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污泥脫水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污泥脫水系統。
【背景技術】
[0002]污泥是污水處理后的產物,是一種由有機殘片、細菌菌體、無機顆粒、膠體等組成的及其復雜的物質。污泥的主要特征是含水率高達99%,有機物含量高,容易腐化發臭,并且顆粒較細,比重較小。它是介于液體和固體之間的濃稠物。為了避免污泥對環境造成污染,一般在污水處理后,需要對污泥進行處理。而在污泥的處理過程中脫水、濃縮是其最主要的環節,一般都采用污泥脫水裝置對污泥進行脫水、濃縮處理。現有的污泥脫水裝置只能濃縮經過前期處理的污泥,對于未經過前期處理的污泥,達不到理想的脫水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污泥脫水系統,其脫水機及污泥栗均采用變頻控制技術,大大提高了污泥脫水系統設備運行的可靠性及穩定性。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污泥脫水系統,包括污泥均質調節池、污泥進口、攪拌機、絮凝混合槽、脫水機、電動泥斗、脫水機淋洗電磁閥、除垢清洗裝置、一體化脫水劑制備加藥裝置、濾液收集池、濾液輸送栗、廢水處理管、閥門、工藝水進口、電磁閥、第一電動閥、第二電動閥、污泥栗、第三電動閥和第四電動閥,所述污泥進口通過管路與污泥均質調節池連接,所述污泥均質調節池內安裝有攪拌機,所述絮凝混合槽左端通過管路與污泥均質調節池連接,所述第一電動閥上端通過管路與污泥均質調節池底端連接,其下端通過管路與污泥栗左端連接,所述污泥均質調節池右端通過管路與第三電動閥左端連接,所述第三電動閥右端通過管路與第四電動閥下端連接,所述第四電動閥上端通過管路與絮凝混合槽下端連接,第四電磁閥下端通過管路與第二電磁閥上端連接,所述污泥栗右端通過管路與第二電磁閥上端連接,所述工藝水進口通過管路與閥門左端連接,所述閥門右端通過管路分別與電磁閥左端、脫水機淋洗電磁閥下端和一體化脫水劑制備加藥裝置下端連接,所述電磁閥右端通過管路與污泥栗左端連接,所述廢水處理管與濾液輸送栗左端連接,所述濾液輸送栗右端通過管路與濾液收集池連接,所述絮凝混合槽右端通過管路與脫水機連接,所述脫水機淋洗電磁閥上端通過管路與脫水機上端連接,所述脫水機底端通過管路與濾液收集池連接,所述電動泥斗安裝在脫水機右側正下方,所述除垢清洗裝置左端和一體化脫水劑制備加藥裝置左端都通過管路與絮凝混合槽上端連接,所述除垢清洗裝置右端通過管路與一體化脫水劑制備加藥裝置上端連接。
[0005]作為優選,所述攪拌機采用變頻電機驅動。
[0006]作為優選,所述脫水機上安裝有變頻電機。
[0007]作為優選,所述污泥栗與第二電磁閥連接的管路上安裝有壓力表。
[0008]該系統脫水后的污泥自行撒落至污泥脫水機下方的泥斗內,脫水過程中產生的濾液通過重力自流至廢水處理系統的濃縮澄清器內。運行一段時間后,可通過化學清洗的方式對脫水機內部的垢進行浸泡除垢。化學清洗除垢采用人工干預的方式進行,清洗后的廢液排至脫水系統車間最低點再進行加堿中和處理。
[0009]該污泥脫水系統中設置有污泥均質池及超聲波污泥濃度儀,脫水前通過均質池攪拌器的攪拌及污泥栗開啟污泥循環模式,使待脫水的污泥濃度得到均一,再啟動污泥栗污泥輸送模式,將均質后的污泥栗入脫水機進行脫水。
[0010]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結構簡單,成本低,處理效果好;脫水機及污泥栗均采用變頻控制技術,大大提高了污泥脫水系統設備運行的可靠性及穩定性;系統中設置污泥濃度儀,結合流量計的流量信號,可對脫水劑加藥量進行控制,從而提高系統處理效率,避免藥劑浪費。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2]附圖標記說明:
[0013]1-污泥均質調節池,2-污泥進口,3-攪拌機,4-絮凝混合槽,5-脫水機,6_電動泥斗,7-脫水機淋洗電磁閥,8-除垢清洗裝置,9- 一體化脫水劑制備加藥裝置,10-濾液收集池,11-濾液輸送栗,12-廢水處理管,13-閥門,14-工藝水進口,15-電磁閥,16-第一電動閥,17-第一■電動閥,18-污泥栗,19-第二電動閥,20-第四電動閥。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描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0015]實施例,如圖1所示,一種污泥脫水系統,包括污泥均質調節池1、污泥進口 2、攪拌機3、絮凝混合槽4、脫水機5、電動泥斗6、脫水機淋洗電磁閥7、除垢清洗裝置8、一體化脫水劑制備加藥裝置9、濾液收集池10、濾液輸送栗11、廢水處理管12、閥門13、工藝水進口14、電磁閥15、第一電動閥16、第二電動閥17、污泥栗18、第三電動閥19和第四電動閥20,所述污泥進口 