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散戶無動力污水處理裝置,包括殼體以及設于殼體內的清水區,通過在清水區與殼體內壁之間設置若干個高度依次遞減的隔斷,從而形成若干個凈化區,生活污水由最大凈化區依次溢流,最終溢流至最小凈化區,從一個凈化區溢流到另一個凈化區時,生活污水在跌落過程中從空氣中溶入部分氧氣,供各凈化區中的微生物利用,以分解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從而起到凈化生活污水的目的,最小凈化區出水至清水區,清水區中種植有水生植物,通過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吸收生活污水中的氮、磷,最終生活污水溢流排放至自然水體。
【專利說明】
散戶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裝置,具體涉及散戶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生活是離不開水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水污染日趨嚴重,其中生活污水的污染是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每天都需要洗菜做飯,同時還有洗衣洗澡,以及廁所產生的污水,這些生活污水必須經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才能最終排入自然水體。在城市以及近城市的農村,由于污水管網較為發達,因此這些地方的生活污水一般由污水管網統一接納后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而對于偏遠的農村以及山區、旅游景點等由于缺乏污水管網,且納管需要非常大的投資費用。而且由于這些地區的住戶往往比較分散,污水收集納管的成本很高,因此也無法建立集中的小型污水處理設施。為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處理裝置,解決散戶生活污水處理方面的難題。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了散戶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通過在清水區與殼體內壁之間設置若干個高度依次遞減的隔斷,從而形成若干個凈化區,生活污水由最大凈化區依次溢流,最終溢流至最小凈化區,通過各凈化區中的微生物菌種的作用,分解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從而起到凈化生活污水的目的,通過清水區的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吸收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最終實現處理出水達標排放。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散戶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包括上端開口的殼體以及設于殼體上的上蓋,其特征在于,殼體內設有清水區,清水區與殼體內壁之間設有若干個高度依次遞減的隔斷,所述的隔斷將清水區與殼體內壁合圍的空間分割為若干個容積依次遞減的凈化區,每個凈化區內設有用于分解生活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的微生物菌種,凈化區包括容積依次遞減的最大凈化區、若干個中段凈化區、最小凈化區,使生活污水從最大凈化區上端跌落至中段凈化區,再由中段凈化區上端跌落至最小凈化區,最小凈化區連通清水區,清水區設有排水口,殼體上設有進水口,進水口連通最大凈化區。
[0005]每個凈化區內還放置有高效微生物菌種,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可降解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凈化水質。
[0006]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每個凈化區內均設有隔板,隔板將凈化區分為前后兩格,隔板上設有使前后兩格相連通的通孔,生活污水從上一凈化區上部跌落進入第一格,從第一格底部由通孔進入第二格,再從第二格上部跌落進入下個凈化區。
[0007]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每個凈化區內還設有用于附著微生物菌種的填料,在每個凈化區內放置填料,使高效微生物菌種能著床于填料上,防止菌種隨水流流失。
[0008]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清水區內設有水生植物,通過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吸收生活污水中的氮、磷。
[0009]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殼體的上端面設有環形流道,環形流道的一端為進水端,另一端為出水端,進水口設于進水端,出水端連通最大凈化區,污水由環形流道的進水口進入,繞環形流道數圈后可溶入部分氧氣,之后經出水端流入最大凈化區。
[0010]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殼體為筒狀殼體。
[0011]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清水區為筒狀小殼體。
[0012]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筒狀小殼體的高度不小于最大凈化區的最大高度。
[0013]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排水口連接排水管,排水管的一端伸入凈化區內,另一端伸出至殼體外。
[0014]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上蓋由透明材料制成。
[0015]上述方案中,生活污水在最大凈化區內經高度依次遞減的隔斷溢流跌落至下一凈化區,最終溢流至最小凈化區,在這一過程中,生活污水在每一凈化區向低一級的凈化區溢流跌落的時候可溶入部分氧氣,溶入的氧氣被每一個凈化區內的微生物利用,以分解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生活污水溢流至最小處理區后進入中間的清水區,清水區內種植水生植物,主要用于吸收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經上述處理后的生活污水溢流排放至自然水體。
