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促進浮床去除污染水體中營養鹽的多點曝氣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促進浮床去除污染水體中營養鹽的多點曝氣方法,由流量泵、皮軟管、多點曝氣裝置(包含不同型號的塑料水管、纏繞帶、曝氣頭)構成:所述的多點曝氣裝置與流量泵和皮軟管良好組合,與生態浮床形成一個整體,使曝氣流與污染水體充分接觸。本實用新型的多點曝氣方法較好地解決了單一的植物生態浮床修復污染水體周期性長的問題,且本多點曝氣裝置能較好地避免曝氣流量過大對植物根系造成的傷害。該方法可廣泛應用于提高浮床凈化污染水體效率的實際工程中。
【專利說明】
_種促進浮床去除污染水體中營養鹽的多點曝氣方法
1
技術領域
[0001]本專利屬于水體生態修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促進浮床去除污染水體中營養鹽的多點曝氣方法。
2
【背景技術】
[0002]生態浮床植物技術,即生物浮島技術或人工浮島技術,是改善富營養化水體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主要是運用無土栽培技術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為載體和基質,將改良或馴化的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栽植到水面,利用植物根系吸附、吸收和截留水中的營養物質,通過收割植物體的形式將其移出水體,從而能達到凈化水體的作用。
[0003]目前,傳統的生態浮床技術主要依靠浮床上的植物靜態吸收作用去除污染水體中的營養鹽,其吸收的速度及效率受限。公開號為(CN104030446A)公開了一種組合生態浮床修復系統,公開號為(CN100340501C)公開了一種立體型生態浮床及其凈水方法,兩者均是組合生態浮床,植物群落在污染水體中的生長,不斷地移走污染水體中的污染物質,凈化水中的污染物,抑制藻類的生長并向周圍環境釋放一定量氧氣,促進污水中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和代謝,從而達到對污染水體的治理目的。生態浮床凈化污染水體的內容主要包括:植物對氮磷等營養物質的吸收、植物根系吸附懸浮物的同時為微生物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棲息場所,其吸收速率和去除營養鹽的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
[0004]本發明以生態浮床為載體,通過在浮床上增設多點曝氣裝置,適當的人工曝氣使得污染水體中的溶解氧得到提升,為水體中的微生物提供優越的繁殖棲息場所,并且用過新陳代謝作用降解污染物,從而起到促進浮床修復水體的作用。
3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專利針對浮床修復污染水體周期性長的現狀,提供了一種能快速利用浮床凈化污染水體的多點曝氣方法,由流量栗、皮軟管、多點曝氣裝置(包含不同型號塑料水管、纏繞帶)構成。該方法與浮床形成良好的修復污染水體的系統,具有運行成本低、操作簡單、且能有效地解決了曝氣流量過大時對植物根系造成的傷害。
[0006]本實用新型專利中的多點曝氣裝置包含不同型號的塑料管、纏繞帶,并與流量栗、皮軟管連接,使之與浮床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一體化成型使得植物能完全發揮凈化作用。所述流量栗通過纏繞帶將其固定在塑料長管的中心位置打孔處,塑料短管通過纏繞帶將其固定在塑料長管的另一面各開孔處,塑料短管的另一端需和皮軟管連接,形成串聯關系,促使恒定氣流均勻地進入到污染水體中,各皮軟管應垂直而下固定在浮床載體的通孔處,自上而下的固定方式確保注入皮軟管中的空氣轉換成細微氣泡,為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能完全發揮植物凈化水體的作用。
[0007]本實用新型專利中,在流量栗的選擇上,當浮床面積占污染水體面積的50%或低于50%時,其流量范圍需控制在10?30m3/(m2.d);浮床面積超過污染水體面積的50%時,其流量范圍應大于30m3/(m2.d)。
[0008]本實用新型專利中,塑料長管長度80?120cm,塑料短管4?6cm,塑料短管直徑4?6cm;流量栗與塑料長管相連接,需在塑料長管中心位置打孔,其孔直徑應稍大于栗口直徑,在栗口處用纏繞帶包裹,將其塞進位于長管中心位置的孔處;在塑料長管中心位置打孔處的對立方向,按照等距離開孔,該孔徑應與塑料長管中心位置的孔徑保持一致,且開孔處需和長為4?6cm之間的塑料短管連接,塑料短管的直徑應稍小于開孔處直徑,空隙處應用纏繞帶填滿,使其與開孔處貼合;各塑料短管應與口徑稍大于上述所提及的塑料短管直徑的皮軟管相連接,且皮軟管應保持一定的長度,便于其固定在浮床上。
