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脫硫吸附劑的再生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微生物對脫硫吸附劑進行再生的方法。
背景技術:
使用脫硫吸附劑對油品進行催化吸附脫硫是在常溫常壓下用吸附劑吸附柴油、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來達到深度脫硫的目的。由于催化吸附脫硫幾乎不影響汽油的辛烷值和收率而且可以實現油品的超低硫生產,因而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重視。用于吸附脫硫的吸附劑可以是金屬氧化物(USP 6,184,176,2001-2-6;USP 6,338,794,2002-2-15)、分子篩(USP 5,935,422,1999-8-10;USP 5454933,1995-10-3)、活性炭(USP 6,565,741,2003-5-20)和金屬合金(USP 6,558,533,2003-5-6)。在這些吸附劑上負載堿金屬或堿土金屬可以改善吸附劑的硫化物吸附選擇性(USP 5,935,422,1999-8-10);負載過渡金屬氧化物可以提高硫化物的吸附量,改善吸附劑的吸附性能(USP4,085,195,1978-4-18);負載貴金屬離子或氧化物可以改善吸附劑的再生性能(USP 5,843,300,1998-12-1)。文獻報道π絡合吸附劑對于吸附脫硫有很好的選擇性。密歇根大學的Yang等報道Cu(I)/Y吸附劑相對于芳香烴對有機硫化物有更高的選擇性。(J.Am.Chem.Soc.2004,126,992.;AIChE J.2004,50,791.;Science 2003,301,79;J.Amer.Chem.Soc.,126,992(2004);Ind.Eng.Chem.Res.,43,1081(2004).Ind.Eng.Chem.Res.,43,769(2004))。
研究表明,如果所使用的脫硫吸附劑的吸附量能夠保持一定的床層壽命,例如可達1年以上,則催化吸附脫硫的經濟效益是相當吸引人的,與通常汽油加氫脫硫相比,其投資成本和操作費用可降低一半以上,非常適合國內煉油企業的現狀。因而,脫硫吸附劑的再生循環是吸附脫硫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現有的再生方法主要是采用高溫焙燒。但是,使用高溫焙燒再生脫硫吸附劑時,一方面會產生二氧化硫,沒有徹底脫硫;另一方面,高溫焙燒是把吸附劑上吸附的含硫化合物燃燒,會造成油品燃燒值的損失。另外一種再生方法是采用溶劑抽提,使用的溶劑為四氯化碳或者N,N-二甲基甲酰胺(Ralph T.Yang,Ind.Eng.Chem.Res.2004,43,769-776)。但是這種再生方法需要消耗大量溶劑,且不能徹底脫除硫化物,而且需要對溶劑進行再處理,使得工藝繁瑣,成本升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使用高溫焙燒再生脫硫吸附劑時不能徹底脫硫、會造成油品燃燒值損失,而使用溶劑抽提需要消耗大量溶劑、且不能徹底脫硫、還需對溶劑進行再處理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方便、脫硫效率高、不會影響吸附劑性質的脫硫吸附劑的再生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脫硫吸附劑的再生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驟將吸附了硫的脫硫吸附劑按2.5~10g吸附劑/L水相的比例加入水相,再加入油相,油相與水相體積比為1~0.1∶1,將混合體系在30℃反應3~24小時,濾出吸附劑,于60~120℃干燥后,在500℃焙燒,得到再生的脫硫吸附劑。
所述的脫硫吸附劑為金屬氧化物、分子篩或活性炭;其為微孔、中孔或無孔的吸附劑;可以具有磁性或非磁性。
