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水處理領域,涉及一種污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工業化的迅速發展,使得水環境問題變得越來越嚴峻。水資源的不斷緊缺,人們已經開始關注對城市社區產生的污水進行治理的工作,目前用于對城市社區所產生的污水治理的方法大體可分為活性污泥法、生物濾池法、生物接觸氧化法等,這些方法大都是將社會上的已有技術生搬硬套的用于城市社區,由于存在有制造成本高、工藝流程長、占地面積大、不宜管理的缺陷,使其在城市社區中難以推廣普及。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污水處理裝置,投資少,成本低,操作簡便,運行穩定。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污水處理裝置,包括預處理池、深度處理池以及后續處理池,所述深度處理池包括進水區和出水區,所述進水區和所述出水區均設有填料結構和供氧結構,所述填料結構包括支撐層和設置在所述支撐層上方的載體層,所述深度處理池中位于所述支撐層的下方形成污泥區。
[0005]作為優選,所述預處理池包括沉淀區和反應區,所述沉淀區設置有斜管沉淀結構,所述反應區設置有投放結構。
[0006]作為優選,所述斜管沉淀結構包括上斜管組、下斜管組和設置在上、下斜管組之間的中間導流層。
[0007]作為優選,所述上斜管組斜管的傾斜方向與所述下斜管組的斜管的傾斜方向相反。
[0008]作為優選,所述出水區的所述載體層的密度大于所述進水區的載體層的密度。
[0009]作為優選,所述出水區與所述進水區交替設置。
[0010]作為優選,所述污泥區位于所述進水區的下方。
[0011]作為優選,所述出水區的下方設有過渡區,所述污泥區與所述過渡區之間設有分隔填料結構。
[0012]作為優選,所述分隔填料結構包括設置在分別設置在兩外側的分隔支撐層、靠近所述污泥區一側的第一濾料層和靠近所述過渡區一側的第二濾料層,所述第一、第二濾料層設置在所述分隔支撐層之間。
[0013]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濾料層的濾料內徑大于所述第二濾料層的濾料內徑。
[0014]通過實施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對污水的處理效果好,投資少,成本低,操作簡便,運行穩定。
【附圖說明】
[0015]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0016]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預處理池的示意圖;
[0017]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深度處理池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9]如附圖1、2、3所示,一種污水處理裝置,包括預處理池1、深度處理池2以及后續處理池3。深度處理池2包括交替設置的進水區21和出水區22,兩者均設有填料結構211和供氧結構212,填料結構211包括支撐層2111和設置在支撐層2111上方的載體層2112,出水區22的載體層2112的密度大于進水區21的載體層2112的密度,深度處理池2中位于支撐層2111的下方形成污泥區23。出水區22的下方設有過渡區24,污泥區23與過渡區24之間設有分隔填料結構25。分隔填料結構25包括分別設置在兩外側的分隔支撐層、靠近污泥區一側的第一濾料層和靠近過渡區24 —側的第二濾料層,第一、第二濾料層設置在分隔支撐層之間,第一濾料層的濾料內徑大于第二濾料層的濾料內徑。
[0020]預處理池1包括沉淀區11和反應區12,沉淀區11設置有斜管沉淀結構4,反應區12設置有投放結構121。斜管沉淀結構4包括上斜管組41、下斜管組42和設置在兩者之間的中間導流層43,上斜管組41斜管的傾斜方向與下斜管組42的斜管的傾斜方向相反。
【主權項】
1.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預處理池(1)、深度處理池(2)以及后續處理池(3),所述深度處理池(2)包括進水區(21)和出水區(22),所述進水區(21)和所述出水區(22 )均設有填料結構(211)和供氧結構(212),所述填料結構(211)包括支撐層(2111)和設置在所述支撐層(2111)上方的載體層(2112),所述深度處理池(2)中位于所述支撐層(2111)的下方形成污泥區(2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處理池(1)包括沉淀區(11)和反應區(12),所述沉淀區(11)設置有斜管沉淀結構(4),所述反應區(12)設置有投放結構(121)0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結構(4)包括上斜管組(41)、下斜管組(42 )和設置在上、下斜管組(41、42 )之間的中間導流層(4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斜管組(41)斜管的傾斜方向與所述下斜管組(42)的斜管的傾斜方向相反。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區(22)的所述載體層(2112)的密度大于所述進水區(21)的載體層(2112)的密度。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區(22)與所述進水區(21)交替設置。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區(23)位于所述進水區(21)的下方。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區(22)的下方設有過渡區(24),所述污泥區(23)與所述過渡區(24)之間設有分隔填料結構(25)。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填料結構(25)包括設置在分別設置在兩外側的分隔支撐層、靠近所述污泥區一側的第一濾料層和靠近所述過渡區(24)—側的第二濾料層,所述第一、第二濾料層設置在所述分隔支撐層之間。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濾料層的濾料內徑大于所述第二濾料層的濾料內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污水處理裝置,包括預處理池、深度處理池以及后續處理池,所述深度處理池包括進水區和出水區,所述進水區和所述出水區均設有填料結構和供氧結構,所述填料結構包括支撐層和設置在所述支撐層上方的載體層,所述深度處理池中位于所述支撐層的下方形成污泥區。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對污水的處理效果好,投資少,成本低,操作簡便,運行穩定。
【IPC分類】C02F9/04
【公開號】CN205035182
【申請號】CN201520641617
【發明人】唐建強
【申請人】浙江華強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