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設有微泥絮凝強化裝置的高效絮凝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設有微泥絮凝強化裝置的高效絮凝沉淀池,包括:絮凝沉淀池本體,其設進水口、出水口;快速攪拌段,其內設快速攪拌段攪拌器、混凝劑加藥口;絮凝段,其內設絮凝段攪拌器、助凝劑加藥口;微泥絮凝強化裝置,其內設調速攪拌器、助凝劑加藥口、出液口;沉淀分離段,其內設刮泥機、污泥循環口、污泥排放口;外部污泥回流及排放裝置,其包括污泥循環泵、兩用泵、污泥排放泵,污泥循環泵與污泥循環口相連,兩用泵水泵入口管道設有清水沖洗口,污泥排放泵與污泥排放口相連,污泥排放泵出口設出泥口。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承受較強的水質沖擊負荷,在進水水質變化范圍比較大的情況下仍能保證出水水質穩定。
【專利說明】
一種設有微泥絮凝強化裝置的高效絮凝沉淀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水質凈化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設有微泥絮凝強化裝置的高效絮凝沉淀池。
【背景技術】
[0002]高效絮凝沉淀池是一種結構緊湊、絮凝效果好、出水水質好的沉淀池,在水質凈化技術中屬于新一代沉淀池。然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水源的切換、原水水質尤其是濁度波動大、冬季低溫低濁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導致沉淀池出水效果不理想,無法滿足出水水質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問題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設有微泥絮凝強化裝置的高效絮凝沉淀池,以便于加強微泥活化,促進絮凝效率,提高抗沖擊能力,穩定出水水質。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設有微泥絮凝強化裝置的高效絮凝沉淀池,包括:
[0005]絮凝沉淀池本體,其左端設有進水口,所述進水口處設有進水流量計和進水濁度計,所述絮凝沉淀池本體的右端設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處設有出水濁度計;
[0006]快速攪拌段,其設于所述絮凝沉淀池本體內,所述快速攪拌段內設有快速攪拌段攪拌器,所述快速攪拌段的上端設有混凝劑加藥口 ;
[0007]絮凝段,其設于所述絮凝沉淀池本體內,位于所述快速攪拌段的右側并與所述快速攪拌段連接,所述絮凝段內設有絮凝段攪拌器和助凝劑加藥口;
[0008]微泥絮凝強化裝置,其設于所述快速攪拌段上方,所述微泥絮凝強化裝置內設有微泥絮凝強化裝置調速攪拌器,所述微泥絮凝強化裝置的上端設有微泥絮凝強化裝置助凝劑加藥口,所述微泥絮凝強化裝置的右端設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與所述絮凝段連接;
[0009]沉淀分離段,其設于絮凝沉淀池本體內,位于所述絮凝段的右側并與所述絮凝段連接,所述沉淀分離段內設有刮泥機,所述沉淀分離段的底部泥斗設有自上而下設有污泥循環口和污泥排放口;
[0010]外部污泥回流及排放裝置,其設于絮凝沉淀池本體外,所述外部污泥回流及排放裝置包括污泥循環栗、兩用栗、污泥排放栗,所述污泥循環栗與所述污泥循環口相連,所述污泥循環栗的出口設有循環污泥流量計,所述循環污泥流量計與所述微泥絮凝強化裝置連接,所述兩用栗的水栗入口管道設有清水沖洗口,所述污泥排放栗與所述污泥排放口相連,所述污泥排放栗的出口設有出泥口。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微泥絮凝強化裝置位于所述快速攪拌段的頂端,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絮凝段的絮凝攪拌桶內。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快速攪拌段與所述絮凝段通過底部鋼管連接。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沉淀分離段包括預沉濃縮區和斜管分離區,所述斜管分離區位于所述預沉濃縮區上方,所述斜管分離區中設置向上流的斜管。