所述的水相為含有微生物的生理鹽水(NaCl含量為0.85wt%)、pH=6.0~7.0的磷酸緩沖溶液或基礎培養基;所述的基礎培養基(BSM)為按下述比例配制而成KH2PO42.44g,Na2HPO4·12H2O 12.03g,MgCl2·6H2O 0.4g,NH4Cl 2.0g,CaCl20.75mg,FeCl3·6H2O1mg,MnCl2·4H2O 4mg,甘油10g,蒸餾水1000ml,pH 7.0。其中微生物細胞在水相中的濃度為10~50g/L。
所述的微生物為本實驗室分離篩選得到一系列專一性生物脫硫催化劑,包括CN1386846中公開的短芽孢桿菌R-6(Bacillus brevie R-6)、CN1386847中公開的德氏假單胞菌R-8(Pseudomonas delfieldii R-8)、申請號為02155682.2的專利申請中公開的小球諾卡氏菌R-9(Nocardia globerula R-9)、申請號為02116212.3的專利申請中公開的戈登氏菌LSSEJ-1(Gordona nitida J-1)和申請號為01134805.4的專利申請中公開的紅平紅球菌LSSE8-1(Rhodococcus erythropolis8-1)。
所述的微生物可以是游離細胞,也可以是用海藻酸鈣、磁性聚乙烯醇包埋法固定化的微生物細胞。
所述的油相為正辛烷、甲苯、汽油或柴油。
使用本發明提供的脫硫吸附劑的再生方法,可以對含有二苯并噻吩(Dibenzothiophene,DBT)及其衍生物(如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imethyldibenzothiophene,4,6-DMDBT)的加氫柴油、汽油等油品進行深度脫硫。即首先采用脫硫吸附劑吸附脫除油品中的多種有機含硫化合物,然后使用本發明提供的脫硫吸附劑的再生方法,利用專一性脫硫的微生物細胞處理脫硫吸附劑上吸附的有機含硫化合物,從而實現脫硫吸附劑的循環再生。
本發明提供的方法的優益之處在于,該方法方便、高效,不會影響吸附劑的性質,使得脫硫吸附劑可以多次循環使用;避免了使用高溫焙燒再生脫硫吸附劑時不能徹底脫硫、會造成油品燃燒值損失的缺陷;可以脫除使用加氫脫硫方法很難脫除的有機硫化物;實現了油品的超低硫生產,可以將硫含量降低到30ppm以下;而且能耗小,生產過程中不產生有毒害的物質。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中使用的微生物需在對數生長期或靜止期制備細胞,具體步驟如下挑取1~2環斜面保存或0.5~1毫升甘油保存的微生物菌株,加入到體積為20~50毫升的培養基中,在30℃,170r/min的條件下培養1~2天后,再將培養后的微生物菌株接種至含150ml上述培養基的500ml三角瓶中,搖床或發酵罐培養,5000rpm離心6min獲得微生物對數生長期或靜止期細胞;將收集到的細胞用生理鹽水洗滌2~3次,所得菌體懸浮于生理鹽水中,得到微生物的生理鹽水菌懸液;在4℃冰箱中放置待用;所使用的培養基按如下的比例配制KH2PO42.44g,Na2HPO4·12H2O 12.03g,MgCl2·6H2O 0.4g,NH4Cl 2.0g,CaCl20.75mg,FeCl3·6H2O 1mg,MnCl2·4H2O 4mg,甘油10g,蒸餾水1000ml,pH 7.0,硫源為二苯并噻吩,硫酸鈉或二甲基亞砜。
所述的微生物菌株為本實驗室分離篩選得到一系列專一性生物脫硫催化劑,包括CN1386846中公開的短芽孢桿菌R-6(Bacillus brevie R-6)、CN1386847中公開的德氏假單胞菌R-8(Pseudomonas delfieldii R-8)、申請號為02155682.2的專利申請中公開的小球諾卡氏菌R-9(Nocardia globerula R-9)、申請號為02116212.3的專利申請中公開的戈登氏菌LSSEJ-1(Gordona nitida J-1)和申請號為01134805.4的專利申請中公開的紅平紅球菌LSSE8-1(Rhodococcus erythropolis8-1)。
所使用的微生物可以是游離細胞,也可以是用海藻酸鈣、磁性聚乙烯醇包埋法固定化的微生物細胞。
