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真空吸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真空吸塵器,該真空吸塵器包括第一灰塵分離部分,用于分離在吸入的含灰塵的空氣中的灰塵;以及第二灰塵分離部分,該第二灰塵分離部分布置在第一灰塵分離部分的下游側。本發明特別涉及一種真空吸塵器,其中,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利用灰塵的慣性來分離灰塵。
背景技術:
由日本專利申請KOKAI No.2001-104223可知一種通過在第一灰塵分離部分中的離心分離和通過在第二分離部分中的過濾分離而使得空氣與灰塵分離的旋風真空吸塵器。
該真空吸塵器包括灰塵杯,該灰塵杯的上部開口;以及電動鼓風機,該電動鼓風機使得該杯的內部形成負壓。過濾器布置在該灰塵杯的上部開口中。一吸氣口與灰塵杯的周邊壁連接。吸氣口與吸入口部件連接,該吸入口部件通過吸氣通道而吸入灰塵。
吸入灰塵杯內的含灰塵的空氣通過電動鼓風機的工作而在該杯中轉彎。通過該轉彎,較重的灰塵顆粒與空氣分離。分離的灰塵在灰塵杯中積累,且空氣通過過濾器被吸入電動鼓風機中。
每次當電動鼓風機重新開始工作時,積累在灰塵杯中的灰塵將飛揚。過濾器直接插入灰塵杯中,因此,飛揚的灰塵粘附或纏繞在過濾器上。因此,過濾器在初期階段將堵塞,從而很容易降低空氣和灰塵的分離功能。
由日本實用新型申請No.60-157686也可知一種通過在第一灰塵分離部分中的離心分離和通過在第二分離部分中的過濾分離而使得空氣與灰塵分離的旋風真空吸塵器。
在該真空吸塵器中,柱形灰塵收集器體的內部分成上部和下部灰塵收集器腔室。實現該分隔的水平隔板包括排氣缸,該排氣缸在中部與兩個灰塵收集器腔室連通。沿切線方向的吸入口布置在下部灰塵收集器腔室中。吸入口和下部灰塵收集器腔室形成旋風類型的第一灰塵分離部分。過濾器布置在上部灰塵收集器腔室中,以便覆蓋排氣風扇的吸入側。過濾器和上部灰塵收集器腔室形成第二灰塵分離部分。
當排氣風扇工作時,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執行旋風類型的灰塵分離。這時,空氣通過上部灰塵收集器腔室的過濾器被吸入排氣風扇中。
每次當電動鼓風機重新開始工作時,積累在上部和下部灰塵收集器腔室中的灰塵將飛揚。飛揚的灰塵有時粘附或纏繞在過濾器上。因此,過濾器在初期階段將堵塞,并很容易降低空氣和灰塵的分離功能。
由日本專利申請KOKAI No.2002-306380已知一種使用折疊排氣風扇來使灰塵從空氣中過濾和分離的真空吸塵器。
作為四邊形框架的分隔部分環繞排氣過濾器。排氣過濾器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褶。當電動鼓風機工作時粘附在排氣過濾器表面上的灰塵很容易離開和脫落。分隔部分的下部框架部分接收和保持從排氣過濾器上脫落的灰塵。這減小了有效過濾區域的面積,因此不可避免地減小了排氣過濾器的能力。當第二灰塵分離部分利用折疊過濾器時,它的使灰塵與空氣分離的效率將降低。
由日本專利KOKOKU No.61-22563已知一種通過在第一灰塵分離部分中的慣性分離和在第二分離部分中的、利用折疊過濾器的過濾分離而使得空氣與灰塵分離的真空吸塵器。
真空吸塵器包括隔板壁,該隔板壁包括開口,用于露出折疊主過濾器的前部。該隔板壁與過濾器保持部件的側部周邊接觸。底板成一體布置在隔板壁中,并布置成從下面對著主過濾器。與底板布置成一體的初級過濾器布置在隔板壁的外周中。初級過濾器包括網孔部分以及布置成與軟管口相對的不可透過的壁。軟管口相對壁形成為使得空氣流從灰塵收集器殼體中的粗粒灰塵腔室轉向成通向主過濾器的前部。灰塵收集器殼體的軟管連接口布置成對著軟管口相對壁。
在該結構中,從軟管連接口進入灰塵收集器殼體的含灰塵的空氣與軟管口相對壁碰撞。因此,在空氣中的粗粒灰塵落入粗粒灰塵腔室中。另一方面,沿軟管口相對壁的表面流動的空氣通過網孔部分,并使流動方向反向。在沿軟管口相對壁的后表面流動之后,空氣流過主過濾器。
在用于使含灰塵的空氣與軟管口相對壁碰撞以便使空氣與灰塵分離的技術中,并沒有教導利用空氣流中的灰塵的慣性力來使灰塵分離的技術。當含灰塵空氣與軟管口相對壁碰撞時產生湍流,因此風阻較大。此外,因為空氣流繞過軟管口相對壁,因此風阻較大。因此,在主過濾器的上游側,空氣和灰塵分離的功能很容易降低。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真空吸塵器,其中,能夠防止降低空氣和灰塵的分離能力,并能夠提高清潔能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優選方面包括第一灰塵分離部分、第一灰塵積累部分和第二灰塵分離部分。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布置在吸塵器主體的連接口和置于吸塵器主體中的電動鼓風機的吸氣口之間。
通過第一灰塵分離部分而分離的灰塵積累在第一灰塵積累部分中。第二灰塵分離部分布置在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和電動鼓風機之間。該第二灰塵分離部分包括墊過濾器元件,該墊過濾器元件從吸入吸氣口的空氣中過濾灰塵。
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包括空氣通路形成部件,該空氣通路形成部件使得通過連接口朝著吸氣口流動的空氣和灰塵分離。空氣通路形成部件的軸線為線性的。空氣通路形成部件包括引入口、引出口和開口。通過連接口的含灰塵的空氣被引入該引入口。分離的灰塵通過引出口而被引出。開口布置在引入口和引出口之間。通過該開口,從引入口流向引出口的一部分空氣能夠被吸入電動鼓風機的吸氣口中。通過這種吸入,空氣與灰塵分離,該灰塵通過慣性而從引入口直接朝著引出口運行。
在該優選方面,通過電動鼓風機的操作而吸入連接口的空氣和灰塵通過第一灰塵分離部分而分離。分離的較重灰塵積累在第一灰塵積累部分中,并防止粘附在第二灰塵分離部分的過濾器元件上。
在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內的空氣和灰塵分離功能中,吸入的含灰塵的空氣能夠從引入口流向引出口,同時一部分流動空氣通過空氣通路形成部件的開口而被吸入電動鼓風機中。因此,空氣與灰塵分離,該灰塵通過慣性而在空氣通路形成部件中沿直線運行。
這樣,將防止在分離時產生渦流。此外,因為含灰塵的空氣流并不反轉或繞彎,因此風阻較小。而且,因為抑制空氣和灰塵的分離能力的降低,因此能夠提高清潔能力。
本發明的優選方面包括第一灰塵分離部分、第一灰塵積累部分、第二灰塵分離部分、隔板壁和第二灰塵積累部分。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布置在吸塵器主體的連接口和內置于吸塵器主體的電動鼓風機的吸氣口之間。
通過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分離的灰塵積累在第一灰塵積累部分中。第二灰塵分離部分布置在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和電動鼓風機之間。該第二灰塵分離部分包括墊過濾器元件,該墊過濾器元件從吸入吸氣口內的空氣中過濾灰塵。該過濾器元件用于豎直位置。
隔板壁布置成使負壓空間與第一灰塵積累部分隔開,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容納于該負壓空間中。在隔板壁和過濾器元件的下表面之間形成間隙。該間隙比負壓空間更窄,并與負壓空間連通。第二灰塵積累部分與間隙的下端連通,并布置在第二灰塵分離部分下面。從過濾器元件上脫落的灰塵與第一灰塵積累部分分離地積累在第二灰塵積累部分中。