[0009]本實用新型專利中,皮軟管應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固定在浮床載體的通孔處。(浮床型號為:HCFC330)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促進浮床去除污染水體中營養鹽的多點曝氣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以浮床為載體,浮床上增設多點曝氣裝置,有效地改善了污染水體中的溶解氧缺乏的現象,合適的氣流增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凈化效率。多點曝氣方法使得污染水體區域能均勻地受到曝氧作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曝氣對水體的擾動作用,給植物的生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從而提高對污染水體中營養鹽的去除效果。
4
【附圖說明】
[0011]附圖為促進浮床去除污染水體中營養鹽的多點曝氣裝置結構示意圖,其中:1_流量栗;2-塑料長管;3-塑料短管;4-皮軟管;5-曝氣頭;6-生態浮床。
[0012]5具體內容實施
[0013]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4]實施例試驗對象為常州市科教城若愚河河段,進入河道的污水主要為當地居民的生活污水,春夏季節河道時常發生黑臭現象,魚蝦絕跡。2015年6月?7月在常州大學環境學院實驗室進行多點曝氣裝置增進浮床去除污染水體中營養鹽的能力試驗。
[0015]試驗前先將多點曝氣裝置制好,每個植物桶配備一個多點曝氣裝置,選取I米的塑料長管(2),兩邊均封口,塑料長管(2)兩邊自留1cm長度,在長管50cm處打一個孔,在該孔的對立方向每隔20cm處打孔,孔徑稍小于栗口直徑,對立方向的每個孔均用直徑稍小于且兩端開通的5cm塑料短管(3)嵌套,且用皮軟管(4)嵌套;50cm開孔處嵌套皮管后需和流量栗
(I)聯接;其余開孔處通過皮軟管(4)連接曝氣頭(5)放入水體中,皮軟管(4)應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固定在浮床(6)載體的通孔處,該裝置縫隙處均用纏繞帶包裹。
[0016]經過一個月的試驗證明,采用浮床去除污染水體中營養鹽的多點曝氣方法是一種完全可行且很方便的凈化水質的手段,試驗在穩定運行階段TN、TP、C0DMn、NH3-N、N03_N的去除率分別為:80.29%、63.18%、70.11%、75.94%、64.47%。該結果與未用該多點曝氣裝置組相比具有明顯的差異性。
【主權項】
1.一種促進浮床去除污染水體中營養鹽的多點曝氣裝置,包括流量栗(I)、塑料長管(2)、塑料短管(3)、皮軟管(4)、曝氣頭(5)和生態浮床(6)。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栗(I)直接嵌套在塑料長管(2)的中心位置開孔處,塑料短管(3)嵌套在塑料長管(2)開孔處,每個孔處用皮軟管(4)連接,曝氣頭(5)與皮軟管(4)的另一端連接,促使氣流進入到污染水體,過程中進行嵌套時,需用纏繞帶使其固定,形成修復水體的有機整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點曝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將流量栗(I)與塑料長管(2)相連接,需在塑料長管(2)中心位置打孔,其孔直徑應稍大于栗口直徑,在栗口處用纏繞帶包裹,將其塞進位于長管(2)中心位置的孔處。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點曝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塑料長管(2)長度80?120cm,塑料短管(3)長度4?6cm,且直徑為4?6c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點曝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塑料長管(2)中心位置打孔處的對立方向,按照等距離開孔,該孔徑應與塑料長管(2)中心位置的孔徑保持一致。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點曝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塑料長管(2)上的開孔處需和長4?6cm之間的塑料短管(3)連接,塑料短管(3)的直徑應稍小于開孔處直徑,空隙處應用纏繞帶填滿,使其與開孔處貼合。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點曝氣裝置,其特征在于,皮軟管(4)口徑應稍大于上述所提及的塑料短管(3)直徑,便于其嵌套在塑料短管(3)上,且皮軟管(4)應保持一定的長度,便于其固定在浮床(6)上。
【文檔編號】C02F3/34GK205635073SQ201520964711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30日
【發明人】薛彥君, 許秋瑾, 胡小貞, 耿榮妹, 馮勝
【申請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