實施例1、使用保藏號為CGMCC 0570的德氏假單胞菌R-8來再生NiO/USY吸附劑1)培養保藏號為CGMCC 0570的德氏假單胞菌R-8的對數生長期細胞挑取營養斜面培養的德氏假單胞菌R-8菌株,加入體積為25毫升的培養基中,在30℃,170r/min的條件下培養2天,再將培養后的德氏假單胞菌R-8菌株接種至含150ml上述培養基的500ml三角瓶中,搖床培養至對數生長期,5000rpm離心6min獲得德氏假單胞菌R-8菌體;將其用生理鹽水洗滌2~3次,所得德氏假單胞菌R-8菌體懸浮于生理鹽水中,在4℃冰箱中放置;培養基的組成如下KH2PO42.44g,Na2HPO4·12H2O 12.03g,MgCl2·6H2O 0.4g,NH4Cl 2.0g,CaCl20.75mg,FeCl3·6H2O 1mg,MnCl2·4H2O 4mg,甘油10g,蒸餾水1000ml,pH 7.0,二苯并噻吩0.1mmol/L;2)NiO/USY吸附劑的制備以及吸附性能的考察采用濕法浸漬法將一定量的硝酸鎳負載在USY分子篩上,金屬氧化物NiO含量15wt%,80℃干燥6h,550℃焙燒4h,得到NiO/USY吸附劑。
在常溫常壓下,劑油比1g/25ml,加氫汽油硫含量246ppm。吸附反應可以在1小時達到平衡,經過吸附劑吸附硫含量下降到23ppm。
3)吸附劑的再生處理將步驟1)得到的游離的德氏假單胞菌R-8菌體(細胞含量相當于0.5g干細胞)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40ml生理鹽水(NaCl含量為0.85wt%);然后加入步驟2)中吸附了硫的NiO/USY吸附劑0.1g,再加入4ml甲苯,將混合體系于30℃,170r/min的條件下,在搖床上反應12h;濾出吸附劑,用甲苯洗滌脫除吸附的羥基聯苯類化合物,于80℃下干燥8h,在500℃焙燒,得到再生的脫硫吸附劑。
將此再生的NiO/USY吸附劑在與步驟2)相同的條件下,對同樣的加氫汽油吸附脫硫,吸附反應在1小時達到平衡,經過吸附劑吸附硫含量下降到47ppm。
實施例2、使用保藏號為CGMCC 0570的德氏假單胞菌R-8來再生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微球吸附劑1)培養保藏號為CGMCC 0570的德氏假單胞菌R-8的對數生長期細胞方法同實施例中步驟1)。
2)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微球吸附劑的制備以及吸附性能的考察采用反相聚合法來制備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吸附載體,油相量取25ml正辛烷0.5mlSpan80混合攪拌均勻。水相量取8.00ml N-乙烯基吡咯烷酮,1.20g N,N-亞甲基雙丙烯酰胺,6.00ml去離子水,0.08g偶氮二異丁腈,超聲5min使混合均勻。將油相倒入250ml置于水浴恒溫槽中的四口燒瓶內,并通入氮氣,快速攪拌,水浴加熱到70℃,然后緩慢加入水相,反應持續3h。聚合結束后分離出產品,用乙醇洗滌數次,25℃真空干燥12h,得到球狀白色的顆粒微球——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微球吸附劑。
將此3.0克微球吸附劑,吸附15mL加氫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柴油總硫采用WK-2B微庫侖分析儀分析初始總硫含量為286ppm。反應吸附劑吸附后,柴油的硫含量從286ppm下降到37ppm。硫脫除率為87.06%。
3)吸附劑的再生處理將步驟1)得到的游離的德氏假單胞菌R-8菌體(細胞含量相當于1.5g干細胞)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40ml生理鹽水(NaCl含量為0.85wt%);然后加入步驟2)中吸附了硫的微球吸附劑0.4g,再加入40ml甲苯,將混合體系于30℃,170r/min的條件下,在搖床上反應3h;濾出吸附劑,用甲苯洗滌脫除吸附的羥基聯苯類化合物,于60℃下干燥8h,在500℃焙燒,得到再生的脫硫吸附劑。
將此再生的微球吸附劑在與步驟2)相同的條件下,對同樣的加氫柴油吸附脫硫,吸附反應在1小時達到平衡,經過吸附劑吸附硫含量下降到56ppm。
將步驟2)中吸附了硫的微球吸附劑不經過再生而直接應用到上述柴油中吸附脫硫,柴油的硫含量僅由286ppm下降到253ppm。