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包括空氣通路形成部件,該空氣通路形成部件使得空氣與通過連接口流向吸氣口的灰塵分離。空氣通路形成部件的軸線為線性的。空氣通路形成部件包括引入口、引出口和開口。通過連接口的含灰塵的空氣被引入該引入口中。分離的灰塵通過引出口而引出。開口布置在引入口和引出口之間。通過該開口,從引入口流向引出口的一部分空氣能夠吸入電動鼓風機的吸氣口中。通過該吸入,空氣與灰塵分離,該灰塵通過慣性而從引入口朝著引出口沿直線運行。
在該優選方面,通過電動鼓風機的操作而吸入連接口內的空氣和灰塵通過第一灰塵分離部分來分離。分離的較重灰塵積累在第一灰塵積累部分中,并防止粘附在第二灰塵分離部分的過濾器元件上。
在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內的空氣和灰塵分離功能中,吸入的含灰塵的空氣能夠從引入口流向引出口,同時一部分流動空氣通過空氣通路形成部件的開口而吸入電動鼓風機中。因此,空氣與灰塵分離,該灰塵通過慣性而在空氣通路形成部件中沿直線運行。
這樣,將防止在分離時產生渦流。此外,因為含灰塵的空氣流并不反轉或繞彎,因此風阻較小。而且,因為抑制了空氣和灰塵的分離能力的降低,因此能夠提高清潔能力。
當電動鼓風機的操作停止時,粘附在第二灰塵分離部分的過濾器元件上的灰塵通過它自身重量而脫落,并積累在第二灰塵積累部分中。電動鼓風機的操作一重新開始,就將擾亂在負壓空間中的空氣。不過,該擾動將通過狹窄間隙而防止擴展至第二灰塵積累部分中。因此,能夠防止在第二灰塵積累部分中積累的灰塵飛揚和再次粘附在過濾器元件上。
圖1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真空吸塵器的透視圖;圖2是表示圖1的真空吸塵器的吸塵器主體的透視圖;圖3是圖2的吸塵器主體的局部剖側視圖;圖4是表示圖2的吸塵器主體處于蓋部件打開時的狀態的側視圖;圖5是表示圖1的真空吸塵器的灰塵杯的縱剖圖;圖6是圖5的灰塵杯的局部剖透視圖;圖7是表示圖5的灰塵杯在從后側看時的透視圖,它處于拆下第二灰塵分離部分和拆下第一灰塵分離部分的過濾器時的狀態;圖8是表示圖5的灰塵杯的側剖圖,它處于拆下第二灰塵分離部分和拆下第一灰塵分離部分的過濾器時的狀態;圖9是表示圖5的灰塵杯的下部在從后側看時的透視圖,它處于拆下第二灰塵分離部分時的狀態;
圖10是表示圖5的灰塵杯的仰視圖,它處于拆下底板時的狀態;圖11是表示布置在圖5的灰塵杯中的第二灰塵分離部分的透視圖;圖12是表示布置在圖11的第二灰塵分離部分中的過濾器框架的一部分的透視圖;圖13是表示布置在圖11的第二灰塵分離部分中的過濾器元件的局部放大剖視圖;圖14是表示當從前面看時在圖1的真空吸塵器的灰塵脫落裝置和電線卷盤(cord reel)之間的關系的透視圖;圖15是表示當從后面看時在圖1的真空吸塵器的灰塵脫落裝置和電線卷盤之間的關系的透視圖;圖16是表示圖15的灰塵脫落裝置以及電線卷盤的透視圖;圖17是表示圖14的灰塵脫落裝置的旋轉力傳遞機構的剖視圖;圖18是沿圖17中的線F18-F18的剖視圖;圖19是沿圖17中的線F19-F19的剖視圖;圖20是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真空吸塵器的灰塵杯的縱剖圖;圖21是表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真空吸塵器的灰塵杯的縱剖圖;以及圖22是表示布置在圖21的灰塵杯中的第二灰塵分離部分的一部分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考圖1至19介紹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
在圖1中,由參考標號10表示的真空吸塵器包括吸塵器主體20。該主體20可拆卸地與柔性吸塵軟管21的一端連接。吸塵軟管21的另一端包括一處理操作部分22。該處理操作部分22包括手柄22A。該手柄22A包括用于遙控操作的操作開關22B。
處理操作部分22與可擴展/收縮的延伸管23連接,這樣,管子是可安裝/拆卸的。延伸管23的頂端與可安裝/拆卸的吸入口部件24連接。吸塵軟管21、延伸管23和吸入口部件24形成吸氣通道部件25。
如圖1至4所示,吸塵器主體20包括主體殼體30、灰塵杯50和蓋部件40。灰塵杯50布置在主體殼體30中,以便可安裝/拆卸。蓋部件40通過鉸鏈(未示出)而安裝在主體殼體30的前部上,且蓋部件40可沿垂直方向旋轉。
主體殼體30包括殼體主要部分34和杯接收器部分35。如圖3所示,電動鼓風機33安裝在殼體主要部分34中。電動鼓風機33包括向前開口的吸氣口33A。電動鼓風機33布置成這樣,即吸氣口33A的大部分布置在殼體主要部分34的上部附近。
杯接收器部分35成一體地從殼體主要部分34的下部向前凸出。接收器部分35形成向上開口的凹形形狀。灰塵杯50布置在杯接收器35上以便可安裝/拆卸。灰塵杯50垂直保持在關閉的蓋部件40和杯接收器部分35之間,并安裝在吸塵器主體20上。
膨脹部分36(圖中只表示了一個)成一體地形成于殼體主要部分34的沿寬度方向的相對側壁上。這些膨脹部分36傾斜布置成從殼體主要部分34的前部附近的上部至在后部附近的下部上面。
包括多個排氣孔的排氣部分38布置在相對的膨脹部分36的前部附近的部分中以及殼體主要部分34的相對側壁中。這些排氣部分38通過排氣通路(未示出)而與電動鼓風機33的排氣口33B(見圖3)連通。從排氣口33B排出的空氣通過排氣通路而從排氣部分38向外排出。
后輪37可旋轉地安裝在相對的膨脹部分36的下端上。包括小腳輪的前輪39安裝在杯接收器部分35的底側。吸塵器主體20能夠通過前輪39和后輪37而在要清潔的平面(例如房屋的地板)上運動。
殼體主要部分34包括后面將介紹的電線卷盤125和灰塵脫落裝置149。電線卷盤125布置在電動鼓風機33下面。該電線卷盤125將商用交流電源的電力供給電動鼓風機33等。
灰塵脫落裝置149利用在抽出/插入電線時電線卷盤125的旋轉作為驅動力而工作。該灰塵脫落裝置149向后面將介紹的過濾器元件82施加振動,用于使灰塵脫落。
灰塵脫落裝置149可以省略。用于向電動鼓風機33等供電的電池也可以內置,以代替電線卷盤125。在電池內置的結構中也可以布置灰塵脫落裝置。這時,灰塵脫落操作部分可以布置在主體殼體30的外部,以便通過該操作部分的操作來操作該灰塵脫落裝置。
蓋部件40包括頂板41和周邊壁42。在平面圖中,頂板41基本形成橢圓形。周邊壁42環繞頂板41形成一體。周邊壁42的前部包括連接口43,該連接口43將與吸塵軟管21連接,以便可安裝/拆卸。在蓋部件40關閉的狀態下,該連接口43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管形。沿軸向方向的連接口43的相對端分別開口。在蓋部件40關閉的狀態下,連接口43的后端開口45布置成從前側(上游)直接與后面將介紹的第一灰塵分離部分61連續。
如圖5至9所示,灰塵杯50包括容器殼體部件53、布置在容器殼體部件53中的手柄部分54以及可打開/關閉的底板57。容器殼體部件53的后部基本完全開口。空氣孔52布置在容器殼體部件53的、與該開口51相對布置的前壁50a中(如圖7和8所示)。手柄部分54定位在空氣孔52下面,并布置在前壁50a中。
容器殼體部件53包括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通過電動鼓風機33的工作而形成負壓的空間(后面將稱為負壓空間)56、以及第一灰塵分離部分61。
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布置在容器殼體部件53的底部中。負壓空間56布置在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的上面。負壓空間56用作從第一灰塵分離部分61的開口64(后面將介紹)通向第二灰塵分離部分80(后面將介紹)的空氣通路。而且,負壓空間56也用作從空氣孔59(后面將介紹)通向第二灰塵分離部分80的空氣通路。
