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揚塵收集檢測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揚塵收集檢測裝置,包括支撐平臺,支撐平臺下部左右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左支撐柱和右支撐柱,支撐平臺上部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除塵風機和右除塵風機,左除塵風機和右除塵風機上部分別連接有左進塵管和右進塵管,左進塵管和右進塵管上部分別連接有左進塵軟管和右進塵軟管,左進塵軟管和右進塵軟管上部分別連接有左吸塵管和右吸塵管,左吸塵管和右吸塵管上部分別連接有左吸塵腔和右吸塵腔,左除塵風機和右除塵風機下部分別連接有左出塵管和右出塵管,左支撐柱和右支撐柱下部之間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板。該實用新型裝置能夠有效地針對不同位置的建筑揚塵進行收集,更好地針對收集的粉塵進行檢測,使用方便。
【專利說明】
建筑揚塵收集檢測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建筑揚塵收集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城市發展步伐的加快,城建事業的大力發展,城市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大,由建筑施工引起的揚塵已成為可吸入顆粒物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建筑揚塵可以通過鼻腔和咽喉進入肺部,引起肺功能改變、神經系統疾病,肺癌等。很多病菌、病毒附著在揚塵表面,會通過空氣傳播多種流行性疾病。大多建筑施工現場都沒有相應的揚塵收集裝置,揚塵問題普遍比較嚴重。因此,需要設置建筑揚塵收集裝置,減少揚塵的危害。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建筑揚塵收集檢測裝置,以便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更好的裝置,方便根據需要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改善使用效果。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種建筑揚塵收集檢測裝置,包括支撐平臺,支撐平臺下部左右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左支撐柱和右支撐柱,支撐平臺上部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除塵風機和右除塵風機,左除塵風機和右除塵風機上部分別連接有左進塵管和右進塵管,左進塵管和右進塵管上部分別連接有左進塵軟管和右進塵軟管,左進塵軟管和右進塵軟管上部分別連接有左吸塵管和右吸塵管,左吸塵管和右吸塵管上部分別連接有左吸塵腔和右吸塵腔,左除塵風機和右除塵風機下部分別連接有左出塵管和右出塵管,左支撐柱和右支撐柱下部之間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板,第一支撐板上部設置有支撐腔,支撐腔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粉塵收集腔和右粉塵收集腔,左出塵管和右出塵管下端分別設置在左粉塵收集腔和右粉塵收集腔內部;左除塵風機左側設置有第一液壓器,第一液壓器上部連接有第一液壓伸縮柱,第一液壓伸縮柱右側上部固定連接有第二支撐板,第二支撐板設置在左吸塵腔下部;右除塵風機右側設置有第二液壓器,第二液壓器上部連接有第二液壓伸縮柱,第二液壓伸縮柱上部設置有第一鉸鏈,右支撐柱右側下部固定連接有第三支撐板,第三支撐板上部設置有第三液壓器,第三液壓器上部連接有第三液壓伸縮柱,第三液壓伸縮柱上部設置有第二鉸鏈,第一鉸鏈和第二鉸鏈上鉸鏈連接有弧形連桿,弧形連桿左側連接有第四支撐板,第四支撐板設置在右吸塵腔下部。
[0006]進一步地,支撐平臺右側設置有套筒,第三液壓伸縮柱穿過套筒設置。
[0007]進一步地,左支撐柱和右支撐柱下部均設置有移動輪。
[0008]該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該實用新型裝置能夠有效地針對不同位置的建筑揚塵進行收集,更好地針對收集的粉塵進行檢測,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使用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0]圖中標記說明:1、第三支撐板;2、第三液壓器;3、右支撐柱;4、第一支撐板;5、第三液壓伸縮柱;6、右吸塵管;7、右吸塵腔;8、套筒;9、支撐平臺;10、第二液壓器;11、右粉塵收集腔;12、第二鉸鏈;13、第二液壓伸縮柱;14、左進塵軟管;15、弧形連桿;16、右除塵風機;17、左吸塵腔;18、左吸塵管;19、支撐腔;20、右出塵管;21、右進塵軟管;22、右進塵管;23、第四支撐板;24、第一鉸鏈;25、左支撐柱;26、左出塵管;27、第一液壓器;28、移動輪;29、第二支撐板;30、第一液壓伸縮柱;31、左進塵管;32、左粉塵收集腔;33、左除塵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
