口506吸引到吸入部503內的空氣及灰塵通過軟管513送向集塵裝置510一側,從導入口512導入到集塵裝置510內。被吸入到集塵裝置510內的含有灰塵的空氣,在通過集塵裝置510內的過程中所含的灰塵被收集后,從形成在集塵裝置510的底面的排氣口514向下方排出。在本體504的下側部件504A內形成有將從集塵裝置510的排氣口514排出的空氣向前方側導出的引導路515,通過該引導路515向前方側導出的空氣經由排氣過濾器516排出到機體外。
圖24是從后側觀察以沿左右方向的豎直面剖開的集塵裝置510的剖視圖。圖25是從左側觀察以沿前后方向的豎直面剖開的集塵裝置510的剖視圖。圖26是集塵裝置510的分解剖視圖。
參照圖24~圖26,集塵裝置510具備用于區劃其外形的大致圓筒狀的集塵箱520。在集塵箱520的上端部形成把持部251,該把持部521是在將集塵裝置510相對于吸塵器501進行拆裝時把持用的。集塵箱520包括在上端部形成有把持部521的上箱520A和從下方沿同一軸線上安裝在該上箱520A上的下箱520B。上箱520A內被區劃為形成在其上部的上部空間522、和形成在其下部的下部空間523。
下箱520B是大致圓筒狀的部件,在其上端部形成有導入口512。從導入口512取入的空氣沿下箱520B的外周面的切線方向流入,在下箱520B內高速回旋。在下箱520B的上面形成有俯視呈大致圓形的凹部551,在該凹部551的底面的中央部形成有開口552。在下箱520B內沿其中心軸線向上下方向延伸設有管狀部件528。該管狀部件528貫穿開口552延伸到上方,在其上端形成有徑向伸出的凸緣部528A。
在開口552的周緣部的上方配置有大致圓筒狀的圓筒過濾器525。通過在大致圓筒狀的部件的外周面形成有多個小孔(圓孔或狹縫等)而構成該圓筒過濾器525。圓筒過濾器525被開口552的周緣部與管狀部件528的凸緣部528A的周緣部所夾持。在管狀部件528的外周面形成有呈螺旋狀突出的突肋528B。
從導入口512進入下箱520B內的空氣,在下箱520B內高速回旋后、上升通過圓筒過濾器525。這時,從導入口512導入的空氣所含的灰塵中的比較大的灰塵(粗塵)被圓筒過濾器525所收集,而積存在下箱520B內。
在上箱520A的下部空間523內沿其中心軸線配置有大致圓筒狀的圓筒過濾器531。圓筒過濾器531例如包括樹脂制的本體531A,在該本體531A的外周面形成有呈螺旋狀突出的突肋531B。在本體531A的下部的、突肋531B以外的部分形成有開口,該開口被篩網過濾器531所覆蓋。在將上箱520A與下箱520B連結起來的狀態下,若圓筒過濾器531的本體531A的下端部進入下箱520B的凹部551內,則其下端面會與管狀部件528的凸緣部528A的周緣部相抵接。在圓筒過濾器531內配置有包含多張濾紙的濾紙過濾器532,該多張濾紙相互面對面地配置成大致圓筒形狀。在將上箱520A與下箱520B連結起來的狀態下,濾紙過濾器532的下端面會與管狀部件528的上端面(凸緣部528A的內周緣部)相抵接。
通過下箱520B的圓筒過濾器525的空氣流入通過連結上箱520A和下箱520B來封閉的上箱520A的下部空間523內,通過圓筒過濾器531的篩網過濾器531C后,通過圓筒過濾器531內配置的濾紙過濾器532。這時,被除去了粗塵后的空氣中所含的比較小的灰塵(細塵)被篩網過濾器531C及濾紙過濾器532所收集。被收集了細塵后的空氣從濾紙過濾器532內通過下箱520B的管狀部件528,從該管狀部件528的下端排出。該管狀部件528的下端形成有用于將被收集了灰塵后的空氣排出到集塵裝置510外的排氣口514。
下箱520B的底面被開口,該開口可由蓋550進行開閉。在蓋550的中央部形成有開口550A,在關閉蓋550A的狀態下,管狀部件528的下端部被嵌入開口550A內,呈向下方伸出的狀態。在下箱520B的后面下部形成有用于卡扣蓋550的后端部的卡扣部544。另一方面,在下箱520B的外面下部的前端部安裝有用于卡扣蓋550的前端部的卡扣爪545。卡扣爪545可以以其中央部為中心向前后方向轉動,在沿下箱520B的外周面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狀態下,能夠使形成在其下端部的爪部545A與蓋550的前端部相卡扣。
在下箱520B的外面的前端部從上端向下端延伸有為了解除卡扣爪545相對于蓋550的配合而操作的操作桿546。操作桿546的下端部被插入下箱520B的外周面與卡扣爪545之間。操作桿546被配置在其上端部的彈簧547向上方推。通過克服彈簧547的推力向下按壓操作桿546,而能夠由形成在操作桿546的下端部的傾斜面546A向前方推出卡扣爪545,解除卡扣爪545相對于蓋550的配合。蓋550,在解除了卡扣爪545的配合的狀態下,能夠從下箱520B上拆下。通過從下箱520B上拆下蓋550,而打開該下箱520B的底面開口,可經由該底面開口取出積存在下箱520B內的灰塵。
在該實施方式下,使圓筒過濾器531及管狀部件528能夠一體旋轉。在連結上箱520A與下箱520B時,圓筒過濾器531的下端部被與管狀部件528的上端部連結,圓筒過濾器531及管狀部件528成為一體。圓筒過濾器531的上端部貫穿用來區隔上箱520A的上部空間522與下部空間523的隔壁540而面向上部空間522,通過形成在其外周面的凸緣部541的下面與隔壁540的上面抵接,而能夠可旋轉地保持圓筒過濾器531。