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和負壓空間56在吸塵器主體20中一個布置在另一個上面。灰塵積累部分55和負壓空間56的布置方向可以為吸塵器主體20的左/右(寬度)方向、前/后(軸向)方向以及斜向方向。
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的底表面開口。底板57安裝在第一灰塵積累部分的底部上,以便可繞軸線J打開/關閉。當該底板57打開時,在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中積累的灰塵能夠被清除。底板57的關閉狀態通過與布置在手柄部分54中的推入式操作按鈕相連的機構(未示出)而釋放。
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和負壓空間56由彼此連續的上升壁60和頂板壁58來確定。這些上升壁60和頂板壁58用作隔板壁。上升壁60布置在容器殼體部件53的下部并靠近開口51。頂板壁58從上升壁60的上端彎曲,并與前壁50a連續。因此,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由容器殼體部件53的底部周邊壁和隔板壁來確定。負壓空間56由容器殼體部件53的上部周邊壁和隔板壁來確定。
如圖6所示,空氣孔59形成于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的頂板壁58中。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通過空氣孔59而與負壓空間56連通。空氣孔59布置成基本對著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的中部。如圖5、8和10所示,過濾器F1安裝在空氣孔59上。過濾器F1例如由網形成。
孔58A(見圖7和9)形成于頂板壁58中,并位于上升壁60附近。引導壁55G(見圖5和10)布置在上升壁60中。引導壁55G布置成對著孔58A,以便在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中產生旋流。
第一灰塵分離部分61布置在負壓空間56中。該第一灰塵分離部分61包括柱形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和引導部分63。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的內部空間用作直空氣通路62a。通過引導部分63,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與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連通,以便將通過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分離的灰塵導向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
如圖5所示,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包括線性軸線SL,且軸向相對端都開口。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包括多個用于分離的開口64,這些開口64等間隔地布置在相對的端部開口之間。這些開口64由用于捕獲灰塵的過濾器F2來關閉。
詳細地說,如圖5、7、8所示,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包括框架,該框架包括一對較大和較小的圓形框架部分W1、W2和多個肋W3。肋W3連接該框架部分W1和W2。各開口64通過由相對的框架部分W1、W2和肋W3包圍的空間而形成。過濾器F2例如由網形成,并成柱形安裝在框架的內周表面上。因此,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例如形成柱形形狀,就象篩網的軸向相對端進行開口一樣。在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的沿軸向的一端中的開口形成引入口62A。在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的沿軸向的另一端中的開口形成引出口62B。
確定直空氣通路62a的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的軸線SL沿上述吸塵器主體20的軸向方向(在本實施例中為前后方向)延伸。直空氣通路62a連續通過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的開口64和容器殼體部件53的負壓空間56而與電動鼓風機33的吸氣口33A連通。
如圖5、7、8所示,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的較大直徑引入口62A的直徑大于容器殼體部件53的空氣孔52的直徑。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與容器殼體部件53連接。空氣孔52定位在容器殼體部件53的引入口62A凸出至前壁50a中的區域內。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的引出口62B的直徑小于引入口62A和空氣孔52的直徑。因此,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的直徑從引入口62A朝著引出口62B逐漸減小。
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的軸線SL的延伸方向與蓋部件40的連接口43的軸線的延伸方向基本線性連續。電動鼓風機33的吸氣口33A布置在這些軸線的延伸部分上。連接口43、空氣孔52、直空氣通路62a、開口51以及電動鼓風機33的吸氣口33A沿吸塵器主體20的軸向方向(在本實施例中為前后方向)連續布置。
如圖5、7所示,引導部分63與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的引出口62B連續。引導部分63為管形,并包括接合在引出口62B上的開口63D。引導部分63包括傾斜壁部分63A和空氣引導壁部分63B,以便有管形形狀。傾斜壁部分63A從引出口62B的上部傾斜向下延伸。空氣引導壁部分63B從傾斜壁部分63A彎曲向下延伸。該壁部分63B對著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的引出口62B。
引導部分63的下部形成局部包括傾斜壁部分63A的管部分63C。管部分63C例如沿垂直方向延伸,并與頂板壁58和上升壁60連接,從而覆蓋孔58A。通過該連接,引導部分63使得直空氣通路62a與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連接。
上升壁60布置在從容器殼體部件53的開口51端部稍微靠內側(前側)上。從開口51通向上升壁60的深度H(見圖5)用于將過濾器80(后面將介紹)安裝在容器殼體部件53上,從而關閉開口51。
如圖5至10所示,支承壁71成一體地布置在容器殼體部件53中。支承壁71定位在上升壁60的下端外部。上端開口的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形成于支承壁71和上升壁60之間。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布置成與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分離和獨立地積累灰塵。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積累的灰塵比在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中積累的灰塵更細。該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通過多個支承肋73而分成多個區域。支承壁71和支承肋73從下面支承過濾器80(后面將介紹)。