實施例3、使用固定化微生物細胞再生聚合物微球吸附劑1)制備保藏號為CGMCC 0570的德氏假單胞菌R-8的固定化微生物細胞稱取一定量的海藻酸鈉溶于去離子水,得到濃度為4wt%的海藻酸鈉水溶液,加入等體積的含有保藏號為CGMCC 0570的德氏假單胞菌R-8的生理鹽水菌懸液,用針筒擠入0.1mol/L CaCl2水溶液得到直徑1~2mm的海藻酸鈣固定化細胞球形水凝膠。用2.8%的戊二醛生理鹽水溶液交聯,得到固定化細胞微生物催化劑。
2)聚乙烯吡咯烷酮聚合物微球吸附劑吸附性能的考察用聚乙烯吡咯烷酮聚合物微球為吸附劑,吸附加氫柴油中的硫化物。3.0克聚合物微球吸附劑,吸附加氫脫硫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柴油總硫采用WK-2B微庫侖分析儀分析初始總硫含量為286ppm。柴油的硫含量從286ppm下降到37ppm。
3)吸附劑的再生處理將步驟1)得到的固定化細胞微生物催化劑(細胞含量相當于1.5g干細胞)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30ml生理鹽水(NaCl含量為0.85wt%);然后加入步驟2)中吸附了硫的聚合物微球吸附劑0.15g,再加入15ml甲苯,將混合體系于30℃,170r/min的條件下,在搖床上反應24h;濾出吸附劑,用甲苯洗滌脫除吸附的羥基聯苯類化合物,于120℃下干燥4h,在500℃焙燒,得到再生的脫硫吸附劑。
將此再生的微球吸附劑在與步驟2)相同的條件下,對同樣的加氫柴油吸附脫硫,吸附反應在1小時達到平衡,經過吸附劑吸附硫含量下降到97ppm。
實施例4、使用保藏號為CGMCC 0570的德氏假單胞菌R-8來再生負載型NiO/Al2O3吸附劑1)負載型NiO/Al2O3吸附劑吸附性能的考察負載型NiO/Al2O3吸附劑的制備方法使用氧化鋁為體,采用浸漬的方法負載金屬氧化物NiO以及其他輔助元素,如鹵素元素F,經過120℃干燥,600℃焙燒得到吸附劑。
使用此負載型NiO/Al2O3吸附劑吸附直餾柴油(加氫脫硫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柴油總硫采用WK-2B微庫侖分析儀(江蘇電分析儀器廠)分析初始總硫含量為293.13mg/L。吸附劑吸附后,柴油的硫含量從293.13mg/L降到39.78mg/L。硫脫除率為86.43%。
柴油硫組分分布采用氣相色譜-原子發射光譜(GC-AED)分析總硫含量為286.455mg/L,經過脫硫后的總硫含量為39.733mg/L,總脫除率為86.13%。柴油脫硫前、后的分析結果列于表1的第2、3豎欄。
2)吸附劑的再生處理將游離的德氏假單胞菌R-8菌體(細胞含量相當于4.5g干細胞)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60mlpH=6.0~7.0的磷酸緩沖溶液;然后加入吸附了硫的負載型NiO/Al2O3吸附劑0.25g,再加入15ml甲苯,將混合體系于30℃,170r/min的條件下,在搖床上反應24h;濾出吸附劑,用甲苯洗滌脫除吸附的羥基聯苯類化合物,于120℃下干燥4h,在500℃焙燒,得到再生的脫硫吸附劑。
將此再生的吸附劑在與步驟1)相同的條件下,對同樣的柴油吸附脫硫。采用WK-2B微庫侖分析儀分析柴油總硫初始總硫含量為293.13mg/L。吸附劑吸附后,柴油的硫含量從293.13mg/L降到63.78mg/L。硫脫除率為78.24%。
采用氣相色譜-原子發射光譜(GC-AED)分析再生的負載型NiO/Al2O3吸附劑對直餾柴油的脫硫,結果列于表1的第4豎欄。
由此可見,經過本發明的方法再生的吸附劑仍然具有很高的脫硫效率。
表1、經再生前后NiO/Al2O3吸附劑脫硫的柴油的硫含量
實施例5、使用小球諾卡氏菌R-9來再生Cu(I)/Y吸附劑將小球諾卡氏菌R-9菌體(細胞含量相當于3.0g干細胞)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60mlpH=6.0~7.0的磷酸緩沖溶液;然后加入吸附了硫的Cu(I)/Y吸附劑0.25g,再加入12ml甲苯,將混合體系于30℃,170r/min的條件下,在搖床上反應24h;濾出吸附劑,用甲苯洗滌脫除吸附的羥基聯苯類化合物,于120℃下干燥4h,在500℃焙燒,得到再生的脫硫吸附劑。
其中Cu(I)/Y吸附劑是采用現有技術,以Y分子篩為吸附劑載體,Cu2+離子交換48h,100℃干燥24h,再用He保護下,450℃自動還原得到的。