[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污泥循環栗、所述兩用栗、所述污泥排放栗為變速栗。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6]1、通過設置微泥絮凝強化裝置,可將回流污泥活化后送回絮凝區作為接觸泥渣,能夠承受較強的水質沖擊負荷,進水水質可以在很大的范圍內變化,同時能保證出水水質穩定;
[0017]2、混凝劑、助凝劑加藥量可根據進水流量信號和濁度信號實現自動控制,污泥循環栗、污泥排放栗流量也可以通過進水流量信號和濁度信號實現自動控制,提高系統運行自動化水平,甚至實現無人值守。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設有微泥絮凝強化裝置的高效絮凝沉淀池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
[0020]1、快速攪拌段;2、快速攪拌段攪拌器;3、絮凝段;4、絮凝段攪拌器;5、沉淀分離段;
6、刮泥機;7、污泥循環栗;8、兩用栗;9、污泥排放栗;10、微泥絮凝強化裝置;11、微泥絮凝強化裝置調速攪拌器;21、進水口;22、出水口;23、混凝劑加藥口;24、助凝劑加藥口;25、污泥排放口;26、污泥循環口;27、出泥口;28、清水沖洗口;29、微泥絮凝強化裝置出液口 ;30、微泥絮凝強化裝置助凝劑加藥口;31、進水流量計;32、進水濁度計;33、出水濁度計;34、循環污泥流量計。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設有微泥絮凝強化裝置的高效絮凝沉淀池,包括快速攪拌段1、絮凝段3、沉淀分離段5、微泥絮凝強化裝置10和外部污泥回流及排放裝置。
[0022]絮凝沉淀池本體的左端設有進水口21,進水口 21處設有進水流量計31和進水濁度計32,絮凝沉淀池本體的右端設有出水口 22,出水口 22處設有出水濁度計33。
[0023]快速攪拌段I設于絮凝沉淀池本體內,快速攪拌段I內設有快速攪拌段攪拌器2,快速攪拌段I的上端設有混凝劑加藥口 23。
[0024]絮凝段3設于絮凝沉淀池本體內,位于快速攪拌段I的右側并與快速攪拌段I通過底部鋼管連接,絮凝段3內設有絮凝段攪拌器4和助凝劑加藥口 24。
[0025]微泥絮凝強化裝置10位于快速攪拌段I的頂端,微泥絮凝強化裝置10內設有微泥絮凝強化裝置調速攪拌器11,微泥絮凝強化裝置10的上端設有微泥絮凝強化裝置助凝劑加藥口 30,微泥絮凝強化裝置10的右端設有出液口 29,出液口 29位于絮凝段3的絮凝攪拌桶內。
[0026]沉淀分離段5設于絮凝沉淀池本體內,位于絮凝段3的右側并與絮凝段3連接,沉淀分離段5內設有刮泥機6,沉淀分離段5的底部泥斗設有自上而下設有污泥循環口 26和污泥排放口 25。
[0027]外部污泥回流及排放裝置設于絮凝沉淀池本體外,外部污泥回流及排放裝置包括污泥循環栗7、兩用栗8、污泥排放栗9,污泥循環栗7與污泥循環口 26相連,污泥循環栗7的出口設有循環污泥流量計34,循環污泥流量計34與微泥絮凝強化裝置10連接,兩用栗8兼做污泥排放和循環兩種用途,可隨時切換,兩用栗8的水栗入口管道設有清水沖洗口 28,在水栗開啟前或停用后沖洗污泥,污泥排放栗9與污泥排放口 25相連,污泥排放栗9的出口設有出泥口 27。
[0028]原水首先進入快速攪拌段I,在快速攪拌段I內,機械攪拌機使水流產生較大的紊流,將混凝劑PAC快速溶解并與原水均勻的混合。混凝劑與原水充分快速混合后進入絮凝段3,在絮凝段3內,其可分為兩個部分,即快速反應區與推流反應區,快速反應在絮凝攪拌筒內進行,在絮凝攪拌筒內投加助凝劑PAM,同時通過微泥絮凝強化裝置10向絮凝段3回流活化微泥,使池中懸浮固體的濃度保持在最佳狀態,并采用絮凝段攪拌器4進行攪拌,以確保絮凝過程所需要的能量,推流反應區是一個慢速水力絮凝池,其作用就是連續不斷地使礬花顆粒增大,獲得大量高密度、均質的礬花。然后水慢速流至沉淀分離段5,實現固液分離的過程,去除水中的懸浮物、膠體等雜質。沉淀分離段5可分為兩個部分,即預沉濃縮區和斜管分離區。預沉濃縮區位于斜管下方,由于該區面積大,使流速減小,多數礬花在該區沉淀,形成活性污泥,進入底部泥斗。泥斗區域設置兩根排泥管,上層污泥通過污泥循環栗7循環回用,下層污泥通過污泥排放栗9排放。斜管分離區位于預沉濃縮區上方,在該區中設置向上流的斜管,利用斜管沉淀機理,使剩余的礬花快速沉淀,澄清后的水由集水槽收集后出水,污泥因重力沉入濃縮區。優選的,斜管的斜度為7%?9%。
[0029]快速攪拌段I的池頂設有微泥絮凝強化裝置10,經過活化的微泥重新進入絮凝段3與待處理水接觸反應,使池中懸浮物濃度保持在最佳狀態,提高絮凝效果。