在形成于圓筒過濾器531的上端部的凸緣部541的上面的外周緣形成有多個齒,在上箱520A的上部空間522內配置可與這些齒相嚙合的齒輪542。齒輪542的軸線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與從上箱520A的周面的后端部向外伸出的刻度盤543相連結。在使刻度盤543旋轉時,凸緣部541經由齒輪542旋轉,圓筒過濾器531及與其連結的管狀部件528旋轉。根據這樣的構成,灰塵堆積在下箱520B內,即使是灰塵附在管狀部件528的外周面的情況下,通過形成在旋轉的管狀部件528的外周面的螺旋狀的突肋528B能夠使灰塵從管狀部件528的外周面分離。從而,然后,打開蓋550能夠容易取出下箱520B內的灰塵。
在該實施方式中,由于從導入口512取入的空氣中所含的粗塵能夠被圓筒過濾器525所收集而積存在下箱520B內,所以能夠防止粗塵流入上箱520A內的情況。從而,在配置于上箱520內(下部空間523內)的圓筒過濾器531及濾紙過濾器532上所附著的灰塵的量少,無需頻繁地除去附著在這些過濾器上的灰塵(細塵),因此,容易維護保養。
本發明并有僅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內容,在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有多種變更。
例如,在第1實施方式中,引導部件24、124、224、324、424并不僅限于大致彎曲90°(或彎折)的形狀,例如,也可以如在一直線上延伸那樣的形狀。
過濾部件30、130、230、330、430并不僅限于篩網過濾器31、131、231、331、431與濾紙過濾器32、132、232、332、432的2層結構,可以是其中任一種的1層結構、也可以是還組合其它的過濾器而形成的包含3層以上的過濾器的結構。
過濾部件30、130、230、330、430并不僅限于篩網過濾器31、131、231、331、431或濾紙過濾器32、132、232、332、432,也可以由其它的過濾器構成。
圓筒過濾器25、125、225、325、425的通氣口26、126、226、326、426,并不僅限于由篩網過濾器28、127、227、327、427覆蓋,也可以由其它的過濾器覆蓋,或者也可以不設置過濾器。
在第2實施方式中,下箱520B所具備的圓筒過濾器525,并不僅限于通過在大致圓筒狀的部件的外周面形成多個小孔而構成,也可以是例如包含篩網過濾器的構成。
上箱520A所具備的過濾器并不僅限于篩網過濾器531C與濾紙過濾器532的2層結構,可以是其中任一種的1層結構、也可以是還組合其它的過濾器而形成的包含3層以上的過濾器的結構。
上箱520A所具備的過濾器并不僅限于篩網過濾器531C或濾紙過濾器532,也可以由其它的過濾器構成。
權利要求
1.一種吸塵器用集塵裝置,該集塵裝置收集與空氣一起從導入口吸入的灰塵,并使空氣從排氣口通過,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收集室,其相對于上述吸塵器用集塵裝置能夠進行拆裝,使從上述導入口吸入的空氣回旋而收集比較大的灰塵;第2收集室,其通過將上述第1收集室安裝在上述吸塵器集塵裝置中而區劃形成,使從上述第1收集室排出的空氣通過在該第2收集室內部所具備的細塵用過濾器收集比較小的灰塵。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塵器用集塵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收集室內形成引導流路,該引導流路用于將在上述第2收集室內通過了上述細塵用過濾器后的空氣導向上述排氣口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塵器用集塵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導流路由管狀部件形成,該管狀部件的外周面突出形成有突肋,還包括用于使上述管狀部件旋轉的操作部。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吸塵器用集塵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收集室由大致圓筒狀部件形成,從上述導入口吸入的空氣沿上述第1收集室的切線方向流入上述第1收集室內。
全文摘要
一種容易維護保養的吸塵器用集塵裝置。該集塵裝置收集與空氣一起從導入口吸入的灰塵,并使空氣從排氣口通過,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收集室,其相對于上述吸塵器用集塵裝置能夠進行拆裝,使從上述導入口吸入的空氣回旋而收集比較大的灰塵;第2收集室,其通過將上述第1收集室安裝在上述吸塵器集塵裝置中而區劃形成,使從上述第1收集室排出的空氣通過在該第2收集室內部所具備的細塵用過濾器后導向上述排氣口側,從而積存被上述細塵用過濾器收集的比較小的灰塵。
文檔編號B01D46/00GK101023855SQ200710087838
公開日2007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2004年4月28日
發明者吉田潤, 谷口喜代太, 豐岡賢次 申請人:三洋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