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管自動落灰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管自動落灰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人造板生產線存在大量的除塵設備,除塵設備收集的粉塵通過總風管由風機輸送進入料倉,集中地存儲。然而當風機停機時,除塵設備收集排入總風管中的粉塵會在總風管中位于收集口正下方處積累,這樣的話,當風機重新開機后由于粉塵積累量局部過多,會造成總風管或后續支管的堵塞。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以上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有效避免風管堵塞的風管自動落灰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一種風管自動落灰裝置,它包括設在水平放置的總風管底部并與其連通的集灰筒;所述集灰筒軸線與總風管軸線相互垂直,所述集灰筒與所述總風管頂部的粉塵排入支管同軸;所述集灰筒的下端部鉸接有一蓋住所述集灰筒出口的平衡板。
[0005]所述平衡板上的鉸接軸將其分為閥門部分和懸空部分。
[0006]所述閥門部分和懸空部分重量相同。
[0007]所述閥門部分的重量小于懸空部分的重量,重量差為5_20g。
[0008]所述平衡板的鉸接軸位于其重心處。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平衡板的自重作用和總風管中的吸力相結合,當風機停機時,平衡板的閥門部分在自重和粉塵的重力作用下,將集灰筒出口打開,粉塵排出總風管道。風機啟動時,在總風管吸力作用下,將平衡板的閥門部分吸附在集灰筒出口端部上,將集灰筒封閉,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風管自動落灰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風管自動落灰裝置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1、總風管;2、集灰筒;3、粉塵排入支管;4、平衡板;4.1、閥門部分;4.2、懸空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用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僅局限于以下具體實施例。
實施例
[0014]如圖1-2所示,一種風管自動落灰裝置,它包括設在水平放置的總風管I底部并與其連通的集灰筒2;所述集灰筒2軸線與總風管I軸線相互垂直,所述集灰筒2與所述總風管I頂部的粉塵排入支管3同軸;所述集灰筒2的下端部鉸接有一蓋住所述集灰筒2出口的平衡板4。
[0015]所述平衡板4上的鉸接軸將其分為閥門部分4.1和懸空部分4.2。
[0016]所述閥門部分4.1和懸空部分4.2重量相同。
[0017]所述平衡板4的鉸接軸位于其重心處。
[0018]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實施范例,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不構成任何限制。凡采用同等交換或者等效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權利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風管自動落灰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設在水平放置的總風管(I)底部并與其連通的集灰筒(2);所述集灰筒(2)軸線與總風管(I)軸線相互垂直,所述集灰筒(2)與所述總風管(I)頂部的粉塵排入支管(3)同軸;所述集灰筒(2)的下端部鉸接有一蓋住所述集灰筒(2)出口的平衡板(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管自動落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板(4)上的鉸接軸將其分為閥門部分(4.1)和懸空部分(4.2)。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管自動落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門部分(4.1)和懸空部分(4.2)重量相同。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管自動落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門部分(4.1)的重量小于懸空部分(4.2)的重量,重量差為5-20g。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管自動落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板(4)的鉸接軸位于其重心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風管自動落灰裝置,它包括設在水平放置的總風管(1)底部并與其連通的集灰筒(2);所述集灰筒(2)軸線與總風管(1)軸線相互垂直,所述集灰筒(2)與所述總風管(1)頂部的粉塵排入支管(3)同軸;所述集灰筒(2)的下端部鉸接有一蓋住所述集灰筒(2)出口的平衡板(4);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避免風管堵塞。
【IPC分類】B08B15/00
【公開號】CN205236592
【申請號】CN201521087429
【發明人】吳勝
【申請人】江西綠洲人造板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