將此再生前、后的吸附劑在相同的條件下,對同樣的柴油進行吸附脫硫。采用WK-2B微庫侖分析儀分析柴油總硫初始總硫含量為293.13mg/L。吸附劑吸附后,柴油的硫含量從293.13mg/L降到78.78mg/L,硫脫除率為73.12%。使用小球諾卡氏菌R-9再生后,柴油的硫含量從293.13mg/L降到97.28mg/L,硫脫除率為66.81%。
實施例6、使用紅平紅球菌LSSE8-1來再生負載型NiO/USY吸附劑將吸附了硫的負載型NiO/USY吸附劑使用專一性生物脫硫催化劑紅平紅球菌LSSE8-1進行脫附,微生物細胞在水相中的濃度50g/L,水相是pH=6.0~7.0的磷酸緩沖溶液,同時加入汽油作為油相,油相與水相體積比0.2,吸附了硫的負載型NiO/USY吸附劑與水相的比為5.0g/L。在3h內該吸附了硫的負載型NiO/USY吸附劑上吸附的有機硫化合物中97%轉化為羥基聯苯類化合物,濾出吸附劑,用甲苯洗滌脫除吸附的羥基聯苯類化合物,經過120℃干燥,500℃焙燒,得到再生的脫硫吸附劑。
其中負載型NiO/USY吸附劑是采用現有技術,以USY分子篩為吸附劑載體,浸漬NiO,在120℃干燥24h,600℃焙燒得到。
將此再生前、后的吸附劑在相同的條件下,對同樣的柴油進行吸附脫硫。采用WK-2B微庫侖分析儀分析柴油總硫初始總硫含量為293.13mg/L。吸附劑吸附后,柴油的硫含量從293.13mg/L降到43.80mg/L,硫脫除率為85.06%。使用紅平紅球菌LSSE8-1再生后,柴油的硫含量從293.13mg/L降到61.12mg/L,硫脫除率為79.15%。
實施例7、使用戈登氏菌LSSEJ-1來再生Zn-Cu(I)/USY吸附劑將吸附了硫的Zn-Cu(I)/USY吸附劑使用專一性生物脫硫催化劑戈登氏菌LSSEJ-1進行脫附,微生物細胞在水相中的濃度30g/L,水相是生理鹽水,同時加入甲苯作為油相,油相與水相體積比0.3,吸附了硫的Zn-Cu(I)/USY吸附劑與水相的比為8g/L。在24h內該吸附了硫的Zn-Cu(I)/USY吸附劑上吸附的有機硫化合物中95%轉化為羥基聯苯類化合物,濾出吸附劑,用甲苯洗滌脫除吸附的羥基聯苯類化合物,經過120℃干燥,500℃焙燒,得到再生的脫硫吸附劑。
其中Zn-Cu(I)/USY吸附劑是采用現有技術,以USY分子篩為吸附劑載體,分別離子交換Cu2+、Zn2+,再用He保護下自動還原得到。
將此再生前、后的吸附劑在相同的條件下,對同樣的柴油進行吸附脫硫。采用WK-2B微庫侖分析儀分析柴油總硫初始總硫含量為293.13mg/L。吸附劑吸附后,柴油的硫含量從293.13mg/L降到52.64mg/L,硫脫除率為82.04%。使用戈登氏菌LSSEJ-1再生后,柴油的硫含量從293.13mg/L降到67.55mg/L,硫脫除率為76.96%。
實施例8、使用紅平紅球菌LSSE8-1來再生Cu(I)/Y吸附劑將吸附了硫的Cu(I)/Y吸附劑使用專一性生物脫硫催化劑紅平紅球菌LSSE8-1進行脫附,微生物細胞在水相中的濃度40g/L,水相是生理鹽水,同時加入甲苯作為油相,油相與水相體積比0.3,吸附了硫的Cu(I)/Y吸附劑與水相的比為10g/L。在12h內該吸附了硫的Cu(I)/Y吸附劑上吸附的有機硫化合物中80%轉化為羥基聯苯類化合物,在24h內82%轉化為羥基聯苯類化合物,濾出吸附劑,用甲苯洗滌脫除吸附的羥基聯苯類化合物,經過120℃干燥,500℃焙燒,得到再生的脫硫吸附劑。
其中Cu(I)/Y吸附劑是采用現有技術,以Y分子篩為吸附劑載體,離子交換Cu2+48h,100℃干燥24h,再用He保護下450℃自動還原得到。
將此再生前、后的吸附劑在相同的條件下,對同樣的柴油進行吸附脫硫。采用WK-2B微庫侖分析儀分析柴油總硫初始總硫含量為293.13mg/L。吸附劑吸附后,柴油的硫含量從293.13mg/L降到63.21mg/L,硫脫除率為78.44%。使用戈登氏菌LSSEJ-1再生后,柴油的硫含量從293.13mg/L降到70.71mg/L,硫脫除率為75.88%。
權利要求
