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系統,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為了改善受納水體的水環境質量,使其達到回用水質的標準,通常城鎮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必須進行深度處理,其去除的主要對象為氮、磷和低濃度有機物等污染物。如何對污水處理廠尾水進行深度處理,進一步減輕水體污染負荷,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0003]現有的深度處理技術以混凝沉淀法、膜生物反應器技術、曝氣生物濾池技術、生物接觸氧化法、生物過濾、活性炭吸附、微濾膜或反滲透等傳統方法為主,這些方法都存在投資高、能耗高、可能產生二次污染以及處理效果受限等缺點。
[0004]隨著我國污水深度處理的研究領域和范圍的不斷擴大,也發展了一些以人工濕地等單元技術為核心的生物生態技術及組合技術。現有的人工濕地技術具有投資少、運行成本低等特點,已經成為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的重要技術手段。因此以人工濕地為核心的深度處理系統,不僅能對尾水進行深度處理,使尾水資源化再利用,還能對當地生態環境有所改善,同時兼顧濕地教育和濕地生態景觀休閑的功能。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出一種成本較小、基本不產生二次污染并可以改善生態環境的深度處理污水處理廠尾水的系統。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系統,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設置的兼性塘、一級表面流人工濕地、生態塘和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所述兼性塘與一級表面流人工濕地之間通過第一生態廊道連通,所述一級表面流人工濕地與生態塘之間通過輸水渠道連通,所述生態塘后接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所述一級、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內的基質均分為三層,從下往上依次為粒徑50-100mm的卵石層、粒徑15-30mm的爍石層、粒徑l-5mm的粗砂層;所述一級、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的內壁與基質之間均設有防滲層;所述一級、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均種植有挺水植物,所述生態塘內種植有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及浮葉植物,所述第一生態廊道內種植有挺水植物和濕生植物。
[0007]兼性塘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穩定塘,兼性塘中存在著三個區域:I)表層好氧區,好氧菌與藻類共生,具有好氧塘的特點;2)底層厭氧區,積累在此區域內的固體雜質被厭氧菌充分分解;3)中部兼性區,即好氧區與厭氧區之間的過渡區,存在著可起兩種作用的兼性菌,并通過兼性菌分解有機物。
[0008]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首先將污水處理廠的尾水經管道引入兼性塘,對尾水進行初步處理;然后所述兼性塘的出水經第一生態廊道引入一級表面流人工濕地,由一級表面流人工濕地進行進一步處理后引入生態塘,對出水進一步凈化并營造優美景觀,最后生態塘的出水進入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尾水處理達標后排放至自然水體。
[0009]本實用新型通過兼性塘+人工濕地(即一級、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生態塘的組合工藝處理污水處理廠的尾水,不但處理效果好、二次污染小,而且克服了傳統處理方法成本高的缺點,其投資、維護和運行費用低,尤其適合人口密度相對較小的農村地區,運行費用低,管理簡便,特別是人工濕地系統基本上采用重力自流的方式,處理過程中基本無能耗。進一步地,所述兼性塘、人工濕地、生態塘以及連通所述兼性塘與一級表面流人工濕地的第一生態廊道均具有不同的水生植物,可以在處理尾水的同時,營造優美的自然景觀。
[0010]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是:所述兼性塘前設有蓄水塘,所述蓄水塘與兼性塘通過第二生態廊道連通,所述蓄水塘內裝設有浮水噴泉式曝氣機,所述第二生態廊道內也種植有挺水植物和濕生植物。這樣,將污水處理廠尾水先經管道引入蓄水塘內進行均和調節處理后再引入蓄水塘,這樣可使其水量和水質都保持穩定,為后續的水處理系統提供一個穩定和優化的操作條件,保證蓄水塘正常工作。所述浮水噴泉式曝氣機可在曝氣的同時可營造噴泉景觀,提高觀賞性。另外,蓄水塘曝氣可增加溶解氧,從而發生好氧反應,可對有機物進行降解。
[0011]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是:所述防滲膜是由一層塑料薄膜和位于所述塑料薄膜兩側的無紡布復合而成的復合土工膜。無紡布是一種高分子纖維化學材料,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和延伸性,與塑料薄膜結合后,不僅增大了塑料薄膜的抗拉強度和抗穿刺能力,而且由于無紡布表面粗糙,增大了接觸面的摩擦系數,有利于復合土工膜及保護層的穩定。同時,它們對細菌和化學作用有較好的耐侵蝕性,不怕酸、堿、鹽類的侵蝕,可以防止污水下滲對地下水的污染。
