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核電站海水淡化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核電站供熱及供水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核電站海水淡化系統。
【背景技術】
[0002]淡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源泉,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對淡水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但海水幾乎是無窮無盡的。因此海水淡化技術也不斷的發展,成本也逐漸的降低,在很多國家的工業用水都來自海水淡化技術。閃蒸是目前主要的海水淡化技術,所謂的閃蒸是使熱原料水引入到一個壓力較低的空間內,由于環境壓力低于受熱原料水的溫度所對應的飽和蒸汽壓,此時原料水作為過熱水而急速地部分汽化,產生蒸汽,經冷凝而變成淡水。
[0003]閃蒸系統首先需要將海水加熱,熱電聯產閃蒸海水淡化技術是利用火電提供熱能。核電是一種清潔能源,可以提供大量熱源供海水淡化技術使用。如果能設計一種利用核電廠熱源的海水淡化系統,則可以利用核電廠建在海邊的優勢,大量提供淡水,滿足生產生活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核電站海水淡化系統,包括蒸汽發生器、熱交換器、海水儲水箱、閃蒸裝置、冷凝器,所述蒸汽發生器的出口通過主蒸汽管線與所述熱交換器的第一進口連接,在所述主蒸汽管線上依次設置有蒸汽釋放閥、蒸汽隔離閥、熱交換器進口調節閥,所述所述熱交換器的出口通過第一給水管線與所述蒸汽發生器的進口連接,在所述給水管線上依次設置有熱交換器出口止回閥、第一供水栗、供水隔離閥、給水止回閥,所述熱交換器的第二進口通過第二進水管線與海水儲水水箱連接,在所述第二進水管線上依次設置有第二供水栗、供水調節閥,所述熱交換器的第二出口通過熱水管線與所述閃蒸裝置連接,所述熱水管線上設置有進水減壓閥,所述閃蒸裝置一端連接到閃蒸裝置疏水管與閃蒸裝置疏水減壓閥,另一端通過閃蒸裝置蒸汽管線經淡水管線調節閥連接到冷凝器。
[0005]進一步地,在連接所述閃蒸裝置的出口蒸汽經調節閥連接到蒸汽用戶。
[0006]進一步地,閃蒸后的蒸汽可進入冷凝器凝結后連接到淡水用戶。
[0007]進一步地,所述閃蒸裝置的疏水減壓閥還連接到工業鹽用戶。
[0008]在又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閃蒸裝置的疏水減壓閥還連接到下一級閃蒸裝置。
[0009]在又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蒸汽發生器設置有輻射監測儀。
[0010]又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熱交換器進口調節閥上設置有泄漏隔離信號裝置。
[0011]為實現所述目的核電站海水淡化系統,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0012]在蒸汽發生器的蒸汽和給水管線之間設置了換熱回路,利用蒸汽發生器產生的蒸汽通過熱交換器將熱量傳輸給海水。設置了泄漏檢測回路,根據蒸汽發生器二次側的輻射監測信號及時隔離海水淡化換熱回路。蒸汽經過熱交換器后的冷凝水進入給水管線,并送入蒸汽發生器循環利用。海水淡化回路是開式循環,海水儲存箱的海水經栗打入熱交換器加熱后送入閃蒸系統。熱水經過加壓后進入閃蒸罐,閃蒸后的蒸汽可提供給蒸汽用戶。閃蒸后的蒸汽可進入冷凝器凝結后,為淡水用戶提供淡水。閃蒸罐的疏水可以作為下一級閃蒸罐的進水,也可以提供給水工業鹽生產用戶。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核電站海水淡化系統流程簡圖。
[0014]附圖標記
[0015]1-蒸汽發生器2-主蒸汽管線3-主蒸汽隔離閥4-蒸汽釋放閥5-蒸汽釋放管線6-熱交換器進口調節閥7-泄漏隔離信號8-熱交換器9-熱交換器出口止回閥10-給水栗11-給水隔離閥12-給水止回閥13-給水管線14-輻射監測儀表15-海水淡化系統熱水管線16-閃蒸罐進水減壓閥17-閃蒸罐18-閃蒸罐疏水管19-閃蒸罐疏水減壓閥20-工業鹽用戶或下一級閃蒸罐21-海水儲水箱22-海水源23-海水淡化系統進水管線24-海水供水栗25-水供水調節閥26-閃蒸罐蒸汽管線27-閃蒸蒸汽調節閥28-蒸汽用戶29-閃蒸淡水管線30-淡水管線調節閥31-冷卻水32-冷凝器33-淡水用戶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7]本實施例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前提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0018]為了更清晰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以海水淡化系統運行為例,結合圖1對本實用新型的核電站海水淡化系統作進一步說明。
[0019]核電站海水淡化系統設置在反應堆的安全殼外,通過蒸汽管線和給水管線之間的換熱回路,向海水輸送大量的熱量。當無需海水淡化系統運行時,通過熱交換器進口調節閥6和熱交換器出口止回閥9將熱交換器8與主蒸汽管線2和給水管線13隔離。