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和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的下端開口并列布置。兩個灰塵積累部分55、72的下端開口都由底板57關閉,以便可打開/關閉。
當一個底板57打開時,積累在第一和第二灰塵積累部分55、72中的灰塵能夠同時被清除,這便于使用。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通過底板57而形成包括死端結構的凹形形狀。任何氣流都不會經過這樣構成死胡同狀態的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此外,負壓空間56的湍流不會擴展至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中。
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并沒有限制,只要具有這樣的結構即可,即,當湍流傳播至部分72的上部中時使得積累在內部的大部分灰塵保持積累狀態。因此,當湍流的影響擴展時,灰塵的飛揚處于基本可忽略的程度。傾斜或漏斗形的導流板可以布置在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中。該導流板使得從上面向下落入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中的灰塵通過,但是防止湍流影響到第二灰塵積累部分。
環形密封材料(見圖5)74固定在底板57的內表面上。密封材料74同時使得灰塵積累部分55、72的下端在底板57的關閉狀態下氣密。這樣的優點是,當這樣共用單個密封材料74時,不需要用于各灰塵積累部分55、72的密封材料。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并不與布置在它附近的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連通。因此,上升壁60的整個下端與關閉的底板57的內表面接觸,以便分開兩個積累部分55、72。密封材料74也能夠安裝在灰塵積累部分55、72的下端表面上。
過濾器80安裝在容器殼體部件53上,以便可安裝/拆卸,從而關閉開口51。過濾器80用作第二灰塵分離部分。該過濾器80形成沿負壓空間56和灰塵積累部分55的布置方向延伸的形狀。過濾器80形成這樣的尺寸,即過濾器能夠裝配至容器殼體部件53的開口51中。
因此,裝配在開口51中的過濾器80例如布置在負壓空間56和灰塵積累部分55的向后的整個凸出區域的較大部分上。換句話說,安裝在容器殼體部件53上的過濾器80的上部布置成在空間上對著負壓空間56和第一灰塵分離部分61。另外,過濾器80的下部布置在上升壁60附近并對著該上升壁60。
容器殼體部件53包括調節裝置。具體地說,如圖5所示,布置了位于容器殼體部件53的頂板部分中的臺階部分53A以及形成在上升壁60和各肋73之間的邊界的拐角部分60。這些臺階部分53A和拐角部分53B調節過濾器80相對于容器殼體部件53的裝配深度。
通過該調節,過濾器80幾乎垂直地豎直布置,優選是向前傾斜。向前傾斜是表示這樣一種狀態,即,過濾器80的上端傾斜而根據經過過濾器80的氣流而從底端朝上游側凸出。應當知道,也可以是過濾器元件82(后面將介紹)向前傾斜,而不是整個過濾器80傾斜。該結構也包含在過濾器向前傾斜的概念中。
過濾器80向前傾斜的優點是,在上游側粘附在過濾器80的表面上的灰塵能夠通過停止真空吸塵器10的操作而自由地/很容易地脫落。這時,要脫落的灰塵不會受到粘附在下面位置處的灰塵的干擾。應當知道,在有灰塵脫落裝置的情況下,過濾器80也可以垂直布置,而不是向前傾斜。還可以使過濾器布置/傾斜成稍微向后地懸在殼體上。
在安裝于容器殼體部件53上的過濾器80的下部和上升壁60之間形成間隙G。間隙G比布置在上面并與該間隙G連通的負壓空間56窄得多,且空氣通路截面面積較小。間隙G的下端與位于該間隙G下面的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連通。
如圖5、6和11所示,過濾器80包括過濾器框架81和過濾器元件82,該過濾器元件82安裝在整個框架81內部,以便關閉該內部。過濾器元件82由墊形狀的過濾器材料形成。該墊可以有扁平板形狀或打褶形狀,也可以單層或多層進行堆疊。在過濾器元件82的過濾器材料中,可以使用紙張、棉花、布、玻璃棉、無紡布、泡沫合成樹脂等。應當知道,圖6和11的參考標號87表示環繞過濾器框架81安裝的環形橡膠密封襯墊。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由彎曲成波形形狀的墊形成的折疊過濾器元件82,以便擴大過濾器面積。過濾器元件82的網孔比布置在元件82上游側的過濾器F1、F2的網孔更細。如圖13所示,折疊的過濾器元件82包括在元件表面中以垂直方向延伸的表面槽82b。表面槽82b向前開口。同樣,過濾器元件82包括后表面槽82a,該后表面槽82a在后表面中沿垂直方向延伸。后表面槽82a向后開口。
如圖13所示,表面處理層82C布置在過濾器元件82的上游側的表面中。表面處理層82C具有氣體可透過性,并且是涂層,用于減小在上游側的表面摩擦阻力和使表面的特征平滑。具有較低摩擦系數的表面處理層82C防止灰塵粘附在過濾器元件82的表面上。當細金屬顆粒例如不銹鋼、鈦、銅和鋁例如通過濺射而附在上游側表面上時,布置表面處理層82C。
這時,大約幾埃的金屬細顆粒附在上游側表面上,這樣,過濾器元件82可以保持過濾細灰塵所需的氣體可透過性。表面處理層82C并不局限于細金屬顆粒層。例如,還可以將過濾器元件82浸漬在四氟乙烯溶液中,隨后在干燥爐中使元件干燥,從而在過濾器元件82的相對的前/后表面中布置表面處理層82C。
過濾器框架81從四周邊支承過濾器元件82。形成過濾器元件81下端的下部框架部分81a包括元件支承件84以及布置在支承件下面的傾斜部分85,如圖6和12所示。元件支承件84和傾斜部分85用作灰塵排出部分83。
元件支承件84包括交替布置的關閉部分84a和切口部分84b。這些關閉部分84a和切口部分84b以預定節距對著過濾器元件82的褶。
關閉部分84a關閉過濾器元件82的后表面槽82a的底端,并安裝/粘接在底端中。切口部分84b用作灰塵經過部分。所形成的切口部分84b在過濾器框架81的前側(上游側)開口。該切口部分84b布置得并不關閉過濾器元件82的表面槽82b的下端。
如圖12所示,與元件支承件84類似的元件支承件86也布置在過濾器框架81的上部框架部分81b中。過濾器元件82的上端粘接在元件支承件86上。因為過濾器元件82的上端和底端粘接在兩個元件支承件84、86上,因此,可以防止在過濾器框架81的上部/底部中的過濾器元件82的前/后表面上面形成空氣槽道。
傾斜部分85沿向前/向后方向傾斜地從元件支承件84的后邊緣(在下游側的邊緣)凸出。傾斜部分85布置成對著切口部分84b。形成于傾斜部分85和元件支承件84之間的空間沿過濾器框架81的寬度方向延伸。該空間與表面槽82b連通。傾斜部分85的向前凸出的寬度小于關閉部分84a的寬度。因此,該空間與在該空間下面的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連通。
如圖14至16所示,內置于殼體主要部分34中的電線卷盤125包括卷繞鼓126、制動裝置131等。卷繞鼓126可旋轉地安裝在支承軸122上,并通過動力彈簧(未示出)的推力而旋轉。當該卷繞鼓126旋轉時,電線KD(見圖3)卷起。支承軸122垂直地布置在主體殼體30的底部。
