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廢水處理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環境工程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高效廢水處理系統,處理廢水速度快,效率高,處理徹底,保護環境,有助于人體健康。試劑進入管的上端固定連接有試劑存儲罐,試劑進入管的下端固定連接在攪拌混合罐的右端。離心泵II安裝在混合液進入管上,混合液進入管的一端連接在攪拌混合罐上,混合液進入管的另一端穿過過濾罐與噴淋管連接,過濾層與過濾罩均設置在過濾罐的內部,臭氧泵將過濾罐與電場水處理器之間連通。過濾網設置在電場水處理器的內部。排液管的一端連接在電場水處理器上,排液管的另一端連接有PH檢測裝置。風機的一端安裝在電場水處理器上,風機的另一端安裝有尾氣處理裝置。
【專利說明】
一種高效廢水處理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環境工程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高效廢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0002]水污染的綜合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改善污水的處理技術,提高處理效率,降低費用和能耗,仍是重要的研究內容。解決水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綜合考慮水資源規劃、水體用途、發展區域性水污染防治。
[0003]目前國內污水處理設備大多針對大型的國有企業,設備龐大系統繁雜,對處于起步階段眾多的中小企業,因為污水處理設備投資和運行維護費用都很高,污水處理幾乎是紙上談兵;因為處理工藝針對性不強或不匹配,即使污水處理運行也是事倍功半。常此以往,對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和直排的納污水體的沖擊帶來的危害是不容忽視的。
[0004]水污染是我國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之一。隨著我國工業的發展,工業廢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達不到排放標準的工業廢水排入水體后,會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因此,設計一種高效廢水處理系統很有必要。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效廢水處理系統,處理廢水速度快,效率高,處理徹底,保護環境,有助于人體健康。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涉及環境工程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高效廢水處理系統,包括廢水池、試劑存儲罐、離心栗1、廢水進入管、試劑進入管、攪拌混合罐、離心栗I1、混合液進入管、噴淋管、過濾罐、過濾層、回液管、過濾罩、臭氧栗、電場水處理器、過濾網、PH檢測裝置、排液管、風機和尾氣處理裝置,處理廢水速度快,效率高,處理徹底,保護環境,有助于人體健康。
[0007]廢水進入管的下端固定連接在攪拌混合罐的左端,廢水進入管的上端穿過廢水池與離心栗I連接,并且離心栗I設置在廢水池的內部。試劑進入管的上端固定連接有試劑存儲罐,試劑進入管的下端固定連接在攪拌混合罐的右端。離心栗II安裝在混合液進入管上,混合液進入管的一端連接在攪拌混合罐上,混合液進入管的另一端穿過過濾罐與噴淋管連接,并且噴淋管設置在過濾罐的內部。過濾層與過濾罩均設置在過濾罐的內部,并且過濾層位于過濾罩的上方。回液管的一端連接在攪拌混合罐上,回液管的另一端連接在過濾罐上。臭氧栗將過濾罐與電場水處理器之間連通。過濾網設置在電場水處理器的內部。排液管的一端連接在電場水處理器上,排液管的另一端連接有PH檢測裝置。風機的一端安裝在電場水處理器上,風機的另一端安裝有尾氣處理裝置。
[0008]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本實用新型一種高效廢水處理系統所述的過濾層有兩個,其中上層的過濾層的孔徑大于下層的過濾層的孔徑。
[0009]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本實用新型一種高效廢水處理系統所述的噴淋管有多個,并且多個噴淋管均勻的分布在過濾罐的內部。
[0010]本實用新型一種高效廢水處理系統的有益效果為:
[0011 ]本實用新型一種高效廢水處理系統,處理廢水速度快,效率高,處理徹底,保護環境,有助于人體健康。
【附圖說明】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法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高效廢水處理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廢水池I;試劑存儲罐2;離心栗I 3 ;廢水進入管4 ;試劑進入管5 ;攪拌混合罐6;離心栗II 7;混合液進入管8;噴淋管9;過濾罐10;過濾層11;回液管12;過濾罩13;臭氧栗14;電場水處理器15;過濾網16;PH檢測裝置17;排液管18;風機19;尾氣處理裝置20。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具體實施方式】一:
