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收集再利用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廢水收集再利用裝置,包括底座腔,底座腔上部左右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左支撐柱和右支撐柱,左支撐柱和右支撐柱上部之間固定連接有頂板,左支撐柱右側和右支撐柱左側分別設置有左攪拌腔和右攪拌腔,左攪拌腔上部左側和右攪拌腔上部右側分別連接有左進液管和右進液管,左攪拌腔和右攪拌腔下部分別設置有左過濾板和右過濾板,左過濾板和右過濾板下部分別設置有左處理腔和右處理腔,左處理腔和右處理腔內部分別設置有多個左活性炭和右活性炭,左處理腔和右處理腔下部分別連接有左下水管和右下水管。該實用新型裝置能夠有效地針對廢水進行收集,更好地針對廢水進行凈化處理,改善廢水的性能,使廢水得到再次利用。
【專利說明】
廢水收集再利用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廢水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廢水收集再利用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廢水是指居民活動過程中排出的水及徑流雨水的總稱,它包括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初雨徑流入排水管渠等其它無用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程度在不斷的提高,導致生活污水越來越多。為了減少廢水對環境的污染,需要對廢水進行處理,使廢水達到排水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廢水處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對廢水進行處理,使廢水凈化,減少污染,以至達到廢水回收、復用,充分利用水資源。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廢水收集再利用裝置,以便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更好的裝置,方便根據需要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改善使用效果。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種廢水收集再利用裝置,包括底座腔,底座腔上部左右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左支撐柱和右支撐柱,左支撐柱和右支撐柱上部之間固定連接有頂板,左支撐柱右側和右支撐柱左側分別設置有左攪拌腔和右攪拌腔,左攪拌腔上部左側和右攪拌腔上部右側分別連接有左進液管和右進液管,左攪拌腔和右攪拌腔下部分別設置有左過濾板和右過濾板,左過濾板和右過濾板下部分別設置有左處理腔和右處理腔,左處理腔和右處理腔內部分別設置有多個左活性炭和右活性炭,左處理腔和右處理腔下部分別連接有左下水管和右下水管,左下水管右側和右下水管左側連接有集水腔,集水腔下部連接有排水管;頂板上部設置有供水腔,供水腔上部連接有進水管,供水腔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有左供水管和右供水管,左供水管和右供水管下部分別連接有左出水腔和右出水腔,左出水腔和右出水腔下部分別連接有多個左出水管和右出水管;底座腔上部中間位置設置有支撐架,支撐架側面設置有展示板,支撐架上部設置有第一支撐板,第一支撐板上部設置有電機腔,電機腔內部設置有左電機,右支撐柱右側連接有第二支撐板,第二支撐板上部設置有右電機,左電機和右電機左側分別連接有左電機軸和右電機軸,左電機軸和右電機軸側面分別設置有左螺旋葉片和右螺旋葉片。
[0006]進一步地,底座腔下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用于移動的萬向輪。
[0007]進一步地,左下水管和右下水管內部分別設置有左過濾膜和右過濾膜。
[0008]該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該實用新型裝置能夠有效地針對廢水進行收集,更好地針對廢水進行凈化處理,改善廢水的性能,使廢水得到再次利用。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使用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0]圖中標記說明:1、右螺旋葉片;2、右過濾板;3、右攬摔腔;4、右下水管;5、集水腔;6、排水管;7、左螺旋葉片;8、左電機軸;9、左支撐柱;10、左出水腔;11、電機腔;12、供水腔;13、左電機;14、左過濾膜;15、右出水管;16、右電機;17、右供水管;18、右進液管;19、右支撐柱;20、第二支撐板;21、支撐架;22、左進液管;23、左供水管;24、左出水管;25、右出水腔;26、右電機軸;27、頂板;28、左攪拌腔;29、左過濾板;30、左處理腔;31、第一支撐板;32、左下水管;33、左活性炭;34、展示板;35、萬向輪;36、右過濾膜;37、右活性炭;38、右處理腔;39、進水管;40、底座腔。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