卷繞鼓126包括上部凸緣127和底部凸緣128。較大直徑驅動齒輪129布置在上部凸緣127的上表面中。齒輪129由沿上部凸緣127的周向呈環形布置的大量齒而形成。
底板123和底板按壓器124安裝在支承軸122上。制動裝置131安裝在底板123上。制動裝置131包括制動臂132、制動輥(未示出)和彈簧(未示出)。
如圖16所示,底板123包括垂直樞軸123a,制動臂132可旋轉地安裝在樞軸123a上。制動輥安裝在制動臂132的自由端上。彈簧沿使得制動輥在壓力下與上部凸緣127的外周表面接觸的方向推動制動臂132。
對于制動裝置131,制動輥象楔子一樣推入在制動臂132和上部凸緣127之間的間隙中,以便鎖定卷繞鼓126的旋轉。這樣,通過用于推壓制動臂132的彈簧以及用于推壓卷繞鼓126的動力彈簧(未示出)來推動制動輥。
當拉出電線KD時,卷繞鼓126克服彈簧的推力旋轉。因此,制動輥沿卷繞鼓126的旋轉方向稍微運動。從而釋放使得制動輥象楔子一樣咬合在制動臂132和上部凸緣127之間的狀態。也就是,制動輥在上部凸緣127上的按壓接觸的狀態得以釋放。
當電線KD的拉出停止時,卷繞鼓126通過動力彈簧而沿卷起電線KD的方向稍微旋轉。因此,制動輥象楔子一樣咬合在制動臂132和上部凸緣127之間,以便停止卷繞鼓126的旋轉。因此,電線KD保持在拉出狀態。
當向下按壓圖2和15中所示的手柄133時,釋放制動裝置131的制動。手柄133包括手柄部分134以及支腿部分135、135,該支腿部分135、135成一體地連接該手柄部分134的相對端并向下延伸,該手柄133形成倒U字形。手柄133可以向上拉至主體殼體30上面,并用于在該狀態下攜帶吸塵器主體20。手柄133通常保持在使得手柄部分134并不從主體殼體30中凸出的位置,并在制動釋放時從該狀態被推入。
楔形板130布置在一個支腿部分135的底端。板130的傾斜凸輪表面135a從上面與制動臂132的肋121接觸。通過用于壓低手柄133的操作,制動臂132以樞軸123a為中心逆時針方向旋轉。通過該旋轉,制動輥離開上部凸緣127的外周表面。因此,通過制動裝置131釋放該制動。
在殼體主要部分34中,布置有用于使粘附在過濾器80上的灰塵脫落的灰塵脫落裝置,例如振動施加裝置149。
該振動施加裝置149包括柵格板116以及布置在該柵格板116和過濾器80之間的較大直徑齒輪150。柵格板116布置在殼體主要部分34的前壁113的后側。前壁113包括對著柵格板116的開口。齒輪150布置在該開口內部。該齒輪150包括凸臺151、多個臂152、環形齒輪部分153、環形支承部分154和凸起157。
位于齒輪150中部的凸臺151由柵格板116的支承軸151a可旋轉地支承。各臂152以凸臺151為中心沿徑向布置,并與該凸臺151成一體。齒輪部分153成一體布置在各臂152上面。
支承部分154位于凸臺151和環形齒輪部分153之間,并與各臂152布置成一體。凸起157布置在環形支承部分154和臂152之間的一個交叉點處。凸起157可以彈性變形,且該凸起的頂端淺淺地裝配在過濾器元件82的一個后表面槽82b中。
如圖17中所示,齒輪150通過旋轉力傳遞機構158而與電線卷盤125連接。該旋轉力傳遞機構158包括旋轉軸159;第一小齒輪(較小直徑的齒輪)160,該第一小齒輪是連接元件;以及第二小齒輪(較小直徑的齒輪)161,該第二小齒輪是驅動旋轉部件。
如圖14和17所示,柵格板116包括柱形部分113a以及與該部分連通的軸通過孔113b。旋轉軸159穿過柱形部分113a和軸通過孔113b。旋轉軸159的一端朝著灰塵杯50凸出,另一端從殼體主要部分34上凸出。
第一小齒輪160固定在旋轉軸159的一端上。小齒輪160與齒輪150的環形齒輪部分153嚙合。小齒輪160包括凸臺160a,該凸臺160a裝配至軸通過孔113b中。
第二小齒輪161由旋轉軸159的另一端可旋轉地支承,并沿旋轉軸159的軸線方向布置而不能運動。小齒輪161與電線卷盤125的驅動齒輪129嚙合,以便與電線卷盤125連接。在圖17、18和19中,參考標號159a表示一引導凸形部分,且該引導凸形部分159a沿與旋轉軸159的外周表面的軸線平行的方向延伸。
旋轉力傳遞裝置158包括柱形從動旋轉部件162。該旋轉部件162裝配至布置有旋轉軸159的引導凸形部分159a的那一部分中,并布置在第一小齒輪160和柵格板116之間。因此,旋轉部件162由旋轉軸159支承,這樣,旋轉部件可沿軸線方向運動,且不能相對旋轉。
旋轉力傳遞裝置158包括單向離合器163。離合器163的主要部分布置在使得第一小齒輪161對著從動旋轉部件162的那一部分中。單向離合器163包括相互嚙合的棘爪164、165以及線圈彈簧166。棘爪164布置在小齒輪161中。棘爪165布置在從動旋轉部件162中。線圈彈簧166將棘爪165壓在棘爪164上。
當電線卷盤125沿用于拉出電線KD的方向旋轉時,棘爪164、165彼此相對旋轉。從動旋轉部件162克服線圈彈簧166的彈簧力而沿離開小齒輪161的方向在旋轉軸159上運動。因此,棘爪164與棘爪165分開。相反,當電線卷盤125沿卷起電線KD的方向旋轉時,棘爪164、165彼此嚙合。因此,小齒輪161與從動旋轉部件162成一體旋轉。
如圖17所示,旋轉力傳遞裝置158包括環形密封部件167,該環形密封部件167在軸通過孔113b和旋轉軸159之間進行密封。密封部件167裝配在旋轉軸159的外周內,并抵靠在柵格板116上。線圈彈簧166布置在密封部件167和從動旋轉部件162之間。
線圈彈簧166將密封部件167壓在柵格板116上。因此,線圈彈簧166將從動旋轉部件162的棘爪165壓在小齒輪161的棘爪164上。密封部件167壓在軸通過孔113b和小齒輪160的凸臺部分160a之間。因此,在旋轉軸159和軸通過孔113a之間的空間也由密封部件167密封。
在圖14和15中,參考標號115表示布置在柵格板116中的柱形部分。電動鼓風機33的吸氣口33A通過環形橡膠彈性部件(未示出)而裝配在柱形部分115中。
下面將介紹包括上述結構的真空吸塵器10的工作。
如圖4所示,灰塵杯50布置在主體殼體30的杯布置部分35上。然后,在如圖2和3所示關閉蓋部件40之后,吸氣通道部件25的吸塵軟管21與蓋部件40的連接口43連接,如圖1所示。吸塵軟管21已經通過延伸管23而與吸入口部件24連接。
在該狀態下,操作處理操作部分22A的操作開關22B,以便驅動電動鼓風機33。因此,灰塵杯50的、與電動鼓風機33的吸氣口33A連通的負壓空間56形成負壓。該負壓連續作用在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的開口64和直空氣通路62a、容器殼體部件53的空氣孔52、蓋部件40的連接口43、吸塵軟管21、延伸管23以及吸入口部件24上。因此,在要清潔的平面上的灰塵與空氣一起從吸入口部件24吸入。
吸入的灰塵和空氣通過吸氣通道部件25,并吸入連接口43。吸入連接口的灰塵和空氣通過灰塵杯50的空氣孔52,并吸入第一灰塵分離部分61的直空氣通路62a。
吸入直空氣通路62a中的一部分空氣通過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的開口64的第一過濾器F2而吸入容器殼體部件53的負壓空間56中,并通過過濾器80進一步吸入電動鼓風機33的吸氣口33A中。
在與空氣一起吸入沿吸塵器主體20的前/后方向線性延伸的直空氣通路62a內的灰塵中,質量不小于預定質量的灰塵由于慣性而(不能)快速轉向,且不能通過開口64。因此,具有一定質量的灰塵與通過開口64的空氣分離,并在空氣通路62a中沿直線運行。在直空氣通路62a中沿直線運行的灰塵與引導部分63的空氣引導壁部分63B碰撞,并沿引導部分63引入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中。