[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清水區與殼體內壁之間設置若干個高度依次遞減的隔斷,從而形成若干個凈化區,生活污水由最大凈化區依次溢流,最終溢流至最小凈化區,從一個凈化區溢流到另一個凈化區時,生活污水在跌落過程中從空氣中溶入部分氧氣,供各凈化區中的微生物利用,以分解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從而起到凈化生活污水的目的,最小凈化區出水至清水區,清水區中種植有水生植物,通過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吸收生活污水中的氮、磷,最終生活污水溢流排放至自然水體。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圖1的右視圖;
[0019]圖3是圖1的立體圖。
[0020]圖中:1、殼體,2、進水口,3、隔斷,4、清水區,5、隔板,6、環形流道,7、最大凈化區,
8、出水端,9、最小凈化區。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
[0022]如圖1至圖3所示,散戶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包括上端開口的殼體以及設于殼體上的上蓋(未畫出),該殼體為筒狀殼體,殼體內設有清水區,清水區為筒狀小殼體,其內設置水生植物,上蓋由透明材料制成,可使清水區中的水生植物獲得陽光,同時便于觀察殼體內污水的處理情況,清水區與殼體內壁之間設有若干個高度依次遞減的隔斷,所述的隔斷將清水區與殼體內壁合圍的空間分割為若干個容積依次遞減的凈化區,每個凈化區內還放置有高效微生物菌種,該高效微生物菌種附著在設于凈化區的填料上,其中每個凈化區內通過隔板分為兩格,隔板底部開孔以使前后兩格連通,使生活污水從凈化區上部跌落進入第一格,從第一格底部進入第二格,再從第二格上部跌落進入下個凈化區。凈化區包括容積依次遞減的最大凈化區、若干個中段凈化區、最小凈化區,殼體上設有進水口,進水口連通最大凈化區,清水區設有排水口,該排水口接至自然水體。
[0023]殼體的上端面設有環形流道,環形流道的一端為進水端,另一端為出水端,進水口設于進水端,出水端連通最大凈化區,污水由環形流道的進水口進入,繞環形流道數圈后可溶入部分氧氣,之后經出水端流入最大凈化區。
[0024]筒狀小殼體的高度不小于最大凈化區的最大高度。
[0025]上述方案中,生活污水在最大凈化區內經高度依次遞減的隔斷溢流至下一凈化區,最終溢流至最小凈化區,在這一過程中,生活污水在每一凈化區向低一級的凈化區溢流跌落的時候可溶入部分氧氣,溶入的氧氣被每一個凈化區內的微生物利用,以分解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生活污水溢流至最小凈化區后進入中間的清水區,清水區內種植水生植物,主要用于吸收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經上述處理后的生活污水溢流排放至自然水體。
[0026]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散戶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包括上端開口的殼體以及設于殼體上的上蓋,其特征在于,殼體內設有清水區,清水區與殼體內壁之間設有若干個高度依次遞減的隔斷,所述的隔斷將清水區與殼體內壁合圍的空間分割為若干個容積依次遞減的凈化區,凈化區包括容積依次遞減的最大凈化區、若干個中段凈化區、最小凈化區,使生活污水從最大凈化區上端跌落至中段凈化區,再由中段凈化區上端跌落至最小凈化區,最小凈化區連通清水區,清水區設有排水口,殼體上設有進水口,進水口連通最大凈化區。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戶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凈化區內均設有隔板,隔板將凈化區分為前后兩格,隔板上設有使前后兩格相連通的通孔。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戶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凈化區內還設有用于附著微生物菌種的填料。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戶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清水區內設有水生植物。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戶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殼體的上端面設有環形流道,環形流道的一端為進水端,另一端為出水端,進水口設于進水端,出水端連通最大凈化區。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戶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殼體為筒狀殼體。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戶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清水區為筒狀小殼體。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戶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清水區的高度不小于最大凈化區的最大高度。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戶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排水口連接排水管。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戶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蓋由透明材料制成。
【文檔編號】C02F3/32GK205501066SQ201620275137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日
【發明人】戴軍, 楊群峰, 于通, 朱慧強
【申請人】浙江華慶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