[0020]當需要海水淡化系統投入運行時,打開熱交換器進口調節閥6,部分主蒸汽進入熱交換器8,將熱量傳遞給海水后,經給水栗10、給水隔離閥11和給水調節閥12和給水管線13進入蒸汽發生器1,形成閉合循環,并保證質量平衡。海水儲存箱21中的水經海水淡化系統進水管線23、海水供水栗24和海水供水調節閥25進入熱交換器8,被加熱后經海水淡化系統熱水管線15和閃蒸罐進水減壓閥16進入閃蒸罐17。被加熱的海水在閃蒸罐17中閃蒸,閃蒸出的蒸汽進入閃蒸蒸汽管線26。閃蒸蒸汽可經閃蒸蒸汽調節閥27后提供給蒸汽用戶28,也可以進入閃蒸淡水管線29,經淡水管線調節閥30后進入冷凝器32,經過冷卻水31冷卻后,提供給淡水用戶33。閃蒸罐17的疏水可經閃蒸罐疏水管18和閃蒸罐疏水減壓閥19,提供給工業鹽用戶或下一級閃蒸罐20。海水儲水箱21中的液位通過海水源22維持。
[0021]當一回路發生泄漏時,通過蒸汽發生器1上的輻射監測儀表14發出泄漏隔離信號7,關閉熱交換器進口調節閥6,從而有效的防止反射性進入海水淡化回路。
[0022]上述過程在蒸汽管線和海水淡化系統設置了單獨換熱回路,從而為海水淡化提供所需的熱量,大大降低了蒸汽發生器一次側泄漏對淡水側的影響,具有安全和可靠的優點。
[0023]前述各部件的連接僅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說明并非限制性說明,也可以是其他連接方式。
[0024]雖然已經附圖全面描述例子,但各種示圖可示出本公開的示例架構或其他配置,其用來幫助理解可在本公開中包括的特征和功能。本公開不限于示出的示例性架構或配置,而是可用各種替代性架構和配置被實現。另外,雖然以上關于各種例子和實現描述了本公開,但應理解,在例子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描述的各種特征和功能在它們的適用性方面不限于描述它們的特定例子。而是,對于本公開的其他例子中的一個或更多了,它們可單獨地或者以某種組合被應用,不管這樣的例子是否被描述,并且不管這樣的特征作為描述的例子的一部分被該處。再次,本公開的范圍不應被上述例子的任一個限制。
[0025]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于實施例公開的系統而言,由于與實施例公開的方法相對應,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部分說明即可。
[0026]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27]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括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主權項】
1.一種核電站海水淡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發生器、熱交換器、海水儲水箱、閃蒸裝置、冷凝器,所述蒸汽發生器的出口通過主蒸汽管線與所述熱交換器的第一進口連接,在所述主蒸汽管線上依次設置有蒸汽釋放閥、蒸汽隔離閥、熱交換器進口調節閥,所述所述熱交換器的出口通過第一給水管線與所述蒸汽發生器的進口連接,在所述給水管線上依次設置有熱交換器出口止回閥、第一供水栗、供水隔離閥、給水止回閥,所述熱交換器的第二進口通過第二進水管線與海水儲水水箱連接,在所述第二進水管線上依次設置有第二供水栗、供水調節閥,所述熱交換器的第二出口通過熱水管線與所述閃蒸裝置連接,所述熱水管線上設置有進水減壓閥,所述閃蒸裝置一端連接到閃蒸裝置疏水管與閃蒸裝置疏水減壓閥,另一端通過閃蒸裝置蒸汽管線經淡水管線調節閥連接到冷凝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電站海水淡化系統,其特征在于,在連接所述閃蒸裝置的出口蒸汽經調節閥連接到蒸汽用戶。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電站海水淡化系統,其特征在于,閃蒸后的蒸汽可進入冷凝器凝結后連接到淡水用戶。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電站海水淡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閃蒸裝置的疏水減壓閥還連接到工業鹽用戶。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電站海水淡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閃蒸裝置的疏水減壓閥還連接到下一級閃蒸裝置。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電站海水淡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發生器設置有輻射監測儀。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電站海水淡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器進口調節閥上設置有泄漏隔離信號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核電站海水淡化系統,包括蒸汽發生器、熱交換器、海水儲水箱、閃蒸裝置、冷凝器,所述蒸汽發生器的出口通過主蒸汽管線與所述熱交換器的第一進口連接,在所述主蒸汽管線上依次設置有蒸汽釋放閥、蒸汽隔離閥、熱交換器進口調節閥,所述熱交換器的出口通過第一給水管線與所述蒸汽發生器的進口連接,在所述給水管線上依次設置有熱交換器出口止回閥、第一供水泵、供水隔離閥、給水止回閥,所述熱交換器的第二進口通過第二進水管線與海水儲水水箱連接,在所述第二進水管線上依次設置有第二供水泵、供水調節閥。
【IPC分類】C02F103/08, C02F1/06
【公開號】CN205035104
【申請號】CN201520669508
【發明人】武心壯, 夏栓, 邱健, 施偉, 黃秀杰
【申請人】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
【公開日】2016年2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