沒有從開口64向外吸入負壓空間56中的空氣以與具有一定質量的灰塵相同的方式通過引導部分63,并引入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中。引入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中的空氣形成向下的旋流,該旋流通過引導壁55G而沿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的內周表面旋轉。
因此,引入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中的灰塵通過旋流而沿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的下部內周表面進行壓縮和積累。在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中旋轉的空氣在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的中部升高/反轉,并通過頂板壁58的空氣孔59吸入負壓空間56中。
另一方面,導入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的空氣通路62a中的較輕灰塵具有較小慣性力,灰塵將通過慣性力而沿直線流動。因此,較輕灰塵不會在直空氣通路62a中沿直線流動,而是通過電動鼓風機33的負壓吸力而與經過開口64的過濾器F2的空氣一起流入負壓空間56中。因此,較輕灰塵粘附在過濾器F2的內周表面上。
當過濾器F2由于粘附而大致堵塞時,通過過濾器F2的空氣量減小。這時,負壓空間56的負壓由于該減小而增大。因此,在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中的負壓也通過頂板壁58的空氣孔59而增大。
因此,在直空氣通路62a中沿直線運行的空氣的空氣速度和流量增加。隨著在空氣通路62a中沿直線運行的空氣的空氣速度增加,沿直線運行的空氣很容易剝離粘附在過濾器F2上的灰塵。
也就是,柱形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的直徑從上游側的引入口62A朝著下游側的引出口62B而逐漸增大。因此,在空氣通路62a中沿直線運行的空氣均勻地緊靠過濾器F2的整個表面,并在直空氣通路62a的中部附近流動。因此,在空氣通路62a中沿直線運行的空氣很容易剝離粘附在過濾器F2的內部吸入口上的灰塵。
當過濾器F2這樣形成堵塞時,在空氣通路62a中沿直線運行的空氣流量增加,且由電動鼓風機33吸入的空氣流量保持基本恒定。因此,不管過濾器F2如何堵塞,都可以以預定吸力來恒定吸入灰塵。
從過濾器F2上剝離的灰塵以與具有較大質量的灰塵相同的方式(與空氣離心分離)通過引導部分63引入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中,并積累在該灰塵積累部分55中。
如上所述,在第一灰塵分離部分61中,使得具有較大質量的灰塵(例如粗大灰塵)沿直線運行的慣性力用于使該灰塵與空氣分離。該分離作用將稱為直流慣性分離作用。在該分離作用中,與當含灰塵空氣旋轉,旋流的前進方向反轉,且灰塵與空氣離心分離時的情況相比風阻較小。
空氣孔52、直空氣通路62a、容器殼體部件53的開口51上部以及電動鼓風機33的吸氣口33A基本布置在相同高度位置,并沿前/后方向連續布置。因此,通過過濾器F2和負壓空間56而從空氣通路62a吸入電動鼓風機33中的空氣在由圖3中的箭頭Q表示的基本相同高度位置基本線性流動,且流量沒有較大變化。因此,風阻減小,并能夠充分實現電動鼓風機33的功能。
蓋部件40的連接口43和柱形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線性布置。換句話說,引入容器殼體部件53的空氣孔52中的含灰塵空氣的引入方向以及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的延伸方向為線性。在該結構中,風阻能夠減小。
在負壓空間56中的空氣通過過濾器80并吸入電動鼓風機33中。因此,經過過濾器F1、F2的細灰塵能夠通過過濾器80的過濾器元件82來過濾。這樣凈化的空氣吸入電動鼓風機33中。
第一灰塵分離部分61布置在過濾器80的上游側。粗大灰塵等在第一灰塵分離部分61中進行分離,如上所述。因此,將通過第一灰塵分離部分61而除去的較大灰塵不會粘附在過濾器80上。因此,可防止過濾器80在早期明顯堵塞。
這時,過濾器80沿負壓空間56(包括第一灰塵分離部分61和灰塵積累部分55)的布置方向延伸,并布置成對著負壓空間56和灰塵積累部分55。換句話說,布置在第一灰塵分離部分61和電動鼓風機33之間的過濾器80不僅布置在第一灰塵分離部分61的凸出區域中,而且布置在灰塵積累部分55的凸出區域中。因此,過濾器80能夠在不受灰塵積累部分55的尺寸限制的情況下進行擴大。不過,容器殼體部件53和吸塵器主體20并不擴大。
形成第二灰塵分離部分的過濾器80通過整體較大的過濾器元件82來過濾灰塵。因此,過濾器80的風阻能夠減小,并能夠防止形成湍流。因此,過濾器元件82堵塞以及風阻變得過大的時間將延遲。因此,需要由用戶進行維護(例如清洗和清潔過濾器元件82以及用新過濾器80來更換)的間隔時間(也就是過濾器80的可連續工作時間)能夠延長。
當過濾器80的風阻能夠如上述減小時,用于將含灰塵空氣吸入吸塵器主體20的連接口43中的力不容易減小。因此,能夠防止通過第一灰塵分離部分61的分離空氣通路62a的空氣流量減小。因此,能夠防止在第一灰塵分離部分61中的分離功能在早期下降。換句話說,可以防止在早期降低清潔能力。
過濾器80傾斜。因此,例如抵靠在過濾器元件82的上部(一端)上的一部分主流Q沿過濾器元件82的傾斜部分引向元件82的下部。
過濾器元件82為折疊形,并在該元件的折皺沿垂直方向的延伸的姿勢下使用。因此,過濾器元件82的、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大量表面槽82a可以用作引導件,以便也能夠很容易地使得在過濾器元件82下部區域中的空氣散開。因此,當保持主流Q時,優選是基本整個過濾器元件82用于過濾細灰塵。
以褶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姿勢而升高并使用的過濾器80主要由上游側的表面來吸引灰塵。粘附在上游側表面上的大部分灰塵將在電動鼓風機33的操作停止時通過它自身質量而脫落。
表面處理層82C布置在上游側的過濾器元件82表面中。通過該處理層82C,粘附在過濾器元件82的表面上的灰塵很容易剝離,并能夠防止被過濾器材料的表面擋住。因此,與灰塵直接粘附在過濾器元件82的過濾器材料表面上的情況相比,在上游側的過濾器元件82表面中的灰塵能夠光滑和很容易地脫落。
已經脫落的灰塵通過過濾器框架81的底部框架部分81a的切口部分84b。該灰塵從布置在過濾器元件82下面的傾斜部分85上滑落。因此,從過濾器80上脫落的灰塵通過底部框架部分81a而向下排出,并積累在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中。
支承過濾器82下端的、過濾器框架81的下部框架部分81a不會阻止灰塵從過濾器元件82上脫落。因此,灰塵在表面槽82b中向上生長,并防止堵塞過濾器元件82的下部。
因此,過濾器80的連續可用時間能夠延長。此外,灰塵不會在過濾器元件82的表面槽82b的下部積累和硬化。因此,即使當過濾器元件82進行清洗和清潔時,可以減少清潔勞動。
如上所述,已經從過濾器元件82的表面上脫落的灰塵不會由過濾器框架81的下部框架部分81a阻止,且脫落的灰塵可以向下排向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因此,當過濾器元件82的上部堵塞時,在過濾器元件82的下部也可以保證較大的過濾部分。因此,過濾器80的連續可用時間能夠延長。
支承過濾器元件82的下端的元件支承件84由下部框架部分81a的傾斜部分85從下面覆蓋。因此,在處理過濾器80(例如維護)時,傾斜部分85能夠防止過濾器元件82的下端受到物品撞擊。因此,能夠非常可靠地保持過濾器元件82在元件支承件84上的預定粘接。
