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臭氧水生成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與水的混合器,特別是一種臭氧水生成器。
背景技術:
目前,在小型臭氧水制作中多采取射流加螺旋混合方式,該設備由臭氧電源、臭氧發生管、氣泵、水泵和水氣射流器構成,在水氣射流器的一端有一射流口,在水氣射流器的側壁上有一臭氧進氣口,臭氧進氣口位于射流口的出口處,在水氣射流器延續的管道內壁上有螺旋溝槽。該臭氧制水機的缺點1、射流器必須滿足一定水壓才能有效果,流量的大小變化對射流效果影響很大,特別是在用臭氧水制作,水壓變化極大,因此大大影響了臭氧水的產生。2、為了螺旋混合后達到一定效果,一是要有一定的長度以提高水、氣混合時接觸的時間,二是要達到一定的旋轉速度,滿足上述要求,其水流阻力相應也要增加,這時就要增高射流器出水口的壓力,這樣才能保證進、出口的水壓差,以此滿足射流器的正常運行,為了克服水壓問題將螺旋混合器直立安裝,使氣體自然上浮。3、自然上浮要求螺旋混合器要有一定的高度,以提高氣、水的接觸時間,安裝螺旋混合器就需要一定的空間,螺旋混合器越高混合效果越好,同時阻力增大的矛盾又出現,既浪費材料又占用空間。4、螺旋混合器只在管壁上有螺絲釘溝槽,通過的水只有與壁的螺旋溝槽相接觸部分的發生旋轉,而在管道中心部位的水不發生旋轉,大大降低了水、氣的混合效率。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不受水壓影響、安裝螺旋混合器時占用空間少、能使通過螺旋混合器時的水全部發生旋轉的臭氧水生成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混合器有一三通,三通的一個端口通過閥門與進水管連接,另一個端口與螺旋混合器連接,第三個端口封閉,臭氧發生管的輸出管通過三通的封閉端并穿過三通與螺旋混合器連接。
螺旋混合器由內管、臭氧擴散器、外管和螺旋體構成,外管與三通連接,臭氧擴散器連接在內管上,內管位于外管內,在外管與內管之間連接有螺旋體。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原水通過三通從接有臭氧擴散器的一側進入螺旋混合器,不受水壓的影響;臭氧O3氣泡及時被帶走形成一定比例的氣水混合物進入內管、螺旋體和外管組成的螺旋空間,使進入螺旋空間內的全部混合水高速旋轉流動;該螺旋混合器內的水路為螺旋狀,大大增加的氣水的混合長度,同時該螺旋混合器能夠整體盤旋安裝,安裝螺旋混合器時占用空間少,達到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該混合器有一臭氧電源3和氣泵1,臭氧電源3和氣泵1同時與臭氧發生管2的一端連接,有一個三通5,三通5的一個端口通過閥門4與進水管連接,另一個端口與螺旋混合器連接,第三個端口封閉,臭氧發生管2的輸出管通過三通5的封閉端并穿過三通5與螺旋混合器連接。
螺旋混合器由內管7、臭氧擴散器6、外管8和螺旋體9構成,外管8與三通5連接,臭氧擴散器6連接在內管7上,內管7位于外管8內,在外管8與內管7之間連接有螺旋體9。
各部件的作用臭氧擴散器6上密布有微孔,經過臭氧擴散器6的臭氧即成為小氣泡輸出,增大了臭氧氣體與水的接觸面積;螺旋體9將水在直管中的平流,變為高紊流增加接觸時間;內管7為圓柱體件,與外管8和螺旋體9組成一定間隙,保證流速,兼作臭氧進氣管;外管。
臭氧擴散器通過管道與有一定壓力的臭氧氣體相連接,另一端和內管相連,螺旋體盤在連接有臭氧擴散器的內管上,螺旋體外于外管相接,螺旋體將內管與外管連接為一體,同時在內管與外管之間構成螺旋腔,螺旋體可以是圓形,螺旋體、內管、外殼制作成一個整體。
工作原理原水從接有臭氧擴散器的一側進入,臭氧O3氣泡及時帶走形成一定比例的氣水混合物進入內管、螺旋體和外管構成的螺旋管,使混合水在螺旋空間內高速旋轉流動,同時增加了水路的長度,提高了混合效率,經過一定長度后流出即可使用或氣水分離。
實施例2螺旋體為矩形體,螺旋體、內管和外管分別鑄成多件后組裝。其它與實施例1同,略。
實施例3螺旋體為其它形狀。其它與實施例1同,略。
權利要求1.一種臭氧水生成器,包括臭氧電源、臭氧發生管、氣泵,其特征是該混合器有一三通,三通的一個端口通過閥門與進水管連接,另一個端口與螺旋混合器連接,第三個端口封閉,臭氧發生管的輸出管通過三通的封閉端并穿過三通與螺旋混合器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生成器,其特征是螺旋混合器由內管、臭氧擴散器、外管和螺旋體構成,外管與三通連接,臭氧擴散器連接在內管上,內管位于外管內,在外管與內管之間連接有螺旋體。
專利摘要一種臭氧水生成器,屬于氣與水的混合器。該混合器有一三通,三通的一個端口通過閥門與進水管連接,另一個端口與螺旋混合器連接,第三個端口封閉,臭氧發生管的輸出管通過三通的封閉端并穿過三通與螺旋混合器連接。原水通過三通從接有臭氧擴散器的一側進入螺旋混合器,不受水壓的影響;臭氧O
文檔編號B01L5/00GK2776536SQ200520070959
公開日2006年5月3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19日
發明者孫榮軍 申請人:孫榮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