【附圖說明】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0014]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系統,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設置的兼性塘3、一級表面流人工濕地5、生態塘6和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7;兼性塘3與一級表面流人工濕地5之間通過第一生態廊道4連通,一級表面流人工濕地5與生態塘6之間通過輸水渠道連通,生態塘6通過輸水渠道或管道后接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7; —級、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5、7內的基質均分為三層,從下往上依次為粒徑50-100mm的卵石層、粒徑15-30mm的石樂石層、粒徑l-5mm的粗砂層;一級、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5、7內壁與基質之間均設有防滲層;一級、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5、7均種植有挺水植物,生態塘6內種植有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及浮葉植物,第一生態廊道4內種植有挺水植物和濕生植物。本實施例中一級、二表面流人工濕地5、7的防滲膜均采用復合土工膜,該復合土工膜是由一層塑料薄膜和位于所述塑料薄膜兩側的無紡布復合制成。
[0015]—般來說,水生植物分為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浮水(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等四種類型,而濕生植物是指生長在岸邊或淺水區的植物,這都是現有技術,不再贅述。
[0016]本實施例一級、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5、7種植的挺水植物優選蘆葦、梭魚草和/或千屈菜等,生態塘中種植的水生植物優選黃花鳶尾、荷花和蘆葦等挺水植物,苦草、金魚藻和狐尾藻等沉水植物,以及睡蓮等浮葉植物,這樣可以對尾水進行深度凈化,尾水處理達標后排放至自然水體,并能夠營造優美景觀。
[0017]本實施例可以作以下改進:兼性塘3前設有蓄水塘I,蓄水塘I與兼性塘3通過第二生態廊道2連通,蓄水塘I內裝設有浮水噴泉式曝氣機,第二生態廊道2內也種植有挺水植物和濕生植物。這樣,將污水處理廠尾水先經管道引入蓄水塘I內進行均和調節處理后再引入蓄水塘I,這樣可使其水量和水質都保持穩定,為后續的水處理系統提供一個穩定和優化的操作條件。另外,浮水噴泉式曝氣機可在曝氣的同時可營造噴泉式景觀,從而能夠提高本實施例的觀賞性。
[0018]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所述的具體技術方案,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設置的兼性塘、一級表面流人工濕地、生態塘和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所述兼性塘與一級表面流人工濕地之間通過第一生態廊道連通,所述一級表面流人工濕地與生態塘之間通過輸水渠道連通,所述生態塘后接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所述一級、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內的基質均分為三層,從下往上依次為粒徑50-1001111]1的卵石層、粒徑15-301]11]1的爍石層、粒徑1-51111]1的粗砂層;所述一級、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內壁與基質之間均設有防滲層;所述一級、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均種植有挺水植物,所述生態塘內種植有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及浮葉植物,所述第一生態廊道內種植有挺水植物和濕生植物。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兼性塘前設有蓄水塘,所述蓄水塘與兼性塘通過第二生態廊道連通,所述蓄水塘內裝設有浮水噴泉式曝氣機,所述第二生態廊道內也種植有挺水植物和濕生植物。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滲膜是由一層塑料薄膜和位于所述塑料薄膜兩側的無紡布復合而成的復合土工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系統,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設置的兼性塘、一級表面流人工濕地、生態塘和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所述兼性塘與一級表面流人工濕地之間通過第一生態廊道連通,所述一級表面流人工濕地與生態塘之間通過輸水渠道連通,所述生態塘后接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所述一級、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內的基質均分為三層,從下往上依次為卵石層、礫石層和粗砂層;所述一級、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內壁與基質之間均設有防滲層;所述一級表面流人工濕地、二級表面流人工濕地、生態塘內以及第一生態廊道內分別種植有不同的水生植物。該系統成本較小、處理效果好、基本不產生二次污染,并且可以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
【IPC分類】C02F3/30, C02F3/32
【公開號】CN205275309
【申請號】CN201521101491
【發明人】張玥, 張啟超, 丁勝, 陳小峰
【申請人】江蘇和合水環境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1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