形成于灰塵杯50的底端中的凹形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通過底板57來關閉。因此,空氣不會流過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此外,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偏離由圖3中箭頭Q所示的主流,并布置成大致向下偏離主流。此外,間隙G變窄至這樣的程度,即它允許從過濾器元件82的表面脫落的灰塵通過,并有效防止在間隙G中產生湍流。而且,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的上端開口除了一部分外都由過濾器框架81的下部框架部分81a覆蓋。
因此,每次重新開始電動鼓風機33的操作時,通過主流Q而在負壓空間56中產生的湍流不容易擴展至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中。因此,積累在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中的細灰塵進行飛揚,并能夠防止該灰塵再次粘附在過濾器元件82的表面上。因此,能夠防止過濾器元件82在早期堵塞。
而且,當如上述防止灰塵再次粘附時,將防止在過濾器元件82中的空氣通路阻力在早期增加。因此,通過電動鼓風機33的吸力而將含灰塵空氣吸入連接口43內的實際能力不容易降低,并能夠提高清潔能力。
空氣在第一灰塵分離部分61中通過上述直流慣性分離作用而與灰塵分離。因此,主流Q的能量放大,且流動路線清楚。換句話說,通過負壓空間56而從開口64通過過濾器元件80的空氣的流動位置將大致確定。這樣,因為能夠減小在負壓空間56中產生的湍流,因此能夠進一步防止湍流對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的影響。
對于真空吸塵器10,每次電線KD相對于電線卷盤125而拉出/插入時,振動施加裝置149使得過濾器元件82振動。因此,能夠強行使粘附在過濾器元件82上的細灰塵脫落。
為了卷起從吸塵器主體20拉出的電線KD,首先將手柄133的手柄部分134從圖2和3所示的位置壓低。
當壓低手柄133時,電線卷盤125的制動裝置131的制動釋放。因此,電線卷盤125的卷繞鼓126通過動力彈簧的推壓力而旋轉,以便卷繞電線KD。
隨著卷繞鼓126的旋轉,齒輪150通過旋轉力傳遞機構158而旋轉。通過齒輪150旋轉,齒輪150的凸起157越過折疊過濾器元件82的褶并運動。
當越過過濾器元件82的褶時,凸起157與下一個褶碰撞,并使得過濾器元件82振動。當這樣施加振動時,細灰塵從過濾器元件82中脫落。已經脫落的細灰塵積累在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中,如上所述。
當電線KD拉出電線卷盤125時,卷繞鼓126旋轉。因此,振動施加裝置149使得過濾器元件82振動,以便以與電線KD卷繞時相同的方式使得灰塵自動脫落。
圖20表示了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該第二實施例基本上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因此,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結構以與第一實施例的相應結構相同的參考標號來表示,并省略對它們的說明。因為第二實施例的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因此下面將對該方面進行介紹。
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處于在過濾器80下面從右側偏離的位置。例如,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更大地插入第一灰塵積累部分55中。換句話說,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布置在偏離空氣流(主流Q)的位置,該空氣流通過負壓空間56而從第一灰塵分離部分61通過過濾器80,并吸入電動鼓風機33中。
因此,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的內部相對于進口變寬。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的優點是該部分不容易受到負壓空間56的湍流的影響。除了上述之外,第二實施例的其它結構(包括圖20中未示出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
圖21和22表示了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該第三實施例基本上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因此,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結構以與第一實施例的相應結構相同的參考標號來表示,并省略對它們的說明。因為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過濾器80的下部框架部分81a和灰塵排出裝置83,因此下面將對該方面進行介紹。
如圖22所示,關閉部分84a和切口部分(灰塵通過部分)84b交替布置在下部框架部分81a中。下部框架部分81a并不包括在第一實施例中使用的傾斜部分。因此,在過濾器80裝配在開口51中的狀態下,下部框架部分81a直接由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支承,如圖21所示。在該狀態下,關閉部分84a和切口部分84b布置成對著第二灰塵積累部分72。除了上述方面,第三實施例的其它結構(包括圖21和22中未示出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
工業實用性如上所述,本發明在真空吸塵器領域很有效,該真空吸塵器用于與空氣一起吸入在要清潔表面上的灰塵,以便清潔要清潔表面。
權利要求
1.一種真空吸塵器,其中,包括一吸氣口的電動鼓風機安裝在包括一連接口的吸塵器主體內,該真空吸塵器包括第一灰塵分離部分,該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布置在所述連接口和吸氣口之間,并包括一空氣通路形成部件,以便分離通過所述連接口流向吸氣口的空氣和灰塵;第一灰塵積累部分,該第一灰塵積累部分積累由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分離的灰塵;以及第二灰塵分離部分,該第二灰塵分離部分包括一墊狀過濾器元件,且該第二灰塵分離部分布置在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和電動鼓風機之間;其中,所述空氣通路形成部件的軸線為線性的,且空氣通路形成部件包括引入口,經過所述連接口的含灰塵的空氣被引入該引入口中;引出口,分離的灰塵通過該引出口而被引出;以及一開口,該開口布置在引入口和引出口之間,且從引入口流向引出口的一部分空氣能夠通過該開口而被吸入所述吸氣口中,以便使空氣與灰塵分離,該灰塵通過慣性而從引入口朝著引出口沿直線運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中該開口由過濾器覆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還包括第二灰塵積累部分,該第二灰塵積累部分與第一灰塵積累部分分離地積累從過濾器元件上脫落的灰塵,且該第二灰塵積累部分布置在第二灰塵分離部分下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中第二灰塵積累部分布置在偏離從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導向吸氣口的空氣流的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中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和第一灰塵積累部分并列布置,且布置在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和電動鼓風機之間的第二灰塵分離部分布置在第一灰塵積累部分的凸出區域和第一灰塵分離部分的凸出區域的至少一部分上面。