[0012]如圖1所示的廢水收集再利用裝置,包括底座腔40,底座腔40上部左右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左支撐柱9和右支撐柱19,左支撐柱9和右支撐柱19上部之間固定連接有頂板27,左支撐柱9右側和右支撐柱19左側分別設置有左攪拌腔28和右攪拌腔3,左攪拌腔28上部左側和右攪拌腔3上部右側分別連接有左進液管22和右進液管18,左攪拌腔28和右攪拌腔3下部分別設置有左過濾板29和右過濾板2,左過濾板29和右過濾板2下部分別設置有左處理腔30和右處理腔38,左處理腔30和右處理腔38內部分別設置有多個左活性炭33和右活性炭37,左處理腔30和右處理腔38下部分別連接有左下水管32和右下水管4,左下水管32右側和右下水管4左側連接有集水腔5,集水腔5下部連接有排水管6;頂板27上部設置有供水腔12,供水腔12上部連接有進水管39,供水腔12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有左供水管23和右供水管17,左供水管23和右供水管17下部分別連接有左出水腔10和右出水腔25,左出水腔10和右出水腔25下部分別連接有多個左出水管24和右出水管15;底座腔40上部中間位置設置有支撐架21,支撐架21側面設置有展示板34,支撐架21上部設置有第一支撐板31,第一支撐板31上部設置有電機腔11,電機腔11內部設置有左電機13,右支撐柱19右側連接有第二支撐板20,第二支撐板20上部設置有右電機16,左電機13和右電機16左側分別連接有左電機軸8和右電機軸26,左電機軸8和右電機軸26側面分別設置有左螺旋葉片7和右螺旋葉片I。底座腔40下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用于移動的萬向輪35。左下水管32和右下水管4內部分別設置有左過濾膜14和右過濾膜36。
[0013]該實用新型裝置在具體實施時,將廢水從進水管39倒入供水腔12中進行儲存。打開左供水管23和右供水管17上的閥門開關,供水腔12中的廢水分別從左供水管23和右供水管17進入左出水腔10和右出水腔25,再分別從左出水管24和右出水管15進入左攪拌腔28和右攪拌腔3。左進液管22和右進液管18接通外部管道,打開左進液管22和右進液管18上的閥門開關,絮凝劑從左進液管22和右進液管18進入左攪拌腔28和右攪拌腔3。啟動左電機13和右電機16,左電機軸8和右電機軸26分別帶動左螺旋葉片7和右螺旋葉片I轉動,利用左螺旋葉片7和右螺旋葉片I對廢水和絮凝劑進行攪拌,使分散的懸浮顆粒聚合,然后形成大顆粒而沉降。利用左過濾板29和右過濾板2對廢水進行過濾,將廢水中的沉淀物擋在左攪拌腔28和右攪拌腔3內,廢水進入左處理腔30和右處理腔38內。利用左活性炭33和右活性炭37去除水質里面的有害物質,對廢水進行凈化。利用左過濾膜14和右過濾膜36對廢水進行過濾,以膜孔把水濾過,將水中雜質截留。處理后的廢水從左下水管32和右下水管4進入集水腔5中進行收集,打開排水管6上的閥門開關,廢水從排水管6中排出收集后進行使用。利用展示板34對廢水處理時的相關信息進行展示,從而正確地操作,確保廢水凈化的效果。
[0014]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廢水收集再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腔(40),所述底座腔(40)上部左右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左支撐柱(9)和右支撐柱(19),所述左支撐柱(9)和右支撐柱(19)上部之間固定連接有頂板(27),所述左支撐柱(9)右側和右支撐柱(19)左側分別設置有左攪拌腔(28)和右攪拌腔(3),所述左攪拌腔(28)上部左側和右攪拌腔(3)上部右側分別連接有左進液管(22)和右進液管(18),所述左攪拌腔(28)和右攪拌腔(3)下部分別設置有左過濾板(29)和右過濾板(2),所述左過濾板(29)和右過濾板(2)下部分別設置有左處理腔(30)和右處理腔(38),所述左處理腔(30)和右處理腔(38)內部分別設置有多個左活性炭(33)和右活性炭(37),所述左處理腔(30)和右處理腔(38)下部分別連接有左下水管(32)和右下水管(4),所述左下水管(32)右側和右下水管(4)左側連接有集水腔(5),所述集水腔(5)下部連接有排水管(6);所述頂板(27)上部設置有供水腔(12),所述供水腔(12)上部連接有進水管(39),所述供水腔(12)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有左供水管(23)和右供水管(17),所述左供水管(23)和右供水管(17)下部分別連接有左出水腔(10)和右出水腔(25),所述左出水腔(10)和右出水腔(25)下部分別連接有多個左出水管(24)和右出水管(15);所述底座腔(40)上部中間位置設置有支撐架(21),所述支撐架(21)側面設置有展示板(34),所述支撐架(21)上部設置有第一支撐板(31),所述第一支撐板(31)上部設置有電機腔(11),所述電機腔(11)內部設置有左電機(13),所述右支撐柱(19)右側連接有第二支撐板(20),所述第二支撐板(20)上部設置有右電機(16),所述左電機(13)和右電機(16)左側分別連接有左電機軸(8)和右電機軸(26),所述左電機軸(8)和右電機軸(26)側面分別設置有左螺旋葉片(7)和右螺旋葉片(I)。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水收集再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腔(40)下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用于移動的萬向輪(35)。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水收集再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水管(32)和右下水管(4)內部分別設置有左過濾膜(14)和右過濾膜(36)。
【文檔編號】C02F9/04GK205676268SQ201620533572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6日 公開號201620533572.0, CN 201620533572, CN 205676268 U, CN 205676268U, CN-U-205676268, CN201620533572, CN201620533572.0, CN205676268 U, CN205676268U
【發明人】路延浩
【申請人】路延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