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式污水快速凈化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凈化設備,尤其涉及適用于河湖清淤工程的移動式污水快速凈化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由于水資源的短缺以及環保意識的增強,中水開發與回用技術在水處理技術領域得到了迅速發展。中水是指污水經適當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目前,凈化水的工藝一般采用強化混凝+沉淀的工藝對中間水進行處理,但河湖清淤一體化工程中淤泥脫水站的建設嚴重受到場地的制約,無法安置大型沉淀池給中水的形成提供足夠的水力停留時間,從而致使水中的懸浮物偏多,達不到理想的回用狀態,導致后續的藥劑溶配、設備清洗受到影響,降低了藥劑的有效使用率,影響淤泥脫水的處理效果,也同時加重污水處理內循環的負擔。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申請人針對上述現有問題,進行了研究改進,提供移動式污水快速凈化裝置,利用本實用新型能有效過濾中水中的懸浮物,提高水處理過程中尾水的回用能力,提供較低濁度下的中水回用資源,且占地面積小,設備可隨工程場地的變更轉場使用。
[0004]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移動式污水快速凈化裝置,包括混凝罐,混凝罐進水管與混凝罐的底部連通,混凝罐的頂部通過混凝罐出水管與凈化罐連通,所述凈化罐的頂部分別開有與罐體內部連通的填料口、第一排氣管出水管及第一檢修口,所述凈化罐的內部由下至上依次形成沉淀區、重力分離區、過濾區及清液區,于所述過濾區與重力分離區之間還設置用于承載填料的細格柵,在所述細格柵的上部還設置蓋板,于所述蓋板上設置多個濾帽;在所述過濾區內還布置多個用于吸附中水懸浮物的過濾介質,在所述凈化罐上還連反沖排水管和第二排氣管。
[000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0007]所述凈化罐為筒形,在所述凈化罐的底部形成錐體結構,在所述錐體結構上還設置第二檢修口,所述錐體結構還與排泥管連通;
[0008]所述第一排氣管與第二排氣管的高度相同,在所述第二排氣管上還設置虹吸阻斷P ;
[0009]于所述凈化罐上還設置觀察口 ;
[0010]在所述混凝罐出水管及凈化罐的出水管上還分別設置壓力表,在所述混凝罐出水管上還設置流量表;
[0011]在所述混凝罐的中部還開有絮凝劑投放口,在混凝罐進水管上還設置混凝劑投放P ;
[0012]所述混凝罐出水管的一端與凈化罐的中部連接;
[0013]所述過濾介質采用纖維球。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混合罐的布置能使藥劑與污水充分混合,提升藥劑使用效果,通過將混凝罐出水管與凈化罐的中部連通,使污水進入凈化罐內后形成旋流,形成的旋流具備一定的剪切力,進一步使混凝過程中的絮體相互碰撞、變大。在過濾過程中,纖維球被填充在凈化罐的過濾區內,由于纖維球的比重小,當污水上升至過濾區時,凈化罐內的水壓作用在纖維球上,使纖維球壓附在濾帽外圍形成濾料層,濾層空隙沿水流方向逐漸變小,從而實現對污染物的截留、吸附作用。第一排氣管及第二排氣管的布置能實現凈化罐內液位上升時、罐體內部原有空氣的排除,在第二排氣管上設置虹吸阻斷口,防止罐體內外壓強查之下產生的虹吸現象,觀察口的布置可通過觀察出水情況判別凈化效果,最后本實用新型可以快速拆裝、便于轉運和移動,有效滿足了工程化實施的轉場要求。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凈化罐的后視圖。
[0018]其中:1、混凝罐進水管;2、混凝劑投放口 ;3、混凝罐;4、絮凝劑投放口 ;5、混凝罐出水管;501、壓力表;502、流量表;6、凈化罐;601、重力分離區;602、過濾區;603、清液區;604、濾帽;605、纖維球;606、細格柵;607、沉淀區;7、檢修口 ;8、排泥管;9、檢修口 ;10、出水管;11、第一排氣管;12、填料口 ;13、反沖排水管;14、觀察口 ;15、第二排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0]如圖1、圖2所示,移動式污水快速凈化裝置包括混凝罐3,混凝罐進水管I與混凝罐3的底部連通,混凝罐3的頂部通過混凝罐出水管5與凈化罐6連通,混凝罐出水管5的一端與凈化罐6的中部連接。在混凝罐出水管5及凈化罐6的出水管10上還分別設置壓力表501,在混凝罐出水管5上還設置流量表502,在混凝罐3的中部還開有絮凝劑投放口4,在混凝罐進水管I上還設置混凝劑投放口 2。
[0021]如圖2所示,凈化罐6為筒形,在凈化罐6的底部形成錐體結構,在錐體結構上還設置第二檢修口 7,錐體結構還與排泥管8連通。凈化罐6的頂部分別開有與罐體內部連通的填料口 12、第一排氣管11出水管10及第一檢修口 9,凈化罐6的內部由下至上依次形成沉淀區607、重力分離區601、過濾區602及清液區603,于過濾區602與重力分離區601之間還設置用于承載填料的細格柵606,在細格柵606的上部還設置蓋板608,于蓋板608上設置多個濾帽604 ;在過濾區602內還布置多個用于吸附中水懸浮物的纖維球605,在凈化罐6上還連反沖排水管13和第二排氣管15。上述第一排氣管11與第二排氣管15的高度相同,當凈化罐6內的水位上升時,凈化罐6罐體內原有空氣分別從第一排氣管11及第二排氣管15中排出,在第二排氣管15上還設置虹吸阻斷口,虹吸阻斷口放置凈化罐6罐體內外壓強差之下產生虹吸現象。于凈化罐6的外表面還設置觀察口 14,觀察口 14由球閥控制開關,該觀察口 14為多個,分別設置于凈化罐6的不同高度,可通過觀察出水情況判別凈化效果。