6.一種真空吸塵器,其中,包括一吸氣口的電動鼓風機安裝在包括一連接口的吸塵器主體內,該真空吸塵器包括第一灰塵分離部分,該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布置在所述連接口和吸氣口之間,并包括一空氣通路形成部件,以便分離通過所述連接口流向吸氣口的空氣和灰塵;第一灰塵積累部分,該第一灰塵積累部分積累由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分離的灰塵;第二灰塵分離部分,該第二灰塵分離部分包括一個升高以便使用的墊狀過濾器元件,且該第二灰塵分離部分布置在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和電動鼓風機之間,其中,從第一灰塵分離部分通向所述吸氣口的空氣主要通過過濾器元件的上部;隔板壁,該隔板壁使得包含第一灰塵分離部分的負壓空間與第一灰塵積累部分間隔開,且該隔板壁形成在過濾器元件下表面和負壓空間之間的間隙,以便與負壓空間連通,該間隙小于負壓空間;以及第二灰塵積累部分,該第二灰塵積累部分與所述間隙的下端連通,且該第二灰塵積累部分布置在第二灰塵分離部分的下面,該第二灰塵積累部分與第一灰塵積累部分分離地積累從過濾器元件上脫落的灰塵;其中,所述空氣通路形成部件的軸線為線性的,且空氣通路形成部件包括引入口,經過所述連接口的含灰塵的空氣被引入該引入口中;引出口,分離的灰塵通過該引出口而被引出;以及一開口,該開口布置在引入口和引出口之間,且從引入口流向引出口的一部分空氣能夠通過該開口而被吸入所述吸氣口中,以便使空氣與灰塵分離,該灰塵通過慣性而從引入口朝著引出口沿直線運行。
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真空吸塵器,還包括引導部分,空氣通路形成部件的引出口通過該引導部分而與第一灰塵積累部分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3或6所述的真空吸塵器,還包括灰塵脫落裝置,該灰塵脫落裝置使得粘附在過濾器元件上的灰塵脫落。
9.一種真空吸塵器,其中,包括一吸氣口的電動鼓風機安裝在包括一連接口的吸塵器主體內,該真空吸塵器包括第一灰塵分離部分,該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布置在所述連接口和吸氣口之間,并利用灰塵的慣性力來分離通過所述連接口流向吸氣口的空氣和灰塵;第一灰塵積累部分,該第一灰塵積累部分積累由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分離的灰塵;第二灰塵分離部分,該第二灰塵分離部分包括一墊狀過濾器元件,且該第二灰塵分離部分布置在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和電動鼓風機之間;以及灰塵脫落裝置,該灰塵脫落裝置使得粘附在過濾器元件上的灰塵脫落。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真空吸塵器,還包括第二灰塵積累部分,該第二灰塵積累部分與第一灰塵積累部分分離地積累從過濾器元件上脫落的灰塵,且該第二灰塵積累部分布置在第二灰塵分離部分下面。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中第二灰塵積累部分布置在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和電動鼓風機之間。
12.根據權利要求1、6和9中任意一個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中過濾器元件向前傾斜,這樣,過濾器元件的上端從所述元件的下端朝著上游側凸出。
13.根據權利要求3、6和10中任意一個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中第一和第二灰塵積累部分的下端開口且并列布置,且該真空吸塵器包括一個底板,該底板打開/關閉這些下端開口。
14.根據權利要求1、6和9中任意一個所述的真空吸塵器,還包括灰塵杯,該灰塵杯可相對于吸塵器主體進行安裝/拆卸,且該灰塵杯包括第一和第二灰塵分離部分和第一灰塵積累部分。
15.根據權利要求3、6和10中任意一個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中第一灰塵積累部分與第二灰塵積累部分形成一體。
16.根據權利要求1、6和9中任意一個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中第二灰塵分離部分包括一過濾器框架和過濾器元件,該過濾器元件關閉框架內部,該過濾器框架包括灰塵排出部分,該灰塵排出部分向下排出從過濾器元件表面上脫落的灰塵。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中過濾器元件包括表面處理層,該表面處理層使得元件表面光滑,且該表面處理層保持過濾器元件的氣體可透過性。
18.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中過濾器元件是包括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前表面槽和后表面槽的折疊過濾器,灰塵排出部分包括元件支承件,且該元件支承件包括灰塵通過部分和關閉部分,該灰塵通過部分與前表面槽的下端連通,該關閉部分關閉后表面槽的下端,且該灰塵通過部分和關閉部分交替布置。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真空吸塵器,其中灰塵排出部分包括布置在元件支承件下面的傾斜部分,該傾斜部分對著灰塵通過部分并向前/向后傾斜地凸出。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真空吸塵器,該真空吸塵器包括第一灰塵分離部分(61),該第一灰塵分離部分分離通過吸塵器主體(20)的連接口流向電動鼓風機(33)的吸氣口(33A)的空氣和灰塵。灰塵分離部分(61)包括執行分離功能的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形成部件(62)包括引入口(62A)、引出口(62B)以及布置在它們之間的開口(64)。在分離功能中,當含灰塵的空氣從引入口(62A)流向引出口(62B)時,一部分空氣通過開口(64)由電動鼓風機(33)吸入。因此,空氣與灰塵分離,該灰塵通過慣性而在空氣通路形成部件(62)中沿直線運行。
文檔編號B01D50/00GK1684621SQ0382348
公開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03年3月19日 優先權日2002年10月31日
發明者竹本律雄, 田中正俊, 橫山廣, 鈴木仁, 江部清, 土屋善弘, 田中愛, 中戶川靖, 大島郁夫, 木下祐介, 前田豐 申請人:東芝泰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