[0030]混凝劑加藥口 23和助凝劑加藥口 24可根據進水流量計31調節加藥量。微泥絮凝強化裝置助凝劑加藥口30可根據循環污泥流量計34信號調節加藥量。其中,污泥循環栗7、兩用栗8、污泥排放栗9為變頻調速控制,可根據進水流量計31、進水濁度計32、出水濁度計33信號調節水栗流量,且每臺栗均可實現自動沖洗,避免污泥堵塞管路。
[003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設有微泥絮凝強化裝置的高效絮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絮凝沉淀池本體,其左端設有進水口(21),所述進水口(21)處設有進水流量計(31)和進水濁度計(32),所述絮凝沉淀池本體的右端設有出水口(22),所述出水口(22)處設有出水濁度計(33); 快速攪拌段(I),其設于所述絮凝沉淀池本體內,所述快速攪拌段(I)內設有快速攪拌段攪拌器(2),所述快速攪拌段(I)的上端設有混凝劑加藥口(23); 絮凝段(3),其設于所述絮凝沉淀池本體內,位于所述快速攪拌段(I)的右側并與所述快速攪拌段(I)連接,所述絮凝段(3)內設有絮凝段攪拌器(4)和助凝劑加藥口(24); 微泥絮凝強化裝置(10),其設于所述快速攪拌段(I)上方,所述微泥絮凝強化裝置(10)內設有微泥絮凝強化裝置調速攪拌器(11),所述微泥絮凝強化裝置(10)的上端設有微泥絮凝強化裝置助凝劑加藥口(30),所述微泥絮凝強化裝置(10)的右端設有出液口(29),所述出液口(29)與所述絮凝段(3)連接; 沉淀分離段(5),其設于絮凝沉淀池本體內,位于所述絮凝段(3)的右側并與所述絮凝段(3)連接,所述沉淀分離段(5)內設有刮泥機(6),所述沉淀分離段(5)的底部泥斗設有自上而下設有污泥循環口(26)和污泥排放口(25); 外部污泥回流及排放裝置,其設于絮凝沉淀池本體外,所述外部污泥回流及排放裝置包括污泥循環栗(7)、兩用栗(8)、污泥排放栗(9),所述污泥循環栗(7)與所述污泥循環口(26)相連,所述污泥循環栗(7)的出口設有循環污泥流量計(34),所述循環污泥流量計(34)與所述微泥絮凝強化裝置(10)連接,所述兩用栗(8)的水栗入口管道設有清水沖洗口(28),所述污泥排放栗(9)與所述污泥排放口(25)相連,所述污泥排放栗(9)的出口設有出泥口(2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絮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泥絮凝強化裝置(10)位于所述快速攪拌段(I)的頂端,所述出液口(29)位于所述絮凝段(3)的絮凝攪拌桶內。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絮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攪拌段(I)與所述絮凝段(3)通過底部鋼管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絮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分離段(5)包括預沉濃縮區和斜管分離區,所述斜管分離區位于所述預沉濃縮區上方,所述斜管分離區中設置向上流的斜管。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絮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循環栗(7)、所述兩用栗(8)、所述污泥排放栗(9)為變速栗。
【文檔編號】C02F1/52GK205676210SQ201620639605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4日 公開號201620639605.X, CN 201620639605, CN 205676210 U, CN 205676210U, CN-U-205676210, CN201620639605, CN201620639605.X, CN205676210 U, CN205676210U
【發明人】劉濤, 于新玉, 齊勇, 楊建慧
【申請人】大唐(北京)水務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大唐環境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