[0022]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0023]如圖1、圖2所示,中水經由混凝罐進水管I通過提升栗提升置混凝罐3內,在此過程中加入預先按一定濃度配比好的混凝劑,混凝劑通過混凝劑投放口 2放入,混凝劑在混凝罐進水管I內與泥漿形成的混合液混合并進入至混凝罐3內部形成劇烈的紊流,此時通過絮凝劑投放口 4加入預先配比好的絮凝劑,絮凝劑與中水充分混合后通過混凝罐出水管5沿凈化罐6的中部切面進入,并在凈化罐6內形成紊流,形成較小的擾動,由此促進了絮狀物的相互網捕、吸附及沉淀,隨著凈化罐6內的液位不斷上升,在凈化罐6內的空氣分別從第一排氣管11及第二排氣管15內排出,當污水液位到達過濾區602時,凈化罐6內的水壓作用在過濾區602內的多個纖維球605上,使其被壓附在濾帽605外圍并形成濾料層,濾層空隙沿水流方向逐漸變小,可有效完成對污染物的截留、吸附作用,有效凈化水質,上述去除掉主要懸浮物的中水通過纖維球605濾料層的深度吸附,通過濾帽604進入清液區603,最后由出水管10排出,沉淀區607內的污泥則通過排泥管8排出至凈化罐6外。
[0024]當本實用新型需要反清洗時,原出水管10變為反沖洗進水管,反沖水由外接清洗栗、反沖洗進水管直接提升至凈化罐6內,反沖水通過濾帽604向纖維球605噴射清洗水,從而實現對纖維球605的清洗,清洗后的中水在凈化罐6內沉淀,當液位達到一定高度后,由反沖排水管13排出。
[0025]以上描述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不是對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圍參見權利要求,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主權項】
1.移動式污水快速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罐(3),混凝罐進水管(I)與混凝罐(3)的底部連通,混凝罐(3)的頂部通過混凝罐出水管(5)與凈化罐(6)連通,所述凈化罐(6)的頂部分別開有與罐體內部連通的填料口(12)、第一排氣管(11)出水管(10)及第一檢修口(9),所述凈化罐¢)的內部由下至上依次形成沉淀區¢07)、重力分離區¢01)、過濾區(602)及清液區¢03),于所述過濾區(602)與重力分離區(601)之間還設置用于承載填料的細格柵¢06),在所述細格柵¢06)的上部還設置蓋板¢08),于所述蓋板(608)上設置多個濾帽(604);在所述過濾區¢02)內還布置多個用于吸附中水懸浮物的過濾介質,在所述凈化罐(6)上還連反沖排水管(13)和第二排氣管(15)。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污水快速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凈化罐(6)為筒形,在所述凈化罐出)的底部形成錐體結構,在所述錐體結構上還設置第二檢修口(7),所述錐體結構還與排泥管(8)連通。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污水快速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氣管(11)與第二排氣管(15)的高度相同,在所述第二排氣管(15)上還設置虹吸阻斷口。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污水快速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凈化罐(6)上還設置觀察口(14)。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污水快速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凝罐出水管(5)及凈化罐¢)的出水管(10)上還分別設置壓力表(501),在所述混凝罐出水管(5)上還設置流量表(502)。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污水快速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凝罐(3)的中部還開有絮凝劑投放口(4),在混凝罐進水管(I)上還設置混凝劑投放口(2)。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污水快速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罐出水管(5)的一端與凈化罐(6)的中部連接。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污水快速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介質采用纖維球(605) 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移動式污水快速凈化裝置,包括混凝罐,混凝罐進水管與混凝罐的底部連通,混凝罐的頂部通過混凝罐出水管與凈化罐連通,凈化罐的頂部分別開有與罐體內部連通的填料口、第一排氣管出水管及第一檢修口,所凈化罐的內部由下至上依次形成沉淀區、重力分離區、過濾區及清液區。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混合罐的布置能使藥劑與污水充分混合,提升藥劑使用效果,通過將混凝罐出水管與凈化罐的中部連通,污水進入凈化罐內后形成旋流,進一步使混凝過程中的絮體相互碰撞、變大,纖維球壓附在濾帽外圍形成濾料層,濾層空隙沿水流方向逐漸變小,從而實現對污染物的截留、吸附作用,有效滿足了工程化實施的轉場要求。
【IPC分類】C02F9/04
【公開號】CN204803150
【申請號】CN201520548971
【發明人】高揚, 孫科, 顧曉慧, 吳玲玲, 沈晚蓮
【申請人】江蘇東方生態清淤工程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7月27日