2通過管路與污泥均質調節池I連接,所述污泥均質調節池I內安裝有攪拌機3,所述絮凝混合槽4左端通過管路與污泥均質調節池I連接,所述第一電動閥16上端通過管路與污泥均質調節池I底端連接,其下端通過管路與污泥栗18左端連接,所述污泥均質調節池I右端通過管路與第三電動閥19左端連接,所述第三電動閥19右端通過管路與第四電動閥20下端連接,所述第四電動閥20上端通過管路與絮凝混合槽4下端連接,第四電磁閥20下端通過管路與第二電磁閥17上端連接,所述污泥栗18右端通過管路與第二電磁閥17上端連接,所述工藝水進口 14通過管路與閥門13左端連接,所述閥門13右端通過管路分別與電磁閥15左端、脫水機淋洗電磁閥7下端和一體化脫水劑制備加藥裝置9下端連接,所述電磁閥15右端通過管路與污泥栗18左端連接,所述廢水處理管12與濾液輸送栗11左端連接,所述濾液輸送栗11右端通過管路與濾液收集池10連接,所述絮凝混合槽4右端通過管路與脫水機5連接,所述脫水機淋洗電磁閥7上端通過管路與脫水機5上端連接,所述脫水機5底端通過管路與濾液收集池10連接,所述電動泥斗6安裝在脫水機5右側正下方,所述除垢清洗裝置8左端和一體化脫水劑制備加藥裝置9左端都通過管路與絮凝混合槽4上端連接,所述除垢清洗裝置8右端通過管路與一體化脫水劑制備加藥裝置9上端連接。
[0016]優選的,所述攪拌機3采用變頻電機驅動。
[0017]優選的,所述脫水機5上安裝有變頻電機。
[0018]優選的,所述污泥栗18與第二電磁閥17連接的管路上安裝有壓力表。
[0019]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如提下做出各種變化。
[0020]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可以做出許多其他改變和改型。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限定。
【主權項】
1.一種污泥脫水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均質調節池、污泥進口、攪拌機、絮凝混合槽、脫水機、電動泥斗、脫水機淋洗電磁閥、除垢清洗裝置、一體化脫水劑制備加藥裝置、濾液收集池、濾液輸送栗、廢水處理管、閥門、工藝水進口、電磁閥、第一電動閥、第二電動閥、污泥栗、第三電動閥和第四電動閥,所述污泥進口通過管路與污泥均質調節池連接,所述污泥均質調節池內安裝有攪拌機,所述絮凝混合槽左端通過管路與污泥均質調節池連接,所述第一電動閥上端通過管路與污泥均質調節池底端連接,其下端通過管路與污泥栗左端連接,所述污泥均質調節池右端通過管路與第三電動閥左端連接,所述第三電動閥右端通過管路與第四電動閥下端連接,所述第四電動閥上端通過管路與絮凝混合槽下端連接,第四電磁閥下端通過管路與第二電磁閥上端連接,所述污泥栗右端通過管路與第二電磁閥上端連接,所述工藝水進口通過管路與閥門左端連接,所述閥門右端通過管路分別與電磁閥左端、脫水機淋洗電磁閥下端和一體化脫水劑制備加藥裝置下端連接,所述電磁閥右端通過管路與污泥栗左端連接,所述廢水處理管與濾液輸送栗左端連接,所述濾液輸送栗右端通過管路與濾液收集池連接,所述絮凝混合槽右端通過管路與脫水機連接,所述脫水機淋洗電磁閥上端通過管路與脫水機上端連接,所述脫水機底端通過管路與濾液收集池連接,所述電動泥斗安裝在脫水機右側正下方,所述除垢清洗裝置左端和一體化脫水劑制備加藥裝置左端都通過管路與絮凝混合槽上端連接,所述除垢清洗裝置右端通過管路與一體化脫水劑制備加藥裝置上端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泥脫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機采用變頻電機驅動。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泥脫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水機上安裝有變頻電機。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泥脫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栗與第二電磁閥連接的管路上安裝有壓力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污泥脫水系統,主要內容為:所述污泥進口與污泥均質調節池連接,絮凝混合槽左端與污泥均質調節池連接,污泥泵右端與第二電磁閥上端連接,工藝水進口與閥門左端連接,閥門右端分別與電磁閥左端、脫水機淋洗電磁閥下端和一體化脫水劑制備加藥裝置下端連接,電磁閥右端與污泥泵左端連接,廢水處理管與濾液輸送泵左端連接,濾液輸送泵右端與濾液收集池連接,絮凝混合槽右端與脫水機連接,脫水機淋洗電磁閥上端與脫水機上端連接,脫水機底端與濾液收集池連接,除垢清洗裝置左端和一體化脫水劑制備加藥裝置左端都與絮凝混合槽上端連接,除垢清洗裝置右端與一體化脫水劑制備加藥裝置上端連接。
【IPC分類】C02F11/12, C02F11/14
【公開號】CN205241478
【申請號】CN201520816380
【發明人】周順明, 胡學文
【申請人】江蘇八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