1.一種脫硫吸附劑的再生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驟將吸附了硫的脫硫吸附劑按2.5~10g吸附劑/L水相的比例加入水相,再加入油相,油相與水相體積比為1~0.1∶1,將混合體系在30℃反應3~24小時,濾出吸附劑,于60~120℃干燥后,在500℃焙燒,得到再生的脫硫吸附劑;所述的水相為含有微生物的生理鹽水、pH=6.0~7.0的磷酸緩沖溶液或基礎培養基;其中微生物細胞在水相中的濃度為10~50g/L;所述的微生物為專一性生物脫硫催化劑;所述的油相為正辛烷、甲苯、汽油或柴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脫硫吸附劑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脫硫吸附劑為金屬氧化物、分子篩或活性炭。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脫硫吸附劑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脫硫吸附劑為為微孔、中孔或無孔的吸附劑。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脫硫吸附劑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脫硫吸附劑具有磁性或非磁性。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脫硫吸附劑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礎培養基為按下述比例配制而成KH2PO42.44g,Na2HPO4·12H2O12.03g,MgCl2·6H2O0.4g,NH4Cl2.0g,CaCl20.75mg,FeCl3·6H2O1mg,MnCl2·4H2O4mg,甘油10g,蒸餾水1000ml,pH7.0。。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脫硫吸附劑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專一性生物脫硫催化劑,包括CN1386846中公開的短芽孢桿菌R-6(Bacillus brevie R-6)、CN1386847中公開的德氏假單胞菌R-8(Pseudomonas delfieldii R-8)、申請號為02155682.2的專利申請中公開的小球諾卡氏菌R-9(Nocardia globerula R-9)、申請號為02116212.3的專利申請中公開的戈登氏菌LSSEJ-1(Gordona nitida J-1)和申請號為01134805.4的專利申請中公開的紅平紅球菌LSSE8-1(Rhodococcus erythropolis8-1)。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脫硫吸附劑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是游離細胞,或是用海藻酸鈣、磁性聚乙烯醇包埋法固定化的微生物細胞。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脫硫吸附劑的再生方法。其為將吸附了硫的脫硫吸附劑加入一定比例的水相和油相的混合體系,將混合體系在30℃反應3~24小時,過濾、干燥、焙燒。所述的水相為含有10~50g/L微生物的生理鹽水、磷酸緩沖溶液或培養基;所述的微生物為專一性生物脫硫催化劑短芽孢桿菌、德氏假單胞菌、小球諾卡氏菌、戈登氏菌和紅平紅球菌。該方法方便、高效,不會影響吸附劑的性質,使得脫硫吸附劑可以多次循環使用;避免了使用高溫焙燒再生脫硫吸附劑時不能徹底脫硫、會造成油品燃燒值損失的缺陷;可以脫除使用加氫脫硫方法很難脫除的有機硫化物;實現了油品的超低硫生產,可以將硫含量降低到30ppm以下;而且能耗小,生產過程中不產生有毒害的物質。
文檔編號B01J20/34GK1778465SQ20041009120
公開日2006年5月31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04年11月17日
發明者劉會洲, 李望良, 邢建民, 熊小超, 單國彬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