[0012]如圖1所示的建筑揚塵收集檢測裝置,包括支撐平臺9,支撐平臺9下部左右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左支撐柱25和右支撐柱3,支撐平臺9上部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除塵風機33和右除塵風機16,左除塵風機33和右除塵風機16上部分別連接有左進塵管31和右進塵管22,左進塵管31和右進塵管22上部分別連接有左進塵軟管14和右進塵軟管21,左進塵軟管14和右進塵軟管21上部分別連接有左吸塵管18和右吸塵管6,左吸塵管18和右吸塵管6上部分別連接有左吸塵腔17和右吸塵腔7,左除塵風機33和右除塵風機16下部分別連接有左出塵管26和右出塵管20,左支撐柱25和右支撐柱3下部之間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板4,第一支撐板4上部設置有支撐腔19,支撐腔19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粉塵收集腔32和右粉塵收集腔11,左出塵管26和右出塵管20下端分別設置在左粉塵收集腔32和右粉塵收集腔11內部;左除塵風機33左側設置有第一液壓器27,第一液壓器27上部連接有第一液壓伸縮柱30,第一液壓伸縮柱30右側上部固定連接有第二支撐板29,第二支撐板29設置在左吸塵腔17下部;右除塵風機16右側設置有第二液壓器10,第二液壓器10上部連接有第二液壓伸縮柱13,第二液壓伸縮柱13上部設置有第一鉸鏈24,右支撐柱3右側下部固定連接有第三支撐板I,第三支撐板I上部設置有第三液壓器2,第三液壓器2上部連接有第三液壓伸縮柱5,第三液壓伸縮柱5上部設置有第二鉸鏈12,第一鉸鏈24和第二鉸鏈12上鉸鏈連接有弧形連桿15,弧形連桿15左側連接有第四支撐板23,第四支撐板23設置在右吸塵腔7下部。支撐平臺9右側設置有套筒8,第三液壓伸縮柱5穿過套筒8設置。左支撐柱25和右支撐柱3下部均設置有移動輪28。
[0013]該實用新型裝置在具體實施時,利用第一液壓器27控制第一液壓伸縮柱30伸縮,第一液壓伸縮柱30帶動第二支撐板29上下移動,對左吸塵腔17的高度進行調節,打開左除塵風機33進行除塵,將粉塵吸入左吸塵腔17內。粉塵從左吸塵管18、左進塵軟管14和左進塵管31進入左除塵風機33,再從左出塵管26進入左粉塵收集腔32中進行收集。利用第二液壓器10和第三液壓器2同時控制第二液壓伸縮柱13和第三液壓伸縮柱5伸縮,第二液壓伸縮柱13和第三液壓伸縮柱5對弧形連桿15的高度進行調節。第二液壓器10和第三液壓器2分別控制第二液壓伸縮柱13和第三液壓伸縮柱5伸縮,第二液壓伸縮柱13和第三液壓伸縮柱5對弧形連桿15的角度進行調節。弧形連桿15帶動第四支撐板23移動,對右吸塵腔7的位置進行調節。在第二液壓器10和第三液壓器2的配合作用下,將右吸塵腔7調節到合適的位置,對指定位置的粉塵進行收集。打開右除塵風機16,將粉塵吸入右吸塵腔7內,粉塵從右吸塵管6、右進塵軟管21和右進塵管22進入右除塵風機16,再從右出塵管20進入右粉塵收集腔11中進行收集。對左粉塵收集腔32和右粉塵收集腔11中收集到的粉塵進行檢測,得到建筑揚塵的相關參數。利用移動輪28移動裝置,使裝置可以在不同的地點使用。
[0014]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建筑揚塵收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平臺(9),所述支撐平臺(9)下部左右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左支撐柱(25)和右支撐柱(3),所述支撐平臺(9)上部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除塵風機(33)和右除塵風機(16),所述左除塵風機(33)和右除塵風機(16)上部分別連接有左進塵管(31)和右進塵管(22),所述左進塵管(31)和右進塵管(22)上部分別連接有左進塵軟管(14)和右進塵軟管(21),所述左進塵軟管(14)和右進塵軟管(21)上部分別連接有左吸塵管(18)和右吸塵管(6),所述左吸塵管(18)和右吸塵管(6)上部分別連接有左吸塵腔(17)和右吸塵腔(7),所述左除塵風機(33)和右除塵風機(16)下部分別連接有左出塵管(26)和右出塵管(20),所述左支撐柱(25)和右支撐柱(3)下部之間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板(4),所述第一支撐板(4)上部設置有支撐腔(19),所述支撐腔(19)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粉塵收集腔(32)和右粉塵收集腔(11),所述左出塵管(26)和右出塵管(20)下端分別設置在左粉塵收集腔(32)和右粉塵收集腔(11)內部;所述左除塵風機(33)左側設置有第一液壓器(27),所述第一液壓器(27)上部連接有第一液壓伸縮柱(30),所述第一液壓伸縮柱(30)右側上部固定連接有第二支撐板(29),所述第二支撐板(29)設置在左吸塵腔(17)下部;所述右除塵風機(16)右側設置有第二液壓器(10),所述第二液壓器(10)上部連接有第二液壓伸縮柱(13),所述第二液壓伸縮柱(13)上部設置有第一鉸鏈(24),所述右支撐柱(3)右側下部固定連接有第三支撐板(1),所述第三支撐板(I)上部設置有第三液壓器(2),所述第三液壓器(2)上部連接有第三液壓伸縮柱(5),所述第三液壓伸縮柱(5)上部設置有第二鉸鏈(12),所述第一鉸鏈(24)和第二鉸鏈(12)上鉸鏈連接有弧形連桿(15),所述弧形連桿(15)左側連接有第四支撐板(23),所述第四支撐板(23)設置在右吸塵腔(7)下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揚塵收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平臺(9)右側設置有套筒(8),所述第三液壓伸縮柱(5)穿過套筒(8)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揚塵收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撐柱(25)和右支撐柱(3)下部均設置有移動輪(28)。
【文檔編號】B08B15/00GK205628861SQ201620433041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5日
【發明人】錢亮
【申請人】廣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