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絮凝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絮凝裝置,包括水平設置的絮凝管、攪拌軸和驅動機構,所述絮凝管中設置攪拌軸,攪拌軸由驅動機構驅動攪拌,所述絮凝管設置一根以上,所述相鄰的絮凝管之間通過管路連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自動絮凝裝置價格低廉,可使泥漿和絮凝劑充分反應,適用于批量連續的泥漿處理等優點。
【專利說明】
自動絮凝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絮凝裝置,具體是一種應用于泥水分離裝置中的自動絮凝裝置。【背景技術】
[0002]公開號為CN 103159392 B的專利文件中,采用混合絮凝罐,攪拌軸上下貫穿整個容器。污泥及絮凝劑經攪拌槳葉的攪拌產生絮凝物和上清液。上述混合絮凝罐在反應過程中隨著絮凝物的不斷沉降,存在泥漿和絮凝劑反應不完全的情況,導致整體絮凝狀況較差, 且上述絮凝罐的成本較高。混合絮凝罐需要提供絮凝反應的時間,難以滿足批量連續的泥漿處理要求。【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或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價格低廉,可使泥漿和絮凝劑充分反應,適用于批量連續泥漿處理的自動絮凝裝置。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構成:
[0005]自動絮凝裝置,包括水平設置的絮凝管、攪拌軸和驅動機構,所述絮凝管中設置攪拌軸,攪拌軸由驅動機構驅動攪拌,所述絮凝管設置一根以上,所述相鄰的絮凝管之間通過管路連通。
[0006]所述攪拌軸上間隔設置一個以上槳葉。
[0007]所述絮凝管按階梯狀由高到低平行設置,且絮凝管的入口位置高于出口位置。
[0008]所述絮凝管與管路按方形脈沖波狀連通。
[0009]所述絮凝管的端頭設置第一固定組件和第二固定組件,所述第一固定組件與第二固定組件固定,第一固定組件的邊緣通過螺母與絮凝管的端頭固定。
[0010]所述第一固定組件為圓盤形結構,該結構的中心位置設有供攪拌軸轉動穿過的第一軸承。
[0011]所述第二固定組件為“U”形結構,該結構上設置供攪拌軸轉動的第二軸承。
[0012]所述絮凝裝置的入口處設置第一閥門,出口處設置第二閥門。
[0013]所述驅動機構為電機。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可控制混合液的流速;絮凝管的階梯狀設置以及設置在絮凝管中的攪拌軸,可使泥漿流動的過程中與絮凝劑充分接觸,更易實現絮凝反應;絮凝管價格低廉;多根絮凝管的設置給泥漿和絮凝劑在流動的過程中提供了足夠的反應時間,更易實現批量連續的泥漿處理。【附圖說明】
[0015]圖1:本實用新型自動絮凝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本實用新型自動絮凝裝置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本實用新型中的固定組件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0019]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自動絮凝裝置,包括絮凝管10、攪拌軸20和驅動機構,所述絮凝管10設置一根以上,絮凝管水平設置,根據處理的泥漿量、泥漿種類以及泥漿與絮凝劑需要的作用時間調整絮凝管的數量。絮凝管10中設置攪拌軸20,攪拌軸貫穿絮凝管且與絮凝管同軸設置,所述攪拌軸20由驅動機構驅動攪拌,所述攪拌軸20上設置槳葉21。所述相鄰的絮凝管10之間通過管路50連通。所述絮凝管10與管路50按方形脈沖波狀連通。
[0020]所述絮凝管10的端頭設置第一固定組件11和第二固定組件12(見圖3),所述第一固定組件11的邊緣通過螺母與絮凝管10的端頭固定,第二固定組件12為“U”形結構,該結構的開口側與第一固定組件11固定。所述第一固定組件11為圓盤形結構,該結構的中心位置設有供攪拌軸20轉動穿過的第一軸承111,第一軸承111的外圈與第一固定組件11固定, 其內圈供攪拌軸20轉動。所述第二固定組件12的非開口側上設有供攪拌軸20轉動的第二軸承121,第二軸承121的外圈與第二固定組件12固定,其內圈供攪拌軸20轉動。第一軸承111、 第二軸承121和攪拌軸20的軸心處于同一條直線上。第一固定組件11和第二固定組件12對攪拌軸20的一端起固定支撐作用,第一軸承111和第二軸承121可供攪拌軸20轉動。
[0021]所述絮凝裝置的入口處設置第一閥門30,出口處設置第二閥門40。第一閥門30和第二閥門40可調整泥漿和絮凝劑混合液的流速。泥漿和絮凝劑溶液從絮凝裝置的入口處進入,在絮凝裝置中充分反應后的混合液則從出口處流出。本實施例中絮凝劑為聚丙烯酰胺。
[0022]所述絮凝管10按階梯狀由高到低平行設置,且絮凝管10的入口位置高于出口位置。這樣進入絮凝裝置中的泥漿和絮凝劑溶液在被攪拌軸20攪拌的過程中,不斷克服阻力并依靠初始動能和重力勢能向出口方向流動,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能源,且絮凝管價格低廉,可節約一定的經濟成本。[〇〇23]所述攪拌軸20上間隔設置一個以上槳葉21。驅動機構驅動攪拌軸20帶動槳葉21轉動,槳葉21的間隔設置使管道中流動的泥漿和絮凝劑溶液的攪拌程度更加劇烈,也能使泥漿和絮凝劑溶液充分接觸并反應完全。
[0024]所述驅動機構為電機,在絮凝過程中,電機帶動攪拌軸20轉動。
[0025]具體操作時,將流速和壓力較穩定的泥漿從入口流入自動絮凝裝置,在泥漿進入的同時,加入制備好的絮凝劑溶液。位于入口處的第一閥門30可根據實際情況對泥漿和絮凝劑混合液的流速進行控制。啟動電機,使攪拌軸20上的槳葉21在電機的作用下進行攪拌, 攪拌動作伴隨著泥漿的整個流動過程,泥漿和絮凝劑溶液的反應也更加充分。位于出口處的第二閥門40根據需要對完成絮凝反應的漿液的流速進行適當調節,上述漿液從自動絮凝裝置的出口流出并進入下一道工序。
[0026]根據本實施例的教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完全可實現其它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內的技術方案。
【主權項】
1.一種自動絮凝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設置的絮凝管(10)、攪拌軸(20)和驅動機 構,所述絮凝管(10)中設置攪拌軸(20),攪拌軸(20)由驅動機構驅動攪拌,所述絮凝管(10) 設置一根以上,所述相鄰的絮凝管(10)之間通過管路(50)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絮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軸(20)上間隔設置一個 以上槳葉(2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絮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管(10)按階梯狀由高到 低平行設置,且絮凝管(10)的入口位置高于出口位置。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自動絮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管(10)與管路(50) 按方形脈沖波狀連通。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絮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管(10)的端頭設置第一 固定組件(11)和第二固定組件(12),所述第一固定組件(11)與第二固定組件(12)固定,第 一固定組件(11)的邊緣通過螺母與絮凝管(10)的端頭固定。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動絮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組件(11)為圓盤形 結構,該結構的中心位置設有供攪拌軸(20)轉動穿過的第一軸承(111)。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動絮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組件(12)為“U”形 結構,該結構上設置供攪拌軸(20)轉動的第二軸承(121)。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絮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裝置的入口處設置第一 閥門(30 ),出口處設置第二閥門(40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絮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為電機。
【文檔編號】C02F11/14GK205590542SQ201620260557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1日
【發明人】丁明明
【申請人】上海爾速機械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