[0016]下面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涉及環境工程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高效廢水處理系統,包括:廢水池1、試劑存儲罐2、離心栗I 3、廢水進入管4、試劑進入管5、攪拌混合罐6、離心栗117、混合液進入管8、噴淋管9、過濾罐10、過濾層11、回液管12、過濾罩13、臭氧栗14、電場水處理器15、過濾網16、PH檢測裝置17、排液管18、風機19和尾氣處理裝置20,處理廢水速度快,效率高,處理徹底,保護環境,有助于人體健康。
[0017 ]廢水進入管4的下端固定連接在攪拌混合罐6的左端,廢水進入管4的上端穿過廢水池I與離心栗I 3連接,并且離心栗I 3設置在廢水池I的內部;試劑進入管5的上端固定連接有試劑存儲罐2,試劑進入管5的下端固定連接在攪拌混合罐6的右端;離心栗117安裝在混合液進入管8上,混合液進入管8的一端連接在攪拌混合罐6上,混合液進入管8的另一端穿過過濾罐10與噴淋管9連接,并且噴淋管9設置在過濾罐10的內部;過濾層11與過濾罩13均設置在過濾罐10的內部,并且過濾層11位于過濾罩13的上方;回液管12的一端連接在攪拌混合罐6上,回液管12的另一端連接在過濾罐10上;臭氧栗14將過濾罐10與電場水處理器15之間連通;過濾網16設置在電場水處理器15的內部;排液管18的一端連接在電場水處理器15上,排液管18的另一端連接有PH檢測裝置17;風機19的一端安裝在電場水處理器15上,風機19的另一端安裝有尾氣處理裝置20。
[0018]本實用新型一種高效廢水處理系統的工作原理:
[0019]廢水池I中儲存有要待處理的廢水,在離心栗I3的作用下,廢水池I中的廢水沿著廢水進入管4進入到攪拌混合罐6的內部;同時試劑存儲罐2中的試劑沿著試劑進入管5進入到攪拌混合罐6的內部;廢水和試劑在攪拌混合罐6中進行攪拌混合,攪拌混合均勻后在離心栗II 7的作用下混合液沿著混合液進入管8從噴淋管9均勻的噴灑在過濾罐10中,在經過過濾罐10內部的兩層過濾層11的過濾后送入到過濾罐10的底部,過濾罩13對廢液進行篩選過濾,經過過濾罩13的廢液進入到臭氧栗14,沒有通過的廢液沿著回液管12進入到攪拌混合罐6的內部,進行再一次的攪拌混合,保證污水攪拌混合的均勻,有助于提高污水的處理效果,經過臭氧栗14的污水被臭氧栗14進行提取、富氧處理以及生化處理等,然后污水進入到電場水處理器15進行處理后,經PH檢測裝置17檢測合格的處理水經排液管18排放到整個系統外,同時電場水處理器15內部積攢的廢氣在風機19的作用下被尾氣處理裝置20進行處理。
[0020]【具體實施方式】二:
[0021]下面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對實施方式一作進一步說明,所述的過濾層11有兩個,其中上層的過濾層11的孔徑大于下層的過濾層11的孔徑,對污水經過上下兩級處理,處理速度快,處理效果好。
[0022]【具體實施方式】三:
[0023]下面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對實施方式一作進一步說明,所述的噴淋管9有多個,并且多個噴淋管9均勻的分布在過濾罐10的內部,有助于提高整個系統的工作效率。
[0024]當然,上述說明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高效廢水處理系統,包括廢水池(1)、試劑存儲罐(2)、離心栗I(3)、廢水進入管(4)、試劑進入管(5)、攪拌混合罐(6)、離心泵II(7)、混合液進入管(8)、噴淋管(9)、過濾罐(10)、過濾層(11)、回液管(12)、過濾罩(13)、臭氧栗(14)、電場水處理器(15)、過濾網(16)、PH檢測裝置(17)、排液管(18)、風機(19)和尾氣處理裝置(20),其特征在于:廢水進入管(4)的下端固定連接在攪拌混合罐(6)的左端,廢水進入管(4)的上端穿過廢水池(I)與離心栗I(3)連接,并且離心栗1(3)設置在廢水池(I)的內部;試劑進入管(5)的上端固定連接有試劑存儲罐(2),試劑進入管(5)的下端固定連接在攪拌混合罐(6)的右端;離心栗11(7)安裝在混合液進入管(8)上,混合液進入管(8)的一端連接在攪拌混合罐(6)上,混合液進入管(8)的另一端穿過過濾罐(10)與噴淋管(9)連接,并且噴淋管(9)設置在過濾罐(10)的內部;過濾層(11)與過濾罩(13)均設置在過濾罐(10)的內部,并且過濾層(11)位于過濾罩(13)的上方;回液管(12)的一端連接在攪拌混合罐(6)上,回液管(12)的另一端連接在過濾罐(10)上;臭氧栗(14)將過濾罐(10)與電場水處理器(15)之間連通;過濾網(16)設置在電場水處理器(15)的內部;排液管(18)的一端連接在電場水處理器(15)上,排液管(18)的另一端連接有PH檢測裝置(17);風機(19)的一端安裝在電場水處理器(15)上,風機(19)的另一端安裝有尾氣處理裝置(2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過濾層(11)有兩個,其中上層的過濾層(11)的孔徑大于下層的過濾層(11)的孔徑。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淋管(9)有多個,并且多個噴淋管(9)均勻的分布在過濾罐(10)的內部。
【文檔編號】C02F9/12GK205473167SQ201620276499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8日
【發明人】陳曦
【申請人】安慶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